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一校长开幕词(汇总5篇)

小编: 薇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一校长开幕词篇一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首先,我代表学校的全体老师向同学们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同学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在过去的`一年里,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优异成绩,我们学校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家长们的紧密配合与支持下,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学校正朝着高质量、特色多,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示范性小学这一目标阔步前进。

同学们,你们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伴随这一历史进程,你们将度过花季,经历人生的金色年华,以自己的青春与智慧、热血与奋斗,去实现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强国梦想,去创造伟大祖国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去迎接人类更加更加辉煌的未来!党和人民殷切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希望你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品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希望你们富于想象,乐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创造,勇于实践。希望你们立志于年少之时,奋斗于一生之中;不负人民的重托,不负祖国的厚望,不负伟大事业的召唤;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争光;谱写最壮丽的青春之歌,成就最辉煌的人生业绩。

同学们,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前奏,是生命乐章的序曲,远大抱负从这时滋生,高尚情操从这时孕育,良好品行从这时养成,过硬本领从这时练就,青春活力从这时开始萌动。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世界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世界有你们,明天更辉煌!

今后,我们全体老师将与同学们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我们的学校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更上一层楼!

最后预祝我们庆祝六一文艺演出活动圆满成功!

祝同学们节日快乐,童年幸福!

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六一校长开幕词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带着一份渴望与期盼,满怀一腔激动和喜悦,共同迎来了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的日子。今天我们有幸与这么多的领导、嘉宾、校友、学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相聚马房山,共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既是学校的光荣,也是我们的荣耀。在此,我谨代表武汉理工大学党政领导和5万多名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海内外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地感谢!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要特别向专程来校签署合作协议的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汉市的领导和来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热烈欢迎!

前的今天,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广大师生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共同创造崭新的武汉理工大学的历史。

三所学校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都是发轫于革命战争岁月,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腾飞于改革开放年代。武汉工业大学历经世纪沧桑,辗转南北,两源合流,岁近甲子,先后隶属于建设部、建材局和教育部管理,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历经两校合并,近60年的成长历程,通江达海,贯通港口,水陆连通,一直隶属交通部管理,是我国交通行业的重点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坚持适应需求,发展特色,服务行业,40多年发展,先后隶属于机械工业部和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管理。三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我国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60多年的风雨兼程,10年的互融共进,学校已完成了由面向行业的单一工科院校向面向全国的部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由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型院校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并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并为最终建成“两个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我国高等教育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融合与发展、特色与创新、服务与共建的辨证关系,提升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思路,优化办学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现了学校整体实力的重大突破。

科学把握融合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前提。为此,我们提出了“以融合求发展,以发展促融合”的发展思路。

我们坚持以制订“三大规划”和推进“两大建设”来促进学校的融合与发展。一方面,通过制订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三大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学校“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两个一流”成为学校凝聚人心、深度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各种改革与发展措施的最终归依。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老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新老校园的协调建设,为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4000余亩,学校总资产增长5倍,达到50多亿元;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尊重原三校办学历史,高举团结的旗帜,形成了“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和“厚德博学、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上下集思广益,不断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形成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三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得到了全面传承,学校的融合与发展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

科学把握特色与创新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核心。为此,我们提出了“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思路。

我们坚持以持续实施“四大工程”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创优与创新发展。通过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不但高水平通过“九五”“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而且使“211工程”覆盖学校所有重要学科,“211工程”由此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带动了学校整体跨越发展,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实现了重大进展;通过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学校确立了“三强人才”的培养目标,取得了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学校年科研经费由4000余万元增至5.07亿元,科技产业年销售收入2700余万元增至12.8亿元,同时获得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和科技奖励,学校科技和产业工作得到跨越发展;通过人才强校工程的实施,形成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的高水平人才平台和以高素质中青年学术队伍为主干的师资队伍平台。

科学把握服务与共建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保证。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的发展思路。

我们坚持以“四个面向”来促进学校的服务与共建。通过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全国、面向国际,实现与行业、地方、校友和国际的共建,构建了学校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学校建立了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个行业董事会,实现了与交通部和武汉市的共建,并且与贵州省、海南省以及广东、浙江、湖北、贵州的相关地市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和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汉市签订“两省一市”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深层次的合作将合作模式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另外学校组建了校友总会,成立了52个地方校友会和海外校友会,吸引国内外20多万校友参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并且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一批世界顶级学者来校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学校的国际化氛围日趋浓厚。

10年的融合与发展、特色与创新、服务与共建,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构建学校的办学模式,我们以全新的思路规划学校的发展,我们以全新的境界担负学校的责任。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明显提升、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始终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武汉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的发展历史,是先辈们披荆斩棘、不懈努力的创业史,是一代代学子磨砺品行、刻苦成才的成长史,也是社会各界人士鼎力帮助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凝聚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汗水和智慧。此时此刻,我们衷心感谢对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年来的工作给予关怀和支持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国内外朋友以及广大校友;并向武汉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离退休教职工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当前,我国大学经过世纪之交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强大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正呈现出层次分明、不进则退的局面和态势。我们清醒地看到,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思想理念、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地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要不忘国家富强科教先行的理念,虚心向先进大学学习,博采众长,壮大自己,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尽快缩短与国家高水平大学之间的距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

为此,我们将从下几个方面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科学规划”。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的全局,特别要抓住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为指引,统筹规划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学校管理、新老校园建设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化特色,内涵发展”。

我们将坚持以特色发展作为强校战略,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强化特色、培育特色来推进学校学科的内涵发展,特别要抓住“十二五”“211工程”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强化已有特色,培育新的特色,以创新求特色,以优质创特色,进一步全面深入推动学校学科的内涵发展。

第三,“一流教学,一流本科”。

我们将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质量年”为重点,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全面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德育工作,开展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适应社会需求,锻炼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实现“一流教学,一流本科”。

第四,“科技创新,合作共建”。

我们将坚持以申报国家重要基地、争取重大科技项目、形成重大研究成果和推动重点科技企业上市为重点,面向行业、区域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在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同时,瞄准国家科技战略,将原始创新的发明创造,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国际合作的最新成果,集成在校园,推广到社会,造福于人类!

第五,“人才强校,国际视野”。

我们将坚持以实施人才“三大工程”为重点,形成学校大师级人才、国际上有影响的学者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队伍;形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广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更多地走上世界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舞台,更多地吸纳国际高水平人才,快速突破人才瓶颈。

第六,“培育文化,追求卓越”。

我们将坚持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传承三校历史文化为主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形成“厚德博学,追求卓越”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10年的磨合,我们认同了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60多年的积累,我们扎根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沐浴着优良的校风和学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期待!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困难重重,仍然布满荆棘,但我们意志坚定,充满信心,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以无限的热忱、勇气和信心承担起这份崇高的历史使命,携起手来,为实现“两个一流”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六一校长开幕词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辅导员老师们;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表彰大会暨“红领巾魅力展”文艺汇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各级领导、社会热心人士、老师和辅导员们表示崇高地敬意和诚挚地问候!向全体少先队员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此次分别表彰了“十佳少先队员”14名;“三好学生”54名;“优秀少先队员”89名,共表彰了157名表现突出的少先队员。另外,我校对全校524名少先队员也进行了奖励,祝他们节日快乐。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先队员们,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此,我希望你们能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掌握丰富的知识不断进取。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渊博知识去建设祖国,使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光辉灿烂。

最后,预祝“红领巾魅力展”文艺汇演圆满成功,再祝少先队员们节日快乐!

看过六一表彰大会校长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六一校长开幕词篇四

各位领导、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在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大潮中,卫生部所属湖南医科大学、铁道部所属长沙铁道学院与教育部所属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为中南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及良好的互补优势,使中南大学从诞生起就成为中南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师资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等学府之一。

合并组建十年来,在国家和湖南省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南大学的各项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汇聚,学科布局进一步科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20xx年,继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后,中南大学又进入了中管高校行列。20xx年以来,包括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吴官正等7位中央政治局在内的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对学校的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过去的十年,是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数从7个上升至17个,再到目前的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4。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从51个增加到1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8个增加到24个。20xx年,在全国第二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2个一级学科入围前十名,其中,基础医学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排名全国第二。

过去的十年,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十年。十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继率先在全国试点综合评价录取本科新生后,又率先在全国创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水平评估,并获优秀。学校共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7项,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平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xx年本科生录取线平均高出各省一本线50分以上。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研究生规模从3200余名发展到17500余名,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所培养“指技合一”现役军官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研究生院顺利通过试办评估,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5篇。总计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在全国的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学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过去的十年,是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28人,“国家杰青”10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7个,形成了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15位两院院士为核心,以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知名教授等为骨干的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明显改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博士比从10.2%提高到47.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为75.9%,其中正高职务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47.3%;具有校外学历背景的教师比达到60.1%。

过去的十年,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形成了“构筑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科技创新模式,为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拨经费2亿多元的“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平台”正在新校区建设之中。我们承担了“大飞机”、“现代先进飞行器”、“青藏铁路建设”、“创新医药”和“重大疾病诊治”等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获得了8项“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900多项国家“863计划”和“支撑计划”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经费从合校时不到1亿元,迅速增长到20xx年的10.8亿元;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在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效,被誉为“中南模式”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标杆”,在全国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山河智能”和“博云新材”2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于20xx年和20xx年成功上市。

过去的十年,是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云南、山东、江西、贵州、青海、广西、陕西等省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遵义、常州、新余等20余个地级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国铝业、中铁集团、五矿集团等国内数十家大企业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吸纳合作经费5亿多元。学校大力实施科教兴湘行动,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等省内的大部分市州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关系,省内14个市州在学校新校区建立了市校合作生态园。我们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参与湖南区域发展和决策咨询工作,在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我们的3所附属医院积极发挥湘雅品牌优势,年门诊总量均在300万人次以上,为湖南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抗击非典、防治甲型h1n1流感、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救援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十年,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先后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10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德国国家科学院等一流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与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公司、霍尼维尔公司等20余家国际大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境外合作的科研项目近100项,引进国外资金1400余万美元;我们先后开辟了30多个与世界知名大学交流交换本科学生的项目,已派出近千名优秀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深造。在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增大,留学国别和地区从30多个增加到80多个。

过去的十年,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完成基本建设投资约30亿元,新增各类用房60余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科研用房约40余万平方米。2002年,占地1.3万、建筑面积4.7万多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0多名学生上课的湘雅新校区教学中心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解决了医学教学用房紧张问题;以后勤社会化方式开发建设28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由学校后勤负责开发、建设、管理学生公寓一条龙的运作模式,受到上级肯定,在各高校中得到推广。特别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新校区近2000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先后建成了体育场、综合教学楼群、外语网络楼、机电楼、艺术楼和图书馆等,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我校新校区将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3所附属医院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建筑面积9.6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二医院外科楼、建筑面积6.8万多平方米的湘雅三医院新住院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就在今天,建筑面积28万多平方米、被誉为亚洲地区单体面积最大、功能设施最全的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也正式启用了。

过去的十年,是师生员工待遇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十年。十年来,学校切实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坚持开源节流,积极开展增收节支,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待遇。通过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套改、岗位津贴标准调整和发放节日补贴等举措,使教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由校财发放的教职工总收入由合并时的2.35亿元增长到5.2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推动住房货币化改革,截至20xx年,共发放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1亿多元,是最早启动住房货币补贴发放工作的教育部京外直属高校之一;关注教职工健康,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逾千万元,使教职工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为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现行制度与救济渠道难以覆盖和解决的校内特殊群体,特别筹措资金设立了“和谐中南基金”。

十年来,学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经费支出由合并时的每年0.25亿元提高到每年2亿元,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奖助学力度,不断改善学生的住宿、伙食等生活学习条件,不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过去的十年,是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来,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先后组织全校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研究生导师制、资助贫困学生就业、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创业教育等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刘延东、陈至立等批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老师们、同学们,中南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十年,是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十年里,我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成就了中南大学的今天。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南大学今天的成就与飞速发展并不是仅仅靠这十年的努力取得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它根源于我们百年办学的深厚历史积淀,是数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尽管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只有短短十年,但我们的工科可以追溯到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医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4年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百年的学科传承、百年的风雨兼程、百年的春华秋实,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与辉煌!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十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辈们。我们不会忘记,曾经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届学校领导;我们不会忘记,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奉献毕生精力的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们;我们不会忘记,给学校的发展予以巨大支持和无私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和众多校友们。我们更要感谢所有曾经和正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和全校师生!中南大学的辉煌将永远属于你们!

回顾中南大学合并组建的十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凝心聚力,抢抓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抓住大机遇、迎接大挑战、取得大成绩。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目标。只有团结起来,凝聚心智,聚集力量,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取得发展的先机,才能抢占制高点,才能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必须弘扬特色,服务重大需求。特色是兴校之本、强校之基。坚持特色办学是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十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有色金属、轨道交通、医学等学科优势,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合作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特色,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要继续把特色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弘扬自身特色,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持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实现快速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办学思路、战略规划以及推进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管理队伍和高水平职工队伍。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用优良的环境来凝聚人才,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必须争创一流,做出更大贡献。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管理。我们要以一流的工作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征程漫漫,奋斗无限。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一是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中青年拔尖领军人才相对不足;二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办学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四是办学经费相对紧张,资金筹措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老师们、同学们,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站在两个十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十年,我们要把中南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中南大学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高水平大学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树立担大任意识,要站在国家使命、国家任务的高度勇挑重担、敢担重任;要树立创新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统领高水平大学建设全过程;要树立竞争意识,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目光,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科学制定中南大学章程,探索建立中南大学发展基金。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成立中南大学本科生院、科学研究院,成立中南大学大医药集团,培育完善具有中南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文化。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建设一流学科。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如果我们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科能进入全球的前列,那么,学校的水平就上不去。因此,我们要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科整体布局,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在强化学校办学特色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龙头引领和核心支撑作用。要实施“重点学科高原造峰计划”,力争把我校若干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实施“国家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培育计划”,做大做强重点学科支撑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建设一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基地。加强工科理科结合的高水平平台建设,带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以高水平的理科支撑工科、医科持续发展。加强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基础为重、交叉为主、应用见长”的特色文科发展之路。当前,我们要举全校之力,做好新一轮“985工程”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建立专业设置准入、退出机制,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大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采取吸引“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优秀生源、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等措施,大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增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和整体素质,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难得,高水平的人才尤其难得。我们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大机遇,结合我校学科、基地、团队建设需求,实施“升华领军人才计划”,建立和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区”制度。实施“升华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和“升华猎英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经费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倾斜。将二级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与院长聘期考核挂钩。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逐步建立校-院-系(所)三级教师培养体系。转变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青年教师业务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探索团队培育、运行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组建适应学科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科梯队和团队(群体)。

第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要继续坚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集成优势,积极培育标志性科技成果。坚持国家目标,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完善科技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努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不断创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科技成果。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商业运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中南大学科技园,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大平台。

第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要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为重点,以高水平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为支撑,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学校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来校服务。要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留学生选拔机制,扩大学位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规模,形成多部门联动、二级学院主动参与的对外合作交流格局。

第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的新机制,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创业教育力度,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健全辅导员培养选拔和职务晋升机制、教师师德考评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十周年庆典,既是辉煌历史的检阅,也是新的跨越的开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校友们的合力支持,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南大学一定会更加意气风发、阔步前行!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看过校长合并组建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六一校长开幕词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同学们深情地道一声:“六一”节快乐!我也借此机会向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竭尽全力培育孩子的各位家长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今天获奖的班级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孩子们,六一,是你们的节日,六一,是你们的快乐,在你们最快乐的节日里,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爸爸、妈妈表示敬意和感谢!

六一儿童节终于来了,她一年一度,她令我们神往。可同学们是否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是否明了:六一儿童节的意义?那是59年前的1949年11月,国际妇女组织为了寄托对战火中死难儿童的怀念,为了记住法西斯关押屠杀儿童的不幸日子,为了使全世界儿童都有一个幸福童年而专门设立的节日,她的全称叫:“国际儿童节”。所以“六一”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我们和世界各地的儿童一样渴望和平、渴望幸福,渴望静静地读书,渴望健康地成长。

你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你们生活在强大的新中国。在美丽的校园里,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们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父母老师的怀抱里你们可以快乐地成长,围绕着你们的是歌声和舞姿,鲜花和笑脸。昨天,区教育局的领导、区地税局的领导和社区的叔叔、阿姨分别对我校少年儿童表示了节日的慰问,送来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在此,我代表学校的少年朋友们表示感谢,并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珍惜幸福的童年,珍惜读书的机遇,遵守学校的规范,尊重老师的教诲,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同学、热爱学习,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后天就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了,这使我想起汶川大地震那一幕幕:那些令人心碎的孩子们的画面; 那从废墟中伸出的小手紧攥着铅笔; 那一个个没有了主人的小书包; 那一只只沾满尘埃的小球鞋; 那一朵朵灿烂的鲜花被残酷践踏……愿逝者安息!

我们又怎么能不惦念:那一个个还躺在病床上的小患者,那一双双失去亲人的大眼睛;那一张张期盼老师的小脸庞;那一幢幢充满希望的大帐篷……愿生者坚强!

小朋友们,我们是幸运的。我相信前不久,我们都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向灾区小朋友奉献了款款爱心,我们更要从这场灾难中学会仁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也是今后我们对灾区小朋友所能表达爱心的最好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我衷心祝愿每位小朋友都能成为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少年,大自然中的好朋友!

最后,祝全校同学度过一个健康、祥和、有意义的“六一”节。愿大家与平安相伴,与幸福相随!并预祝今天“我与灾区小朋友在一起”的主题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