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专题纪录片心得体会(汇总5篇)

小编: 文锋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专题纪录片心得体会篇一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用航拍镜头,从空中俯视,从人们无法直观感受的空中视角展示了重要遗址全貌。镜头飞过天山南麓的轮台西域都护府古城遗址,也穿越过交河故城,一座座城郭遗迹,壮观辽阔,宛若一艘古老的大船,航行在历史的瀚海之上,让我们得以目睹在中央的统治下,古代各时期西域的繁华与鼎盛。

这部纪录片还以文物为切口,用清晰的视角细细描绘着每一处微小细节,光与影、明与暗在纸文书、木牍、铜币等文物上流动变换,极富艺术感的镜头让文物所经历的时间流淌都被一一展示与记录。

揭开历史的帷幔,文物上记录的文字史实再一次向世人证实,新疆地区一直都与中华各民族血脉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明。立足当下,让现实的画面还原本相。在中华文明的画卷上,中原和西域之间,文化共性的背后,是更深层的相融相知,才得以形成千百年来的多姿多彩。

在《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的镜头下,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吉克族妇女正在向空中抛洒面粉,持守着塔吉克族这一流传千余年的古老传统;新疆地区的古老清真寺采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中国文人画艺术装饰着信仰的殿堂;多种宗教场所比邻而居,和谐共存……深刻揭示了在新疆这个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多教互鉴通和、交融共存,才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等一系列真相。

在“回溯历史,立足现实”之余,《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还通过大量的史实解说、场景还原、特效动画等,还原古代战场、遗址等,将历史完整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通过壮美的航拍,将新疆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生机盎然的绿洲一一呈现,惊艳了感官。

无论从哪一种维度来审视现实与历史,新疆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国际传播环境“西强东弱”,西方媒体垄断国际舆论,罔顾事实,片面误读中国报道,指手画脚,对我国治疆政策、宗教政策抹黑歪曲。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传媒、科技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联系愈加紧密,国际国内的两大舆论场也逐渐打通。

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专题纪录片心得体会篇二

“这是我第三次来新疆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惊喜。新疆的风景是世界级的,来新疆的摄影师会很忙,车上路上一直都在拍。以后我会经常来新疆,因为我已经‘上瘾’了。”刚参加完“达人西游第6季——踏遍胜景”网络主题传播活动线下行走活动之后,旅游博主“旅行摄影师-笑飞雪”告诉记者。

6月21日至6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8名资深旅游达人,以及10名中央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的线下行走活动。

本季活动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专场,在带领达人们深度游览博州景区景点的同时,邀请10位中央媒体记者走访塔城、吐鲁番、喀什等地,共同推介新疆美景美食和旅游新业态等,全方位、多维度展示真实的新疆。

一路走一路分享

“达人西游第6季,我们来到了博州,去了‘中国枸杞之乡’精河县,品尝了甜美的枸杞;踏过木特塔尔沙漠,享受过冲沙的刺激;走过小海子、巴音阿门、怪石峪、赛里木湖,并在赛里木湖见证环湖赛第四赛段冠军的诞生;到温泉县,了解了可爱的新疆北鲵宝宝;在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探秘怀古;置身让人敬仰的阿拉山口国门等等,一路上欢声笑语,感恩所有的遇见,期待他日重逢。”旅游博主“西游辑”在微博里写道。

“房车营地正对着蔚蓝的赛里木湖,远处是山顶积雪的天山山脉,眼前是野花盛开的湖岸草甸,在这种环境下,真的让人舍不得离开。”

“舍不得回去了,新疆太美好了,这里的人、这里的美食、这里的风景都让我不想回家。”

……

活动过程中,达人们纷纷在微博、微信里表达着自己对新疆的喜爱。

在木特塔尔沙漠,达人们在沙漠里尽情玩闹,体验乘坐滑沙板滑沙的乐趣。达人“维尼小熊”说:“在这里,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年龄,都能发自肺腑地笑出声来。”

网友们对新疆充满神往

体验乘坐越野车冲沙,大家直呼:“太刺激了!”专栏作家李牧在微博里描述,“近乎直上直下的感觉,灵魂出窍,意志飞舞。”

在去往巴音阿门景区的路上,时尚达人“坐看闲云流水”忍不住发布微博图文感慨:“看似近在咫尺的天山,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丹霞地貌,青山脚下的彩色小房子,这些,还都只是车窗外的风景啊,眼睛都来不及看。新疆,真是个好地方啊。”

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专题纪录片心得体会篇三

提起新疆,我就想会到那里生活着许多可爱的、能歌善舞的人民;我就会想到那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热土,那里盛产美味多汁的水果。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十三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舞蹈,这些音乐舞蹈丰富多彩,灿若明珠。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优美、轻柔、富于变化,每逢节日,男女老少个个登场起舞,气氛热烈,把你感染得也加入到了歌舞的行列。哈萨克民族是个酷爱歌唱的民族,“歌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这句谚语在草原上广为流传。哈萨克的舞蹈生动地表现了牧民的生活,如“马舞”、“鹰舞”等,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陶醉。而居住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以鹰作为民族的象征,当他们用鹰的翅骨做成的笛子,吹奏起悠扬、高昂的乐曲时,连天上的雄鹰也展翅翱翔,展现出了塔吉克人民的的刚强骁勇。每当我看到新疆歌舞时,都被他们热情奔放的气质所感染,这就是为什么新疆人民个个都喜气洋洋,精神气爽的原因了!

新疆还是“水果之乡”,这里盛产的水果甘甜多汁、种类繁多,举世闻名。五颜六色的葡萄、黄橙橙的库尔勒香梨、又大又甜的哈密瓜、鸡蛋大的和田玉枣……其中我最爱吃库尔勒香梨了。

库尔勒香梨个个鲜黄,好像穿了一件金灿灿的外衣,它们身材娇小,捏在手里,比一个鸡蛋大不了多少。香梨们个个都长成椭圆形,两头尖,中间鼓起个小肚子,煞是可爱!把它们放在手心,感觉到表皮是滑腻腻的,就像涂了一层油脂。当你举到面前准备吃时,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面而来,勾着你赶紧去咬上一口,当牙齿触到梨时,一不小心,皮就破了,一股清香的梨汁钻进你的嘴里,顿时满口甘甜、清香,怪不得叫“香梨”呢,确实很香呀!妈妈说,库尔勒香梨不但好吃,还富含很高的维生素c,对身体有益,它还是具有止咳的功效,香梨浑身是宝!

啊!美丽富饶的新疆,你是那么的可爱!当我唱起新疆民歌,品尝新疆美味水果时,我都盼望着有一天能亲自到你那美丽、辽阔的土地上去看一看,去走一走,去亲身感受你的魅力。我爱新疆,我爱新疆人民!愿我们的新疆发展得更加美好,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更加的健康、和睦!

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专题纪录片心得体会篇四

暑假一放,我和姥爷姥姥、姨夫姨妈、弟弟组成“亲友团”相约去新疆。

第二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吐鲁番。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在语文课本里知道了这里有个葡萄沟,我一直梦想着坐在茂密的葡萄树下大口大口地吃葡萄。这是一块盆地。地势比乌鲁木齐低很多,太阳火辣辣地,中午的时候地表温度达60摄氏度。导游姐姐告诉我说这是由于地球的纬度所决定的,吐鲁番离太阳很近,《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就是在这儿。葡萄沟就是一条普通的小山沟,几公里长,是因葡萄而得名,她名声在外,响当当的。这里的葡萄又大又甜,水分又多,产量也很大。

我们走进葡萄沟,一眼望去,满眼都是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红的、紫的、白的,绿的、硕果累累,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似的,真让人眼馋,急得流口水。好客的维吾尔族人一边让我们品尝他们的新鲜葡萄,一边让我们买他们的干果。我们边采着、边吃着这鲜美的葡萄,心里真是甜极了。

在这里,我还看到了葡萄风干的过程,在一个个用土坯堆成有多个小孔的房子里,一层一层的挂满一串串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粉色的葡萄。大人们告诉我,新鲜的葡萄摘下来就是这样挂着,慢慢地风干的。我正听得有滋有味的时候,贪吃的弟弟手里拿着一大串葡萄,嘴里不停地吃着,走到我的身边,悄悄地对我说:“哥哥,新疆真好!”

这个暑假,我们“亲友团”的每个人都陶醉在新疆的美景和美食中,我爱新疆,我爱中国!

观看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专题纪录片心得体会篇五

500多件文物、100多处遗址遗存,它们是新疆地区两千年文明的演进史。文物和遗址遗存,是无声的讲述者,以碑文、古道、瓷器、画作等具体形式来传递历史信息。

于是,观众得以明白,新疆擅出好玉,玉石养就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认知;借由参天可汗道,商贾使者们可以从大漠去往长安,这是少数民族对国家认同的最好表达;维吾尔族刺绣代代流传,梅兰竹菊的花样就是西域认可中原文化的最美见证;斗拱式建筑与瓷器钱币,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有力证明。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借由文物还原历史,表明中原与西域各民族融合已久,在地理空间与民族文化上已然十分亲近。舆图、碑文、古塔都是铁证,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中国领土都是不可分割的。

由历史之光穿透未来,以物传声,以古喻今,这部纪录片是对当下现实世界中某些“不和谐声音”的回应,是对境内外新疆分裂势力的有力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