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工作总结(通用5篇)

小编: XY字客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卫计工作总结篇一

(1)开展健康脱贫宣传突出xx特色,即开展“三个三”宣传工作:“三演讲”、“三块牌”、“三封信”,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持续提升。(2)区政府出台《关于印发xx区助力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险再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泉政办秘【2020】35号),截至到11月30日,共补偿884人,补偿总金额667.1万元,其中补偿60%的共计754人,补偿金额429.43万元;补偿70%的共计125人,补偿金额217.57万元;补偿80%的5人,补偿金额20.1万元。(3)区卫计委与北京经纶天使机器人公司合作,已为我区先期投放20台“医疗机器人”,其中今年拟出列的10个村各投放一台,经过培训指导,目前使用效果良好。

卫计工作总结篇二

(1)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院长聘任制,推行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2020年已启动了五院院长公开招聘工作,确定了新任院长人选。目前已任职2年,医院运行正常良好。

(2)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在现有编制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编制总额又不能突破的现实情况下,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原则,积极推进建立人员区管镇用的镇办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加平衡”的原则,探索建立岗位统筹管理机制。

(3)创新医院用人制度。由以往人社、卫生等部门层层审核招聘,改为医院自主招聘、县招乡用等形式招聘,相关部门监督。对学科发展、岗位急需人员,医院在编制总量内制定年度招聘计划,由医院采取全面自主招聘方式,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市五院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75人。

(4)创新薪酬绩效管理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的比例和标准由公立医院研究确定,注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支援基层及做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凸显突出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2020年初,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人员安排全年“五险一金”预算经费1000万元。

(5)构建智慧医院。我区根据市卫计委要求,启动了智慧医疗一卡通项目,为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卫生业务的健康信息、就诊信息共享和一卡通用奠定了硬件基础,可以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就医感受。目前,区级平台及市五院、九院网络平台已与市级平台实现对接,破解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卫计工作总结篇三

(1)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城乡居民医保中心对各医保定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分期支付的付费管理模式,以保障基金安全。实行区域医共体试点,医保基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用于辖区居民门诊、住院、必要的转诊以及新农合补偿方案规定的费用报销。推行按病种付费,区级医院、各镇卫生院分别对204个、30个病种执行了按病种付费,市五院、九院采用按病种付费执行率分别为59.32%、82.19%。2020年1-11月份,全区病种付费重大疾病补偿17302人次,受益金额8438万元。有效降低了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2)开通即时结报服务。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我区与省内外480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了住院即时结报服务,目前我区居民医保平台已接入国家新农合平台,实现省外就医及时结算。另外没有接入国家平台的非及时结报医院出院患者,已委托国元保险公司进行核审,并实行一站式结算。

(3)实行大病保险制度。以政府购买方式,2020年11月28日继续与保险公司签署意外伤害承办合同,按照协议要求,国元保险将于2020年1月1日起经办xx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业务。2020年1-11月份,参保居民大病保险补偿15458人次,补偿金额2815.93万元。

卫计工作总结篇四

由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阜阳第九人民医院牵头,带领11家镇办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xx区2个医共体,探索“防未病、看小病、治大病”防治体系,全面铺开医共体建设工作。

一是市五院、九院医院承担“治大病”职责,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请专家会诊以及与上级大医院建立医联体等方式,提升收治大病的能力,减少区外大病转诊病人,同时加强对镇办卫生院派人坐诊、医技指导、培训以及转诊指导等。二是镇办卫生院承担“看小病”职责,在区级医院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提升收治小病、常见病的的能力,如果需要转诊,通过卫生院急救分站,从卫生院向区级医院进行转诊治疗。三是村卫生室承担“防未病”职责。在镇办卫生院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重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工作,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医联体、医共体内的群众,有病及时就医,无病做好健康防预。2020年年初至今,市五院、九院分别与8家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共体共建协议,截至11月份,区级医院下转病人157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2070人,市五院下基层开展义诊190余次,救治病人1100人,接受咨询1400人次,帮助各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各类规章制度24条,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培养了27名专业技术人才。

卫计工作总结篇五

按照省、市卫计委有关建立医疗联合体的相关要求,市五院积极协调与三级医院合作建立医疗联合体。目前,市五院已与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省内外一流医院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安徽省立医院孙敬武博士、牛朝诗博士工作室已落户五院。通过医联体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的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构建以医联体为主要载体的分级诊疗模式,方便群众就医,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大医院的就诊水平,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

(3)以“家庭签约医生”为抓手,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按照居民自愿的原则,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区医共体牵头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1+1+1”团队开展签约服务,与村医结成“师徒关系”,进行对口帮扶指导。截至11月份,全区目前共完成签约190488人,其中有偿签约738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