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体会(模板10篇)

小编: 紫衣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诵读体会篇一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敢于超越极限。

海伦凯勒被马克1吐温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之一。她儿时因患一场大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学会了英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她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人生的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地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愈是艰难的绝境,愈能促进人发挥潜力,超越看似不可征服的极限。红军的长征,在当今世界被誉为奇迹,在漫漫的二万五千里路途中,红军战士忍受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孤独,挑战了忠孝的极限;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加,为了灾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红军战士们挑战了生理的极限。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红军长征精神一样的超越,我们才有了不断的攀登与进步。

吉尼斯纪录,就可以说是对极限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被不断打破更新,可见极限不过是个具有时效性的字眼。就像那个实验中,桶中看似已装满了石块,但却又可以倒“满”沙子,甚至倒“满”水。很赞同那个学生的观点,“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怀,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睿智,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有勇气、有毅力,定能超越自己的极限,创造一切的可能!

经典诵读体会篇二

自从上小学起,我就特别喜欢读书。天文、地理、历史、自然,只要是书,我都会细细品读。进入高年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又喜欢上了古诗词、小古文。因为我知道,读诗词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记古文能教我们怎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特别是今年我们诵读的经典古文,让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每周二早读,我们就会拿出这本《朝读经典》,聚精会神地读一篇小古文,记一篇小古文。

《朝读经典》分为六章,每章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第一章“志高远”。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当做迈向成功的起点。南北朝的颜之推曾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文章为,有远大理想的人,就会自我磨砺,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而没有志气的人,会变得懒散,成为平庸之人。

从此,我理解了志趣低俗的人势必对诱惑产生玩物丧志的情况;而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就像楚庄王,他虽然头三年不务正业,可一听劝说,于是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而卫懿公,为了养鹤连百姓的死活都不关心,到了第九年,敌人来攻打,将士们不愿为卫懿公效劳,于是他成了亡国之君。

翻到第三章,“贵以恒”,第11课是《孟子,告天下》的,《一曝十寒》。 这一篇小古文虽短,但让我知道了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无法成功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朝读经典》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名言,使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每天也记一点。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认为这点进步太小,而就此放弃!

读了朝读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也希望大家多多学习这些精神食粮。书给了我智慧,我爱读书!

经典诵读体会篇三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宝库。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来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串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我们的经典琳琅满目,经典诗文的诵读,这项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受益匪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将杜老先生那种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彰显出来,那种豪迈的气概又影响了多少后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老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更偏重理解的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一方面。正所谓“兴趣是的老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诗句教育人们要做一名爱国,尊重他人,孝敬父母的人。

通过经典诵读,孩子们从小就能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我希望今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能真正喜欢上古诗文,真切的感受到古诗文之中的美,并将它发扬光大。

经典诵读体会篇四

拉萨是西藏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地区。在拉萨,经常有一种声音回荡在寺庙、城镇和村庄中,那就是诵读经典的声音。这些经典包括《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经典诵读是拉萨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带来神圣力量和智慧的精神实践方法。在我的旅行中,我有幸参加了拉萨经典诵读的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

第二段:经典诵读的背景和意义

拉萨是西藏佛教的重要中心地区,佛教是这里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在佛教中,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包含了佛陀的教诲和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诵经,则是一种将这些经典口传心授下来的方式,也是一种对经典教义的理解和认同。此外,诵经被认为是一种清净心灵、增强领悟和修行力的精神实践。

第三段:我的诵经经历

我参加了一个由当地寺院组织的诵经活动,这是一个为期三个小时的仪式,在一个美丽的大殿进行。当我走进殿堂时,我可以感受到浓密的香烟,和清脆的诵经声传来的吸引力。我跟随着其他诵经的人,坐在座位上。在诵经的过程中,我们唱着低沉的颂声,同时跟着一位领唱者默念经文。这种体验是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形成了一种极其强烈的精神共振。

第四段:诵经对我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次诵经的体验,我对佛教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也意识到,不仅是诵经本身,而是与其他人进行诵经带来的感受和互动,可以产生深刻的正面影响。我还发现,诵经也可以成为一种冥想和冥思的绝佳方式。在听到经文的同时,我可以凝视着眼前,沉入内心,思考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提升心智的感觉。

第五段:结论

参加拉萨的经典诵读是我在西藏旅行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诵经是生命之泉,是纯洁、博大、明亮的精神世界。从习惯中形成的力量绵延深远,令人感到无限神奇和庄严。拉萨经典诵读是一个充满意义和获益的经验,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佛教文化,同时让我意识到,精神修行和内在探索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经典诵读体会篇五

朗读经典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对经典内涵的挖掘和理解。在朗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内在修养。通过这一过程,我对经典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得到了一些珍贵的体会和心得。

朗读经典最重要的一点是细读。我发现每个经典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意义,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和体悟。经典的文字往往简练而明确,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可以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细读中,我努力寻找文字中的脉络,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描绘,以及人物塑造和寓意的传达,感受经典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读,我才能真正理解经典的价值和美感。

朗读经典不仅要细读,还要反复咀嚼。每一次的朗读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的思索都能发现新的亮点。正如一位著名的作家所言:“一篇经典不怕读多了,只怕读少了。”经典作品之所以被广泛传颂,正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多元的解读角度。因此,反复咀嚼经典的过程中,我不断发现新的意义,通过自我思考和对他人解读的倾听,使得我的理解越发深刻。反复咀嚼经典,不仅是对作品的尊重,更是对我的自我提升的一种培养。

朗读经典还需要情感的投入。经典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引发情感的共振。在我的朗读过程中,我经常会被如泪如诉的文字所打动,被深情款款的叙述所感动。在这种情感的投入中,我能够更好地投身于作品之中,体验其中的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共情。情感的投入不仅能够使我的朗读更加动人,也能够使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通过情感的投入,我与经典作品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联系,使其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朗读经典更是一种精神修养的过程。经典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基础和精神支柱,它蕴含着深远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通过朗读经典,我能够接触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经典所传达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经典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集结,它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够引领着我走向更高的境界,使我变得更加开放、宽容和有修养。朗读经典让我不断琢磨和感悟,使心智得以修炼,身心得以平衡,共同成为了一个更完整的人。

通过朗读经典,我不仅从作品中得到了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从中得到了对自身的启迪和提升。我深切体会到,细读、反复咀嚼、情感投入和精神修养是朗读经典的关键,并能够带来宝贵的收获。我将继续朗读经典,用心去感悟其中的精华和情感,让经典在我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1196字)

经典诵读体会篇六

有人曾说:“读经典犹如吃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美文、唐诗宋词,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又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古韵声声,飘来校园书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园底蕴。诵读经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犹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咏叹着人生的华彩,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充实着思想的血脉,更支撑着师生人格的大山。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我校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中学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20xx年6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各年级根据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认真编写了本年级校本教材的初稿,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审稿后,我们编撰了一套“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该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级各一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山河风光篇——江山多娇美如画;爱国情怀篇——赤诚之心耀中华;勤学惜时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心灵悟语篇——大道无形明心智;品德行为篇——德行优良创和谐。配有“小光老师教你读”、“我和阳阳诵经典”(里边又包括“教你读”、“我来读”、“我乐背”)“阳阳伴我行”、“精彩对对碰”等不同板块,这些板块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特别是“阳阳伴我行”这个版块,在学生学会一章节经典诗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言行给自己一个评价(笑脸或星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所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经典转化为人文底蕴。20xx年,我校二年级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在全国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学的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天大课间和中午诵读时间,全体师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中大声整齐诵读,与经典对话,和圣贤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以宁静和舒畅。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包括“精彩每一天,诵读每一天”;“与经典同行”“我来读经典”等。学生在诗化环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其次,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亲子诵读等展示师生诵读成果,交流师生感受,共享诵读带来的心灵愉悦,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

再则,号召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经典诗词背诵给家长听,家长评出等级(作为学生评“诵读之星”的条件之一),并教自己的家长读经典,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我与父母读经典”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在学校举办的“童声诗韵,做阳光少年”经典诵读活动中,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演出的亲自诵读节目受到师生的好评,不仅展示了父母与孩子诵读的成果、收获,更在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融中体味生命本质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长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校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和谐家庭建设。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辟经典诗文诵

读栏目,时间在每天中午13点40分准时播出。或请学生带领大家朗诵,或播放主持人的朗诵古诗磁带,或介绍诗人的奇闻逸事,让学生耳闻目睹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赏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学期评选一次“诵读之星”,人人参与,不限制名额,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均可以成为经典诵读之星,并根据掌握诗词的篇数来确定“三诵读之星”、“四诵读之星”、“五诵读之星”。同时评选“书香家庭”以此达到熟读成诵和扩大诵读范围的效果。

一年多来,学校开展的丰富的大型经典诵读活动:“童声诗韵,做阳好少年”、“中华颂书写经典比赛”、“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经典诵读pk赛”、“经典诵读诗画展”、组织学生参加区里的经典诵读精品节目展演等。学生们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一)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如今,经典诵读已经作为学校一校一品特色项目来打造。在校园里,每天总能听到经典诗词的诵读声,一朝一夕,课内课外,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到处闪现着一个个天真活泼、“满腹经纶”的孩子,形成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真正成为了孕育儒雅少年的摇篮。

(二)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习惯于将读书作为一种成就未来幸福的手段,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憧憬;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总是与考试联在一起,这样的读书不仅机械、乏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经验告诉我们,让读书变成一种享受,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途经。只有让学生在诵读中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快乐,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三)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要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要丰厚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就必须走出“一切为了分数,一切服务于考试”的怪圈,重构校园诵读生活。真正意义上的诵读不仅仅是一个识记认知过程,而是融入了情感、态度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风声、雨声、诵读声,声声有情,读出诗情画意、读出人文情怀,从而真正培育孩子的诵读兴趣,让孩子和教师喜欢古诗,让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难怪六年级的杨晓莉同学在诵读经典心得中这样说:“自从开始经典诵读以来,我再也不怕朗读了,以前每次老师请同学们朗读,我总是干着急,不敢读,即使读了声音也像蚊子叫。现在不同了,因为古诗词简短有味道、有节奏,我很喜欢读,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诵。双休日回家后,我经常召集小区里的小伙伴背给他们听,谗死他们了。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居然也在悄悄地背诵呢,还说约定时间要向我挑战,我可得加油啦!要是输了,那可倒八辈子霉了。”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诵读中华经典之路上,我们相信,一批彬彬有礼,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的“阳光少年”在蔡家场小学这个充满朝气的阳光校园中将会不断涌现!

经典诵读主持词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致辞

经典诵读报道稿

经典诵读活动报道稿

国学经典诵读主持词

关于经典诵读的手抄报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上的致辞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汇报

经典诵读体会篇七

20xx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经典诵读体会篇八

拉萨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

拉萨,这座雪域高原上的圣城,素有“佛教圣地”的美誉。作为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这里的佛教信仰在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拉萨文化的重构中,诵经对于形成当地文化的精神内核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拉萨经典诵读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士加入其中,并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

第二段:参加诵读活动的缘由

几年前,我曾到拉萨旅游,一不小心遇上了一场盛大的庙会,宣扬了当地的文化,并在现场组织了诵经活动。在场的信众们提起经文,读得凝神静气。当时的我不仅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信仰之力,也对这种传承千年的文化风俗产生了兴趣,于是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回来,多了解一下这道文化的内涵,深入感悟佛教哲学,并细心品味当地人民对这种信仰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三段:诵经过程的体验和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了解到了这里的诵经活动。到了现场,看到场上的佛经铺披,诵经书页不断翻动,人们在安静而平和地氛围中,诵颂经文,令我不禁想起“经久不息”的洪钟之音。从那一刻开始,每天早上,诗意的光线伴随着清晨,我便走进了这个神圣而安静的空间,开启读经之旅。在诵读过程中,我越发地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悟到了这种文化不能仅限于学识,还需将它置于心中,付诸实践。

第四段:传承价值的体现

在拉萨,因地制宜,诵经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寺院,甚至在街头巷尾,无时无刻不可以看到信众的身影。他们传承了佛教的精髓,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新来集团。咏诵声、佛饰、经板、藏香,构建了一个佛教文化色彩浓郁的世界,让诸多游客对藏区的魅力领略深入。反过来,这些诵经活动又能够为当地文化传承助力。经文、经板、佛画等物品的制作、销售等,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带来了经济收益。这种传承的循环机制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激励着更多人去传承、创新、表达。

第五段:个人收获及反思

参加拉萨经典诵读活动,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佛教文化的内在精神,同时也让我思考到自己内心所追求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读经,也是一次修身养性的过程,只有真正接受了这些智慧,才能使自己心中塑造出更高尚的境界,更加深刻地把握人生的真谛。与感性的见闻、体验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通过参与这个诵读活动,让我领悟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

总之,拉萨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不可小觑。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力量。那些经文,那些古老的文字,他们不仅是追寻信仰的工具,更是为我们塑造人生境界的精神支撑和文化上的精髓。无论是哪种文化,它的内在价值都在于其价值观和精神境界中,其价值更在于传承与发扬。

经典诵读体会篇九

作为名副其实的佛教之都,拉萨自古以来就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随着佛教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佛教有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习和实践。在这么多的佛法教育中,拉萨经典诵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在我刚刚接触佛教时,也曾经参加过这种活动,现在回想起来,它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第一段:了解拉萨经典诵读

拉萨经典诵读,是指以咒语或经文为依据,逐字逐句地诵读佛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理解、反思和实践。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佛教的真谛、增强个人内心的力量,而且还能加强社会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非常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佛法教育。

第二段:拉萨经典诵读的益处

拉萨经典诵读,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身、口、意三界内在的净化和升华,对于培养健康的心态,增强个人自我约束、自控意识、自身责任感等多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的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理念,进而培养出持之以恒、一心清修的真正佛教修持精神。由于拉萨经典诵读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传统,所以对于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段:个人的诵读体验

在参加拉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种方式可以平抚人们内心不安的情绪,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平和、温暖、祥和的气氛。在诵读时,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经典的深层次的力量,易于在身心内部形成微妙的共振,从而降低个人积极性与耐力的消耗,增强人们内心的平静和调和能力,更好的处理生命中的难题,提高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的能力。

第四段: 拉萨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

拉萨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延续佛教中逊让、宽容、受苦等人文特性和价值观,贡献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拉萨经典诵读的传统中也表达了对亲朋好友和人与自然的体恤之情,以及对宝贵的人类和自然遗产的崇敬。因此,拉萨经典诵读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一种人文传承,并且是培养公民社会意识,增强个人素质与修养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结论

近年来,拉萨经典诵读作为佛教文化、传统艺术、人文素质的代表,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更有必要积极推广、广泛传播。在这种推广过程中,我们应该保留其独特性,防止其遭到商业化的侵害,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传统的把握和改革,以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的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实现更多社会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经典诵读体会篇十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作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

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小学生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篇很高兴这次有幸参加了万载县第一批经典诵读培训班,接到培训通知时只知道关于国学的,想这是我感兴趣的科目,也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所以对于这次培训我满怀期待。

当我报到后拿到课程安排表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中有“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及讲座”、“诵读案例及现场指导”、“现代诵读示范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讲座”、“诵读技巧与现场示范”、“中小学古诗文诵读与解析”、“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这些专题讲座,我将用虔诚的心态,迎接这美好的培训。两天的培训,几位专家专业性非常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使我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也切实体会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内容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后的收获: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自华东交大附属学校的何敏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课后并深刻地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何敏老师还列举了很多名人读经典的得益,让我明白了经典诵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最好的例子便是她自己所带的班级,孩子们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还能会熟练吟唱,这些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二、语文教师该做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自江西师大附中的陈学敏老师讲了诸多的理论知识,他让我第一次明确了朗诵与朗读、诵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还讲解了诵读的技巧,并结合实例为我们做了示范,他一开口便不同寻常,那浑厚的嗓音,精彩的'演绎,博得在场的阵阵掌声。

高安中学的丁艳萍老师从语言、形象与意蕴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诗歌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文化的魅力。特别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诵读示范课,逐字逐句地教授我们怎样去诵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甚至还细心地为我们学员每人印了一份诗歌以便讲解,比如: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引领我们理解字词“老水车”的意义,并从中感受它的时代;第二句中的“灯”“行”这些后鼻音的读法,找出重音、延长音等,以及整个小节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样反复地训练之后,达到她对我们朗读的期望。特别在最后一小节,因为是这首诗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授,除了在字、词中一个一个分析,还引导我们加上肢体语言和表现形式,她将我们分为三组,运用反复递进的表现形式,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得到了感情的诠释,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激情爆发。

整个教授过程,让我们从一开始浅显地朗读再到激情澎湃,这样的诵读方式无不让我对她产生一种崇拜,也从中激发了我对诵读的热情。

学会诵读,鉴赏诗文,书法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孩子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三、诵读经典的尝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样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我从经典中选出的给孩子们诵读的“经典”——《弟子规》。《弟子规》是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诵读《弟子规》也是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老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求学生背书。我记得何敏老师说过,她的班级都是利用早读课的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读读背背。每次诵读内容不多,刚开始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跟念的形式,通过反复念,形成记忆。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她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内化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家学会感激父母,尊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学会感激老师,尊敬老师,做各方面要求进步的好学生,从而营造很好的班级氛围。确实如何敏老师的预料,她的班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家里会主动去读书,家长的反馈也是很好。

学员诵读比赛中,听到同事们的激情诵读,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感情都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陈学敏老师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对经典的领悟,我喜欢听经典诵读,从别人那里,感受一种新的感动。不知何时起,我喜欢上了朗诵,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来听,听着别人朗诵出来的文字,心灵被声音触动,文字变得鲜活。慢慢地,自己也想把文字读出来,戴上耳机,聆听自己的声音,虽然不能像别人的声音那样准确又富有变化,但聆听自己的心语,重温自己的感动,一次次地感动在自己的感动里。我更希望,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诵读,诵读出经典中那经典的韵味!

通过了这几天的专题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经典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经典诵读的倡导人李振村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有了这么多专家走在前沿,我坚信这种教育理念将成为我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我今后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会起着巨大作用。感谢领导能让我参加这次培训,更加希望领导能让我多参加这类似的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