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演讲稿大学(精选5篇)

小编: 雨中梧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的家风演讲稿大学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直管十部的周朝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家风汇聚力量》。

不管是在偏远在山谷还是在繁华的城市,我始终都能看到云南建投的旗帜迎风飘扬,我始终能听到劈山凿石的挥汗之声,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机械轰鸣。我知道那背后是上万个家庭的默默等候、支持、包容、鼓励和耕耘,这些汇聚成经久不衰的建投力量,心中顿生一种感动、一种自豪。

《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是的,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那么良好家风则会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地影响、塑造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人立身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

作为云南建投的一份子,如何弘扬良好家风,将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企业发展的命运结合起来,汇聚建投力量,做最美建投人,这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去践行。

弘扬良好家风,关键是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边远高速项目,一群筑路人远离繁华,暂时舍弃了老婆孩子热炕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构筑天路,构筑幸福。这里有年过六旬的测量员,也有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们立足岗位,咬定青山;在昭通鲁甸、大理三库联通依然有建投人的身影,山重重、水重重,他们依然坚守,向节点冲刺,一句“不折不扣执行”,高原铁军便奋力拼搏,有汗水,更有甘甜;在保山,我们以一个项目进场,默默耕耘,终于打开局面,竖起了一面旗帜,开启直管部新的征程。

弘扬良好家风,核心是传承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的优良传统,将个人与家庭、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一心报国。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在女儿出生当晚,我连夜从项目奔向医院,终没错过这重要的人生时刻,而妻子并没埋怨,我知道那是对建筑人的最大支持”;“父亲是一名测量员,我中专毕业后也跟着父亲学测量,他说把这门手艺学精,走哪儿都不会饿着肚子,如今他退休了,我依然干着测量”。我常常听到身边的“老同事”讲这些故事,不知不觉,到保山征战已经两年多了,从一开始的一个项目到现在的四个项目,整个直管部的一线同志们都相聚在这里,保山俨然已成为我们的新家。家庭成员既有即将退休的老革命,又有才走出学门的鲜肉,更多的是离开娇妻幼子到500公里外的保山独自坚守的青年。

他们都很平凡,他们的家庭也很普通,而正是这些平平凡凡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撑起了整个世界,汇聚成建投不竭的力量;正是这些朴实的家庭为我们公司跨越发展夯实了基础;正是这些和谐的家风为我们建投梦开启了崭新的明天!

我的家风演讲稿大学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清晨,我坐在小小的书桌旁读书,回忆着当初遇到书时的情景。

上小学之前,妈妈经常一边看着书。一边讲着书中的故事。那时的我还小,一个个陌生的文字让我感觉不好玩。我还没喜欢上读书,但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妈妈告诉我,那些好听的故事,都是来自于图书里。

图书里的世界真的那么神奇?一年级的时候,我随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童话故事》,当时就想看看里面漂亮的图画,可谁知道,这一看竟然入了迷,我津津有味的读起来,沉浸在我的童话世界里: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公主、邪恶的巫婆,善良的小矮人……就这样,我爱上了读书。

自从喜欢读书以后,我改变了很多---小小的我有些怕黑,却“勇敢”的走进了地下室;从前最让我头疼的流浪狗在挨饿,我竟然可以善良的像个公主一样给它喂食。

读书不仅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还可以给我带来朋友。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认识的。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某本书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讨论作者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把故事写的那么精彩。我们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作家,写出好的作品让大家来读,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我热爱读书,读书给我带来了惊喜,读书给我带来了快乐,我从读书中增长了智慧。

我热爱读书!

我的家风演讲稿大学篇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打开尘封的纸页,往日里透明的教诲亦如潮水般涌向心海。试图回忆的一些东西,只在泛黄的书页上呈现。

我飞过时间的洪流,寻找儿时的记忆。盈盈的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起一片最热的,把它献给我的父亲。

父亲从小生长在农村,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却有一本珍贵的书。红红的木箱将它封存,透过木箱仍旧散发出淡淡的墨香,钩起我心中的好奇。多少次我试图打开,却终究无法如愿。

那一天傍晚,斜阳吝啬地收起了最后一抹余光,月亮还没有出来。远处的天边铺满了晚霞,红红的,暖暖的。父亲饭后终于打开了那个神秘的箱子,用双手捧出一本泛黄的古老的书。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只见印入眼帘是四个大字“孔氏家谱”。

看着天上的月晕,在黑暗中忽大忽小,好像许多个同心圆,柔和温暖。听着父亲诉说家族的历史,心中产生一种格外的自豪。

父亲曾说过,我们是孔子的传人,家谱是世代流传下来的,它凝聚了家族兴衰与荣誉。孔子的一生是艰难的,但他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他用一生去追求学术与教育,创造了儒家学说。因为孔子,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以发扬,他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我们永不磨灭的榜样。作为孔子的后代,我们更应该以孔子为目标,努力奋斗,争创辉煌。这是父亲的一番谆谆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父亲每周总会给我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来激励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股优良的家风。除此,父亲总会用一些名句告诫我,“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诫我要虚心求学,以人为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告诫我要有伟大的抱负与追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我要学思结合,善学善思善问……父亲教导着我,启发我,激励着我。

往事的美好回忆在时光中沉积,积蓄浓浓的香,时时萦绕在鼻尖。

记得父亲对我说过: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别认输,熬过黑夜才有日出;路很苦,汗水是最美的书!

家风就是我心中的那本书,无论历经多久,始终能发出淡淡的幽香。那份透过书页的隐忍的光,永远激励我成长。

我的家风演讲稿大学篇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好家风助我成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我们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我们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我们都在模仿。

近日在很多法治栏目中都看到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不得不说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令人痛心。但在这令人痛心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迷失了方向,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边缘?而家长——作为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和引导者,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职责呢?我认为从这些事件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家风,家训,家教。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犹如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的历程。不同的只是树苗需要人工制作的木架来扶持它,匡正它的成长轨迹,而孩子们则是需要家长的精心教育与帮助来健康成长。对于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们,我不敢断定全部都是由于家庭的影响因素对他们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产生了恶果,但我确信,对于他们的`错误,家庭环境自己家长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时候,家风,家训以及家教的好坏都被最有力地证明!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因为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谢谢大家!

我的家风演讲稿大学篇五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空气、阳光和水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它是无形的传家宝,在每个家庭中世代相传。

说我家的家风,应从我的祖父说起。记忆中,祖父中等个子,圆脸,身材偏瘦,一辈子忠厚老实,勤俭节约,安分度日。在祖父40多岁的时候,祖母就因病去世了,当时伯父十几岁,父亲七八岁,姑妈只有3岁,从此,祖父像一座大山一样撑起了整个家。除了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还要养活3个未成年的儿女,为了生活他把伯父送到了百里外的'一个远亲家去放牛,祖父农忙种地,农闲时去给人家做木工。他做的一手好木匠活,小时候常给我做小木枪、小木刀等玩具。在我的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儿时每当饭菜做好了,父母总是把第一碗盛给祖父,并让我去喊他吃饭,每当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让我去送给祖父。这是父母给我上的人生第一课,用实际行动教育我要孝敬老人。祖父90岁时无疾而终,临终前儿女们轮番照顾,尽心尽孝。为了祖父,我的父母多次放弃调进县城工作的机会,一直在老家附近上班,以方便照顾他。父亲也常常给我念叨,你爷爷一辈子不容易,又当爹又当娘拉着我们三个孩子,缺吃少穿的苦日子真是难熬,每每说到这父亲的眼圈总是红红的。

祖父在世时常常教育自己的儿女:做人一定要诚实,积德行善,能帮别人的时候尽量帮一把,谁都有为难的时候;在外干事一定要勤奋,吃苦踏实;生活要勤俭节约。受祖父的影响,伯父在铁矿上班连年先进入了党,父亲因矿难舍己救人,被保送上了大学并光荣地入了党。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正值父亲大学期间,幸存下来的父亲不顾自己的伤痛和安危积极投身到抢险救灾中。

祖父一辈子遵循着最质朴的做人的原则。父亲始终是按祖父的教育去做的,更是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坚持做一个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老实人”。

如今,我也是一位父亲、一名党员,我想自己能做的,更应该做的就是以身示范,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好群众的榜样标杆,以切身行动把充满正能量的善美家风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