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崇圣寺三塔传说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讲解(优质5篇)

小编: BW笔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崇圣寺三塔传说篇一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传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十年革命,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耶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别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崇圣寺三塔传说篇二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圣寺三塔传说篇三

文献名邦大理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秦王朝把大理地区正式纳入统治的封建国家版图,汉王朝在这里设置郡县,唐代的南诏国和宋代的大理国在这里建国都,大理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古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献名邦","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美誉,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悠久的历史及其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大理三塔,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于1961年被国务院例为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众多游客的心目中,它是大理的象征,也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到了大理如果不游三塔,就不算游了大理.

独特的卓越风姿,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据载,大理三塔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如今寺院已在历代的战乱和灾害中毁坏,而三塔却历经千余年沧桑而保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缘分.

千寻塔还在令我们叹为观止,分立在大塔之后的南北两小塔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两小塔分立于大塔西南,西北两面,均距主塔70米,与主塔成等腰三角形.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国建造的,两小塔形制一样,均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塔各据一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远处看,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白族民族风格.

这里我还要告诉大家三塔具有不同于内地塔的两个特点:一是三塔层数均为偶数,而内地塔多为奇数.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线收缩,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较小,中部较大,外部轮廓呈曲线,具有曲线美,与中原塔相比更为挺拔俊秀.

大理三塔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一个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三塔的建造方法一直都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现塔"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的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1978年,在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佛国","妙香国".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到"钟震佛都"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文革时期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崇圣寺三塔传说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带大家游览大理著名景点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以寺中三塔闻名于世,又称“大理三塔”它似三支巨笔,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使苍洱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大理三塔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的沧桑和风雨的洗礼,仍巍然屹立。成为研究大理国历史及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当时,大理国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达69米堪称中国南方第一塔的千寻塔,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千余年来千寻塔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一个谜。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将土筑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三塔的建造方法一直都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现塔”之说。由此也不难想见,南诏时期的大理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文化异彩纷呈,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1978年,在对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时,在千寻塔内发现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还有一尊金质观音像,极为珍贵。这些发现,揭开了古代大理这个“佛国”的神秘面纱。据载,南诏时期云南境内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当时大理崇圣寺成为佛教活动中心,而大理也被称为“佛国”,“妙香国”。透过三塔,我们不难想像佛教文化对大理的深刻影响。

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到“钟震佛都”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文革时期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

各位朋友,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妙香佛国”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欢迎你再次游览崇圣寺三塔风景区!

崇圣寺三塔传说篇五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理古称叶榆,因五代时白蛮首领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得名。唐宋时,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胜有苍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标志。

崇圣寺概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