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粽子扇教案中班(实用8篇)

小编: GZ才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一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二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传递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及分享意识(好听的、好吃的、

好玩的要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看、听、说将图片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活动准备;ppt课件、“粽子”、字卡、图片及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粽子里的故事》

1、观看ppt,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及名字。

小结: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就会吃各种美味的粽子。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小结:因为动物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只有我们人才可以讲故事。

三、以“吃粽子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语言游戏

1、出示粽子(一):听(“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听“小鸟”讲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看图片讲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龙(“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词语接龙

4、出示粽子(四):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悄悄话怎么讲?(轻轻讲,用心听)

如果我讲的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小朋友知道,可以怎么做呢?(从第一个开始,一个一个往下传,然后,让最后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我说的是什么?)

四、继续观看大家分享ppt,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师:到底是谁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讲故事呢?我们继续来听听看......

五、活动延伸:包粽子

孩子们,你们会包粽子吗?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里,送给你想送的人吧。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三

“我—是—嘉—兴—人!”当我们如此自豪、骄傲的呐喊时,我想起了我们的这些孩子,作为一个小小嘉兴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不管是风景、人文还是特产……或许作为他们的老师,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便从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开始着手寻找契机,我觉得只有孩子身边的、可以接触得到的东西才是可以让他们真正接受的,也是他们需要了解的,为此本次教学活动应任而生。

1.通过看、尝、做等活动,认识、了解五芳斋粽子及其工艺制作过程。

2.五芳斋粽子是嘉兴的特色,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3.乐意参与活动,积极探索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了解五芳斋粽子及工艺制作过程。

活动难点:让幼儿尝试制作五芳斋粽子。

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关于五芳斋粽子的记录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一、设疑引题,激起幼儿兴趣。

(出示微波炉饭盒)小朋友猜,里面会是什么?(幼儿回答)

二、了解粽子由来,知道五芳斋粽子:

1.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里就藏

着答案。(观看课件,老师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3.幼儿分享并品尝,鼓励幼儿与同伴间交流,表述自己的.感受。

4.继续观看课件,了解五芳斋粽子所获的荣誉,为我们家乡能制作出这么好吃而与众不同的粽子感到自豪。

5.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五芳斋粽子,喜欢五芳斋粽子,你会怎么做?

三、了解五芳斋粽子,激起幼儿设计欲望:

1.五芳斋粽子是怎么来的,小朋友想知道吗?(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五芳斋粽子)

2.为了让我们的嘉兴五芳斋粽子更加出名,现在推出了一个活动,那就是设计一个具有自我特色的粽子,取名为五芳斋xx第一粽。前几天,我们已经观看了如何包五芳斋粽子的录象,现在想不想来试试!

四、幼儿尝试制作五芳斋粽子:

1.教师简单示范介绍制作过程。

2.幼儿自由选择棕馅进行制作。

五、延伸活动:

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端着粽子去食堂烧,结束活动。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四

单元分析

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为一个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热烈的气味,使它变得有意义。艺术课程将带领同学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唱歌曲、手工制作、聆听历史故事、观赏喜剧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感受节日的欢腾,了解屈原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本单元设置三个课题:《粽子情》《敲锣打鼓赛龙舟》《屈原与端午节》。

课时建议:6课时

课题一粽子情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1、端午节的光盘或录像资料。

2、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3、端午节的粽子、彩线的实物照片。

4、歌舞及录音带

课时建议:2―4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

1、从欣赏教材中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粽子图片开始,经过讨论,分享图片

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从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2、赏民间美术香包作品,对香包的品种、类型有所了解和认识,对其审美

功能与实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3、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与吉祥

意义。

4、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伙伴或好朋友,表达

对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艺术档案夹。

5、学唱歌曲《包粽子》,通过歌唱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并指导学生演唱。

活动二:

1、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包粽子。在劳动中加强对粽子的了解与认识,知道端午节时传统的民族节日。可以结合手工活动,参照学生用书中麦草编结的民间工艺品粽子,进行创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纸裁成纸条,进行编结创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线进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纸粘贴一个粽子的形状,然后用彩纸条或彩色毛线编结。

2、学习做一个小香包。例如,将箱包和绣球这类物品用手工编结、粘贴的方式制作出来,送给自己的好朋友,也可以存入艺术档案夹。

活动三:

1、学生以粽子实物开始艺术学习,讨论它的包法,回味它的特点,进行手

工活动,并交流和展示学生作品。

2、欣赏歌曲,了解小香包是从粽子的包法演变的,现已成为祝福与吉祥的象征。

3、发动学生寻找有关粽子、箱包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在小队或班级里讲述,使大家能够知道粽子、箱包与端午节的联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4、进行关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节的想象画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评,

与同学交流。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书中某一个香包上的纹饰或图案的局部,与其它的纹样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作品。可以使用彩色水笔勾线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选用色纸,是用彩色笔进行线描的组合构成方法。

活动四:

1、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及光盘等,讨论端午节吃粽

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纪念谁?端午节还有那些民俗?请把自己知道的讲出来给大伙听一听。

2、同学们用自己身边能够准备到的各种材料制作粽子挂件,或者在蛋壳上

进行彩绘,让后将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3、自己做好的小香包组合成一只比较大的香包,然后以小队为单位进行击

鼓传荷包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小伙伴的友情和活动的快乐。

活动五: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彩线缠好的纸粽子和生活中用棕叶包的粽子,对比其区别,观察其不同,从中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装饰性美感,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教师演示如何折纸粽子。学生折,小组间开展互助式指导,老师个别

指导。

3、教师示范怎样给纸粽子上缠绕彩线。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将缠好的粽子用来装饰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将制作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与家人一起缠绕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教学评价建议

1、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启发学生分别进行自评、互评。要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小伙伴在学习活动中的每个细微表现,注意学习别人的优点。

2、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本节课中艺术能力的发展目标,注意随时激励学生所表现出的自信、大胆,并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传统工艺品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1、端午节的光盘或录像资料。

2、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3、端午节的粽子、彩线的实物照片。

4、歌舞及录音带

课型:美术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在这个美丽的五月里我们要迎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在节日的那一天人们都要吃一种植物包裹的香香的食品。你知道那是什么食品吗?(粽子)

3、新授:

看一看,说一说:

从欣赏教材中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粽子图片开始,经过讨论,分享图片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从中了解吃粽子、包粽子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

欣赏民间美术香包作品,对香包的品种、类型有所了解和认识,对其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有初步的理解,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做一做: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包粽子或制作小香包,知道它所包含的祝福与吉祥意义。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包粽子。在劳动中加强对粽子的了解与认识,知道端午节时传统的民族节日。

参照学生用书中麦草编结的民间工艺品粽子,进行创作。例如,使用不同的彩色纸裁成纸条,进行编结创作,也可以用彩色毛线进行粽子的制作。制作之前,可以先用卡纸粘贴一个粽子的形状,然后用彩纸条或彩色毛线编结。

学习做一个小香包。例如,将箱包和绣球这类物品用手工编结、粘贴的方式制作出来或者在蛋壳上进行彩绘。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小伙伴或好朋友,表达对他人的祝福,或存入艺术档案夹。

课堂拓展:制作工艺粽子、彩蛋、小香包送给家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包粽子》、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准备:

端午节的光盘或录像资料。

端午节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端午节的粽子、彩线的实物照片。

歌舞及录音带

课型:美术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3、新授:

听一听,唱一唱:

欣赏歌曲,了解小香包是从粽子的包法演变的,现已成为祝福与吉祥的象征。

学唱歌曲《包粽子》。

通过歌唱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并指导学生演唱。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

方法:集体齐朗读歌词:

1、朗读歌词:集体听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2、范唱:集体听歌曲范唱一遍。

3、学生跟琴演唱

要求:

1、唱准音名和音高及节奏。

2、注意演唱的方法。

说一说:

发动学生寻找有关粽子、箱包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在小队或班级里讲述,使大家能够知道粽子、箱包与端午节的联系,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及光盘等,讨论:

(1)、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什么?

(2)、是为了纪念谁?

(3)、端午节还有那些民俗?

(4)、请把自己知道的讲出来给大伙听一听。

画一画:

进行关于粽子和香包及端午节的想象画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评,

与同学交流。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书中某一个香包上的纹饰或图案的局部,与其它的纹样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作品。可以使用彩色水笔勾线天色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选用色纸,是用彩色笔进行线描的组合构成方法。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信心。

课堂拓展:

将缠好的粽子用来装饰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将制作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与家人一起缠绕制作彩色粽子,共同分享粽子情。

课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五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征,体验吃粽子的快乐。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

活动准备:每组桌子放上大小形状味道各不一样的粽子一盘,湿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师在桌子上的盘子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食品,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闻一闻是什么味道的,猜猜会是什么?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六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组合成画面。

各色彩纸、剪刀、胶棒、黑卡。

1、交代上课内容,小朋友马上要过端午节了,今天我们的剪纸内容就是表现端午节。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老师总结:要挂艾叶、划龙船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画面内容:为了表现出中国特色,我们来剪一个中国式的房顶,还有红色的门,门上贴个“福”,房顶下我们可以贴艾叶和粽子,再贴个吃粽子的小朋友,这幅画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范:老师示范剪出屋顶、门、粽子、艾叶。这些都是用对称的方法,在对折的纸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顶)(粽子)

3、请幼儿剪,要求幼儿分部件剪,再组合粘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有所创造,跟老师不同。(第一课时结束)

4、老师示范: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别剪出头、身体、粽子、腿,再组合粘贴出人物。

5、请小朋友剪,老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结束)

孩子们剪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节,很有生活情趣,不错呦!屋顶是一个红色的翘式屋顶,剪好了外轮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镂空的纹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镂空剪出一些花纹。非常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时,非常有创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张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组合剪的;有的是一气呵成,一张纸就剪出了一个小人,然后胸口再贴一个绿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简单扼要地表现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现出孩子们童真童趣。

这两节活动设计围绕着端午节,这种民族的节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节日的'传统习俗设计进剪纸活动,幼儿很乐意接受,因为这些事情他们亲历亲为,很熟悉,所以制作起来也有感觉,更会有所发挥创造。这也是纲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剪龙舟,孩子们一开始觉得很难,有畏难情绪。经过老师的引领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最难表现的龙头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部件的组合,孩子们就有了制作的信心,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也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孩子的现有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能力才会增长。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七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习。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棕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粽子扇教案中班篇八

(一)内容简介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