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诗词歌赋 重阳节诗词心得体会(精选8篇)

小编: 雅蕊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一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秋节过后的第九个九月初九这一天。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会登高远眺,品尝菊花酒和重阳糕,祈求健康长寿。伴随着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让人们对生命更加珍惜,对亲情更加思念,对友情更加珍重。重阳节的古诗词正是对这份情感的完美表达,以下是本人对重阳节古诗词的体会。

第一段:重阳节古诗词传承中华文化

古代诗人在诗词中经常表达对重阳节的怀念与赞美,使重阳这一节日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王之涣以“重阳”和“兄弟”作对比,抒发了长寿的愿望和对家乡兄弟的思念之情。这些古诗词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使重阳节这个节日更加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

第二段:重阳节古诗词寄托深厚情感

重阳节是一个寄托深厚情感的节日,人们除了前往登高祈福,还会通过吟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登高》中的“朋友相问边城事,春风莫比草木香”,诗人以登高来表白对友情的珍重,使诗词融入了人们对友情的追求和祝福之情。重阳节的古诗词通过简洁优美的词句,将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表达凝聚其中,让人在阅读时感悟到诗人们那颗真挚的心灵。

第三:重阳节古诗词传递哲理和智慧

重阳节古诗词不仅表达了情感,还传递了一定的哲理和智慧。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将他们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例如,《登高》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告诫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为外在的繁华所迷倒。这些哲理和智慧,给人们带来启示和指引,使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第四:重阳节古诗词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

古诗词中常常包含着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例如,《九日登高》中的“天淡黄,山青翠,南山遮不住”,诗人以简练的词句描绘了登高时的美丽景色,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这些古诗词使人们对自然充满敬意和钦佩之情,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纯洁与美好。

第五:重阳节古诗词鼓舞人们追求健康长寿

重阳节是一个祈求高寿的节日,古诗词中蕴含着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祝福。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红叶题诗杂客船,想郎长命无重九”,诗人希望兄弟能够长命百岁,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这些古诗词鼓舞着人们积极锻炼身体,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态度,并传递出了对长寿的祝福之情。

总之,重阳节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赞美重阳节、表达情感、传递哲理和智慧、唤起对自然的敬畏以及鼓舞人们追求健康长寿,古诗词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视亲情友情,也更加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让我们共同品读这些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深意,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将重阳节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二

3、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6、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7、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8、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0、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3、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14、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6、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7、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

18、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20、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1、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23、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4、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2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6、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7、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28、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九日醉吟》

29、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30、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2、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3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34、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5、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6、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九月九日望蜀台》

3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38、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3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40、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1、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重阳阻雨》

43、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45、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6、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47、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4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49、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50、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老人节”,它源于古代的祭祖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敬老、祝福长寿的节日。而在重阳节当天,人们不仅会登高望远,还会赋诗吟咏,表达内心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将通过诗词的方式,表达我对重阳节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祭拜之情

重阳节的第一个诗句是:“千树重阳,万树红叶。”这是因为重阳节通常是在秋天的十月初九,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每逢此日,人们会选择登高远眺,俯瞰曾经的岁月,向祖先表达敬意与思念。站在山顶,我能感受到浩渺的天地间,那种思绪穿越的感觉,仿佛与先人对话。这种祭拜之情在我心中升腾,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感悟生命的意义。

第二段:秋风之思

重阳节的第二个诗句是:“桂花香肆,酒醇时至。”这是因为在重阳节,人们会采摘一些桂花制作菜肴和酒饮。正是秋风带来了清新的桂花香气,也带来了丰收的果实。这个时候的天空格外蔚蓝,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而宜人。我在午后的阳光下仰望蓝天白云,品味着桂花糕和重阳酒,心中涌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重阳节让我明白,秋天是最美的季节之一,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段:亲情之谊

重阳节的第三个诗句是:“昔日龙山,往事如烟。”这是因为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而登高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回首往事,唤起对亲情的回忆。站在山顶,远眺曾经的岁月,我不禁想起了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那些曾经一同欢笑、一同悲伤的人们,都已经离开了,留下的只有回忆。而对于还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我更加珍惜与他们的相处时光,感恩他们给予我的陪伴和关怀。

第四段:友情之续

重阳节的第四个诗句是:“愿与良人共白头。”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期望和祝福。在重阳节当天,我会约上几个好友一同登高,品赏秋景。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与好友在一起,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珍贵。无论是一起征战的战友,还是初识的知己,他们都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重阳节让我认识到,友情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我更加懂得与好友共享晚年的美好愿望。

第五段:祝福之言

重阳节的最后一句诗是:“桂林阻隔月,一水抱回山。”这是因为桂花正是重阳节的代表花朵,它在这个时候绽放,给人带来无尽的愉悦。正如这句诗所说,桂林的山峦和秀美的月光共同构成了祝福的图像,无论身处何地,亲人朋友之间的祝福都能贯穿整个大地。在重阳节这一天,我常常会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发去祝福短信,表达我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重阳节让我认识到,亲情友情都是无法被时间和空间阻隔的,只要心中有思念,祝福就能传递。

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不仅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还能体会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以诗词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崇敬敬意,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重阳节在我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让我更加明白什么是珍贵与宝贵,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感激之情。希望未来的重阳节,我们能更加珍惜这个美好的时刻,以诗词的方式传递爱心和祝福,彼此共度美好的人生。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五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被称为“踏秋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品尝菊花酒,祭拜祖先,同时也有很多诗人会写一些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词来表达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在这个重阳节,我读了一些古代文人的诗词,深感其精神内涵深厚,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段:节日的来临

八月十五,重阳节到来。在这天,我早早起来,翻出老家的诗词典籍,静静地阅读着古人的描写秋天的佳作。这些作品中有的对秋天的声色兴叹不已,有的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有的抒发了对亲人的眷恋之情。这些诗词引导着我深入理解重阳节的意义,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第二段:对重阳节的思考

读完这些诗词,我开始思考起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据说,重阳节起源于唐朝,当时数己城中流行秋疫,唐玄宗来到武当山上,听闻山上有道士可以祛病延寿。于是,玄宗派了一万名壮丁前往寻求长生不老之法,结果却被告知要在每年的九月初九登高远离疫气。自此以后,人们每年在这一天都会往高山上走,供奉长寿神,远离瘟疫,祈求健康长寿。

第三段:诗词的心得体会

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所以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就是秋日景色的描写。在这些古诗中,不仅有对美好秋天的赞美,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清晰地表现出了诗人秋心万怀的深意。譬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诗人以登高望远的手法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还有陆游的《秋夜将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冷静和宁静,凸显出秋天特有的气息和美。

第四段:对生活的感悟

读完这些诗词后,我深感自己的生活过得太匆忙,没有好好欣赏身边的美景。重阳节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身边的美好。我在家迎来了这个节日,陪着家人一同登高赏月,带领他们走近大自然,感受秋天的气息。看着家人的脸上洋溢的笑容,我突然意识到,生活就是这样,我们要懂得感恩与珍惜。

第五段:展望未来

重阳节的诗词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许。我希望自己能够像诗人们一样,保持一颗平静而感恩的心,用笔墨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诗人们一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用秋高气爽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重阳节的诗词给予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古人的佳作,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重阳节的意义,也清晰地认识到了生活的珍贵。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读诗词,用这些文字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生活更加美好。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六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特色和浓郁人情味的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日是一种有着深刻性意义的文化载体,是代表着一个民族道德品质的精神符号。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诗词是很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大学生,我在这个重阳节积极参与,学习了一些诗词,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一些道理。

第一段:重阳节的由来和意义

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定在农历九月初九。据史书记载,重阳节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南阳有位仁爱的老人文王感应到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即将到来,便告别家人独自登高过节,以用体会人生苦短的哲理,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寻求精神的升华。从此每年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登高纪念,并将其定为敬老节,秉承了孝道精神,重视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中秋和重阳节的联系

重阳节和中秋节一样都是登高赏月的节日,所以有时被形容为“重阳在十五”。两个节日都有相似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例如吃菱角、糕点和赏良辰美景。这两个节日都有着强烈的乡愁和家乡情怀,是人们对故乡和亲情思念的表达。

第三段:重阳节诗词的文化价值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阳节也是不少文人墨客赋诗抒怀的热门时刻。经典的诗词,如白居易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王之涣的《登高》等等,都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和乡土情怀。这些作品通常以登高望远、赏月思亲的方式来颂扬这个节日,通过文学的形式传递出中华民族珍惜亲情和传承文化的精神。

第四段:我对重阳节诗词的理解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重阳节的诗词和文化过程中,我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启示。我发现,从古至今,重阳节所传达的人文情怀和人生智慧是世世代代不能被遗忘的精神瑰宝,有助于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同时,缅怀历代敬老先贤的品格魄力,也让我从中领悟到了人生感悟和价值观的深刻性。

第五段:结语

在这个传统的重阳节,我在孝道、感恩敬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懂得了珍惜身边人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重阳节的精神和诗词对于我们的成长肯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七

秋水一样的时光,

九月九,

在流逝中被今天的茱萸点亮。

咏着王维的重阳诗就着陶公的菊花酒,

拣拾一片落叶采撷一束野菊,

花儿浓烈地吐露着今日的香,

您们深深的皱纹里蕴藏了多少昨日的辉煌和风霜?

那朵童真的烂漫,

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稚气吟诵,

依稀如昨……

落英缤纷亲吻着您们脸上的芬芳,

一头秋霜在秋风中扬起别样的'畅想。

曾经年轻的背影融于遥远的而清晰的枫林……

三百六十五里路,

今又重阳,

如果可以,我愿化作长青藤,

装饰您们的锈蚀的窗,

如果可以,我愿低落于一簇野菊,

开满您们晨练的路旁。

一定可以,一路金风玉露菊蕊萸枝,

我陪您们走向岁月深处……

九月九,

手里又多了几枝菊花香,

我永远祝福您们,

人间重晚情,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不止今天,而是永远……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篇八

作者: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作者:刘昚虚

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

同舟去未已,远送新相知。

流水意何极,满尊徒尔为。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作者:张谔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作者: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作者: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作者: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作者:严维

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

汉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作者:李咸用

菊花山在碧江东,冷酒清吟兴莫穷。

四十三年秋里过,几多般事乱来空。

虽惊故国音书绝,犹喜新知语笑同。

竟日开门无客至,笛声迢递夕阳中。

作者:薛逢

糕果盈前益自愁,那堪风雨滞刀州。

单床冷席他乡梦,紫樧黄花故国秋。

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

潜将满眼思家泪,洒寄长江东北流。

作者:崔国辅

运偶千年圣,时传九日神。

尧樽列钟鼓,汉阙辟钩陈。

金箓三清降,琼筵五老巡。

始惊兰佩出,复咏柏梁新。

云雁楼前晚,霜花酒里春。

欢娱无限极,书剑太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