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事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学习篇的杂文随笔(模板5篇)

小编: 薇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事例篇一

学生时代的你,有没有去刻意学习了解过关于学习的方法论呢,反正我那会是没有考虑过那么多,上学无非就是听课、背书、做题、考试,一路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直到工作后才刻意的去了解,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机制,大脑在学习时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更好的掌握并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等等。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挺复杂的一件事,包括科学家们都不能给出一个很好的答案。学习之道中说到:

学习可以给你带来两种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很多人,很努力,却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很多事,有态度,却茫然于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我们应该去学习学习的方法,重塑大脑,然后再去学习技能和知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大脑在学习和思考时有两种模式:

专注模式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简单点说就是你集中注意力学习和理解某事时的状态。专注模式的时候你的大脑只有局部的神经链处于激活状态。

发散模式就是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比如散步、冥想、听纯音乐时就属于发散模式,松弛状态让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相互联络的机会,并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

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好比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发散模式的光柱会比较分散,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会降低。

在明白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后,我们要合理的协调这两种模式的运转,专注模式有助于你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解答数学题。

但是当你对某个问题或某项技能思考很久都没办法找到思路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让大脑放松,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小睡一会,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大脑从专注模式跳到发散模式,让发散模式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感。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爱迪生创造力的一个秘诀之一就是,每当遇到难题时,去小睡一会而不是废寝忘食的低效努力。很多作家在写作没有思路时,也会让自己处于放松状态,灵感就会在无意间到来。

人的大脑对特定的思考类型,可用精神能量是有限的,当能量亮红时可以跳到其他类型的专注任务上。这就是为什么在学校里,每种课程一般都是被分开安排的。所以交叉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让你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好比一个加工厂或者是电脑的内存。

长期记忆:将工作记忆加工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持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这就好像是一个仓库或者电脑的硬盘。

对于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我是这样理解的,加工厂加工了很多产品,当然需要运输车来往仓库里运输储存,没有经过训练的大脑,你运输车的运输能力非常小,在运输过程中还有时间这个小偷来盗取你的产品,你只有多次加工,多次运输才能保证产品被安全运送到仓库。

这个多次加工,多次运输的过程就是间隔性重复,它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包括很流行的刻意训练也是这个道理。

那么是工厂就肯定要消耗电力,也是就说学习的过程会不断消耗能量,那么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会恢复你加工厂的能量。合理的借助睡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知识和概念在大脑中回想一遍,如果回忆不起来,可以先记录下来,等第二天在认真过一遍。学习就要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

以上所说都是最浅显的理论,总之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但是又十分讲究方式方法的事情,更多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的知识,接下来我会继续为大家分享,希望我的分享能对你带来帮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事例篇二

跟l男士彻底糊了,在情事上西西弗斯女士总是很愚蠢而自认聪明,可事实上在她眼里愚蠢的男士们觉得西西弗斯女士一样愚蠢或者是更甚.

她想到几年前的两个人,同现在两个男士是一样的星座.在一个颇为正式的地方谈星座似乎有些愚蠢,但在人际交往中它仿佛一环荆棘戴在每个人额间.言归正传,几年前自认为聪颖的西西弗斯女士“玩弄”了两个人,现在回想是喜欢他们也未尝不可.但,说白了还是利用,满足这位女士无聊的自信和征服欲.现在那十分古早的`两位男士跟她的关系也十分僵硬,不再联系是唯一的上上策.而近期这两位却是完全相反,这位聪慧和自大的女士变成了浑水里的鳟鱼.就像是在还债,一桩一桩照本按利的返还.现在干枯空虚的这位女士倚在床上,觉得自己愚蠢又丑陋.

或许在什么时候,这位女士看不见的地方(或许女士在跟她的朋友们纵情玩乐),古早的两位男士也是这样,心灰意冷,靠在什么地样心中充满了对自我的怀疑和无奈,同时又尴尬和气愤然又还是无奈.这种事,同谁能讲清呢?无法可使.尴尬着吧,大概能消解掉的,也希望在未来能有个欠射手座债的人落在我手里,好好的轻而易举驾轻就熟的戏弄一回.别了,两个狗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事例篇三

她留了长发,着一袭白衣冒着雨朝外走去。

没人知道她的目的地,路人有的见了,奇怪的问道

“姑娘这么大的雨,何不打伞?”

“不打。”

她的声音冷冷清清的,像是远方传来的歌曲,似是那古筝所弹奏出的阵阵鸣音,缓缓荡荡的,和着湿润的空气一起混入脚下的泥土。

于是路人不再过问,只是淡淡地站在原地看她渐渐地走向远方。

空气越发的湿润,就连其中混杂着的都多了丝草木的气息,动物们看见她走进了森林。

据说还有正在迁徙的鸟儿在途中休息时见过她的身影。

海边的渔夫也说,每当暴雨连天不得不返航时,总会见着一白衣女子缓缓地走在岸边。

于是谣言流传开来,说她是雨天的妖怪。

于是谣言流传开来,人们对她退而三分。

于是谣言流传开来,不少好事男子渴求见其真容一面。

于是谣言渐渐消失,说是世上并无雨中白衣女子

而另一个谣言开始取代了它

据说

在海中央的一座小岛上,那里终日下着大雨,凡是靠近的船只都会被海底的漩涡所缠住而拖入海底,亦或是会被突然卷起的巨浪给吞噬。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人幸运般的活了下来

当人们问起他事情的经过时,他只是颤抖着身子,牙齿打着抖,颤颤巍巍地说道

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女人.........她穿着白色的衣服.........

“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

人们开始感叹,于是将那女子归为恶鬼一类。

“他们似乎都如此评价你。”一名探险者笑着说道,而她的面前正站着一位白衣的女子。

“.........”

“姑娘,这么大的雨,不撑伞吗?”

“不撑。”

“那我为你撑吧?”

“......”这是她一直以来都未曾听过的话,可她却又像是预料到了一般,终日耷拉着的嘴角渐渐地有了好看的弧度,探险家小姐愣了愣,将伞收了起来。

终日无光的小岛上空那聚集着的浓密乌云不知何时散开了,阳光透过丝丝缕缕的树叶照映下来,将温暖撒在了两人的身上。

探险家小姐抬起头来,她看到了湛蓝的天空,而她又再次听到了面前那女子的回话

“不用。”

雨已经停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事例篇四

《西游记》中白龙马的戏份很少,在鹰愁涧与孙悟空斗过法,在宝象国与黄袍怪交过手,此外没有更多作为。但是,我们不能小看或忽视这匹马。白龙马的身世,是作者借孙悟空之口交代的,“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

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

书中,观音菩萨又强调了这马的重要性,说,“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由此可见,白龙马本是龙种,出身贵族,又是菩萨点化后步入正途的,没有他,西天到不了,取经完不成。

事实上,白龙马与唐僧师徒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一则,大家都曾是罪犯——唐僧轻慢大教、悟空大闹天宫、八戒调戏嫦娥、沙僧摔坏杯子、白龙忤逆犯上,所以谁也别笑话谁。再则,大家都是菩萨拯救的,都感恩西天赐予的重生机遇,都是以取经为目标的自我救赎,所以谁也离不了谁。

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唐僧之外,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都与天庭有着历史积怨或仇恨,换句话说,菩萨为圣僧挑选的几个助手,至少不会公开造反,引来非议。因此,小白龙是唐僧死心塌地的追随者,甘当坐骑,负重前行,不过他和沙僧一样,也是担当的苦力角色。

在《悟能之能》、《悟净之净》中曾经分析八戒和沙僧具有间谍属性,但在这里可以肯定的说,白龙马是清白的,他绝不是卧底,只是个搭车取利的叛逆。为什么呢?龙族虽然是神仙,但在天庭的地位并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个降水系统里的基层干部,待遇比不了雷公、电母,也没有听说哪个龙王的孩子上天做了官。不做官也就罢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哪吒闹海滋事后,被太乙真人所救,后来竟然上天做了官,龙王能不记恨?因此,龙族暗自结好西天也是可能的。

小白龙以忤逆之名脱身,借观音的面子加入取经团队,最后得其正果,被封“八部天龙”,盘于擎天华表柱上,留存至今,何等荣耀。回到作者的本心看,由于愤恨朝廷的吏治不公,所以杜撰这些天庭叛逆、变节者的故事,为的是彰显时世之颓相而已。脚踏两只船的不止龙王这伙人。

托塔天王李靖的长子侍奉佛祖、次子追随菩萨、三子居官天庭。你看看,这叫佛道两界通吃,不管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自风平浪静呗。扯远了,还是回来继续说马!白龙马在鹰愁涧等到唐僧,又幸得菩萨亲临,才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变做马。观音菩萨为何对这事如此重视,为什么要将龙变作马?圣僧直接骑着龙去,腾云驾雾向西行,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好吗!这是取经团队组建的法理需要。

通常,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行的障碍。这心猿就是孙悟空,意马就是白龙马。所以唐僧开始西行后,最先遇到的是悟空,其后是小白龙。这寓意着唐僧取经修行的开始,要从克戒心猿意马的思想障碍起步。再往深层次里看,白龙马的`出现补全了取经团队的五行,形成了五行相克的平衡关系。

此五行定位数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唐僧为火、悟空为金、八戒为木、沙僧为土、白龙为水。按五行相克之理,唐生克悟空,因为紧箍咒;悟空克八戒,经常揪耳朵;八戒克沙僧,推脱苦累活;沙僧克白龙,牵着马缰绳;白龙克唐僧,只有我驮你。

可见,白龙马在取经团队中并不是个可有可无,而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定位和意义,说白了就是为了平衡。白龙马是水,上善若水,水者,无争,有包容之心。

因此,白龙马干活不计较,佛祖褒奖说,“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但白龙马也有弱点,如第六十九回,悟空为朱紫国国王配制丸药,需要白龙马的尿。可是白龙马却厉声说到,”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童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看看,这话说的就不够低调,有点自我吹嘘了。所以,这马尽管是白马,既有历史的污点,也有骨子里的缺点,还是需要继续修炼。他看来是真的不懂,吹嘘实则心虚的道理!看过此文后,麻烦你告诉他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事例篇五

这趟家回的,不说感慨万千吧,也差不了多少。说一千道一万,也怪我,谁让我本是个善于胡思乱想之人呢。这么说吧,就这短短一个礼拜的返乡之旅,期间所经所遇,所见所闻,真要是挨个挨件写下来,多了不敢说,著出一部二十篇的随笔集子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照比往常,回家期间的我,除了勒令自己务必要写的日记之外,其它任何文裁都不曾写下一字一句,我俨然把返乡当成了度假,只管去做,只管去歇,只管去说,只管去想。等到此刻,回到北京,身体似已静止,头脑似已空灵,再去想,想通了,想透了,从而也使得自己彻底恢复到了平静、安逸、恬然的生活状态下,这才开始动笔,争取把那还未曾远去的一个礼拜光景里的,我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

我这个人特别实在,人实在,话实在,文亦实在。只不过实在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把自己抛向无尘无垢的天空之上,任凭别人把自己当成不明物体一通儿指指点点,纷纷纭纭。再不就是骨子里不愿阳奉阴违,秉心塞渊,把自认为对的心里话通通讲出来,却因此而得罪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些还是跟我关系不错的人。没办法,因为看不惯他们的一些所作所为,故而便忍不住挪动笔直的笔,抖动着耿直的心。

在我尚未回到抚顺老家之前,母亲就常常与我讲她跟父亲之间的口角争执,我亲身经历过,且不止一次,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至于该如何安慰母亲,讲心里话,我也无能为力。这不,当我回到家之后,他们的吵嚷并不会因为我这个半年多时间好不容易回趟家的儿子的深切看望而有丝毫收敛减退,相反,更加激烈澎湃了,给我感觉像是故意在我面前加剧了曾经熟悉的对白,同时也提高了曾经高亢的嗓音,使之变得更加高亢。对此,我的态度是视若罔闻,充耳不闻,罔闻也好,不闻也罢,装聋作哑便是了。

诚然,我心里面是站在母亲一边的,只是我却不好当着他们的面与母亲形成统一战线,“对付”父亲。我只能是在他们战罢,身心疲惫之余,淡淡地对母亲聊表一下安稳,“我也真服了你了,为什么要跟他计较呢?”

“你爸他不懂人语,你又不是不知道。”母亲气急败坏之下,自不免要按住胸口,曾经在医院检查出来的心脏病的.顽疾还在伤害着她,特别是在动气的时候,伤害是会加深加重的。

我点了点头,默认母亲的话是不错的。父亲像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年龄的增长只是让他的身体发生了符合自然规律的进化,直至退化,却并未给予他丝毫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上的提升。相反,无论讲出来的话,还是为人处世方面的做派,竟显得是那么幼稚可笑,那么有悖人常。这要是换作此刻幼儿园里的某一个孩子,周围的人瞧着,一定会表以嘉许和赞扬。但若一个成年人,孩子都快三十岁的成年人讲出这类话,做出这种事,不消说,周围人的目光定会是另外一种内容,没有善意的嬉笑,只有讶异的冷嘲。

人生就是这样,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孩子做了,是正确的,可大人做了,遭到的必然是劈头盖脸的指责谩骂,口诛笔伐。

“要不是我,我们家的麻将社早就黄了。你也知道,这些邻居大爷大娘,爷爷奶奶,哪个都说看我面子来我家玩牌。要是让你爸他看摊,过不了两天,肯定一个人都没有了。”母亲接连拍打胸口,尽量将怒气转化,转化成氧气,按照母亲曾经讲过的话,倘若因为跟父亲吵架被气死,那也忒不值当了。

我望着在床上颓坐的母亲,此时父亲已经离开了家,不晓得干什么去了。我点起根烟,抽了两口,对母亲说:“所谓感情,我是真的弄不明白。我就纳闷了,就这样的生活,就这样的日子,为了所谓人类进程的传宗接代,勉强堪堪食气吃恨过活,值得吗?意义何在?”

“……”母亲看着我,没有再说什么。

“要我说呀,关于你们的事,谁也不怪,要怪,就怪你自己。”

“是,你说得没错。”

“我听姥姥跟我说过,在你跟父亲搞对象的时候,姥爷是一百个不愿意,死活不同意你们的婚事,有这回事吧?”

“有啊。”

“这不就结了嘛。你乐意呀,这就叫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你种的因,就该得到应得的果。”

“你的意思是我自找的呗?”

“你说呢?”

母亲突然不说话了,她明白我的意思,相信她能明白我的意思。我常说人生是场,每走一步总要面临抉择,如何抉择,就跟打麻将手里的牌该留哪张,又该扔哪张大同小异。对母亲来说,她留下了父亲,却把其他几个不厌其烦追求过她的男人给扔掉了。随后又抓到了我这张牌,组成了属于自己的牌,那么无论这组牌的优劣多么明显,她都要坦然承受,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且没有谁逼迫过她。

我除了会相对冷淡、理性地开解母亲,自然也少不了些许安慰,但我的安慰区别于别人的一成不变、厚此薄彼,与开解相近,是冷淡且理性的。

“尽可能地别生气,他(父亲)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啥就说啥,你也知道,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人,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真实的社会,他只知道在工厂上班、下班,然后吃饭、睡觉,他甚至这辈子离开抚顺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在他的世界里,他是绝对的中心,他自私,他自利,整个宇宙都要围着他转,这就是他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可惜的是,一旦他的观点被时代,被社会冰冷无情的方方面面给摧残破碎,他将变得不堪一击,除了愤世嫉俗的咒骂,还是愤世嫉俗的咒骂。倘若他能够反抗,即说明他还算是个战士,可他却没有胆量反抗,只敢在家里摆出一副主宰的样子,使得宇宙缩小成了家庭,或者说把家庭当成了宇宙,而且还颐指气使招呼家里人极力配合他,成为他的附属。就这么一种人,你居然跟他一般见识,哎,我真不晓得该如何评价你了,老太太。”

我撂下这段并不像写下来这么文雅的话,再度点燃一根烟,像个思想者似的望着母亲,随即望着还算洁白的墙面,我希望我这番话能够令母亲有所触悟。与一个毫无价值可言的人生气,是否也间接说明自己同样是一个毫无价值可言的人?我想,母亲能够明白我的意思。

就目前而言,父亲这辈子唯一的价值可能就是同母亲一起把我生下来,唯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