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担当服务意识 图书馆服务要注重人文关怀论文(汇总5篇)

小编: 纸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担当服务意识篇一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而为社会服务是通过为人服务体现出来的。

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到馆的所有读者(包括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的读者)为根本,尊重读者的地位,维护读者的权益,以充分、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让图书馆资源通过读者为社会作贡献。

1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提倡的是一种关注人类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人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即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图书馆作为大文化的一员,其全部活动无不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早有体现,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中提到的四项“书是供使用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化。所以,图书馆要实现其自身价值,尊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以读者至上,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纳入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图书馆服务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图书馆服务只有植根于人文精神沃野之上才是图书馆之所以在社会上存在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坐标。

如果缺失了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关怀,图书馆就必然背离了其存在的宗旨,迷失其发展的方向。

2目前图书馆服务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图书馆中,人们已经有意无意地忘记了图书馆的人文本质,忽视了图书馆社会文化教育基本功能,其结果是,投入巨资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离读者却越来越远。

在国内制定的许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图书馆条例、规程中都没有涉及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描述,在图书馆工作中提出多年的“读者第一”等口号,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以至在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图书馆领导及员工忙于物欲的满足,无瑕顾及读者心灵的关怀。对读者人权和权利的严重漠视,各图书馆长期存在和延续的规章制度和收费服务形式给读者造成的消极影响及图书馆环境中教育职能和文化品位的蜕变,造成精神家园的荒芜。许多图书馆技术先进,但服务态度冷漠;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十分娴熟,而对读者却冷若冷霜;表面高喊服务读者,实际上在搞文化扶富欺贫;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严重缺失。这些,早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痼疾。它会污染图书馆的文化环境,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读者的心理。因此,图书馆服务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和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

关注全体读者首先意味着要树立公众意识,图书馆工作为的是向公众服务。要关注全体读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这些规定说明公共图书馆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不应有任何年龄、种族、国籍、语言等限制,应尽可能地向所有人敞开知识的大门。日本图书馆对利用者的限制很少,这一点表现最突出的是公共图书馆,任何人不凭证件可以自由出入,随意阅览书刊资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大门是向所有使用者敞开的。

“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是图书馆界的人权宣言,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要求图书馆以博爱精神关注每一个读者,尊重每一个读者,坚决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图书馆读者应享有的权利至少有以下方面:

3.2.1平等享有取得读者资格的权利。

3.2.2平等享有阅读的权利。

3.2.3平等享有个人人格和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3.2.4平等享有提出咨询问题的权利。

3.2.5平等享有参与和监督图书馆管理的权利。

3.2.6平等享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权利和义务。

3.2.7平等享有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3.2.8平等享有接受安全、卫生等辅助性服务的权利。

3.2.9平等享有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价的权利。

只有充分维护和保障上述权利,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温馨的、平等的文化环境,使每一位读者在没有歧视、没有等级、没有压抑、没有清规戒律的环境中,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心情舒畅地获取信息。

3.3营造方便、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在服务环境上,图书馆要为读者营造方便、人性化的环境。

3.3.1馆舍位置要方便读者。日本图书馆界认为,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一般不应超过1~1.5公里,并提出了“把图书馆办在身边,办到生活中去”的口号。

3.3.2资源组织要方便读者首先,在馆藏资源的物理载体组织上要方便读者利用,要求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布局上最大限度地拉近读者与资源之间的时空距离,如书库和阅览室采用大开间格局,设立新书阅览等。其次,馆藏资源的内容组织要方便读者利用,要建有一套完整的馆藏资源检索体系,在保证“检全率”与“检准率”的基础上,要考虑检索过程是否“省力”,从而方便读者利用。

3.3.3服务设施要方便读者首先应在建筑格局和家具摆设上考虑读者利用的方便,可采用大开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建筑模式,各阅览分区是用低矮的家具进行隔断,给读者以通透、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要考虑到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为残疾人设置专门的设施,提供特别的服务,如轮椅通道、专用电梯等。

3.3.4服务方式要方便读者如实行“超市”式服务,简化手续,馆藏文献全面开架,读者自由选书,大厅总出入口处办理借还手续。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自助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借书终端、电话、e-mail等方式办理续借手续,还可凭一张具有消费功能的借阅证,在馆内得到复印、打印等自助式服务。在图书馆的门口设有还书箱,使读者可在任意时间内还书。

我们图书馆人只有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处处为读者着想,才能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才能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4创新服务,提高服务的层次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样图书馆服务需要不断地拓宽领域、提高层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人文关怀的最佳体现。

随着社会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图书馆在做好基本服务工作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3.4.1个性化信息服务,它是根据用户使用信息的行为习惯、爱好和特点,提供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务。

3.4.2专题咨询服务,即通过重点开发智力性资源、预测性资源、网络资源等,建立专题性的知识信息单元和序列化的知识信息单元体系,开展资源通报、情报调研、定题跟踪多项服务。

3.4.3网络资源导航服务,主要是网络资源信息报道、网络常用资源导航和专业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

3.5纠正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做法

要想创造一个让读者满意的人文环境,图书馆还必须纠正那些让读者不满的做法,如开馆时间太短,新书数量太少,新书上架太慢,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咨询回复过慢等。不解决这些问题,人文关怀就无从谈起。

总之,发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做好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广大图书馆界同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实践,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担当服务意识篇二

一、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的措施

1.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用平等身份以及使用民主态度开展教学。教师属于教学中的主导,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语文教学中涵括人文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指教师语文教学时必须确保学生可以成功体验其在应该获得的价值和情感两方面的体验,进一步使语文内涵转变为具备生命根基的内涵。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个体生命,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给学生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特点的教学。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为前提,由此形成师生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顾问、提供参考意见以及协助察觉问题的作用,由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对话当中,教师和学生均需要以下情况:(1)教师与学生均同属于构成课程的重要部分,两者共同努力建立起一起研究的平台。(2)教师扮演着聆听的角色,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而学生则需要懂得如何选择。(3)教师必须诱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与潜能,致使其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新思想,进一步使其人文内涵得到有效的培养。(4)教师要有尊重和关心学生的意识,并且将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给予每位学生从人格上的尊重,尤其是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更加需要尊重和爱护,确保其可以享受到相同的呵护与关心,协助其形成科学的为人原则,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采取上述的措施,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人文关怀的影响下增加其语文内涵。

3.感性之中蕴含着理性。语文教学必须对文化传统开展合理的继承,才能够将其人文特质完全发挥出来。感性之中蕴含着理性的含义主要有:(1)注重感性思维。语文教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其具备大量的感性素养,仅仅使用理性对其进行教学,效果不大。如果语文教学缺乏合适的感性,那么主动思维形成的.可能性不大,此情况能够使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受到阻碍,学生的感性不可以合理地被释放,进而导致其个性达不到应有的伸展与张扬,最终造成对学生不能够开展人文关怀。(2)投入情感。语文教学投入合适的情感,主要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保持着丰富的热情以及亲切的感情,使学生被其所感染,从而达到“以情激情”。教师直接地将其激情全部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被触动,从而有效地融合到其构建的艺术情感内。

二、结语

综上所述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属于教学中的重点且需长时间培养,其对语文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必须坚持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道德三方面的情况,确保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担当服务意识篇三

中国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这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整洁的衣冠给人以舒服的感觉,而好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在服务行业更是如此。

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树立良好的形象,物业也不例外。物业形象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二是员工的形象。在员工形象中,员工的仪表仪容是最重要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物业的服务形象,而服务形象是物业文明的第一标志。形象代表档次,档次决定价值,价格产生效益,这是一个连锁反映循环圈。

物业员工工作的特点是直接向业主提供服务,业主对物业员工“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而“第一印象”的产生首先来自于一个人的仪表仪容。良好的仪表仪容,会令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对物业产生积极的宣传作用,同时还可能弥补某些服务设施方面的不足;反之,不好的仪表仪容往往会令人生厌,即使有热情的服务和一流的设施,也不一定能给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注重仪表仪容美是物业员工的一项基本素质。为了向业主提供优质服务,使业主满意,员工除了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讲究礼节礼貌,注意仪表仪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一个员工都有尊重自我的需要,也想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尊重。作为物业一名员工,只有注重仪表仪容,从个人形象上反映出良好的修养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受到业主的称赞和尊重,才会对自己良好的仪表仪容感到自豪和自信。

良好的仪表仪容既能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能体现员工的自尊自爱。如果你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憔悴潦倒,只能让他人认为你是生活懒散、作风拖沓、责任感不强、不尊重别人的人。

注重仪表仪容是尊重客人的需要,是讲究礼节礼貌的具体表现。每个人的仪表仪容,无论有意无意,都会在对方心理上引起某种感觉,或使人轻松愉悦,或给人以美感,或使人感到别扭而不舒畅。如果尊重他人,就应该通过仪表仪容来体现对他人的重视。仪表端庄大方,整齐美观,就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员工的仪表仪容美在服务中是礼貌、是尊重,能够引起业主强烈的感情体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打动客人,使客人满足视觉美的需要。同时客人在这种外观整洁、端庄、大方的服务人员中,感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得到应有的承认,求尊的`心理也会获得满足。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虽有道理,但是人的外表在待人处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的仪表仪容在人际交往中会被对方直接感受,并由此而反映出个性、修养以及工作作风、生活态度等最直接的个人信息,将决定对方心理的接受程度,继而影响进一步沟通与交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仪表仪容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爱美、求美的共同心理需求。员工整齐、得体的仪表仪容,以其特殊的魅力在一开始就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常常会使人形成一种特别的心理定势和情绪定势,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员工的仪表仪容反映出一个物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国内外评定旅游酒店星级的标准中就有考核员工仪表仪容一项。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物业的设施、设备等硬件已大为改善,日趋完美。这样,作为软件的服务人员素质对服务水平的影响就很大了。而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人员的素质。一个管理良好的企业,必然在其员工的仪表仪容和精神风貌上有所体现。著名的希尔顿饭店董事长唐纳·希尔顿所提倡的“微笑服务”就是一条管理酒店的法宝。泰国东方大酒店,曾两次被评为“世界十大饭店”之首,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笑容可掬”作为一项迎宾规范,从而给光临该店的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由此可见员工的仪表仪容是服务行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员工的仪表仪容是反映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担当服务意识篇四

摘要:劳伦哈普林是二战后非常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而伊拉凯勒喷泉广场是最能体现劳伦哈普林设计思想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伊拉凯勒喷泉广场的空间塑造和场所体验的分析来探索劳伦哈普林设计中自然隐喻的设计手法及影响他设计灵感的因素。

关键词:伊拉凯乐喷泉广场;劳伦斯哈普林;自然隐喻;空间体验

引言

伊拉凯勒喷泉广场作为劳伦哈普林在波特兰所做的广场设计代表作之一,是提供了人类探索体验,并将其展现给大众的一个空间。他在城市中利用混凝土块与水模拟自然界水的运动使城市中的人可以感受到溪流、跌水和瀑布。我对这个广场的初始印象就是从重叠的混凝土块中喷发出的瀑布般的水流与人们在水中嬉戏玩耍的景象叠加。这种充满原始力量甚至粗野的景观竟然和城市融合,与城市人共存。哈普林通过这种方式将自然引入城市,而层叠的混凝土块实则是对自然的隐喻。事实上,是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知使劳伦斯在城市中创造出这幅自然和谐的景象。

1自然地貌的微缩隐喻

这一系列广场作品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波特兰市正遭遇大范围的城市更新,这些广场就是更新项目的一部分。哈普林应邀设计的这些作品位于波特兰市俄勒冈州一条通往市中心的主线上,从西至东依次是伊拉凯勒喷泉广场、佩蒂格罗夫公园和爱悦广场。自凯勒喷泉广场开始,沿林荫道步行,你会依次经过帕蒂格罗夫公园、爱悦喷泉广场,最终抵达源头喷泉。劳伦斯结合场地北低南高的地形设计了的具有层次感的水景,并以当代材料来塑造景观,为市民创造了一次在河谷中逆流而上寻觅水源尽头的徒步体验。而在作品中他对水流切削与腐蚀自然地貌进行形态上的模拟与隐喻,灵感来源正是基于他早期对自然丰富的体验经历。

1.1灵感来源于自然的体验

哈普林从很早就保持了对自然界的关注。他观察自然界的经验很丰富,早年间曾在加利福尼亚的山岭中徒步旅行了数千里,几十年来已经积累了200多本速写笔记,其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占主导地位。而在接到波特兰广场设计任务之后不久,哈普林就带着摄影机到波特兰所处的美国西海岸地区最著名的席拉尔山脉旅行考察,得到了很多摄影作品和草图。哈普林曾回忆那趟旅程并说道:“我被席拉尔山的气氛笼罩着,然后回到这里说,我们将为波特兰设计一种体验,让人们感觉仿佛正在登上席拉尔山脉[1]”。不受限于仅有0.5hm2的方形场地空间,劳伦斯让一连串的清澈水流从混凝土块组成的方形广场的上方流下,经过曲折、渐宽的河道,以激流涌出,之后从混凝土峭壁上笔直泻下,水瀑层层叠落,最终汇聚到下方的方形水池中。这一雄伟有力的景观正是是基于哈普林对美国西部悬崖与台地的大胆联想。

1.2抽象体验

“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2]。”朱光潜先生在谈创作时认为创作者要跳脱出自己的经历,方能将其抽象并艺术化,而对于使用者,则需要进入其中方得体会,景观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哈普林对于自然的模仿不是一味的模仿形态,而是创造如同在自然界般的体验。哈普林认为,形式虽来源于自然但不仅限于模仿自然。哈普林关注更多的常常是自然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形态,如自然石块周围溪水的运动、自然石块的块面形态及质感,山脉的等高线走势等等。在设计的时候,他把自然过程抽象出来,从而形成“自然界的某些能创造出场所感的特征”,并将其通过设计运用到城市环境中。“我们不需要拷贝自然,而是要用混凝土来创建自然”,哈普林认为,如果将自然界的岩石放在都市环境中,可能会变得不自然,在都市尺度及都市人造环境中,应该存在都市本身的造型形式[3]。他通过将人工化的自然要素引入城市,是基于某种对于自然的体验与情感。而体验与情感最能使人相通,在设计中作者得以将自己的体验传达。

2人文关怀与感知体验

哈普林在设计中非常强调广场的使用性和参与性。他认为,经过设计的岩石和水景不仅是供观赏的景观,更重要可以提供给大人小孩都可以进入玩耍的场所。在喷泉广场的作品完成发布会上,他甚至带头跳入水中。这样的设计在气候温和、季节分明的波特兰市很是受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天,很多使用者会进入水中嬉戏享受获得的一丝丝清凉。通过利用地形的.起伏来处理空间,一方面满足了散步者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人探索的乐趣和多变的体验感受。或从震撼的水流对平缓的静水面的转换,或顺着层层跌水,转而被眼前的瀑布所震颤。组织形式虽然不同,但都形成了各自的序列感。混凝土与水的碰撞让在场地中行走的人从身体的感知上有处于自然之中的感觉。目光所及都是流动的水体,给人以透明、清凉且富有生机的触感,而水流与岩石碰撞发出时强时弱的水声,以及身入水中被水淋湿的别样体验与感受,都是为使用者带来别样的自然体验。

3结论与启示

伊拉凯勒水景广场之所以这么成功,主要原因是哈普林善于利用自然,模仿自然,抽象自然。哈普林曾说过“形式来源于自然但不能仅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通过混凝土与水来模仿自然体验,用城市的形式和材料来塑造自然,而非模仿自然的形式,城市与自然似乎找到了和谐共生的新方式,使得人们在市中心可以方便地找到河口狂欢、溪谷小憩或徒步旅行的自然模拟体验。然而,现今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们仍然没有把握好“模仿”自然的度,肤浅的照搬自然的形式堆叠在城市中。莫名的“小桥流水”式设计却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随处可见,在一个本就有限的空间中盲目去塑造所谓的自然,这就是单纯模仿了自然的形式,却忽视了自然的体验。自然在城市中应该有它特有的样子,和人的活动结合,和城市功能融合,用现代的语言来塑造自然体验,这是我从这个作品中学到的。

参考文献

[1]graphingnature:lawrenceandannhalprin,theopenspacesequence,andthe1960s:16.

[2]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12:123.

[3]林箐.美国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大师、理论家———劳伦斯哈普林[j].中国园林,2000,03:53~56+98.

担当服务意识篇五

(淮阴工学院江潍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及方法实施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四个统一,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性和共性、个人幸福需求与政治需求、灌输与平等交流的统一。坚持疏导是从人文关怀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是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尊严与价值的尊重与关切,以及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融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一、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意义

1.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就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把受教育者看做是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以充分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内在价值尺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受到人的发展的规律制约。无视人的发展的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足,从反面证明了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人,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要和发展,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当下困境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