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致辞稿 青年论坛上的讲话稿(实用5篇)

小编: 雁落霞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论坛致辞稿篇一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本人很高兴能参加由安义县委宣传部、共青团安义县委、安义县广播电视台三家单位主办的安义县首期文峰青年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跨越发展与青年责任,是为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广开言路,献计献策,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积极投身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向今天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本次论坛奖项的青年论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很好的,但发展的步伐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确实需要集思广益、多方纳言,为我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多出好点子,好办法,可以说,这次举办的论坛是非常及时的,非常贴切当前我县发展现况,为深入探索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讨论和交流平台。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企业家、青年论手们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打造全省“三个最佳”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会认真筛理,去粗存精,对那些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建议予以采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所面临的的问题也会日益复杂,前进的道路非常艰辛。就安义而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干部观念不够新。现在的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受到教育的,对运用行政手段干工作的方式和理念比较熟悉。对如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工作,谋划发展显得底气不足,方法不多。二是运输能力较差。安义既无空运,也无水运,交通运输只能单纯的依靠公路进行。运输时效较强,数量较多的产品的运输要求适应能力不强,不同程度地出货等去的现象。三是人才不断外流。由于财政收入较低,在编干部职工人均收入不高,使得大部分优秀人才外流,如我县教育系统,这几年巳有近50余名教师外出广州、上海等地应聘任教,在行政机关这种情况也普通存在,主要表现为搞管理的多,搞技术的,尤其是技术骨干少。四是基础设施落后。这些年,通招商引资,各类项目开发了不少,但城市公共设施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农用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致使当前农业生产仍受到自然情况的严重影响,还没有做到“旱涝”保收。存在困难的同时,我县也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大发展的好时机。一是南安公路的即将通车,成功融入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有了一条快速便捷的路,可以说为安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安义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返乡创业潮的初步形成。结合我县在外务工创业人士大多从事门窗型材,有的已经具备创办实体条件的特点,县委、县政府因利导势,积极向在外创业人士宣传安义近几年发生的变化,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巳有三家返乡创业青年创办的门窗型材企业正式投产。县委,县政府为积极抢抓这一机遇,加快发展,根据安义空气清闲自然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确定了把安义建成“旅游新县、食品大县、文化名县、南昌后花园”的“三县一园”的目标定位,并提出打造全省“三个最佳”即打造全省最佳配套工业基地、打造全省最佳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打造全省最佳生态园林县城的战略目标,要想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即定目标,需要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群策群力,更需要当代安义的新青年担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努力拼搏,争创一流,作安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安义经济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这里我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安义人的“拼搏、创业、敬业、抢滩、创新”五种精神,积极争当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生活的传播者、各行各业的排头兵。

二是希望你们牢固树立“学到老,活到老”学习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当今的形势就是只有不断学习,你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不致于被社会淘汰,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为推动安义发展屡建新功。

三是希望你们恪尽职守,努力工作,早日把安义建成“投资洼地、创业福地、发展高地”.要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要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只有不断的创新,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

最后,就是希望像今天这样的论坛,以后可以多层次,多方面展开,各行业,各部门都可以就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加快本行本业发展,以学术交流、论坛等活动,组织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来安义举办讲座,参观考察,咨询指导,为安义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为早日实现全省“三个最佳”而共同努力。

论坛致辞稿篇二

亲爱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 20xx’塘河文化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我首先代表xx市人民政府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远到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记者同志及与会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后,就一直承载着防洪、航运、供水、生态、景观、文化等多种功能。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同步,温瑞塘河水环境逐渐恶化,河道黑臭、淤积现象十分普遍。原本清澈的温瑞塘河沦落为最主要的污染集散地之一。

水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必将影响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经济的不良发展。在调研温瑞塘河整治和环保工作时指出,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来抓,努力把建设成为一座生态文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现代化大都市。

为彻底解决塘河存在的问题,恢复昔日“盈盈碧水相连,楼阁隔河相望”的美景。20xx年,浙江省政府把塘河的整治列入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2月,xx市委、市政府把治理塘河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可以说,从20xx年成立专项治河小组开始,十年多的时间里,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环境也逐渐好转。但离过去“梦里的塘河水乡”还有很长的距离。

此次论坛,以打造生态城市,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水利专家,文化名人、环保人士、与相关部门领导齐聚一堂,以保护与挖掘塘河文化为切入点,进一步创新塘河整治模式,研究水文化和生态文化建设。我相信,通过此次论坛,今后塘河的保护与治理,乃至整个江南水乡水纹网的保护与治理的工作会更加高效,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推进。

我也相信,以文化高峰论坛为载体,再结合塘河文化节配套的系列活动,可以打响塘河的知名度,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全民治河的积极性,从而重新树立塘河具有文化底蕴的整体形象,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为塘河两岸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我衷心祝愿在座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论坛致辞稿篇三

今天,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 ,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在将近3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我只是一名平凡、普通的班主任。所以,我也只能讲一讲在班主任工作的这些日子里的小事、通过这些小事,我自己总结得出的一些小小心得。

换个角度,换种身份,我倍感班主任这个职责重大的责任。责任,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而我们分内应做的事是什么呢?当我们的家长也给我们写那样一封信时,我们又该如何回复呢?也许我们的学生无法成为豪杰、义士或者伟人,但是我们可以大声地告诉所有把孩子交给我们的家长:请您放心,我会还您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我想这就够了,这就是我们分内之事,只要我们努力些、热情些、勤劳些、耐心些,是能够做的到的。

曾经看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演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育大师说起自己学生的故事,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亲切自然,就像说自己的家里人。我知道,这是魏书生先生教育功夫用在平时每一个细节之处的'体现。

曾经听过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对于班主任工作而言,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班主任不在于他当了多少年班主任,而在于他用心当了多少年班主任。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今天能够代表全体教师站在这里发言。在此,热烈庆祝华一寄宿学校今秋的开学。

告别了炎夏的不安与躁动,凉爽怡人的秋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期待的校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此刻,我们很是激动,因为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也很是骄傲,能够在华一寄宿学校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校园里任教。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华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认可。这是领导英明决策的成果;是老师们辛勤耕耘的成果;也是同学们刻苦学习的成果。然而,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穷期。而今,我们已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起点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新起点上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风貌,刷新新的纪录,创造新的成绩,以更惊人、更喜人的成果向社会、领导、家人及学生展示我们华一无穷的奋斗力很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些年持续的发展中,华一寄宿已送走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在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竞争尤为重要。“科技与人文并重”已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此时,华一又一次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走在了前列,为我们教书育人指明了方向,即:植根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需求,开拓教育空间,把学生培养成“才德双修”的接-班人。由此,一系列学习民族传统的活动已相继展开,民族精神的甘泉已开始沁入每个学生的心里。这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无疑又为华一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我们不会长篇大论,不会慷慨陈词,但我们会默默燃烧,辛勤耕耘!有人曾把教师这一职业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它的确道出了教育的伟大!崇高的职业需要有求实精神去把它做好,做细,而我也相信我们能够做好。如今,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讲台,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用和煦的道德微风去抚慰学生稚嫩的灵魂!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相信经历过磨练的我们更加成熟与自信!就让我们期待明天更为丰硕的成果吧!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乘风破浪,尽展华一风采!

谢谢大家!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欢乐、多彩、充实的六年小学生活转瞬即逝。四年的相处,我们不仅有师生之情,更多的是朋友之谊。三四五六年级,我更像你们的朋友你们的妈妈,我感动着你们的感动,收获着你们的收获,痛苦着你们的痛苦,成功着你们的成功,我们同心协力,风雨同舟,一起为班级创造辉煌与奇迹,一起驶向理想的彼岸!在我心里,你们都是我的儿女,是平等的,我从没因为谁学习优秀而特别喜欢谁,也没因为谁的成绩落后不守纪律而讨厌谁。我感觉我相信,等你们中学毕业,走向社会以后,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是优秀的。

孩子们,不必不舍,你们的旅程还没完成,六年级只是你们路过的行程,我们小学只是你们留住的旅店,孩子们,更多美好的景色还在你们前面,在这里老师有几句话语、几许期盼想跟你们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希望你们带着热情与宽容做人,带着勤奋与严谨求学,带着正直与善良做事,带着温暖与爱心生活。当你们面对比小学更多的疑问、磨难和坎坷的时候,回来再听听老师们的唠叨,叙叙你们的心事吧,母校的老师会做你们的坚强的后盾。请记住,老师那期待的目光将永远关注着你们。愿你们的人生永远充满阳光!在求索中学会求索在奉献中学会奉献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在爱中学会爱…谢谢!

论坛致辞稿篇四

学术论坛的学术性、开放性和功能性与繁荣高校校园文化直接契合,是大学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触媒。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仅供参考。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同学:

值此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之际,我谨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不辞辛劳,积极与会,交流研究生学风建设最新成果,指导和促进我们研究生的学风建设表示欢迎和感谢!

我校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召开已经是第三届了。

两年来,我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太规范走向规范,参赛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研究生论坛在同学中影响也日益扩大,已经成了我校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大盛事。这一切既是各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的结果,也反映出了我校学风建设的成果。

学风是反映学校校风的一面镜子,也是折射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扇窗口。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研究则是研究生教育的精神魅力,而良好的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素质,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就是塑造一名高尚的人,一名专业或业务知识精通的人,而这一切都与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密切相关。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参加活动的一种表征。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气氛,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同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我衷心希望导师自身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导师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乃至导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希望研究生自身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要学作一名知识渊博的人;要有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生存和竞争意识,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谦虚、宽容的优秀品质。

真诚希望本次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既能在热烈的对话与交流中充分享受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累累硕果,又能在学术的冲撞与交融中细细品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精髓与魅力。让我们高举“传承鼎新 立人惠众”的大旗,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为把我校办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尊敬的各位来宾、博士生同学们:

大家好!

相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分别的时刻亦如期而至。地球科学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经过2天紧张而愉快的交流活动之后,马上就要圆满结束了。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活动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论坛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论坛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活动在广大博士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举办,为推动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多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以及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次学术论坛共包括5个分论坛,经过论坛专家组的评审,共录用论文170余篇,出版了地球科学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在2天的学术论坛活动中,共有300余名博士生代表参与了论坛的各项学术活动,举办了多场特邀专家报告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论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一次启迪智慧、增进友谊的学术思想盛会。

本次学术论坛,得到了主办单位: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代表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学术论坛在举办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和广大博士生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在论坛举办的各项工作中,广大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学生志愿者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本次论坛,尽管时间有限,但是参会代表充满智慧、精彩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进行思维激荡,撞击思想火花,使论坛充满了浓厚的研讨氛围。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站位高、观点新,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博士生分论坛学术报告的发言,有见解、有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大家的思想。这次活动,不仅对地学领域各方面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而且对参会的各位博士生也是一次很好的培训。希望博士生们认真研究、消化、吸收这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并切实应用到指导我国地学发展的实践中去。

我校将以这次论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构筑人才高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别情依依,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几天的交流与共度,我们的学术在提高,友谊更在升华。希望各位在回到母校后,把地大人的深情厚谊带回家,把地大人的美好祝福带回家。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地大的发展,继续保持与地大的联系,常到地大来作客。我们也真诚希望加强与各个兄弟院校的合作,真诚携手,共创学术辉煌的明天。

最后,我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祝愿广大博士生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由江苏省旅游学会主办的“江苏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在这里举行。首先,我代表江苏省旅游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江苏省旅游学会成立两年来为服务江苏旅游做出的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

回首几代旅游人为之奋斗的30年,我们感慨万千。1978年5月,我国第一家单独设立的旅游管理机构――江苏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正式成立,同年6月全国第一所旅游专业院校――江苏旅游学校在宜兴创办。按照小平同志“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重要指示,江苏省旅游业伴随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艰辛而卓越的历程。我们不会忘记30年前宜兴山沟里莘莘学子清瘦的脸庞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们不会忘记,1983年3月,江苏省成为全国旅游改革试点省;我们不会忘记,1991年3月,苏州被列为全国旅游行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我们不会忘记,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7月,梁保华书记指出江苏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目标迈进。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旅游事业突飞猛进。江苏旅游业因改革开放而产生,伴改革开放而发展,成为我省改革开放辉煌30年的缩影。全省旅游饭店从1978年的13家发展到1582家,年接待百万人次以上旅游景点从1995年的15个发展到68个;旅游从业人员从1981年的5456人发展到108.8万人;导游人员从1981年282名发展到3.7万名。接待入境游客从1978年10.2万人发展到51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738.2万美元发展到34.7亿美元;国内旅游从80年代的不鼓励、不提倡,到现在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生力军,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从1995年的4403.4万人发展到2.3亿人,国内旅游收入从261.1亿元发展到2508.3亿元。应该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是江苏旅游发展30年的主旋律,更是我们这代旅游人需要认真加以吸取的宝贵经验。

30年,弹指一挥间。总结新经验,谋求新发展。当前,我们更应当根据新的形式、新的变化,认真分析我省旅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研究制订应对举措。既不为旅游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的发展而满足,也不因为旅游发展新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止步不前,而是统一认识,规划未来,努力探索旅游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突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促进旅游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的发展。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致辞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与在座的各位领导一起探讨关于绿色校园的建设问题。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希望!在城市水泥森林里,人们充满了对自然与绿色的渴望。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学校建设上,加强绿化布置,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学校充满绿色,充分发挥绿色功能,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

一.正确认识绿色的功能

绿色,在学校环境中应当起到四个方面的功能。

1.绿化功能

绿化不是点缀。要在校园占地和建筑面积上达到相当的比例,国家和市区都有规定。按照绿色示范学校的创建标准,市级绿色示范学校的绿化面积应达到占地面积25%以上。这不完全是为了创建绿色学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个真正的绿色环境。

2.净化功能

为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学校有一股清新的空气,必须加强绿化建设,使绿色成为学校的一片肺叶,让师生在水泥森林里呼吸一点充满绿意的新鲜空气。

3.博物功能

我校在绿色规划上,不从植物档次上去追求,而是从孩子能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角度去思考校园的绿色布局。我们不求名花异草,但求让学生能通过学校的绿色植物充分了解自然。于是,我们在校园里大量种植易生易长的花草树木,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与感受,去了解自然物种,使学校的绿化设施发挥较强的植物博物馆的功能。

4.教育功能

如果一所学校拥有了较好的绿化成果,那么除了绿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外,学校的绿色最应该发挥的就是教育功能。具体的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环保教育。环保教育的起点就是,保护身边的环境,保护绿色,保护植物。

其次,是感受自然。学校的绿化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长期目睹的,而且身感体悟的最现实的自然世界,倘若身边的自然绿色都不能保护和珍惜,何谈去爱护其他的自然环境。

第三,小学生的行为大多是非理性的。如何让学生的保护环境,珍爱绿色的环保行为习惯从非理性转化为理性的行为习惯,可以从身边长期生活感受的绿色世界入手,教会学生认识自然,感受绿色;保护自然,珍惜绿色,能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形成一种爱护自然和珍惜自然的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氛围。

二.正确认识绿色示范学校的创建

创建绿色示范学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创建绿色示范学校,就是要充分发挥绿色功能。要通过创建,优化校园环境,培养师生环保意识,探索校园绿化管理的方法,发挥环境的整体育人功能,从整体上促进校园文明的建设。

当今世界,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已掀起绿色的浪潮,本世纪将是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纪”。作为培养“绿色世纪”主人的“绿色示范学校”,强调以教育为本,以学生为本。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创建绿色示范学校,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学校从各层面开展了环保教育和实践活动。

第一.环保主题队会。通过环保主题队会的开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强化。了解环保状况,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主动参与环保。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清洁,讲卫生,保护动物,爱护植物。

第二.绿色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就是老师,也要参加绿色实践活动。学生的绿色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考察生态状况,通过亲自动手参加保护绿色的劳动和活动,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我们与绿色共存,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第三.环保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充分结合。环保教育,珍爱自然和绿色的教育应当走进课堂。语文课、数学课、科学课乃至美术、音乐等课堂,都有很多环保教育的内容和题材,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是加强环保意识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三.校园绿化与校园和谐

我在学校长期看到这么一个现象,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在早上或午餐后,都喜欢围绕操场跑都走上那么几圈,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三两两;有的轻行缓步,有的健步而行。有的时而停下来,仰头看看天;有的驻足树下,摸摸树叶;有的在花台旁蹲下,观察一会花草;有的站立在花草茂盛的地方,做做深呼吸。脸上的表情自然而宁静,沉醉其中,物我偕忘。这种神情不由使我想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和谐。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满眼的绿色、清新的空气,养肺润脾,这早有定论。

从心理的角度来讲,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理作用也是巨大的。据一项调查研究证明:现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比例是很低的。当然,造成这种心理健康比例低下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工作事业、生活家庭的压力都可能使教师产生较多的心理顾虑。在学校里,诸多因素,如学生的不听话,工作的繁忙,也常会使教师产生焦躁难耐的心理不安和动荡。因为教师是一个心理活动异常丰富,敏感的特殊职业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心理的不安和动荡,因为特殊工作的原因,不会轻易地表现出来,一般都是积压在心头。久而久之,积郁成心理症结难以排解。所以,我看到部分老师喜欢在绿茵、花草间驻足沉思,流连徘徊,感到很高兴。因为这种现象和行为表明,学校提供的绿色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克服焦躁的情绪,排解心中的郁闷,从而达到一种自我心理调节,促进内心的和谐。这种自我的克服和排解要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

和谐校园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个体内在的和谐又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前提。焦躁的情绪、心中的郁闷以及紊乱的心态如果能得到适当的排解,释放和调整,趋于稳定、平和和宁静,便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如果这个关系成立的话,绿色,绿化的环境就成为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调和剂,成为个体内心和谐的催化剂,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的说来,创建绿色示范学校,加强学校的绿化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荣誉,以达到校园建设条件的某种标准。它更是一个催化学校文明,促进校园和谐的过程,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是绿色,让校园获得生机,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