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易经读后感(精选5篇)

小编: QJ墨客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易经读后感篇一

暑假带学生去羑里城研学后,对《周易》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认真读起来。

《六韬·三略》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时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四季更轮往复,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月亮的阴晴与圆缺,草枯草长,国合国分;一盈一虚,一阴一阳。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这一思想在《周易》这部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当你读几页《周易》后,就会被这其中阐述的道理深深吸引,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周易》曰:“乾道变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周易》向我们传递了凡事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违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类却想方设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自以为科技已经很先进了,似乎可以与大自然一较高下。但人类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报复人类,那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读《周易》,就是为了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我们积极地学习《周易》,推广《周易》的博大精神,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人的智慧,更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认为,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义的!

易经读后感篇二

昨天,一直沉浸在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中,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易经》的大门。虽是初识《易经》真面目,但感觉获益匪浅。

接触心理咨询后,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心理咨询不可缺少的知识基础,于是尝试接触相关书籍。《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虽难懂,但对其仰慕已久,便打算借助《易经的奥秘》走近这本字字皆智慧的经书。

前天下午,一翻开这本书便被曾仕强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一种久未有过的感觉涌上来:只想一直读下去,不想吃饭,不想休息。昨天傍晚时分,我读完了全书,回味阅读过程,对《易经》的敬畏中多了几分亲切。原来也曾多次想读《易经》,但每次都是刚打开书就放弃了,艰涩难懂成为了阅读《易经》最大障碍。曾仕强教授对《易经》解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揭开了《易经》神秘的面纱,解开了困扰自己的种种疑问。

和前两天《登天的感觉》的阅读相比,《易经的奥秘》能引起更多的思考,能激发更大的阅读欲望。这本书虽只是对《易经》解读的一家之言,但它丰富的内涵已足以让我回味良久,促使我进一步阅读《易经》,以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以后的日子,《易经》会常伴我左右!

易经读后感篇三

在寒假期间,学校要求我们看一本名著《简·爱》。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当在书店找到书回家时,翻开看,一页二页,从译序到正文,从开头到结尾。

简·爱:一个勇敢自强的人拥有勇敢的追求。

当看到一半时,我止不住内心好奇的种子,去了解了一下作者的资料。在发现《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一些生活情况后,才发现文章写的是如此动人。她运用一些通俗小说的情节手法,设置了悬念和巧合,布下了险象和疑惑,渲染了神秘与恐怖,也让读者深刻的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低层,受尽磨难、经历千辛万苦。在开头,我们了解到简·爱的父母相继去世,后来被送到舅父舅母里家住。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去世后,简·爱在家中倍受折磨,被歧视被虐待,这些已司空见惯,一次由于反抗约翰的殴打,她被关进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与恐惧,使她大病一场。书中第八章,简·爱被所有人误会,被所有人厌恶,只有谭波儿小组相信她,只有她在简·爱最难受的时侯想着她。我依然记得那段话“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在这之后谭波儿小姐查清真相,召集全校师生告诉他们,简·爱是一个很好的女孩。

在后来的后来,简·爱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他是她生活中的阳光。他们两人的交往是愉快的,他们两人的对话又是耐人寻味的。他们各自的性格都在那简短的对话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两个人真心相爱了,但是在他们的婚礼上,梅林先生揭露了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有妇之夫的秘密后,简彻底失望了,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离开了他。

时间会消除报复的渴望,平息愤慨和憎恨的冲动。当里德太太生病时,简·爱毅然地回到那曾经厌恶的地方,去见里德太太。里德太太告诉了简·爱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然而简·爱却不计较这件事,还不断安慰里德太太,让她忘掉这些事,希望她们可以和解。但里德太太至死也没能改变对简·爱的态度。这又让简·爱既无奈又痛苦。

我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一句话:"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简·爱的一生就像一叶孤独的小舟,在无边的惊涛骇浪中前行。她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战胜了命运赢得了自己的天空。

易经读后感篇四

最初认识《易经》是从爸爸那里。爸爸喜欢《易经》,没事的时候也喜欢卜两卦,我当时因为好奇,拿着他的书翻了翻,但完全看不懂,也就没再看过。直到高三暑假,我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了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的奥秘》是那么的通俗易懂,渐渐地才了解了它,也深深死喜欢上了《易经》这部凝聚着古圣先贤智慧的著作。听讲座仍意犹未尽,我又买了《易经的奥秘》这本书继续回味着。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也希望不了解《易经》的同学能够借此对其里哦啊接一点儿。

很多文献中都记载有:《易》是群经之首。按照曾仕强教授的观点,应该是:”《易》乃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易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中包含可许多古圣先贤的智慧。《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的完成也经历了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算是一个)、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下古,孔子在近古。

众所周知,伏羲“一画开天”,创立八卦。但一提到八卦我们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占卜、迷信等等。其实这只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有所误解。伏羲氏时期,人们主要靠打渔、狩猎过日子,这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天气的好坏。伏羲当时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告诉人们未来天气的状况。刚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可是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加,人们信任了伏羲,复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就创立了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当时的天气状况,把它交给了大家。这一符号系统就是八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无字天书”。最初,是通过符号来预测天气的变化的,可是,后来慢慢觉得除了气象,很多与生活有福安的东西都可以从中开发出来。也正是因此,文王才从八卦中演绎出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六十四卦,正是宇宙中揭开宇宙万物的六十四个密码,我们也称其为《周易》,但这个周字应该和周朝没有多大关系,而应该是周全,周到的意味。而这个六十四,也并非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应该是宇宙中的数。因为”前者是死的,而后者是活的、会变动的”。而且这六十四卦也正是有伏羲八卦完全排列组合后得到的.。后人们占卜时用的就是周文王的六十四卦。说到占卜,我们都应该要清楚它是有道理的,但是不科学。因为,它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它是一种事情发生什么结果的一种概率,而这个概率只有六十四分之一。其实,并不是逢事都要去占卜,它只是在我们遇到事情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给我们的一种参考。而这是我们也可以多画几个卦来作为参考,这样考虑问题会更周全一些。从这个方面讲,这六十四卦也确实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真正让《易经》拥有灵魂的是孔子。孔子晚而好易,并且在读完《易经》之后还赚没为它写了《易传》,也称《十翼》。“他就像是《易经》的翅膀,孔子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伟大的著作够飞起来。”但到现在,他老人家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我们在此祝愿这部凝聚着先贤们智慧的《易经》能够早日“飞起来”吧。在今天看来,《易经》可以说是一门自然学科,但在孔子之后,又加上了人伦道德才使得它得以完整。

《易经》的初步完成基本上就经历了以上三个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之后,就是后人们对它的运用了。(当然,也有可能在今后也会有人在对《易经》加以补充)六十四卦是人们的参考对象,当然不能一一列举说明,但每一个卦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这便是吉、凶、元、亨、利、贞。

当我们看《易经》时,几乎每个卦的卦辞中都会出现这样则“吉”,这样则“凶”的字眼。其实易经中根本没有吉凶。而所谓的吉凶,就是:“顺易理者,有所得(吉);违反易理,有所失(凶)。而这个易理,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道”——自然规律。”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又应该以自然规律为标准,而不能凭人的意念,为所欲为。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再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太纠结了。《易经》中,开篇便提到了元、亨、利、贞,乃君子之四德也。关于元、亨、利、贞的解释有好多。在这里,我想就增教授的解读来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易经》中广泛出现,可以推断,它们其实是当时的通俗用语。元,即开始,合在一起叫元始,例如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一个地方最早的寺庙也一定就叫开元寺了。亨,即为亨通、顺利。利,即利益,亨通之后当然要获利了嘛。贞,就是正的意思。这四个字合在一块儿的意思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开始要小心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那样办起事来才会顺利亨通,然后才会得到收益。可是当我们获益之后,就要看这利来的是否正当,若是正当的话,就会贞下起元,元亨利贞,循环往复地把事情做大,否则就要小心了。我觉得这就是《易经》教我们的很好的办事的智慧。

《易经》中还有一句话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和辩证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叫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考虑它的阴阳两面,只不过这里的阴阳是变动的,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而“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即自然规律,它正是阴阳所组成的。

《易经》对于刚接触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本书,但它却是包含了很多的处世哲学,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经常用的,只不过我们是一种无意识的使用罢了。我们中国人在看待问题时,有许多看法都与西方人有很大区别,可能也是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吧。在西方的“文化霸权”盛行全球的今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易经》作为这一切智慧的源泉,更不能被我们所忘记。建设文化大国,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

易经读后感篇五

《他的国》围绕着左小龙和泥巴这一对小恋人从相识到相爱,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泥巴不得不离开,小龙最后带着他们最喜爱的龙猫去寻找泥巴这条长长的线索来慢慢描绘出一个小小的王国,记叙它的兴衰。在书中,韩寒以幽默、犀利的语言,自信而张扬地调侃浮躁的社会现实,对官僚主义、“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计划生育、拆迁、教育、现代派诗歌、“走进科学”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他的国》让我看到了一个对我们的时代有所反思的韩寒形象。

小说中,爱情只是一条副线,主线仍是亭林镇经济飞速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因为招商引资,外来廉价劳动力愈来愈多,本地人生存受到压力,但由于外来人口激增,又促动本地消费,本地人依靠房租、饭馆等第三产业获得不菲收入。由于目光短浅,乡镇领导对工业污染、房产商圈地等事情置若罔闻,变本加厉地扶助奸商,损害民众利益。

这……这是多么熟悉的画面,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发生地太多了,听广播听到我耳朵都麻木了,看电视新闻看到我眼中都分不清哪些是彩色!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社会主义逐渐发展起来的今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良心何在?就在离我们三水那么近的佛山,那件轰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你们还记得吗?一个两岁女童,多么美好的一朵花儿啊!被两辆车辗压过后,生命垂危之际,十几个经过的路人却视而不见。那些在小悦悦被车碾压后的整整7分多长时间内经过漠视的路人们,你们就是用这种态度来对待一条鲜活的生命吗?当越来越多的“彭宇案”发生,当好心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屡屡上演,我们又该怎么面对?这不仅仅只是见死不救,更多的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

这仅仅是《他的国》折射出来的一种社会丑闻而已,这书中可以让我们深思,让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当然凡事不能只看到它丑的一面。这本“黄金书”中就有许多让人振奋的片段,男主人翁那种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坚持自己个性的性格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那段序言:就算你在大雾里开车摩托车飞驰找死,总有光芒将你引导到清澈的地方。“ 我们都在寻找着生活的方向,纵然现实有多么不如意,纵然有多少惆怅多少迷惘,总有光明将我们引导到清澈的地方…… 希望最后我们都能找到心中的太阳。

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消除冷漠,让我们能一同找到心中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