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抒情散文(优秀7篇)

小编: 念青松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一

去过许多城市,也见过许多乡村。与家乡总有千万个相思,但家乡在人心中,却又被一种情怀渲染的与别处不同,它就是——乡情。

——题记

乡音

说起乡音,各地方言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省同县,语言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所以乡音往往成了一方的标志。在看到熟悉的人、熟悉的物是脱口而出。而正因为乡音饱含的真情,每每听到熟悉的语言时,就想起了那一方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想起了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一句简单的话,就将已经过去许久的事情从记忆里抽出;一声亲切的呼唤,就将时光回溯。乡音,串起了多少日子,包含着多少回忆!即使两人素不相识,也能凭借它来辨别对方的家乡,而乡情,就在乡音中生长,茁壮。

食物

莼鲈之思,成了思乡的代名词。各地食物各有千秋,在对家乡的回忆中翻找。你会发现,食物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记忆中的童年,是香甜的,甜的不仅是笑脸,还有瓜果;香的不仅是花朵,还有妈妈做的菜肴。而现代交通便利,想吃到千里之外的一道菜肴并非难事。而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儿时在故乡吃的蔬果,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往后却都化作了使人思乡的蛊惑。即使在许久之后再尝到了也没了当时滋味,可记忆中的美味还留存着,使人时时反顾。记忆中故乡的食物,总有独一份美味,它在记忆中形成化学反应,形成未来哄骗我一生的滋味,食物无非就那么几道,真正让人怀念的是回忆,是故乡。而乡情,就在“莼鲈之思”中,慢慢发酵。

明月

谈起乡情,就不得不提月亮了。一轮明月,记录了多少往事,又激发了多少思念。无论是还“不识月”的幼年,又或是月下放歌的童年,都在望月时被月光淋得透明。由此,思绪就飘到故乡,在两地望月时,总觉得“月是故乡明”……于是,乡情就在月下流淌了。

无论是乡音、食物,又或是明月,都是乡情的载体,都是思乡的依托,所有平凡的事物,都被乡情染出了别样的色彩,所以家乡在我们眼中,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二

曾经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在辽阔的黑土地上,有个叫四平伊通的县城,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题记

春,万物复苏,饱含着暖意与幸福,踏着春的步伐,为冬脱去白色的外衣,春风的歌喉正在唤醒,河底沉睡的精灵,春风柔美的舞姿正在骚动,河塘边的杨柳。

我家住在四平市一个叫伊通县的地方,从我家一出门,抄小路走不到十分钟,就来到了著名的伊通河畔。伊通河水蜿蜒流淌清澈见底,水中的游鱼、河底的沙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春来了,春风唤醒了大地。河提边的小草发芽了,绿油油的河提两边,好像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树木抽出了柔软的手臂,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微风徐徐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摆,摆弄着妖娆的`肢体。

就这样静静地,悄悄地,走过了夏,走向成熟丰硕的你,走向金色的秋。

夏日花儿美丽而芬芳,叶儿摇摆着手臂召唤远行的姑娘。轻轻地,走过了夏,正走向成熟的秋,月色轻舞飞扬,河水泛着晶莹的碧波荡漾。

十月的秋为生活着满金衣,原来;走过夏天后,秋;让人有着惊奇的渴望!

春天洒下的种子,秋天收货了春的向往!春与秋之间有着夏的隔离,正是因为有夏的隔离,才有了秋的孕育。漫天旋转的枯黄了伊通河岸边树叶,划出季节更替的规迹,河水冰凉刺骨,河中游鱼还在欢快的寻找下一站的蜗居。

洁白的雪花飞满天

白雪铺盖我的家园

漫步走在小路上

脚印留下一串串

有的直,有的弯

有的之后被风儿扫的看不见……

我的家乡美如画卷

我的家乡美如世外桃源

那里是我此生的眷恋

那里与我早已生死缠绵

美丽的四平伊通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三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县城—射洪县,是个山青水秀的地方,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让人陶醉。

我的家乡是闻名遐迩的酒乡,距城20公里的地方有水秀山灵、享誉中外的金华山。金华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后山是唐朝杰出诗人陈子昂读书的地方,陈子昂读书台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家乡如今变化很大。前不久我和妈妈回老家,以前坑坑洼洼的路,汽车在上面行驶像活泼乱跳的小孩不听使唤,如今变成了平平坦坦的水泥马路;以前破旧的老房子变成了高楼大夏,每幢楼都穿着色彩斑斓的外衣,散发出现代大都市的气息。来到爷爷家,不禁使我惊呆了,房子变宽敞和漂亮了,以前的小电视机已经换成液晶大电视了,家里又买了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爷爷说是政府关心农民家电下乡优惠买的,看着爷爷奶奶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也高兴地笑了。

晚饭后,我和妈妈出去散步,走在乡间小路上,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门前有条小溪欢快地奔跑着,路边的小草和野花默默无闻地开着,我被这美丽的大自然陶醉了,妈妈打断了我的思路:“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乡下不比城里差,要什么有什么,而且环境优美。”我听了点点头,不禁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赞叹!

啊!家乡真美!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四

家乡,它一路成长,有低谷,也有繁华。

——题记

模糊的记忆里,依稀泛着那纯真的童年时代。那时,我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那过去的事情。

奶奶口中的家乡,与现在的横山桥简直是判若两地。羊肠小道布满在人们的视线里,坑洼的地面使人一踏过就贱起水花,陈旧低矮的房屋零散在路旁。人们的经济水平总体落后,通讯不方便,新衣新物都成为了再奢侈不过的“年货”。在那时候,很多现在再平凡不过的词汇,也都成了幻想。那时候的人们,日夜只追求着温饱,只满足于物质上的生活。

家乡在一点一点地变化着。

家乡在大步大步地朝前迈进着。

……

如今,你还能想象得到那个昔日的破旧小镇吗?见证着它一路走来的老人们,无不唏嘘感叹这巨大的变化。真的,这变化太大了,以至于你甚至会怀疑是眼睛骗了自己。这翻天覆地的发展,使家乡哺育出的儿女都有些措手不及了——欢喜得措手不及。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时代在飞速的发展,家乡也是日新月异地变化。或许它前世是一个爱美的羞涩少女?否则又怎会如此爱美,如此地喜欢装扮自己,一天换一副新模样。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上街,那时街道上的店铺没有几家,分外地冷清。路灯的微光黯淡地撒在不平坦也不整洁的路面上,不禁令人浮想联翩。而现在再望望那条街,你或许会惊叹,或许会使劲地揉搓眼睛吧?窄小的道路摇身一变,成了宽敞的街道,那些曾稀稀拉拉立在路旁的路灯,如今也是旧貌换新颜,在宽阔的街道边显得格外亮堂。各个商店释放出的灯光,把夜市照得比白昼还明亮,几处霓虹灯的闪烁,也把街道渲染得格外浪漫,各种各样的商店比比皆是,店内的物品满目琳琅,应有尽有。

还记得从前那脏乱的横山桥街道吗?那个垃圾遍地都是的街道,那个窄小拥挤、叫卖声一片的街道,如今它早已“灰飞湮灭”了呵!如今大家注重的也不再只是从前的那个“个人衣食问题”,而是个人在品质修养及精神上更高的追求。不文明、不环保的行为基本上已不复存在,人人都具有一颗“博爱之心”,通过这颗爱心来诉说“横山桥是我家”的浅显道理。

凡事只要努力,都有可能成功。我的家乡——横山桥,在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奔腾!

看,那充满朝气的迎春花,随春绽放,泛着清香。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五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展现出不同的画面,让人陶醉在其中。生机勃勃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富有活力的冬天。我来带领你去领略一下我的家乡美景吧!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小竹笋从土地妈妈的怀抱里探出头来,伸了伸懒腰,好奇的看着这个花花世界。田野里的稻谷换上了一身,苍翠欲滴的衣裳。放眼望去,碧绿的稻谷一望无垠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一阵风吹过,稻谷不约而同地,弯下了腰,发出“沙沙沙一一”的歌声,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村子里的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让人感到一阵清凉。湖边的柳树又长出了点点绿芽,柳絮垂了下来,轻轻抚摸着湖水,漾起了一圈圈波纹。草坪又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草坪上开满了争奇斗艳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点疲惫,只有轻松和愉悦......

夏天村子里的树木是那样葱茏,哪怕太阳再强烈,在树枝的枝,眼下只能投下斑斑点点的阳光。村子中间的那棵榕树,是那样高大挺秀苍翠碧绿,就像一座碧绿的城堡,让我们在碧绿的城堡里尽情玩耍,乘凉,说笑。有些调皮的孩子还跑到湖捉鱼儿呢!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一个个“水葫芦”钻入水中,出水时笑哈哈。

秋天积果累累,瓜果飘香。一个个橙果,高高的挂在树上,就像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照哇照,照出一个美丽的秋天!松树的枝叶就像一根根针缝啊缝,为秋天缝一件温暖的毛衣。一颗颗葡萄,就像一个个小孩子的眼睛好奇的看着这个世界......

冬天,风呼呼的吹着,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寒冷。但是再寒冷,也无法阻止我们这群小孩子向往美丽的心灵。我们拿出自己的衣裳和彩色的纸为树木们穿上一层厚厚的棉衣。看着掉光了叶子的树枝,我们就想要更好的保护好这些树木不要让们受到任何伤害。

我的家乡是那样美丽那样漂亮,不论我身在何处,我一定时刻牢记着你一一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六

南通,这堪比天堂的近代第一城,在历史的长河里积淀着浓厚的古韵,给人一种温暖、恬适的感觉。

走在桃坞路上,沿着那粉墙黛瓦,踏着斑驳的青石,望着路两边繁华的商店,其中汽车站、更俗剧院分别建在路的东、西两侧。

走进装饰朴素的更俗剧院,就让我想起了他—张謇。张謇是海门常乐镇人年考中状元,当上了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张謇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张謇提倡实业救国、棉铁主义、村落主义,而驰名中外。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资生铁冶厂、通州师范学院、南通博物院等工业、教育、文化、科普等事业。而更俗剧院就是张謇、欧阳予倩和梅兰芳所一同修建的。张謇也创办了南通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等,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南大街现指自段家坝至十字街段,长1170米,宽14米。两边有民国19年间建造的楼房、酒楼、商店、饭馆,为城区南北向主要商业通道。

当我站在了城楼上,俯视着,看着小路上稀稀疏疏的人。觉得自己仿佛也会到了民国时期,看着路上行色匆匆的居民,心里倍感温暖,我在远望一看,在天际就是浩瀚的江水,几艘货船行驶着,渐渐地在我的视线里远去。

南通这座古城,经历了多少历史的磨练,岁月的沧桑使这座城市更加美丽,漫步在南通的老城区,看着人来人往,心里涌上了一份惬意、舒适!

我的家乡抒情散文篇七

大路宽又广,尽处是家乡。

无迹可寻,我们的家乡已经随着我们的世俗,被吞没了。这样来说,我们只是迷失在这物欲横流的名利场中的旅人罢了,甚至仅仅是小丑而已。每日埋没在水泥囚笼里,面对着无时不在的电视,电脑,它们麻木着你,消磨着你,宣扬着名利,为拜金之人捧场,然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你自己的肉体却仅仅是个容器而已,它容纳不了太多的享受,就如周国平说的,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心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也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而这种满足,带来的是精神维域的'狭窄与畏缩。

试问自己,你敢于享受狂风暴雨中山峦叠嶂茅屋欲毁大自然的壮丽么,你敢于奋力搏击巨浪滔天无限广阔的海洋么,你敢于安然静默沉思卧在森林湖边听那嗷嗷鹿鸣么,你敢于溯溪而上心无旁骛只为高原之上那颗美丽的月亮么。

或许这种自然主义过于偏激,然而,这社会却也过于平庸了。我们活于当世,有时候是无从选择的。有首诗,可以这样改:白山苍苍,伊水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也许,心里留有或多或少的那么点洒脱,在面对人生进退时的一份从容,在面对得失离别时的那份淡然,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吧。出世还是入世,它们并不矛盾,毕竟,在终极结果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然而,如果仅仅遁入佛门道家,对于普通人来说,又过于虚无。我们可以仅略带着出世的心态,用自己的真性情,去面对滚滚红尘,却也保留些许古风,给自然留出一份美,也为自己的心,寻个乡。

曲径幽又长,尽处是家乡。

有时间反省一下,有多久没跟喜欢的人,一起仰望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