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爆炸心得体会 天津火灾爆炸事故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小编: 书香墨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一

8.12天津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天津市组织强有力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搜救失踪人员;尽快控制消除火情,查明事故原因,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做好遇难人员亲属和伤者安抚工作,维护好社会治安,稳定社会情绪;注意科学施救,切实保护救援人员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力量扑灭爆炸火势,并对现场进行深入搜救,注意做好科学施救,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抓紧组织精干医护力量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因伤死亡;查明事故原因,及时公开透明向社会发布信息。

众所周知,最近两天,全国人民都牵挂着天津。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建生今天上午说,目前事故已造成85人死亡,其中消防人员21人;住院总人数721人,其中危重症33人;已经出院40人。四溅的火焰吞噬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命财产,还有安全感。在和平而非战乱时期,在天津这样一座特大城市,突然发生相当于数十吨tnt当量的爆炸,令人难以想象。安全事故造成的冲击,不仅震荡着人们的房屋窗台,更让“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拷问,再一次成为社会焦点。

以本次天津爆炸事故为例,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制度早有规定,危险化学品仓库与周边公共建筑应至少保持1000米的安全距离。但是发生爆炸的危险化学品仓库周围1000米内,竟有超过5600户住户,其中更有多个居民小区。小区开发商与居民住户直到爆炸发生之前,并不知晓自己就住在“火山”旁边。安全责任不容推卸,当前的一些安全事故并非不可避免。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法规落实、区域规划、监管检测仍然存在漏洞,安全防范体系仍然不够严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该是公共治理的首要目标、政策制定的底线原则。对安全严苛就是对生命负责,对安全松懈就是毒害生命。

安全责任不容推卸。不可否认,紧急事件、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之中,总有人力难以控制的意外。但毋庸置疑的是,当前的一些安全事故并非不可避免。总有危险因素能够穿过我们的法规、制度、监管、预案等重重关卡,落地发生、酿成悲剧。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法规落实、区域规划、监管检测仍然存在漏洞,安全防范体系仍然不够严密。

对安全严苛就是对生命负责,对安全松懈就是毒害生命。我们必须彻底认清,脆弱的繁荣永远不能与生命的可贵相提并论。我们必须痛定思痛,让人民生活得更安全、更安心。“世间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每一次再见都可能再也不见。”这样的感慨固然美丽,却也悲凉。我们要让这样的悲凉,少一些,再少一些。国务院工作组14日晚召开会议,对天津滨海爆炸事故救援处置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搜救遇险被困人员,搜救生命是当前救援处置的首要任务,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想方设法救治事故受伤人员,最大限度避免因伤致残、因伤死亡;要科学有序进行现场清理处置,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优势,抓紧对爆炸现场重点区域进行风险排查,细化明确不同区域的危险等级,分级分类采取应对处置措施;要扎扎实实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安排人员认真核查死亡、受伤及失踪人员情况,抓紧摸清底数,切实把基础工作做扎实;要严肃认真做好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将抽调人员组成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在开展后续处置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等工作。

生命代价不能白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该是公共治理的首要目标、政策制定的底线原则,没有什么发展能够以人民的生命安全隐患作为代价。对于任何灾祸,再多的总结与回顾、解剖和反思都不为过。要进一步前移关口,把“应对事件”转变为“应对风险”,将风险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应用到日常工作全过程中去,让灾祸没有发生的前提;要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不仅局限于高效动员社会资源和力量来应对灾祸,还要站在现代化治理的战略高度,整合多方力量,在公共治理结构中更细微、更基础的层面保证社会在非常态下运行,让灾祸没有蔓延的条件;要真正把法规和制度当做头上高悬的利剑铡刀,每一个施政举动、每一次监管检测、每一回审核评估都要以“生命线”为预设,让越过雷池半步者付出惨痛代价,让灾祸没有生长的土壤。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除尘爆炸事故频频发生,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安全因素。作为一名职业人员,我深感对此事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从过去的事故中汲取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关于除尘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警醒。

首先,除尘爆炸事故是由于粉尘积累引起的。粉尘无处不在,尤其在工业生产和加工领域更为常见。然而,如果积累过多,就可能会成为导致事故的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中重视粉尘积累的防范,并进行定期的清理。只有保持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及时清除粉尘,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处理粉尘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粉尘引发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易燃粉尘的存在下,更加危险。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静电的产生,例如使用防静电设备和防静电衣物,正确操作电气设备,避免静电的积累等等。只有做好这些预防工作,才能够有效地降低爆炸事故的风险。

第三,及时检修设备是预防除尘爆炸事故的关键。事故常常是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例如除尘设备的堵塞、磨损等。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至关重要。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应立即停机检修,切不可忽视或临时修补。只有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四,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也是关键因素。事故常常是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例如操作不当、忽视安全规定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在操作设备和处理粉尘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切不可马虎从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将事故风险最小化。

最后,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必要的。事故是难以预料的,我们无法完全排除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建设工地和生产车间中,我们应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应急救援。只有在事故发生时,我们才能够做到冷静应对,有效控制和化解事故。

总体而言,除尘爆炸事故风险极高,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了解和总结事故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加强对粉尘积累、静电产生、设备维护、员工培训和应急预案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预防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因此,每个人都应当为此负起责任,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看了全国加气站一些爆炸事件后深有感触,那一幕幕触目惊心,支离破碎的场面,真是惨不忍睹,那是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加气站一个高压高危行业,安全太重要了,出不得任何安全事故,任何事故都是大事故,所以要求我们站内工作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绷紧安全这道弦,任何的麻痹大意和不负责都有可能酿成大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气站运行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下安全不外乎以下几点:

1、站内设备运行安全;

2、站内压力容器的安全;

3、各加气车辆气瓶的安全;

能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和工作场地的安全,气站经过这几年的运营,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这么多加气站发生事故的原因大多是人的因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遵守安全规定,麻痹大意而导致的事故,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同事,对领导,对公司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是一直以来反复强调的安全理念,有了安全我们的生产才有意义,有了安全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有了安全才有一切!

警钟长鸣,安全第一!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确保加气站的安全!

自由人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除尘爆炸事故频发,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认真总结了这些事故,深思熟虑地反思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强化管理监督、推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企业责任五个方面,详细叙述我对于除尘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

首先,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除尘爆炸事故的基础。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该明确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作为企业,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岗位安全交底等方式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而作为员工,要始终保持警惕心态,在工作中时刻将安全摆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其次,加强防范措施也是防止除尘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在粉尘易积聚的场所应该安装除尘设备,以减少粉尘的聚集,防止爆炸的发生。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随意调整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第三,强化管理监督是确保除尘爆炸事故不再发生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并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严格遵守。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日常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纪律和责任感,严禁违规操作,坚决遏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第四,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是防范除尘爆炸事故的必然之举。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但要想改变目前频发的除尘爆炸事故的现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应当明确责任界定,明确企业和个人的安全责任,加大惩处力度,使法律法规制度真正能够起到防范除尘爆炸事故的作用。

最后,加强企业责任也是防范除尘爆炸事故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要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远离危险,做好安全防护。

通过对于除尘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强化管理监督、推动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企业责任是防止除尘爆炸事故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公民,我将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为保障社会和个人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除尘爆炸事故频发,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思考。作为一个关心社会安全的普通人,我也不禁陷入了对这些事故的思考之中。通过对这一系列事故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体会到了事故预防的重要性和安全生产的紧迫性。以下是我对除尘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各种设备和工艺的广泛应用,给生产和工作环境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然而,很多人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依然不够,甚至存在着侥幸心理。例如,在工厂生产线上,一些工人可能会忽视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认为偷懒没有关系。然而,正是这些“小问题”在累积之下,成为了事故的“导火索”。因此,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非常必要,让每个人都明白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加强现场管理。在许多除尘爆炸事故中,管理失控和监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实现高质量的生产,企业往往会忽视现场管理。然而,现场管理恰恰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对于易燃易爆产品的生产车间和设备,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现场的安全。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再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除尘爆炸事故常常发生在缺乏有效管理的企业中,这与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某些企业中,安全问题被边缘化,甚至成为了领导的“不得罪之地”。为了避免安全问题的被忽视,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应该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安全检查,并将安全生产责任纳入到考核和奖惩机制之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最后,加强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在除尘爆炸事故中,同行业内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教训吸取机制,导致相同的事故在不同企业中屡次发生。因此,需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促进行业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对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协会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并推动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经验共享。只有通过行业间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够形成共同应对除尘爆炸事故的有效措施,以及提高产业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

总之,除尘爆炸事故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对事故的学习和思考,我们不仅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现场管理,还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加强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六

近期,我国河南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工厂爆炸事故,义马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化工厂发生大规模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这起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发了深思。在这件事情中,我从中汲取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认为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此次事故和我们自身的安全问题,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首先,此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义马爆炸事故发生后,媒体对于事故前的迹象和警告进行了曝光,例如该厂家存在长期忽视安全检查,未能及时处理隐患等等。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安全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不能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问题。只有将安全摆在首位,加强安全管理和检查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其次,此次事故告诉我们,应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在事故发生后,许多人才意识到这个化工厂的存在,而这个工厂正是位于该市区城中心的繁华地段。事实上,这个化工厂从来没有引起过公众的重视,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这让人感到惊讶和担忧,因为如果事故发生地离居民区更近,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警醒并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再次,此次事故对于政府监管层面提出了挑战。媒体报道显示,这个化工厂在审批阶段时多次被违规办理手续,监管不严。这使人们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了疑问。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于化工厂的审批和监管,确保企业都能得到合法合规的运营,并对违规企业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同时,政府也应该督促企业强化自身安全管理,不仅保障企业的发展,也保护了员工和公共利益。

最后,此次事故触动了我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化工厂的爆炸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周边地区的污染。这种环境污染不仅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伤害。因此,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只有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才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总之,义马事故爆炸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提醒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应该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提高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政府需要加强监管,确保企业的规范运作。最重要的是,我们更要重视环境保护,追求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防范化工厂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七

2007年6月2日19时和6月3日凌晨2时,一辆装载双氧水的双罐体槽车在323国道广西鹿寨县寨沙路段,2个贮罐先后发生爆炸,造成事故车辆损坏、交通中断9h的恶果。

1事故概况

2007年6月2日上午9时58分,司机陈某某、押运员兼司机张某开槽车到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装双氧水。灌装工按常规对车辆的“三证”及罐体外观进行了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因为该车是第一次来装双氧水,为慎重起见,灌装工吩咐押运员用水分别对2个罐体进行灌水冲洗。之后开始灌装双氧水,2个集装箱罐共装了39.6t50%浓度的双氧水。13时33分槽车离开柳州运往深圳。下午17时,槽车行驶到323国道鹿寨县寨沙路段一坡顶处,司机陈某某从后视镜中看到拖车上靠近驾驶室的第一个罐体顶部的人孔盖有液体溢出,即将车子停靠到公路右侧检查,与押运员张某爬到罐顶上,打开快开式人孔盖查看,发现里面的液体在冒气泡,如开水般沸腾并溢出,流到地面冒起白烟,且越来越激烈,两人不知如何处理,束手无策。约18时叫过路的司机向110报警。约18时10分,鹿寨县交警来到现场实施交通封锁。19时左右,第1个罐体发生剧烈爆炸,罐体全部解体,挂车大梁弯曲变形,牵引车车头损坏,大量双氧水喷出。第1个罐体发生爆炸后,司机陈某某又到现场查看第2个罐体,发现第2个罐体内的液体也在沸腾。此时,柳州市及鹿寨县安监、公安、消防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消防中队用消防水车对第2个罐体**冷却。约21时20分,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应急救援中队的第1批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此时,罐体下部左右2个排料阀橡胶垫片因高温软化并在罐内压力下被挤出,罐内双氧水从阀门喷出。为了排出罐内的双氧水,防止因反应压力过高发生爆炸,2名救援人员在消防水炮**掩护下,将罐体下部2个出料球阀打开,排出罐内的双氧水。至6月3日凌晨2时左右,当第2个罐体内的双氧水快排放完时,罐体突然发生爆炸,罐体中部鼓胀变形,人孔盖板被炸飞。此次事故除运输车辆及罐体损坏外,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调查结果

2.1承运单位情况

双氧水的承运单位为衡阳市某运输有限公司,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格(2类3项、第3类、第4类、5类2项、第6类、第8类)。

2.2车辆情况

2.2.1牵引车

牵引车型:重型半挂牵引车;机动车行驶证注册登记日期:2007年5月21日;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8年5月;核准牵引总质量:38285kg。牵引车权属承运单位。

2.2.2挂车及罐体

(1)挂车类型:重型集装箱半挂车;机动车行驶证登记日期:2004年7月;检验合格有效期至2007年7月;核定载质量:40000。挂车权属承运单位。

(2)集装箱罐

证。

2.2.3驾驶人员情况

办理,领证前均未受过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培训考核,对危险化学品的知识不了解,出车前也没有人交待过安全注意事项,不知道双氧水性质。

2.2.4双氧水质量

经广西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取样分析,柳州盛强化工有限公司50%双氧水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2.5罐体金属材质

经柳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检测:材质分析结果:0cr18ni9(304);金相分析结果:有晶间腐蚀。

3事故原因分析

3.1双氧水的危险性

双氧水(过氧化氢)属爆炸性强氧化剂。双氧水本身不燃,纯品化学性质稳定。但接触催化杂质时发生如下分解放热反应:

h202一h20+1/202+54.25kj·tool一

双氧水的温度和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因此一旦诱发了分解,则分解随着放热和温升自行加速,分解加剧,此连锁反应直至分解完全。在密封条件下,双氧水大量的潜热使水迅速蒸发,生成高温水蒸汽,此时水蒸汽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3]3,可使容器内的双氧水、氧气和水蒸汽产生高温高压导致容器爆炸。双氧水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都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汽而导致爆炸。大多数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双氧水分解的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双氧水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双氧水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双氧水能使有机物燃烧,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浓度超过74%的双氧水,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3.2罐体不符合贮存要求

几个因素:

(1)集装箱罐系按工作介质为轻质燃油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材质和制造工艺及罐体结构均不适合装载双氧水。罐体无测温装置,排气孔过小且无防尘罩等。

(2)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罐体未经固熔处理,焊接热影响区在使用中接触敏感物质可产生晶间腐蚀,且内表面未经抛光和钝化处理。装入双氧水后,因腐蚀作用溶出的金属离子和附着在表面的焊渣等杂质可对双氧水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因排气孔太小,分解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和氧气不能及时有效排放,导致罐体超压爆炸。

(3)集装箱罐左右两侧的出料阀及人孔盖密封垫均采用普通橡胶垫。普通橡胶为高分子可燃有机物质,可诱发双氧水发生连锁放热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4)该集装箱罐在此前曾装载过粗苯和32%烧碱,在此次装入双氧水前仅采用灌水方法冲洗,因冲洗不彻底(如法兰连接处),残余的碱性物质与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爆炸。

3.3管理疏漏

(1)罐装双氧水前,未对罐体适宜性进行技术性检查,没有判断其是否符合装载双氧水的要求。

(2)对罐内是否存在有害残留物(杂质)没有有效的检验手段。

(3)产品出厂未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4)运输人员未接受培训就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既有发证机关的管理疏漏,也与承运单位的不重视有关,致使运输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突发事故束手无策,这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4有关双氧水运输安全的几点建议按双氧水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罐体材质应使用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内表面应经抛光和钝化处理。排气孔的泄放量应根据罐体容积进行计算确定,排气管上应带有防尘装置,罐体上应设有测温装置。人孔、出料阀法兰密封垫应采用聚四氟乙烯或钝铝等与双氧水不发生催化作用的材料。

(2)充装单位对前来装运双氧水的罐体应进行技术性检查,对罐体材质和结构、制造工艺不符合装载双氧水要求的应不予充装。

(3)执行充装前取样检验制度。在每次罐装双氧水前,均应对罐内的残留物取样进行定性分析,凡残留物不是双氧水或混入杂质的,必须对罐内进行彻底清洗。

(4)专罐专用。双氧水生产企业应与使用单位或经销单位约定,尽可能使用固定的槽罐装运,实行专罐专用;如使用社会运输,则应对罐体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5)产品出厂时必须随车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罐体上应有安全标签。

(6)司机和押运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后方可持证上岗。

延伸阅读:

过氧化氢在高温或杂质催化作用下,开始热分解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水蒸气使罐体内压力增大,与此同时分解潜热使液体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又进一步加速分解反应,使罐内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反应失控或热爆炸。容器内部压力最终冲破槽罐的薄弱部位时,罐内气相介质通过裂缝高速喷出,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槽罐泄压时,由于内外存在压力梯度,容器内压力急剧下降,导致气液平衡破坏,从而导致罐内气体压力下降,过氧化氢大量的潜热使储罐内液体急速沸腾蒸发产生爆沸。此时水蒸气的体积相当于液体水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导致容器内压力骤增,最终使储罐产生脆性破坏,罐体碎片四处飞散,并产生巨大冲波,造成巨大破坏。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过氧化氢爆炸事故,国内外学者对其事故模型,热爆炸机理以及工艺过程中的热风险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危化品装卸车相关安全要求:

1、运输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掌握一定的危化品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取

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持证上岗。

2、运输危化品人员装卸时必须佩戴与其危险货物相适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槽罐必须按规定检验,有检验报告证明书。

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排气筒处必须装有阻火装置。

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全警示标示齐全,有安全标签及安全技术说明书。

6、装卸时必须挂接静电导线,静电导线与车体相连部分不得有油漆等,确保静电输出。

7、装卸时流速不可过快,按危险介质适当控制,避免液体流速过快在管道内冲刷产生静电。

8、夏季装卸前,罐车必须静止且打开装卸孔10分钟以上再作业,避免罐体经长时间暴晒后内部受热液体体积膨胀而发生事故。

9、装卸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带火种,低闪电,高危险性的介质装卸建议没收司机人员打火机等火源。

10、装卸平台操作柱、照明等电器线路必须防爆。

11、装卸人员不得在装卸期间擅自离开现场,必须时时监护。

12、其他。

机电工程部安环科

2015年4月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八

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化工二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九

莲花煤矿集团公司:5月22日,七道泉子五井口发生了粉尘爆炸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5月22日10时05分左右由于当时正处于生产作业时间,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导致经济损失达到120万元人民币。事故发生后,本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安排相关善后工作,并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本部门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排查和培训。专此报告。

七道泉子五井口

年5月23日

事故爆炸心得体会篇十

近日,湖北义马化工公司所发生的爆炸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对此,我深感痛心,同时也从中汲取到了深刻的教训,下面我将就此事故展开讨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从义马事故爆炸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化工企业作为危险品生产企业,安全意识的高度重视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义马事故中,企业的安全意识显然不足,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其次,义马爆炸事故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该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还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灰色的烟尘弥漫在空气中,大量的污染物释放到了土壤和水源中。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切实减少化工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义马爆炸事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政府监管的重要性。化工企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必须加强政府对其监管力度。但在义马事故中,监管部门显然存在疏漏。没有进行足够的检查和监督,对企业的安全风险没有形成有效控制,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品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评估制度,确保企业按规定运行。

最后,义马事故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化工企业不仅要为了利润规避风险,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企业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及时发布安全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防范。

总之,义马事故爆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政府监管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我们要从此事故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化工产业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