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教材新课程培训心得(优质5篇)

小编: 灵魂曲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教材新课程培训心得篇一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新教材新课程培训心得篇二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新教材新课程培训心得篇三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新教材新课程培训心得篇四

2月21日,我参加了高二年级数学新课程培训。今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教材又是新的,对我这个教了这么多年书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听了章毓刚老师的讲座,做到上课之前心中有数,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做好准备。现在我想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每一次的外出培训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与思考,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会珍惜每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新教材新课程培训心得篇五

20__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