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小池教学设计(优质5篇)

小编: XY字客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2)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的样子。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池上谁还记得,指名背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莲花的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池塘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同学们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们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会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语言描绘。

2.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我们一起看看屏幕,看看课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那么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学习生字。

4.检查自读情况。

(2)同样方法学习”廷”和”蜓”.

(3)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1)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

(1)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2)学生练读,男女比赛读。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指名读,赛读。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8.指名反复朗读,指导读出语气

9.全班朗读。

10.有感情的朗读小诗。

四。总结:

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五。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惜

树阴爱

小荷露

蜻蜓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朗读并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古诗。

2、总结说说古诗大意。

3、齐读古诗。

二、老师范读,想象诗境

1、老师配乐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象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3、把你想象到的用你手中的笔画下来,看谁画得最美。

三、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在理解诗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2、全班背诵。

3、指名背诵。

4、结合刚才画的图,边听音乐边被动古诗,体会这首诗描写的妙处。

5、总结:这首诗,诗人选择一个小小的水池,写了四种自然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显示出初夏时节小池的蓬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找一找杨万里的诗背一背。

3、完成课后练习题,查找相关花的资料。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多媒体课件。

【】

一、插图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荷花图。)

2、想想荷花开在哪里?看看小池是怎样的?

(出示课文插图。)

3、古人把这么美丽的小池写成了一首《小池》。

齐读课题,教学“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那么美的古诗,现在就来听一听!

(听录音。)

师: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2、下面请你自己带着美美的感觉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师:带着你的感情,来朗诵这首诗好吗?

指名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泉眼无/声/惜(细音)细(惜音)流……

(读音和停顿都有问题。)

师:你能把第一句再读一读吗?看清楚拼音。

(该学生还是没有读准确。)

师:你先坐下,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朗读,等一下再请你读一次,相信能读正确了。

(指名另两位学生读后,再请他来读,果然读正确了。师生共同祝贺他。)

4、很多小朋友读得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把要停顿的地方划了出来,听老师读一读。

5、下面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相信会读的更好!

6、揭示作者:

师:刚才的同学在朗读时,都将诗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他是谁呀?

生(齐):杨万里!

板书:

宋杨万里

师:是的,《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

生1:一个静静的小池。

生2:美丽的小池。

生3:这是一个长着荷叶的小池。

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是春天。

生2:不对,应该是夏天。因为夏天才有荷花的。

生1:可是这儿没有荷花。

生3:这里有荷叶,荷叶刚刚长出来,所以这是早夏。

师:有道理,只是我们不说早夏,是初夏。

板书:

初夏

三、再读,读通读顺诗句

1、这首描写初夏小池的诗写得很美,我们怎样来读好它呢?

先来听听课文录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叫一些学生来读或者背:

师:她哪些地方已经读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儿?谁愿意将它指出来?

4、小组互相朗读:

还没有读的在小组里读,读给同学听听,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同桌两人互相读。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同桌把每句诗读通顺。

5、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四、交流,简单了解诗意

1、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知道的

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后面两句读懂的。

2、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

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4:老师,那我有问题了,为什么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停”?

生5:“立”在荷叶上就是“停”在荷叶上。像杂技表演那样倒过来了。

3、师:哪里还读不懂?

生:“泉眼”是什么意思?

师:那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

生: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指图)。

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

生:“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

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

生:珍惜,爱惜。

生2:哦,就是泉水爱惜流水。

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

4、“晴柔”说明了天气怎样?所以是初夏。

5、小荷是荷叶还是荷花?

五、画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师:你能把这样的情景画一画吗?

师:你觉得在你的画中应该画些什么呢?

生1:荷叶,泉水,大树,蜻蜓。

生2:还有太阳!

师:为什么要画太阳?

生2:因为这是个晴天。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谁愿意来黑板前跟老师一起画一画?

最后大家一起画一画,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和老师一起画,师生一起画,其余画在纸上。将诗与画,情与景融为一体。

六、巩固生字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篇四

(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学生提出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二)简单讲述诗意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五)总结全文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篇五

1.观察图片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欣赏古诗,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

3.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小池》的感想。

4.理解古诗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理解古诗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古典音乐,图片。

一、导入

启发性谈话:小朋友,谁会背古诗呀?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好吗?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首新古诗《小池》。

二、展开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理解古诗的意境。

(1)图上是什么地方?(小池塘)

小小的池塘边有什么?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诗人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小池边,泉水在悄悄地流淌,树荫倒映在水面上,

一只飞来的蜻蜓站立在嫩嫩的荷叶上。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就提笔写下了这首《小池》。

2.示范朗诵,讲解诗意,介绍作者。

(1)教师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是共有几句?

小结:很久以前古代诗人写的诗就叫古诗。古诗的诗句简练,朗诵起来也非常上口。

(2)讲解诗意,学说诗句。

泉眼悄悄无声是爱惜细细的流水。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

树荫倒映在水面上是它喜欢晴天柔和的风光。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小嫩嫩的荷叶刚露出紧裹的叶尖。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

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3)介绍古诗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是我国古代的写诗做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朴实清新,流畅自然。

3、欣赏录音,学习朗诵。

提问:刚才录音中是怎样朗诵古诗的?你能试着像古人那样朗诵古诗吗?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朗诵。

4、配上古典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习和诵读,并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感受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为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对诗句中关键词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时候利用了幼儿在平时“词语开花”的经验,对古诗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拆字组词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很感兴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