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矛盾论的心得(大全5篇)

小编: 温柔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矛盾论的心得篇一

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矛盾论》是毛泽东1937年8月所写,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文章是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文章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结论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文章从方法论上批判了“左”倾、右倾的错误思想。

《实践论》是毛泽东1937年8月所写,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文章是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文章从两种宇宙观、实践论的来源、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文章从方法论上批判了“左”倾、右倾的错误思想。

矛盾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著作。1937年8月写作,8月30日完稿,9月1日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

实践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这两篇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指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矛盾论的心得篇二

矛盾论第一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毛泽东主义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矛盾学说的一次深刻的总结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多样性、矛盾的双方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矛盾在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本文作者个人从自身的理解角度出发,主要探讨矛盾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深刻理解到在社会生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职场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着与同事或领导的矛盾,这些矛盾可能源于工作分配上的不公、意见不合或是竞争关系等等。了解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认为矛盾学说告诉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即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矛盾的双方各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这就构成了矛盾的特殊性,因而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产生的矛盾,由于双方的关系亲密,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进行沟通和妥协,以求达成共识。而在国与国或者阶级之间的矛盾,由于其根本利益的对立性,无法通过单纯的沟通和妥协来解决。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可以使我们根据矛盾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再次,我个人对矛盾的双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矛盾与否定相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无论是个人与个人的竞争还是团队与团队的竞争,都有其竞争的一面与合作的一面。就如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只有懂得与自然共生共存,才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矛盾的双方性,才能更好的把矛盾转化为统一。

最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矛盾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然而具体到不同的领域又有其特殊规律,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处理矛盾,才能解决问题。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待矛盾的态度、方法,却是我们可以掌握和改变的。我们要根据矛盾的特点,灵活使用对抗和团结两种方法,以找到最好的处理方式。

总之,矛盾学说第一章的阐述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矛盾的概念、多样性和解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矛盾处理能力。只有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矛盾学说,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更好地实现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矛盾论的心得篇三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20xx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主席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0xx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主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页,当前第212

矛盾论的心得篇四

矛盾是哲学中一个基础的概念,矛盾论修辞学中是一种最基本的分析工具。矛盾论第一章,作为矛盾论的入门教材,让我们初步认识了矛盾的本质和矛盾的普遍存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矛盾论第一章的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矛盾存在于万物之中

矛盾论的第一章以“矛盾的普遍存在及其特点”为主题。矛盾论的核心是“一分为二”,即存在着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这就是矛盾。学习矛盾论第一章,让我对矛盾的存在达到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从宏观角度看,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矛盾,如正与反、是与非、真与假、好与坏等。而对于万物之中的每一事物来说,也都存在着自身内在的矛盾。通过了解矛盾的本质及其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万物的运行规律及其演化变化。

第二段: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矛盾论的一个重要命题。矛盾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它在自然界同样存在,并且十分普遍。矛盾论第一章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进而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内部的矛盾,而自然界也成为了存在矛盾的一个无限丰富的资源。人类在面对矛盾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发扬智慧和创造力,寻求应对矛盾的最佳方式。学习矛盾论第一章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了解到矛盾的普遍性,并加深了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矛盾的认识。

第三段:矛盾的质量和量的统一

矛盾的质量和矛盾的量,在矛盾论的理论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才能真正理解矛盾。对于数量的研究,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是相对的、相反的。而在质量上则区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的矛盾,二者的关系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判断。在学习矛盾论第一章时,这一理论对我印象最深。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矛盾不仅是简单的数量问题,还有复杂的质量问题。对于这些多方面的矛盾,我们需要通过矛盾质量和量的统一,以及矛盾的内部规律来理解和解决。

第四段:矛盾关系的内部互动

矛盾论不仅关注矛盾本身,还要研究矛盾关系的内部互动。这种内部的互动规律是真正决定了矛盾的势力、方向和结果的关键。矛盾关系内部的互动是十分复杂的,它涉及到矛盾的本质特点、矛盾的质量、矛盾的量和矛盾主要次要等多方面的因素。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的互动是深度理解矛盾论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习矛盾论第一章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了解矛盾的内在本质,还要了解矛盾内部互动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哲学理论的内涵。

第五段:矛盾的转化

矛盾能够转化,这是矛盾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矛盾的转化是指人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特定的条件,将矛盾的对立面逐步地转化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矛盾转化的探讨,是矛盾论体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范畴。学习矛盾论第一章,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矛盾不仅是存在的,而且还具有内在的转化发展过程,通过掌握 矛盾的转化方式,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处理矛盾。学习矛盾论第一章的经历,对我认识矛盾论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深入的见解。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哲学学科,它探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最普遍的现象,也是本质的、普遍的真理。在矛盾论这一哲学体系中,矛盾不仅是存在的核心规律,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需要熟悉矛盾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们所处的世界。

矛盾论的心得篇五

《矛盾论》是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的一部光辉著作,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其中第一章就是“矛盾论的基本原理”。在阅读这一章之后,我深感经验不足,但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本文就是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对矛盾论第一章的基本原理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第二段:对基本原理「一分为二」的认识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将基本原理概括为一分为二。这种认识上的分裂或对立,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事物内部的矛盾,在分析事物时可以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矛盾,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个人认为,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不仅适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分析也同样适用。比如,对于一些看似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一些简单的子问题,分别进行思考和处理,等到每个子问题都得到解决后,整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段:对矛盾运动历程的理解

在矛盾论第一章中,毛泽东还详细描述了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历程,即矛盾的斗争、矛盾的转化和矛盾的统一。在经历了矛盾斗争的过程后,我们应该去寻找并实现矛盾转化的正确方向,最终达到矛盾的统一。针对实际的问题,我们应该善于把握其历史和发展的趋势,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引导矛盾的发展,达到有利于我们的结果。

第四段:对因果循环的思考

矛盾论第一章中,毛泽东强调了因果循环和反复性的规律。他认为,事物的因果循环相互作用,反复出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我们在处理事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因果循环和反复性的规律,减少矛盾的扩大和事物的滞后,以期达到事物的健康发展。

第五段:对矛盾论的启示和应用

矛盾论是毛泽东的重要哲学思想,其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矛盾论启示我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事物内部的矛盾与对立,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转化方向,通过推进矛盾的斗争、转化和统一,实现事物的平衡和发展。而对于当前的复杂社会和经济环境,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矛盾论所蕴含的思想,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循环规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总之,矛盾论是毛泽东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对于我们理解事物发展演变、处理社会问题都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应当深入学习矛盾论的基本原理,善于运用它的科学方法,从而更好的推动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