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档案工作调研 档案修复行业调研报告(大全5篇)

小编: QJ墨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档案工作调研篇一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县档案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各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处于分散管理状态。

1956 年 11 月,根据xxx中央办公厅关于《中国xxx县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办法》 要求,xxx县委决定在其秘书处下设立县委机关档案室, 配备专职档案干部一人, 管理县委机关的档案, 并对县委系统及群团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

至此, 全县党、 政档案工作由县委、县人委两个系统分别管理的体制初步形成。

(二)

建国初期

自 1959 年 9 月以后全县档案工作进入党、 政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阶段, 亦称统管阶段。1959 年 9 月, 根据xxx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 政档案工作的通知》 精神, 在原县委、 县人委机关档案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县档案馆, 县档案馆既是党的机构, 又是政府机构, 由县委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 要求党政机关形成的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移交到县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

县档案馆成立后, 开始接收县直党政机关的档案, 指导县直及公社机关的档案工作,建立、 完善全县党、 政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1964 年 4 月成立县档案管理局, 县档案管理局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 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履行全县档案行政管理与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 其机构列入县委的机构序列, 归口县委办公室管理。

是时, 全县档案工作分别管理的局面结束, 由县委直接领导档案工作统一管理的体制已形成。

(三)

改革时期

1999 年 3 月, 根据《档案法》 及《xxx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确定的《县xxx、 县档案馆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以下简称《编制方案》)

经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 县政府批准县xxx与县档案馆合并, 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履行全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

2001 年 12 月, xxx县委批准了《县xxx、 县档案馆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决定县xxx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 对外挂两块牌子, 这时全县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恢复到由县委领导、 县委办公室管理的格局, 其机构列入县委机构序列, 县xxx仍作为县政府的执法工作部门行使全县档案事业统筹规划、 统一制度、 组织协调, 监督指导的职能。

县档案事业在经历了起步创建、 遭受挫折、 恢复整顿过程之后, 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2001 年以来, 在档案收集、 整理、 保管、 鉴定、 统计、 编研、 开放、 利用等方面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曾多次被评为省、 市、 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文明单位。

近年来, 县档案馆大力整合全县档案资源, 在不断丰富馆藏档案数量的同时, 不断优化馆藏结构, 积极进行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 开展电子档案的接收工作, 不断加速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步伐。

达 120860 卷件。

二、 面临的问题

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县档案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是无庸置疑的。

但与其他行业发展速度相比, 却拉开了一截, 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档案观念意识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在整个各项事业中, 档案事业这一块仍未达到应有位置和认识, 这与档案观念意识落后无不相关。

提起档案, 在不少人的意识中, 认为是机要保密、 不可公开的, 或者只是官方的事,与大多数人无关; 其二、 对档案的丰富内容简单化。

认为档案就是人的档案, 不了解档案包括文字、 图表、 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不了解档案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各个方面; 其三、 对档案的价值作用了解不深。

档案的历史、 凭证、 信息价值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广泛作用于社会生活未被人们普遍认识; 其四、 档案的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 或者经济效益不明显, 而掩盖了档案的作用, 认为档案只投入, 没产出, 导致不重视档案工作。

(二)

档案工作现行体制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全县档案体制设置仍不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

其一, 各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机构,只在办公室内安排一名兼职人员, 大多数没有职级, 对工作前景没有信心, 导致业务不专,责任心不强; 其二, 局(馆)人员编制少, 因为在人们心目中, 档案部门是没有什么工作可干的清闲单位, 所以增加编制十分困难, 无法应付日益繁重的档案工作任务。

(三)

档案事业经费投入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未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求。

一是档案馆建设落后, 不符合国家标准, 而且面积窄小, 功能单一。

目前大批到期或超期档案无法进馆, 征集、 征购档案史料开展乏力, 档案馆服务功能难以发挥; 二是档案事业经费预算不合理。

地方财政把档案馆档案维护等经费虽然列进去了, 但标准较低; 三是各基层单位档案经费一般没有列入开支计划,靠临时请示经费无法满足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破解档案事业发展难题的对策

针对档案工作以上的不相适应, 各级政府及其档案部门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高度,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档案工作, 努力破解档案事业发展难题, 推动档案事业新一轮发展。

(一)

统一思想, 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们的印象中, 档案工作是重要的, 但对档案内涵及其作旧依然未被普遍认识, 必须进一步加深了解。《档案法》 对档案含义的表述是:

档案是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 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 军事、 经济、 科学、 技术、 文化、 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 图表、 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xxx同志说过:

“档案工作是

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个基础不牢固, 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

”xxx同志也说过:

“珍藏档案, 存真求实, 探索规律, 鉴往知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留下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这些档案资料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 是因为档案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 没有档案, 历史就会空白; 没有档案, 各项工作难以进行。

我们必须重视档案工作, 认识档案价值, 发挥档案部门在承担保存历史、 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的功能, 不断开创全县特色档案事业新局面。

(二)

树立开放理念, 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开放性

档案来源于社会, 必须服务于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 档案工作必须面向社会、 贴近生活、服务公众。

1987 年颁布的《xxx档案法》 第十九条规定:

档案自形成之日起 30年向社会开放利用。

1996 年修改后的《档案法》 明确规定:

经济、 科学、 技术、 文化方面的档案可提前开放利用。

进入 21 世纪, 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把党委、政府及部门已公开的“法规性、 政策性、 公益性、 服务性”文件通过档案馆“一站式”向公民开放利用。

2007 年《xxx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对各级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公开场所。

国家xxx也规定:

档案工作调研篇二

随着金融电子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央银行各级分支行的金融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建立了方便、安全、高效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基层央行业务处理、信息传递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理念深入人心,电子化应用已渗透到人行业务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升了中央银行业务处理效率。然而业务信息化受基层央行自身科技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很多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电子化的发展。

一、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基本情况。

目前县级人民银行运行的重要业务系统包括: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同城票据清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金融统计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8个。一般业务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报表系统、账户管理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几乎涵盖县级支行90%以上的业务工作量。

二、基层央行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央行的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问题包括:职工学识水平,支行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等。“硬件”问题包括:设备配置和调配问题,维修问题等。

1、职工学识水平。

基层人行人员老化,很多时候都是对科技工作学习不够,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造成支行员工对计算机使用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

2、支行科技管理制度问题。

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对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着重应用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认识不足,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基层央行由于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大部分科室已将电子设备长期摆放办公桌操作,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利于管理。

3、科技人才问题。

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匮乏,难以适应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县级人行平均1人,占其人员总数的3%左右,远远低于人总行规定的6%的标准。科技人员都是身兼多职,业务量大,一个人对应中支3个科室甚至更多,科技工作与业务工作不能兼顾。科技人员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基层科技水平的瓶劲问题,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业务素质差。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30岁以下的科技人员寥寥无几,知识结构单一,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不多,科技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电子化应用学习。只能适应基层的推广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对支行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名称是科技专管员,但实际上是科技兼管员。科技人员每年的工作量要比其他员工多一倍,薪酬却与其他员工没有区别。中支在科技方面的培训少,培训只限于新系统上马和升级的安装培训,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培训。支行的电子化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支行只有一名兼职的科技管理人员,仅靠现有的技术力量已不能适应全行电子化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会计、国库等业务处理正越来越多的使用unix操作系统,学习难度较大,维护系统相当困难。支行缺乏有关电子化教育培训的环境和氛围,员工在信息安全知识方面获得的教育与培训机会少,造成支行科技后备人员匮乏。科技人员如果不在,大家都束手无策。

4、硬件配置和管理问题。

支行科技人员没有权力对计算机设备进行调配。某些支行领导忽视业务用机紧张的现状,在调配计算机设备的时候,首先考虑配置给行领导。直接造成一线业务系统的计算机缺乏。设备的购置、折旧、报废、升级、更换等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缺乏统一调配。某些支行为了争取上级行在调配计算机设备时的政策倾斜,隐瞒自行购置的计算机设备。影响了上级行科技部门对辖内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的掌握。基层行配备的ups不间断电源达不到要求。随着金融电子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计算机设备大量增加。现有的ups不间断电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有的ups设备陈旧、性能差,有的只能稳压、不能稳频;有的抗干扰能力差;有的ups不能蓄电。此类情况经常影响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甚至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稳。机房等硬件设施不配套。目前支行所使用的机房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所建,机房设施已明显陈旧落后,卫生条件、防静电、防辐射能力不符合要求,缺乏综合布线设计,网络化建设的可扩展空间有限。

三、对基层行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科技工作已渗透到人民银行系统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科技服务工作与央行各项业务已密不可分,必须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明确基层央行第一把手为支行金融电子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金融电子化建设工程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由中支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基层行因地制宜的建立、健全支行电子化管理各项责任制。给支行以适当的压力,迫使支行领导重视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

2、建立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和科技人员激励机制

“以科技强行为口号,加强全员电子化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基层行整体科技应用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业务素质。一是由上级行组织,对基层人行科技人员进行新的实用信息化应用和安全技术以及相关央行基础业务知识、流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技术人员既掌握科技管理技能又充分了解业务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解决实际信息化应用和安全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根据人民银行要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人才队伍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员工实际,由基层支行制定可靠的培训计划,引导基层支行全体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培训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应用和操作基础知识,促使其树立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水平,促进业务知识与科技知识相互融合,最终培养出一支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提高基层支行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和推动基层支行信息化、电子化建设的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妥善解决工资福利、职称晋级等实际问题,改变以前单凭工作年限来论资排辈的做法,按业绩、贡献来确定其应具有的职称及生活待遇。

3、合理配置现有的设备资源

明确基层行科技人员的权力,使科技人员能根据基层行的实际情况,有效调动和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统筹兼顾,合理调配,优先解决业务部门用机紧张的问题。把高配置的机器配用到繁杂的业务一线,以满足运行庞大业务程序及存储数据的需要。在现有的办公环境下,尽量做好计算机设备的保养工作,禁止在计算机设备上堆放报表材料等易燃物品。积极与保卫部门协调,防止计算机设备防盗工作。经常性的检查供电线路和网络线,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基层行必须制定电子设备定期检查制度,避免计算机设备带故障运行。淘汰或闲置不用的计算机设备,经检修无故障的,可作为重要的业务系统用机的备份机,做好系统和重要数据的双重备份,以便应付突发情况。

5、强化安全意识,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确保业务系统重要数据和电子设备的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坚持制定制度规范,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对基层行信息化应用体系所有的环节都能够实施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管理、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病毒防范、数据与资料的安全管理、运行环境的安全管理、应急计划和保障体系等。严格执行,确保制度逐项落到实处,才能有效保障基层支行信息化安全体系的建立。例如加强互联网非法内联的管理,避免银行绝密数据泄露。严格微机室管理制度,做好电子设备使用登记。重要业务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更换登录密码。科技专管员定期进行检查,对不按要求登记使用情况或不及时更换密码的人员进行教育,严重的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档案工作调研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调查队系统电子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我们管理上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档案电子化建设至今还是一项空白,需引起各级调查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调查队档案电子化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调查队档案电子化,是指各级调查队在工作中,以数字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讯网络上传输的各种数据、文件、资料,通过整理并直接形成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具有存储量大,涉及内容广,信息传递速度快、传递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它是现代社会信息化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阶段各级调查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的起点和基础。搞好电子化档案建设不仅能提高办公自动化建设水平,也能促进整个调查队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加快调查队档案电子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必须引起各级调查队领导的重视。

二、调查队档案电子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调查队系统内联网、互连网的开发使用,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对电子文件资料和调查数据的管理归档工作却落后于电子化的发展及普及速度,仍停留在纸质档案归档和自行的电子备份,在管理上仍没有效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1、电子文档处理软、硬件难统一。当前我国it行业竞争加剧,不同载体、格式、设备环境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而对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档案来说,在不同机型、软件、硬件等环境下,通用性差,彼此之间不兼容,在资源共享和公共检索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加之计算机更新换代快,对于需要长期归档保存的电子数据来说,设备依赖性造成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如十年前的5寸软盘出现保管完好的.电子文件找不到读取设备的问题。

2、软件、数据归档难成体系。目前,调查队系统各项业务都实行了电算化、网络化传输管理,由于业务软件升级频繁,且在安装使用之前,都会配发系统软件、软件程序及其全套资料,给归档管理带来了较多困难。表现突出的问题:一是系统升级程序、补丁程序直接升级安装,没有留下程序档案,使原始程序与后来程序脱节;二是业务人员经常轮岗,不同人员在不同时期参加程序使用或者升级培训后,未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三是由于业务软件数据库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大,用一般软盘难以进行保存,从而使业务软件和业务数据的归档管理不成体系。

3、电子文件资料归档管理滞后。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数据资料的制发、使用与档案管理是分开进行的,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在电子文件资料的产生之后进行的,导致电子文件资料的归档工作滞后于产生传播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调查队系统的数据资料大多在通过电子文书传播的同时,为了增强文书的真实性,仍然打印成纸质的作为执行依据,形成纸质数据资料版本与电子版本同时并存的现象。

4、电子文件资料容易被删改。档案只有具备原始性和真实性,才能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凭证作用。对于调查队业部门的调查数据、调研报告、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统计资料来说,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涉及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预测、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必须十分真实。而电子文件资料的易删改性使信息资料面临着被随意改动、删除和剪接的可能性,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5、档案设备和人员素质均有差距。由于电子文件资料的存储介质如软盘、光盘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磁场、雷电、周围环境温度、湿度改变等各种自然现象都可能对电子文件资料造成不良影响,破坏介质上的信息。目前,调查队系统有档案室的队极少数,基本上是数据、文件档案在各科室自行保管,使用的档案设备与电子档案所需标准相差甚远,容易导致电子档案破坏。与此同时,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上,既不是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胜任,也不是科技人员可以替代,它需要管理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

三、调查队档案电子化建设的对策

面对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各级调查队领导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解决电子化档案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未来档案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档案工作调研篇四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活动情况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三、建议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档案工作调研篇五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政治课程内容所决定的。其实,就学术的本质而言,任何问题都是重要的,任何内容的研究和教学都可能受到尊重。更何况是由宏大的思想哲学和现实政治命题所构成的思想政治课程。造成它尴尬现状在于其非学术性的教学。所以我们本次调查主要对象就是“学”的主体——在校大学生。以期可以拨开笼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身上的迷雾。

一、调查目的

对现在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现在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通过对个别问题的分析得出学生们所希望的课程教学形式。将这些结果报告给老师,依据这些结果并结合本课程、本校的条件、规定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期摆脱近来尴尬地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座率。

二、对个别问题结果进行分析

1、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

通过调查了学生上课情况,发现“每节课都去”的只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总结“从没去过”的选择,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必然有人从来没有去上过课。调查了学生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现象的认识,其中就有一部分的学生认为“很正常”。通过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是不正常的。而且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去上课的学生都会听课的。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政治课对于理解、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超过半数的同学认同它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大部分同学也认为它对一些现实问题有帮助。

3、调查大学生认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同学们普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浪费时间,虽然同学们都认为思想政治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因为本课程由宏达的思想哲学和现实政治命题所构成,内容繁琐、理解较为困难,而且虽然有现实意义但是实用功能不是太大。在讲求实用与经济效益的今天,确实很难以吸引学生。

三、对调查结果进行整体分析

学生厌学。主要原因有:(1)实用主义影响(2)抵触情绪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化”,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上思想政治课就是“为考试过关”,还有的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党用来思想教育的工具罢了”。总之,种种理由不一而足,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教学方法单调。许多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制作的课件色彩缤纷,声、光、电交相辉映,影视动画交替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未能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的重复以及枯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重复性的表现为与中学教学内容重复,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四、对调查出的问题解决建议

目中的威信力。(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本教师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很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虽然学生在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教师眼里每个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3)教学方式多样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在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在教学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趣味性,在对专业知识学习进行加强的前提和基础上,教师必须注意提高教学技巧。(4)改革考核方法。思想政治课考试可采取演讲、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演讲或者小论文以及调查报告等形式,则可以鞭笞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在完成论文以及调查报告的时候可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只是巩固和复习的效果。

五、总结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提升自身素质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佳显著。以往的政治课,通常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和教材内容限制,导致有些问题无法具体和深化。要发展个性,培养兴趣,落实素质教育,使教师轻松,学生愉快,很有必要将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教师考核学生也可采用实践报告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有用之学;同时对当代大学生深入地认识社会也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中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代大学生也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充分调动自身上课的积极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容能够真正的成为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