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总结(汇总5篇)

小编: 温柔雨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总结篇一

从20xx年到20xx年,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在白皮说中,我们不谈理论,只做实证,每年的样本量都在1200家公司以上,囊括了所有上市公司。我们关注的是投入资本回报率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公司创始人胡为民说。

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最糟糕

内部控制有五大要素,一头一尾两个要素是目前国内企业做得最差的部分。

第一是内部环境,如果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好,或者企业文化里没有关于风险的理念,即便制定了内控措施也是纸上谈兵,更谈不上运行。

内部环境讲起来虚,实际上又很实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对内控环境不是很有利,这首先跟中国文化有很大关联。“我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比较过欧美和国内的大型并购案。单从并购合同上就能看出很大区别。比如主合同一般都有几十页,再加上副合同就三五百页了,而国内并购合同都是只有两三页纸。国外把违约的一切可能性采用程序化一一列出来,对任何一种违约都有处理办法,国内却是含糊其词,背后隐藏着很多风险。其次,转型时期对利益分配和道德诚信的认识,对整个内部环境存在很大挑战,价值观比较紊乱,没有已经固化下来的标准,要做也都是纸面化的东西。”胡为民说。

最后一个要素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再控制,是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地方。首先,几十年历史的大型国企,都不缺制度,条目特别多,不能说不完善,但是制度跟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却没人说得清楚。其次,制度的执行情况更是没人能说明白,大型企业都缺乏一套有效的内部监督体制。“大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内审部,干什么工作?还是在做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和责任审计,真实的管理审计几乎都没有做。再加上很多领导不太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人员和资源配置上都不理想,所以很难做好内部监督,也就根本没办法去判断制度执行的好坏。”

人往往有这样的本能——不懂的不做,不考核的不做,不奖励的不做。如果内部控制不跟绩效考核挂起钩来,谁愿意天天学雷锋呢?内部控制有若干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但人从本能上都是追求自由的,谁愿意按照规定动作去做?但从公司角度,一定需要一种约束,才能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这构成了一种天然矛盾。

高管利益与内控水平息息相关

理论最终还要落到实践上。一味在说内控的理论意义,而没有跟个人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发布的白皮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就是搞清楚风险控制跟上市公司高管的切身利益有何关系。”胡为民说。《白皮书》得到了三个结论:第一,上一年度被监管机构处罚的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水平要低于没有被处罚的上市公司水平。内部控制不好,更多的情况不是公司受处罚,而是高管,比如董事长、董事长秘书和财务总监。有的被终身禁止进入资本市场,有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无论哪种处罚,对高管的职业生涯和声誉都是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第二,st股公司的高管利益水平要远远低于非st公司的水平。第三,拟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高管利益水平要高于没有实施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

还有一个政策层面的原因是,目前上市公司要做股权激励要报监管机构批准,被批准的基本条件是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不错。“要实施股权激励,做好内控是一个必修功课。由于股权激励的受益者都是核心中高层,所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内部逻辑,内控水平跟高管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最后有一个结论也很有意思,前三名董事的薪酬高低,跟内部控制水平也是有关联的。内控水平越好,前三名董事的薪酬趋势越高。单看某个政策要求怎么做,对高管的触动不大,但这是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实证调查结果,对他们是很有说服力的,特别是国企。”

建立和运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对整个管理层都是有效的保护。内部控制失效,不一定能带来资产的损失,但只要出现重大资产损失,除了天灾以外,一定是内部控制失效引起的。这是终身责任追究,退休了或者调离岗位也要追究。“我联想到美国也有类似条例:如果公司职员的过失犯罪给投资人带来损失,只要公司不能证明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控制措施,那么公司要承担连带责任。所以企业有事没事都会请人来重估一下风险。美国咨询业特别发达也是这个原因。”

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不是两张皮

内控风险管理是非常好的一个管理工具和手段,一旦搞成两张皮,就是劳民伤财了。“现在的大学里没有专门的内控专业和课程,这本身是交叉学科,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岗位上的人,要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非常了解。既要熟悉业务,又要熟悉内控的方法,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胜任这个工作。”胡为民说。

目前,国内在这个行业里面临很严重的人才短缺。以中铁集团为例,现在从事内控工作的都是做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经历过很多工作岗位的业务骨干,对企业整个运行很熟悉,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对内控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得很快。“这还牵扯到一个内控职能部门的定位问题,不是说内控部门这几个人就把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全都做了,这是个误解。所有的业务部门其实每天都在做的就是管控风险,不让意外事件发生,内控部门要发挥的是一个牵头和组织的作用。”

内控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是个什么关系?“很多人以为它们是几张皮各行其事。其实内部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是高度融合的,内部风险管理只是借鉴一种理念、方法和工具,来优化和提升现有的管控体系,而不是把现有的管控体系推倒重来,是建立在现有的管控基础上,对现有的管理进行一个持续的优化和提升。”

所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一个魅力在于,它是持续性的,先问目标是什么,然后问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哪些风险,这里面用到很多定性定量的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把风险管控到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为目标实现提供一个合理的保证。“先看目标,再找风险,第三要看我们现在如何管控风险,这样管控能不能把风险防范围,如果防范不了,看到底是执行还是运营上的缺陷。内控是一个有生命力、有价值的理念,如果最后仅仅沦落为纸面上的一个东西,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胡为民说。

即使风险发生的概率极小,一旦发生就是100%的严重后果,内控就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遵循风险管理的规定。可见,对待风险要心怀敬畏,循规蹈矩地去做预防,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总结篇二

1.控制环境较差,管理当局缺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

食品行业的准入的门揽通常较低,致使该行业内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整体不高。有些管理人员从来没有参加过有关管理的学习或培训,企业内控环境的较差。

2.控制活动不足,职责不分离

权责划分是影响企业内控环境的一个方面。食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待遇通常不高,较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加上大多的中小食品企业都是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规模化生产的民营企业,管理不是很到位,没能区分好每一环节的职能责任。

3.对控制的监督不力

没能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及其运行情况,也没能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

首先应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将风险管理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将责任履行与绩效和奖惩考核严格挂钩,从经济上、制度上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目标实现。其次应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由总经理管理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具体负责整个企业风险管理实施,风险责任指标分解、风险责任履行记录,风险责任评价与考核;各部门车间设置风险管理专员具体负责风险责任纠偏、风险暴露损失统计以及信息反馈等。第三,应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企业应以讲诚信、求质量,保安全等作为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员工行为。

2.强化对企业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检测、分析和评定

及时发现和检测风险管理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了解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评价员工风险管理绩效及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履责情况,奖优惩劣,促进员工更好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以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实现。

3.建构和实施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

首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食品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食品产品质量。食品质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质量越好,相对而言,食品安全的风险越小。其次,实行标准化认证生产体系。应遵循相关国家食品企业作业规范,从原料、设施设备、人员、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4.强化信息沟通及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应加强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层及时了解风险存在的状态,将有关指令传达给员工;还应通过对政策、市场、顾客等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制定正确决策。

5.强化内部监督,建立食品安全监督评价机制

食品生产企业是个高风险的企业,应建立新的内部监督模式,将质量监督贯穿于整个生产链。由管理层统一调度,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避免监督漏洞。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食品安全行为。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保证食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总结篇三

在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部,内审、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都会影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际效果。若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相关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并欠缺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导致这些执行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执行过程中遇到难题,则无法及时对相关的执行制度进行调整,严重影响制度的执行。除此以外,专业的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规范、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依据,令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解决我国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要完善、强化我国的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地产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这就需要从员工的思想认识方面入手。所以说,唯有加强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认识,才能顺利地达到加强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其主要的措施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员工拥有初步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态度已经相关的行动,这些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同时,企业领导还需要在提高意识方面作出表率,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政策实施到实处,为企业内部的员工做出优秀的表彰和榜样,从而达到理想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因此,要在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内部全面地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认识,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相应的理论水平,而管理者则可以定制相关的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的考核制度,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这样才能使各位员工处于一个良好的、控制意识较为强烈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更好地促进地产企业长远发展和经营。

(二)加强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资金控制

地产企业在进行经营和开发的时候,往往需要在建筑设备、建筑材料、施工成本以及开发费用等多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地产企业经常需要面临较高的风险。加强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必须要合理控制企业的投资资金,才能够很好地帮助地产企业发展和经营,加强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资金的时候,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对地产企业的总体经营资金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这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总体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资金利用的最大化,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地产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还可以适当增加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资金投入,令地产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

若地产企业想要实现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效果,那么就需要合理利用相关部门的关系,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对各部门进行全面的监督。在地产企业内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全面、详细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其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内部的每个业务流程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在往后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可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体系及相关制度,独立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充分发挥部门的监督稽查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落实和成果。

三、结言

总的来说,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经营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少地产企业的领导层仍然未能够认清这个问题,从而导致我国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工作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产行业的发展水平,完善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要得到强而有力的监督,提高会计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水平,才能够令我国的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总结篇四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活动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规避事业单位公共职能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是财务风险,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管理不力,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单位内部的管理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事业单位自身职能的有效履行也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风险主要是指可能造成事业单位组织目标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涉及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廉政纪律、资产管理等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评估以及处理等几部分内容。

而内部控制则主要是指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以及程序,是防范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舞弊行为,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无论是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强调了在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采取的都是动态管理的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是融合于内部控制管理之中。对于以服务性、公益性以及共有行为主要特征的事业单位而言,为了确保自身职能目标的实现,更应该基于风险管理,改造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确保组织目标的高质量完成。

三、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意识较差。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在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对风险管理重视不足。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较差,基于风险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淡薄,认为事业单位有强效的上级主管及监管部门,出现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少,因而忽视了内部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开展,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对于实现事业单位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2)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对于风险管理缺少必要的侧重,尤其是风险评估程序有漏洞,整体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涉及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业务,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程序,因而难以实现风险的提前识别与预先防范,非常容易出现风险隐患问题。

(3)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较差。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内部监督,尤其是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普遍弱化,一些事业单位对自身的监督管理完全依赖于外部的纪检、审计以及财政部门,而自身的内部监督制度体系流于形式,这不利于进一步的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控制管理。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措施

(1)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事业单位,影响内部控制管理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以及岗位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责任管理等几方面内容。在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管理上,关键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应该按照现阶段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决策与执行管理机制进行必要的优化,构建具有内部相互制约以及监督特征的权力运行体系,尤其是对事业单位现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的完善,对负责人直接分管工作内容进行必要的规范与限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重点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与风险意识,确保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在责任管理方面,应该落实岗位责任管理,加大问责管理的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经济活动与财务管理未能合法合规、财政资金运作使用效率不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工作人员舞弊腐败等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在具体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明确细化确定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目标,特别是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收支业务等方面,落实具体管理目标及管理责任人。在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动态控制管理的方式,按照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环节,检查职责权限、审批程序以及其他有关的关键约束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同时,在风险管理阶段,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对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问题的重要程度以及发生概率做出准确的断定,进而依靠必要的风险降低、分担、承受等措施,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应对管理能力。

(3)加强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管理。基于风险管理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管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财务管理控制方面,应该重点落实好岗位分离监督制度,尤其是财务审批工作权限,同时加强对财务信息、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性的检查管理,确保各类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在预算管理方面,重点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能够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规范预算调整程序,准确的评价预算绩效,并妥善完成资金的结余管理。在收支业务控制方面,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以及其他支出进行准确的划分,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审批程序规范、票据印章齐全。在资产管理方面,对于流动资产关键是落实好现金、存款以及支付结算管理规范,并定期清理各项往来资金;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重点是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取得、日常管理、摊销管理、维修维护、清查以及处置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规范高效。

(4)强化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在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方面,应该进一步地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重点对事业单位内部党风廉政、财经纪律、经济责任等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检查,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督促做好问题的检查整改。在强化内部监督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配合外部财政、审计、纪检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真正做到合法合规。

五、结语

规避事业单位的风险问题,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转效率,必须全方位的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基于风险管理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重点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为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58.[3] 马晓萍.刍议行政 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1(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训总结篇五

(2)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赵某进入审计委员会违反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原则

(4)审计委员会在与内部审计师见面讨论审计相关事宜时,管理层不应在场

案例2:毒胶囊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制药企业内控存在缺失

2012年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随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责成有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包括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销毁被查封的铬超标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 案例启示:

1、我国药品行业管理缺失

2、制药企业在采购环节缺乏有效内部控制

相关企业没能提供有效的进货检验记录,对供应商的管控措施也不到位。

采购管理是被掩盖的最深的管理死角之一,内控失效的采购流程中通常充满各种复杂的利益驱动和人情关系。完善采购内控对企业健康发展,履行社会职责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