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优质10篇)

小编: 飞雪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一

《位置与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这些相对位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谢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然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创造来体验数学。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加深理解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分清“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在教学中,如果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知道这些方向不会随观察者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再回到教室,集体交流,分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正确地辨认方向。在学生熟知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个方向之间联系与相对性,使学生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知道的位置与方向,绘制一张示意图。绘制时,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学生所观察到的东、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样在黑板或纸上画(表示)出来呢?这时,要向学生介绍: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学生能够清晰地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后,要求学生描述某一物体所在位置,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是在某一“标志物”(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这一教学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标志物”(参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描述行车线路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样的方向,这时一定提醒学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对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向东、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词语,这样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方向。

总之,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二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和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以下是我在教学本单元之后觉得学生必须掌握的两个例子。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三

辨认方向这节课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情境,组织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实践活动,辨别了操场上的东南西北,做了记录,回到教室让学生把记录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发现记录图中宿舍有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来不方便,提出转一下让宿舍都向下方,并进行了调整。这样做,学生体验了校园的东南西北,感受到统一方向绘制地图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辨认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后,教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省份,找一找自己的家乡,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家乡在我国的哪个方向,以及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地图上方向。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性。当学生学习了在实际生活中辨认东南西北的方法后,我设计让学生看从学校到华润超市路线图,说一说向哪个方向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四

我们还是需要这两幅作品的主人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把量角器也拿上来,给大家量一量。

(1)先请xx同学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出“东偏北60°”的?(先说说东偏北,再说说60°)

“东偏北”是什么意思?

预设:从东往北偏。(大家一起拿出手,从东往北,注意手势(手掌))

那这50°你是怎么来的?(介绍一下你的量角器怎么放?说一说过程。)稍作移动,那为什么不能这么放?(感受点对点),这条零刻度线要对准什么方向?(0刻度线要对准正东方向)为什么?(从东开始)

好的,那这60°就是从?到?,(标上箭头弧线)为什么不是从那边看过来的呢?(东偏北,东出发,另一边是西)。

她介绍完了,谁听懂了这个过程,再来说一说的?(怎么得出东偏北,怎么量出角度的?)

(2)现在请x同学来分析分析你的作品,为了便于下面的同学更好地理解,姜老师已经帮你把方位图和连线补好,;(同上)

比划北偏东,零刻度线怎么对(正北方向),度数从那边读过来?(北)标上弧线和箭头。

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明显可以感受出,我是在引导着孩子介绍的,在自己学校试教后,孩子们并没有自主介绍的能力,需要我不断牵引着,挤牙膏一般地引出我要的“预设”,因此这次到锦溪小学,周校说,这是城区学校,学生的资源很好。因为这一句话,我对这一环节存疑,如果孩子能一口气把”东偏北60°30千米处“都能介绍清楚呢?因此我做出了心理预设:如果孩子真的不需要引导说出了对此的思考过程,不妨让下面的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来请作品的主人答疑,就可以减少我出场的时长。这一想法一直在我的心中。

竺同学(她先放上了量角器,一边介绍方法,一边演示量角器)说得还算清楚。在课前一直不断提醒要自己多些课堂等待,毕竟学科论文研究的就是它呀!我看她先介绍的是角度,后小结所以是东偏北。”我没有急于打断她,让她先解释东偏北是什么意思,而是等她说完,想着急着打断,不尊重学生,也没有做到以生为主的课堂,这句话硬生生被我咽了回去,等她说完,我豁出去了,感觉孩子基础还不错,决定大胆尝试“生生评价”,我提问:对于他的介绍,你有什么疑惑的吗?她就在台上为你解疑。孩子们“冷”了会,我静静等待,孩子们的小手举了起来。

生1:为什么量出来是60°?我觉得把量角器调转一个方向,可以量出另一个度数。(好,度数的问题。)

生2:为什么是东偏北,而不是北偏东呢?(方向的问题)

师:这么多问题,我们请竺同学一一来解答一下。

孩子们的提问代替了我的嘴,提出了我想提问的所有问题,我很兴奋,因为我大胆迈出的一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请北偏东的孩子上来介绍,没想到孩子无法自主介绍,只是心虚地给了一句:“我量错了”而且他的量角器是横着放的,我心想:糟了,是一个“水军”哈哈!

师:没关系,你就说说,你觉得北偏东是怎么样的?

生:从北往东偏。

我带着孩子一起认识了北偏东,并夸孩子:你是可以的嘛!

生:因为是北偏东,要对准正北方向。

生4:这是北方向,这是北偏东,所以要从北往东看度数。

我等了五个孩子终于说出了我要的,也许时间花费了,但我还是觉得在教学等待和生生评价上,我做了努力。

基于学情,这堂课我认为它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摆放量角器,测量位置所在方向,因为孩子若不理解东偏北,则他还是无法理解如何摆放量角器。因此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量角器的摆放上,但是我认为确定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而方向中包含角度,那么角度的又来也是孩子对于方向的理解,而这一理解就可以从孩子们摆放量角器的过程中得以展现。

对于学情较好的孩子,也许这一环节可以花费少时,因此,学情是很重要,对于不同学情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今天便做了新的尝试!在课上,跟着孩子的脚步走,比我们拉着他们的鼻子前行,精彩有趣的多!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五

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选择了校园建筑及学校周边建筑为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加入到了课件中。既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借助课件引发矛盾冲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将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既让学生们学会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此外我还为学生合理的安排了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但是,尽管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后仍然感觉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复习东南西北,并介绍校园环境的环节。学生说出“校门在教学楼的北面”,这时如果能提问:教学楼又在校门的什么方向呢?则既巩固了位置具有相对性这一知识点,同时也是为后面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2、在描述正兴德茶庄所在方向时,可以考虑进一步强调东偏南和南偏东的区别,应该会更利于学生理解两种说法的不同。同时关于南偏东的夹角60°是如何得来的,也应该让学生简要做一说明。

3、在小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时,虽然强调了方向和距离的重要性,但到底是先确定方向,还是先描述距离没有点透,估计会给个别学生造成一定的疑惑,此外,观测点作为重要的参照物,应该反复进行强调。

4、在描述建民里小学位置的练习中,可以考虑引导学生说出“西北45°方向”、“西偏北45°方向”、“北偏西45°方向”及“西北”等4种描述方法,当时我只是引导学生将答案确定为西北方向,至于原因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事后想想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六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应该是有所了解了。本单元我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及发现本单元所学知识与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涉及到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的问题。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啃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法出来了,居然还有同学说,东偏东南的,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同学,我让他把他的想法说给我听,他说某个地方确实是东往东南这方向在偏。哦,原来是这样。因为,在三年级,我们学了位置与方向,讲了东与南相间的这一区域是东南,所以有同学就说是东偏东南。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是自己在思考问题,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班上示明:东偏南就是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们习惯说东偏南或南偏东。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时,学生才会发现数学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位以及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会利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在例1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几个方位的位置,然后帮助学生理解东偏北30°、西偏北40°等方位,使学生知道东偏北30°与西偏南60°的`含义完全相同,只是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并且告知学生在画东偏北30°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观测点重合,0刻度线与东重合,然后从东往北数刻度即可,此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容易把东偏北30°画成北偏东30°,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在习题的练习中,通过练习五的第4题,让学生重点练习位置的相对性,使学生知道只要知道一个点对于观测点的位置,就可以知道观测点对于这个点的位置,特点是位置相对,角度相同、距离相等。

1.学生在量角度时还是出现把东偏北30°画成北偏东30°的现象。

2.学生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有些模糊,特别是练习位置的相对性习题时尤为明显。

1.抓住学生易混的知识点重点进行教学,扫除知识障碍。

2.学生对于如何放置量角器还存在问题,在以后的练习中应加强一些。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八

今天下午,第一场立标课的战役终于打完了,说实在的,这节课备的并不是很充分,因为是昨天晚上才定下来的课题,今天上午整理的课件和教案,下午就开始实施了,无论从课前准备还是课堂实施,都能看得出本节课有好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还是有一些亮点值得继续研究的,本节课是我们第一次推行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现在是一个初探,首先我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了分层设计,分为初级目标、二级目标和拓展目标。之后就是在练习设计上分了层,学生在完成基本的习题之后我还设计了一星级到四星级习题供他们有选择性的选作,这样,基础题完成之后优秀学生不会感到没事可干,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可是,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这样做或许利弊参半啊,正是因为学生大部分完成了习题,所以抢着做星级题,就连我们集体订正答案还有一部分“吃不饱的学生在继续吃”,根本无暇顾及老师在讲什么,这样分层显然是失败的,虽然学生练习量是增加了,可是效果却不容乐观。

这节课可以的要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此想精讲多练,可是就因为这些粗浅的想法,导致我整节课似乎是在领着学生跑,而不是踏踏实实的在学新知。这当然又与有效教学相背离了。尤其在让学生动手操作量出偏的角度是,一部分学生对于量角时的注意事项还是不很清楚,不知道该将0刻度线放在什么位置,该怎样判断偏的角度,这个时候我应该在黑板上板演量角的方法的,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方法,而本节课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我知识介绍了方法,而没有进行示范,所以这期间有一部分学生就吃了夹生饭。这是第二个遗憾较大地方。

还有,本节课教学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紧张,语速较平常加快了许多,整节课下来自己是口干舌燥,而且“奔波”于给学生学生发拓展题单,很受伤哦。

如果再次执教本课的话,起码在讲授“做一做”的时候不能粗浅的一语带过,应该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做好充分的示范和引导,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真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节课的的教学,给我的启发真的很大,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的跟风,人家提出分层教学,我们就要时刻不忘分层,甚至不顾影响到教学效果,那有效教学如何来实现呢?或许会有一种方法能将分层教学和有效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未尝不可呢!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九

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位置与方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位置与方向例教学反思篇十

通过第一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在确定某一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