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

小编: GZ才子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一

听刘老师的课,宛若坐在小舟中顺流而下,没有惊涛骇浪,却在知识的涓涓细流中完成了整堂课的旅行。以下可能条理性差一些,但确是我感触到的一些:

1、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个眼神都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同学们真会学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扬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面鼓励了学习态度,我相信孩子会非常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往下学习。反观自己的课堂,正面鼓励、侧面表扬、竞赛激励是经常用的,而且效果明显。课后自己也会经常告诫自己课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励技巧去正面引导,而非负面,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越来越好。

虽然坐的离刘老师课堂远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视线中揣摩到老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老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传情达意”。这是我现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心与学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共同探索知识更广阔的空间。

2、课堂上的一动一静,都是优秀课堂常规的展现。回答问题时踊跃而不乱序,思考问题时积极而不躁动,朗读课文时认真而不怠慢,这种种的种种都强烈地冲击着我。反观自己课堂,课堂常规着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上课10分钟之后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去规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几个个别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续时间不是很久,一堂课中我要经常去鼓励。听师傅的课,现在师傅很少费口舌去规整课堂,孩子表现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课堂正常吗?自己给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这学期的课堂常规有时候觉得还没有上学期好。原因:自己在课堂常规要求上有些放松。这学期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巩固,在习惯和常规上有些疏忽,殊不知,习惯和常规是正常传授与巩固知识的前提。这一阶段我在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过失,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3、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牢记在心。“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读第一段)我画的词语是‘装饰’,因为……、”清晰、简明、大气。这种方式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引领,而非是仅仅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觉得我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入我的课堂。

4、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初读课文———词语和生字———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观自己的课堂,大体环节设计上基本上没有问题,把握不太好的主要还是最后一个环节理解感悟。问题出现要依靠自己去解决,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彻,把握准确重点难点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讲授能力。多涉猎各方面知识,视野开阔,从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审视文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二

今天是最后两节课是语文课,上完课心中感想还是颇多。魏书生曾经说过要做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要多多些一些心得,反思,他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写,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方面。所以我要多多的记录一些事情,做一名好的老师。

1、首先说一个事情,对于这样的事情,我现在没有好的方法,只好记下来,待以后经验丰富了,以便形成今后有丰富的经验处理这类问题。一个女孩子,平时表现很好,听课也比较认真,是我很欣赏的一类孩子,但是呢,发生了一件事情却让我的心里很痛。每天,我都会布置语音角,叫他们写两遍,并交上来,那我每天也会批作业的,那事情就是这样,我把她的作业批错了,用她的话说就是:“错误的地方没划,对的地方又划上了”,我看了看,还真是我批错了,于是我便很诚恳的向她道歉,结果令我震惊的是,她拿起笔来很气愤的在本子上把错误改正,然后用力把笔盖盖上,啪……把笔摔倒桌子上,接着,不顾我的反映便趴在桌子上了。当时,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下,心里好痛好痛,我不知道我还是不是一个老师,或者也许她们还真的是孩子吧,需要我们去包容、去教育。

2、有一个孩子不会写作文,他来问我,那我只好单独给他辅导一下了,于是我就在门外给他讲,令我很无奈的是我讲了好多,然后我问他你知道了,会写了吧,他只给了我一句“不知道”,我想我的能力还是太有限了,我无论如何不知道该怎样令他的作文飞速前进,聊以识此事,亦吾后来所用。

3、今天星期二,是我看晚自习,不足之处太多,完全看不到“此时不搏何时搏”的精神,唯有一个学生还差强人意。晚自习,有人听歌,有人发呆,有人聊天,还有人随便离开座位走动,还有没有下课时一个一个却出来在阳台一趴等着下课,这些孩子的习惯真的是需要纠正了。补充一下:作业不交亦是陋习。

4、还有的孩子拼音都不会标,甚至常常会认错字,比如“骤”这个字不认识。

5、最近讲到朱熹的《百丈山记》,想到一个方法,如果能够将作者的观赏顺序——移步换景用山水画画出来,那我想上课的效果或许会更加好的多,那谁会画呢,所以这只是一个想法,暂且记下来以备后来使用。

最后,其实我慢慢发现我还是很喜欢当老师的,今天傍晚,下课后去校门口买饭,路上遇到好多我的学生,听着他们微笑并亲切的叫我一声“老师”,即使他们不听课,即使他们顶撞过我,即使……听到叫我“老师”可是我还是满心欢喜,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我的心是年轻的,动力永不枯竭;当我上课时看到他们积极的回答问题,看到我可以“传到授业解惑”时,那一刻,也许,什么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喜欢我,我能够无愧于一个“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我无愧于教师神圣的'职业,我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此生足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导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古诗。

诵读欣赏(一)蝉

虞世南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

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

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

(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

三、诵读

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

(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

(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

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四

原文:

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从此,马拉松这个距离雅典约40千米的海边小渔村逐渐被人们知晓。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他的建议被大会组委会采纳。

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42千米195米。后来,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都采用这个长度。这就是马拉松支运动项目的来历。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的一篇主体课文《马拉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正确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这篇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同学接读这篇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读,好吗?

三、理解朗读课文,体会“马拉松”这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1、同学们,“马拉松”一开始是什么?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1)指名接读课文1——4自然段。

(2)讨论,并指名说说。

(3)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课文1——4自然段。

(5)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1)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

(2)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3)指名汇报。

(4)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1)指名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2)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这篇课文。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有着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有着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

1、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2、说说:历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3、书里还有好多好多关于传递信息的故事,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马拉松》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课文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方法:读议感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自然风光?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些风光图片,请大家欣赏,你能用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他吗?生描片。是的,这就是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作者一同去感受异国风光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2、读了课文,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生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荷兰牛羊成群,骏马奔驰,多让人神往,让我们走进荷兰,来欣赏美妙的一天。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请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把体会写在旁边。

2、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生说,师评价。

4、白天,在荷兰,这个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主人,那儿是它们的王国,那么夜幕降临晚上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桌之间读读第五段,找出一个最能概括荷兰晚上的词语。

5、生读,找词语,读出感受。

6、就让我们在读中来欣赏这真正的荷兰吧!欣赏图片8——11

7、文中四次提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个——的地方!

8、所以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句子,练习说句子:是……也是…

9、欣赏图片14——24

四、课外延伸

1、读读资料袋中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总结全文: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荷兰,但学了课文,这个国家就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感受到了荷兰景色的优美,动物与人的和谐统一,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风光图片,并写上简短的描述。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本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读课文,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说话,说感受,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词句,难点是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为了能解决这两点我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缺点是评价语言的单一,部分学生平翘舌音不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