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校实验室经历 实验室实习总结(优秀7篇)

小编: 曼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一

为了保持班级教室的清洁卫生,促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意识,班级实行轮流值日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每天安排若干名学生值日,由劳动委员安排值日表,并通知本人。

二、值日生每天按时到岗,完成教室清扫工作。当天值日的.同学,每节课后,应及时擦好黑板及讲台,打扫教室并督促同学不要乱扔垃圾物品。

三、卫生要求:

1、窗明几净,桌凳整齐,玻璃完好。

2、室内美化,布置得体,庄重大方。

3、讲台整洁,地面干净,四壁清洁。

4、走廊、挡雨板干净整洁、灯管无灰尘蜘蛛网、卫生用品摆放整齐。

四、教室卫生打扫不干净者,罚扫三天。无故不参加教室值日者,罚扫五天。

五、不得在课桌上乱写乱画,讲文明,有素质。

六、在学校就餐的同学一律到教室外吃完方可进教室,保护教室的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七、卫生值日工作由劳动委员负责监督。

八、每周日安排教室大扫除工作,具体安排由劳动委员负责。

九、卫生评分检查制度:以班级卫生考核细则为准,每周抽查教室的卫生环境,抽查结果作为班级卫生考核分的依据,每周公布卫生考核的分值。卫生考核分值低的班级要提出整改措施。

十、卫生评分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条件之一,班主任量化考核评分的依据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20xx年8月15日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二

本站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实验室实习报告!

紧张期末考试刚结束,我们土木系大三学生又要开始维持一个月生产实习,工地实习报告。还记得开动员大会时候,我们是那么起劲,认真做着笔记,老师讲“三看、二动手、一学习工地管理技术”都记了下来,豪情满志准备去工地上大干一番,把所学到东西都用上去。

回到家,拖亲戚帮忙找了个实习单位——江阴利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现阶段有两了项目:一个项目马上要结束了,另一个20号才开工。叫我20号去新项目部那,到时等电话。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问问同学都已经开始实习一个星期了。这时我开始有点焦虑了,新项目开工是主体开工呢,还是开始土方工程,学校要求要主体正在建工程,电话也没打来,越想越担心。等到20号我便有个人去了实习单位问问情况,找到了郭经理便讲明了来意,交流后决定让我去快要建好工程,虽说快要建好但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我起初也很迷惑,都快建好了还能看到学到什么啊。下午便带我来到了“利昌怡江城”,见到了项目经理,帮我安排了一位师父,这便开始了艰苦却不乏有意义实习。在去找单位过程中,我学到了——机会是等不来了,要自己主动去寻找。

第一天我带着“马上就要结束工程有什么可看疑问”来到了怡江城。见到了我师父楮工——一位很年轻、很负责、很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师。毕业两年就考到了国家二级建造师。带我一起工地上转了圈,仔细讲个一下工程情况,这下我才知道原来在这里能看到学到很多东西,实习报告《工地实习报告》。首先有基本建好二期15栋住宅楼,就等分户、竣工验收了。而后就是我主要接触到一期10栋住宅楼外加三个地下车库,1#~8#主体已经建成,陆续在做外墙装饰工程、门窗工程、内墙砌筑、防水工程等等,接着有一期9#~10#号楼地下室钢筋、模板、砼工程。最后是会所桩基工程。可以说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但一个月时候毕竟有限,只能侧重某些部分。和师父翻了一篇实习任务书,看看实习内容和要求,知道了重点。师父也说能学到上面好几项工作,譬如施工组织编写可以好好看看,工地例会,定位放线等等。但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其一,由于在甲方实习,有许多东西不用亲临现场,不用自己去做,这也使得我自己动手机会就少了,主要以看为主。其二,也是伴随其一而产生,由于师父工作岗位定位,做为一名甲方代表,他需要对整个工程每个环节都要很清楚,管事就比较多。而我刚接触工地须慢慢学起,一步一步来。每天跟着他到处转,对于一些近距离了解东西也不是很多了。但是碰到不知道部位,一些专业名词我都会请教师父。

下面介绍一下我实习期间工作情况。

第一,对工地环境有所了解,包括实际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对于工作环境可以说相当之艰苦,我去时,项目部办公室刚搬到二期前排商品房做临时使用,之间导致了办公室内没有避暑设施,特别是刚去时候正好赶上高温天气,早上过去坐在办公室里,几分钟便大汗淋漓,呆在外面都比里面凉快点。这样环境也持续20天,而后新办公室建好搬过去,装上了空调,但问题又有了,办公室离工地有一里多路,每天不只要走几个来回。在人际方面短短一个月却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人,就施工单位就见到了三四个项目部,从土建到道路再到绿化最后还有桩基项目部,监理更不用说了,办公室就在我们隔壁,算是处比较熟,其间还接触到了房管部门、质量检查部门、各分包单位老板、公司领导等等。

第二,看,来到工地看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感觉每个地方都值得你好好看看,老师也说了要“三看”,图纸是必不可少,拿了一本一期5#楼施工图翻开看了起来,师父叫我先重点看建筑设计施工说明和结构说明,确实里面有很多东西需要你记住,特别是结构说明里面,建筑构造做法表、钢筋使用,锚固等等。而后看平、立、剖图对房间开间,进深,高度有所了解,在大脑里形成立体图。但在看结构图时就遇到了困难,结构平法图是个陌生概念,剪力墙、柱、梁、板钢筋标注完全看不懂,师父介绍我去买了几本图集后,慢慢琢磨起来,不明白地方就问。有时自己拿着图纸去现场对钢筋。现在可以说平法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三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增强专业技能,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了一定基础。实习内容:

(1)、宁夏灵武长枣果胶酶产生菌的筛选;

(2)宁夏灵武长枣果胶含量的测定;

(3)为低年级学生做预试验;

(4)系特色试验项目:鲜啤的酿造;

(5)自酿鲜啤甲醇含量的测定。

在不知不觉中,为期几个月的实习结束了,这段时间带给了我太多的回忆与反思,我很庆幸能够在在实验室实习。这次实习让我收获颇多,在这几个月里,始终尽我最大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虽然仍然是以一个学生的角色在实习,但是我以一个上班族的工作态度要求自己,将自己的很多优点放大化付诸于实验。进一步巩固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独立从事工作的能力,挑战自我及与人为善的品质,坚定了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在张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以及刘陆同学的团结合作下,我很快学习了各个实验方法、巩固了专业知识,这对于我今后进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实验过程中,我有幸与刘陆同学结伴而行,两位同学各有春秋,刘的踏实,陆的丰富都让我有所收获。开始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对于实验室的的一切似乎有点似曾相识却无从下手的感觉,对于仪器设备可谓茫茫然不知所措,刘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认真的教我怎么使用,并且不厌其烦的倾心指导,让我很是感动;陆就像快乐催化剂,总是带给我愉悦的气氛,她有过很多社会实践,并且专业知识很牢固,在此期间,也给我很多帮助。在这里感谢两位同学与我共事实验室,感谢他们将各自给予我的帮助,他们都是我的小老师,我会将从他们那里学来的优势充分发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宁夏灵武长枣果胶酶产生菌的筛选过程中,刚开始我们借鉴研究生学姐的经验,认为灵武长枣果胶酶产生菌就是黑曲霉,我们把方向定为黑曲霉的筛选,在一次次筛选过程中,总是以失败而告终,我们让长枣在室温下腐败,在培养箱给予一定温度腐败,但是长出来的菌始终都不是黑色的,我们接菌到培养皿里,想看看会有什么情况出现,长出来的是青霉菌,我们经过很多次重复,都是这样的结果,总是在这块儿就停止实验,重头再来,浪费了很长时间,后来我们索性看看继续实验下去会有什么样的情况,继而发现了青霉菌球,让老师和我们都很惊讶并且欣喜。其实有的时候,有些事情不是没有结果,而是我们总是顾忌眼前的利害关系而没有勇气走下去。“业精于勤。”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前期准备工作是酿酒酵母的培养,由于我们的啤酒是下面酵母啤酒,之前用的是厂家发过来的,那批酒酿好了后,我们将发酵罐下面阀门打开取出酵母泥,进行培养。那就少不了要做培养基了,在培养基制备的过程中,要用到麦芽汁,初期少量,后期大量,一次次的麦芽汁糖化,由于起初方法不得当耗时长,实验效果不好。就比如说糖化开始时,我们直接用冷水和大麦芽混合,水浴锅升温,等待,糖化好了后过滤的时候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滤布过滤,效果也不好,麦芽汁的澄清度也不高。在熟练后,我们采用水温70℃和麦芽汁混合然后置于温度上升到65℃的水浴锅,而过滤的时候则采用粗滤后进行离心,这样将实验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提高了培养基质量。

“师傅领进门,修心在个人。”在此期间,张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匪浅,也有幸通过老师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水知道答案》,视频中的内容且不枚举,视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与人为善,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在看过之后,我不断地深思反省、警示自己要有样学样,还将其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大家也一起升华自己,在我向别人推荐的时候,大家都很感激,其实,在这里衷心的感谢张老师带我们入门。

在为期几个月的以实验为主的的实习中,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以时刻自勉:

1、手脚勤快,热心帮助他人。初来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都应该用心去完成,也许自己累点,但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知识与经验还是别人的称赞与认可。毕竟师兄师姐们也都是从我们这个时候过来的,对于他们而言,哪些学生是认真的,哪些学生只是混时间,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因为态度决定一些,一些小事,如刷培养皿、刷试管,大家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能因为好高骛远就偷懒。只有用心地,以良好的态度做好这一件件小事,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有师兄师姐愿意更深入的教给我们一些技术和方法。

2、多学多问,学会他人技能。学问学问,无问不成学。知识和经验的收获可以说与勤学好问是成正比的,知识总是垂青那些善于提问的人。由于之前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必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很多东西不懂也是很正常的。所有的知识也都有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所以没有什么好丢脸的,不懂装懂才是真正的傻。此外,有一些经验上的东西,可能是关于细节的,在已知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验环境等因素进行了一些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询问,才能少走弯路。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识。有知到识,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你真正学会去思考时,他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就像刚才说的一样,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不系统,对于这些新的东西往往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个时候,思考就是非常重要的。做之前思考,做完后还要回过头来思考。

4、前人铺路,后人修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建树,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另辟蹊径更为重要。虽然现在对我们来说创新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至少要有这种意识了。就是怀疑的态度和精神。其实就小的方面来说,很多方法和经验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而来的,那么其中误传也是难免的了。我们还是要抱着怀疑的精神,善于思考和发现,才是做科研应该具备的素质。从大的方面来说,本来对于研究身来说,就不是在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可见对于研究生而言,独立思考及创造的重要性。

5、实事求是做实验。不骗自己更不要骗他人。我想这一点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敲响警钟。实验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剽窃抄袭、更不能伪造数据。只有正视实验结果,才能及时的找出存在的问题,有正对性的进行改进。

6、认真仔细地做好实验纪录。不要当你真正用到它时才知它的重要所在。可能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尚未这种意识,但我们可以想见其重要性。因为这些记录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结果,为了能够毕业。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自己不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和规律都在里面。而其中的精华也只有记录者本身才能真正领悟吧!

在一次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我不但生物实验有了系统的理解,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意志也得到了磨练,恐惧心理也逐渐地消失了。我时刻提醒自己,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与时俱进。总之,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学分、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在开启“生命之旅”大门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我一定会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并为自己所喜爱的方向努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四

xx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实验室

杨老师、李老师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子实习,使我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子技术课的入门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具体如下:

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1、讲解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练习焊接

3、分发与清点元件。

4、讲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5、讲解收音机元器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6、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

7、组装、焊接与调试收音机。

8、将焊接产品交给老师评分,收拾桌面,打扫卫生。

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焊接是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基本操作“五步法”?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移开烙铁(又“三步法”)?看似容易,实则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刚开始的焊点只能用“丑不忍睹”这四个字来形容,但焊接考核逼迫我们用仅仅一天的时间完成考核目标,可以说是必须要有质的飞跃。于是我耐下心思,戒骄戒躁,慢慢来。

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我拿着烙铁的手不抖了,送焊锡的手基本能掌握用量了,焊接技术日趋成熟。当我终于能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合格焊点时,对焊接的恐惧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信心。在这一过程当中深深的感觉到,看似简单的,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在对焊接实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像实习前我只知道有电烙铁,不知道它还有好多种类,有单用式、两用式、调温式、恒温式、直热式、感应式、内热式和外热式,种类这么多。

还有就是在挂锡以前不能用松香去擦拭电烙铁,这样会加快它的腐蚀并且减少空气污染,等等。但是我也遇到了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2、待电烙铁加热完全后,到底是先涂助焊剂还是先挂锡,我采用后者,有人采用前者。都焊出来了,但我在焊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焊不化的状况,而采用后者不是加快它的腐蚀并且减少空气污染吗,不明白。

焊接挑战我得动手能力,那么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则是挑战我的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我过去一直没有接触过印制电路板图的前提下,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接受、消化老师讲的内容,不能不说是对我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在这过程中主要是锻炼了我与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因为我对电路知识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模糊。但是当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去向其他同学请教时,即使他们正在忙于思考,也会停下来帮助我,消除我得盲点。当我有什么想法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不因为我得无知而不采纳我得建议。在这个实习整个过程中,我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同学之间友谊的真挚。在实习过程中,我熟悉了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设计步骤和方法。可是我未能独立完成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个实习迫使我相信自己的知识尚不健全,动手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门新的学问,既是一种挑战,也学到了很多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这个实习是我最感兴趣的实习,也是我最失败的实习。从小我就喜欢组装和拆卸,可这次我却失败了一次,虽然第二次成功了,但毕竟比别人多了实习的时间。总结这个实习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十分的粗心和不自信,刚开始我得收音机是好的,可我测试的时候总是不响,问了同学才知道原来我没有打开开关。打开开关准备去检查,在检查之前自己极度不自信的再次测试一遍,这到好将接到扬声器的线弄断了,接着是重新焊接扬声器的街头,螺丝刀不小心又将扬声器焊接处给脱落了。俗话说祸不单行,然后是sp1接头断了,焊接处的铜箔融化。只好作废。哎。在这个实习环节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但也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在这种情形下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是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焊接,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电工电子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第二,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焊盘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五

作为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

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经过2个多星期的正式实习工作,我已经慢慢适应这样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偷懒或者身体不适,就会请假或者逃课,老师也会很理解很包容我们这群他眼里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开始上班,同事中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成孩子,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宠溺和包容我们。不管是谁,迟到都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懒,准时起床去上班,有时候为了不迟到,不吃早饭都是常态。为了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都要提早去办公室,把办公室清扫一下,再给大家打上热水。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也算是给这个办公室做出的一些贡献。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我相信下个星期我能做得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六

前两天,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施工、建工实验室现场与观看录像和以依据建筑规范及设计原理完成中小学教学楼的平面、立面、剖面设计。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与建工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工现场

星期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工实验室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刚行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面也个立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常是柱梁板,当然也有桩)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子等。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对建工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一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收获的。

第二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前一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工的过程与一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比较少。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广度来认知和学习。

我们观看了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的x大厦的建设过程,从录像里我们看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也看到了比较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例如:泵送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高效的支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很高的效率。

在第二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当然,除了人的生命外受到地震伤害最大的就是建筑了。每当地震袭击城市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毁于一旦,地震后的城市将是满目疮痍,我们平时习惯的街道楼房都消失了,这对我们的精神是很大的伤害。

那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经过什么抗震处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毁的。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房子大多是砖石结构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几乎不可以抗震的。然而有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些情况还要对建筑物所在的环境和它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原因往往是这些建筑结构受力的不合理性。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为增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案,结构工程师们以为这些新的技术方案能使建筑物有效的抵抗地震的袭击,但结果很不幸,接二连三地有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就连强度更大的高架桥结构在地震中也频频倒塌,这让全世界的结构工程师感到恐慌。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清楚地理解地震的活动状况,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但即使能在地震前预测出来,也只是对人的逃生增加希望,对建筑物毫无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本身的伤害作用问题,我们的建筑就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随着钢结构广泛使用,结构工程师们发现,虽然很多设计抗震性很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纷纷在强地震中倒塌了,而没有一列钢结构高层建筑出现过坍塌现象。这足以说明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优势,同时也给那些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少建或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建钢结构的房屋来减少由地震带来的损失。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是这样,现在中国台湾连几层的教学楼都要用钢结构的。

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频繁地带不被人青睐,但在中国,尤其是大陆有的还是很多的。就拿广州来说吧,每年广州都要建很多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能说好还是不好,但要真的发生了地震,那广州的市民可就遭殃了,人口密集且人们又生活在容易受破坏的房子里,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了!

小结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但离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楼还没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的物资匹备不足,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2页,当前第212

在校实验室经历篇七

前两天,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施工、建工实验室现场与观看录像和以依据建筑规范及设计原理完成中小学教学楼的平面、立面、剖面设计。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与建工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

上午:参观学校科技楼施工现场

星期一上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在建的十四层科技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科技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科技楼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和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的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下午:参观建工实验室

建工实验室是一座比较老式的工业厂房建筑,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筑。其顶部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土行架梁和混凝土板,这种构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梁的跨度,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刚行架和钢板所取代。其两侧柱子是典型的工业厂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于安装吊车的轨道。其宽面也个立了两根抗风柱,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离设的梁使墙能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强风的荷载。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

结构构件(通常是柱梁板,当然也有桩)通过吊车吊到实验机床上,然后对构件施加荷载,并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

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做各种构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桩的钢绞线和拉紧钢绞线的套子等。

当然,我们不仅看了各种机器,以及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对建工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建立起一种实验检验假设的观念,这次参观应该是有比较大的收获的。

第二天上午:观看与建筑有关的录象

前一天通过现场参观,我们对建筑有了一般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施工的过程与一些细部问题和可能发生的危险问题我们知道得还比较少。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我们能从整体的广度来认知和学习。

我们观看了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的______大厦的建设过程,从录像里我们看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也看到了比较先进的施工生产技术,例如:泵送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和高效的支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很高的效率。

在第二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当然,除了人的生命外受到地震伤害最大的就是建筑了。每当地震袭击城市时,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建筑毁于一旦,地震后的城市将是满目疮痍,我们平时习惯的街道楼房都消失了,这对我们的精神是很大的伤害。

那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没有经过什么抗震处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毁的。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些房子大多是砖石结构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几乎不可以抗震的。然而有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些情况还要对建筑物所在的环境和它的固有频率与地震频率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原因往往是这些建筑结构受力的不合理性。

上个世纪89十年代,人们为增强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案,结构工程师们以为这些新的技术方案能使建筑物有效的抵抗地震的袭击,但结果很不幸,接二连三地有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就连强度更大的高架桥结构在地震中也频频倒塌,这让全世界的结构工程师感到恐慌。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清楚地理解地震的活动状况,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发生,但即使能在地震前预测出来,也只是对人的逃生增加希望,对建筑物毫无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地震振动对建筑结构本身的伤害作用问题,我们的建筑就毫无反抗之力,只能坐以待毙。

幸运的是,随着钢结构广泛使用,结构工程师们发现,虽然很多设计抗震性很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纷纷在强地震中倒塌了,而没有一列钢结构高层建筑出现过坍塌现象。这足以说明钢结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倒优势,同时也给那些处于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带来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少建或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建钢结构的房屋来减少由地震带来的损失。日本和台湾都是这样,现在台湾连几层的教学楼都要用钢结构的。

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频繁地带不被人青睐,但在中国,尤其是大陆有的还是很多的。就拿广州来说吧,每年广州都要建很多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能说好还是不好,但要真的发生了地震,那广州的市民可就遭殃了,人口密集且人们又生活在容易受破坏的房子里,其结果是很难想象的了!

小结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但离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楼还没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的物资匹备不足,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

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实验室实习心得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