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 包法利夫人的读书心得体会(实用9篇)

小编: FS文字使者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培训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一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的幸福观远离现实,莫名其妙地离开了。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19世纪法国小说史上三大巨人之一。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这本书通过艾玛曲折的爱情故事,揭示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是在修道院里长大的。那段时间,艾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关于男女爱情的书。书中的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着迷。正因为如此,包法利夫人对查尔斯医生的胆怯、迟钝和无能感到不满。正因为如此,她走上了寻求理想爱情的道路。但当时法国笼罩在乌云之中。她被欺骗,只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和奢华的生活,却不知道她的环境不能给她想要的。当爱情以物质为基础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无论过程如何让人沉沦,结局只有一个。谁把她引向了死胡同?是人们的moo对她的求助无动于衷,还是她向命运屈服?最终导致了艾玛的悲剧,也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迫她服毒自杀!

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区别的。当现实与理想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它归因于命运。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的时候,也许这是我们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中,也许你会忘记自己的本来面目。但是要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珍惜自己得到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毫无结果的幻想上。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二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一部连载小说。据说这本书是作者退居山林而著的。而这本书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不入流的书籍。从而遭到很多人的抵制。但是读过福楼拜作品的读者都应该知道福楼拜的文章是反应现实的一面明镜。书中的很多情节包括人物的心理状态等等,都是对现实很真实的写照。《包法利夫人》这本书其实就是写了一个女人向往爱情,从而变得堕落,到最后成为爱情的俘虏品的一个心酸的求爱故事。

故事情节简介上

少女时期的艾玛内心极具不安分的因子,她向往外界一切新鲜的生活,以及追求外界的刺激。她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大相径庭的。她爱上了一个寡夫查理,查理之前与一个与他年纪相差较大的女人结过婚,但最后那个女人由于欺骗查理,隐瞒自己的收支状况而被查理质问而死。(查理以为自己傍了个富婆)。由于两次碰撞,查理与艾玛快速擦出爱情的火花。于是他们火速地进入婚姻的殿堂。刚开始爱情还处于保质期的时候,艾玛在家相夫教子。可是时间一长,她发现这个曾经她认为光芒万丈的丈夫是这样的平庸。于是她的性格变得乖张。周遭所有的一切对她来说黯淡无光。

一次机缘巧合,身为医生的查理妙手回春,就了当地一位大富豪的性命。为了报答恩人,这位富豪将查理夫妇邀请到自己的庄园参加舞会。而这场舞会也是爱玛向外界求爱的信号。她沉醉于舞会的豪奢,所有的一切豪华与艾玛心目中的景象的光影重叠。舞会中,艾玛认识了青年才俊莱昂,两个人眉来眼去,互生情愫。于是他们便很快在一起了,可是后来莱昂人间蒸发了。

故事情节简介下

为此生了一场大病的艾玛,大病初愈后,又碰上了第二个猎物—罗多尔夫,罗多尔夫有钱有势,但是他的年纪与艾玛相差悬殊,但爱玛甘愿成为他的情妇。但是这个伪君子只是垂涎艾玛的美貌,在艾玛提出私奔的要求后,他说他不想让艾玛以后活在无穷无尽的后悔之中。这真是妥妥的渣男呀!于是艾玛忍痛分手。后来她又在无意间碰到了她的第一任猎物,两个人小别别胜新婚,两个人又在一起了。但是渐渐地,莱昂对她的新鲜感早已消退。同时也为了他的前程(律师,怕有损自己的名誉)他便果断地与艾玛切除联系。经过两次受挫的艾玛,决定痛改前非,与丈夫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小家。

可是后来法院的一张传票,让她开弓再也没有回头箭,她为了在这些男人面前保持光鲜亮丽的形象,她到处赊账借钱来装点自己。她不敢跟丈夫说,于是她便找到昔日的情人们,可是情人们一个比一个狠心,纷纷弃她于不顾之地。伤心绝望的她想到了用砒霜来结束一切。为可笑的是最后陪在她身边的是她的丈夫,那个木讷平庸无常的丈夫,是他卖光了,全部家产来为她偿还了她所欠下的8000法郎的债务。她的丈夫最后也因为积郁过多而死......

读后感悟

永远保持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难出现,而这种轰轰烈烈爱情,只有会在童话当中出现。那些幸福的家庭都是在无数的平常的日子里不断地积累而起的。另外,在爱情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应该对谁唯唯诺诺、自降身份地去迎合对方。也没必要像艾玛那样为了他人而去改变自己而借钱赊账来饲养小白脸,她以为这就是爱他的表现,但是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让你活的小心翼翼的。她的爱情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而这种注定见不得光的爱情只能活在阴影下。

每个人都会向往爱情,但是不要被别人一时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从而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中。我们应该用知识去武装头脑,让这化为自己的利剑。最后要时刻让自己保持新鲜感与神秘感,这样你自己才会更加的爱自己,而你爱的人也会加倍的爱你。过分地追求外界的刺激,无异于在玩火。

愿每个人在爱情面前能够活出高级而独立的自己!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三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四

在阅读《包法利夫人》的时候,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有几处场景的描写,福楼拜的文字安排和描述给了我很具体、生动的画面感。让我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感觉像在看一部电影一样。首先一个是在展览会上,主席先生正在为优秀农耕者颁发奖状的时候,罗多夫却一心一意的用着花言巧语勾引艾玛和他在一起。其中有一段,福楼拜一行隔一行写主席的颁奖词和罗多夫的情话,两个截然不同的话语被巧妙的安排在一起,回环往复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在巨大的张力和对比下形成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比如:

“多少回我想走开,但我还是跟着你,一直和你待在一起”

“肥料奖”

“就想我今天晚上,明天,以后,一辈子都要和你待在一起一样!”

“奖给阿格伊的卡龙先生金质奖章一枚”?

这样的语言风格有一点幽默,但是幽默中我又读到了一丝嘲讽,不仅仅是对罗多夫所讲的那些完全不经心只是为了诱骗艾玛和他在一起的情话的嘲讽,更是对艾玛竟然会如此轻易地就听信了罗多夫诱人的情话的嘲讽。其实,还有一丝对这个展览会上,主席先生们一系列冠冕堂皇的在台上“回顾社会的萌芽时期,描写洪荒时代”歌功颂德的嘲讽。因为台下的人要不就是像罗多夫那样根本不经心的在做其他事情,要不就是像那位获奖的老妇人卡特琳那样根本不懂得“该往前走,还是该往后逃,既不明白大伙儿为什么推她也不明白评判委员为什么对她笑”的耕种者。这样的展览和颁奖不过是领导者们一次自导自演的表演罢了。第二个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包法利夫人第二次和莱昂在剧场相遇后,莱昂再次追求起艾玛来。莱昂邀艾玛在教堂见面时,被啰嗦的介绍教堂的门卫所扰,所以莱昂叫了一辆马车,在马车上最终打动了艾玛。使艾玛成为了他的情妇。在没有上马车之前,艾玛是不太愿意和莱昂在一起的,甚至写好了回绝他的信。福楼拜写那辆马车“走下了大桥街,走过艺术广场、拿破仑码头、新桥?”又写到“”往前走”车子里面的声音说”、“不要停,一直走”、“怎么不走呀!”

整整一页描写都在写马车经过的地方和车子里偶尔传出的不要马车停车的声音。却只字不提莱昂在马车里如何说服艾玛成为他的情人,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了莱昂的情话一定是露骨而且绵长的。最后,以“一只手从黄布窗帘下伸了出来,把一封撕碎的信扔掉”作为结束,暗示了艾玛和莱昂最终成为情人。福楼拜留下的这片想象空间给我很生动的一个电影场景的画面感。让我的期待心理即得到了一部分的满足,莱昂终究是对艾玛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一方面又没有完全契合我的期待,没有大段的情话而是一辆马车不断飞驰的画面。然而在这样的留有无限想象的描述中,我有感受到了文学特有的表现能力。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五

本来这是本经典的名著,上学的时候看过了,可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但是现在再看一遍,却感触颇多。

爱玛,一个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幻想的美女形象,在我眼里她也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妇女形象。对于社会和时代的大道理暂且不说,关于对爱情的追求,我还是很认同的,我想,每个女人都对会浪漫和风花雪月以及至真至纯的爱充满了幻想,甚至努力去追求,这没什么错,对于这个她不是可怜的,起码,她还是存在着这些思想,热烈而急切,起码比那些安于平淡和平庸生活的女子要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后我为什么认为她可怜。可怜之一,她没有为了这份难得的激情和梦想去努力追求,而是一味的在婚姻生活中默默隐匿自己的情感,当然,她也试图在呆板平庸的爱人身上寻找过,稍微的暗示过,可是对于追求两个字还差得远呢,殊不知,这中隐藏会使得这份激情愈演愈烈,甚至只好用谎言维持。

可怜之二,对于深深爱着她的夏尔,她遇到了这样一个自以为获得了爱玛全部爱的男人,他并没有时刻关注爱玛的精神需求,甚至荒唐的以为爱玛生了一种病,想到用各种方法去治疗甚至换个环境去疗养。她爱玛遇到了一个多么愚蠢的丈夫,即便他深爱她。

可怜之三,自认为是初恋的罗多而夫,自认为被她俘虏了的莱昂,这两个男人又是这么的不值得爱,可是,在这份久久隐匿的激情下面,谁还能有理智来判断值不值得这档子事呢,所以,遇上了这样的男人的爱玛,不是不可怜的,也许也是必然的。

不过,这本书也让女人认识一下自认为的爱情是多么的一厢情愿,傻瓜,那不是爱情,也许,爱情,它只有存在幻想里才不至于破灭,永存。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六

可以设想任何一个人娶了艾玛那样的女人十之八九都注定不会长久幸福的,而如果一个女人遇到一个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那她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她不这样认为,也只能说明她有眼无珠。所以说找女朋友千万不要找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外表漂亮但缺乏智慧的头脑,乐于幻想的女人;找男朋友一定要找像包法利先生一样的男人。

艾玛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简单起来简直不是女人,往往倾向是疯子,变态狂,妄想症患者,瘾君子。充满了爱情的幻想,同时又将甜言蜜语与肉欲的满足看成爱情最大的满足,将真诚的关心看做一文不值的。我们不觉得她漂亮,相反我们觉得她很丑陋,很天真,很幼稚,或许她属于童话中,而不属于现实。

布匹商人勒和是一个十足的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同时我们也看到狡猾的一面,智慧的一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个营销高手,善于进行营销,推广自己的商品,出色的完成商品价值的增值,不图短期回报,重视中长期的收益,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完成讨债追债,自己退居幕后进行操作。单纯的角度来看,在金钱至上的社会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包法利夫妇的愚蠢罢了,以及他们之间缺乏沟通所致。但从一种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确实不具备真善美,是一个十足的肮脏的心灵,以别人的悲剧作为自己致富的手段确实挺缺德的。但是怎么样呢?在社会大环境下,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才可以笑到最后。可怜真善美遇到邪恶的智慧也就只能被带到黑暗的深渊,永远远离光明了。

荣镇的人也是残酷的,我们可以看看艾玛死后,夏尔神智混乱时所发生的情况:不久,勒和先生又要他的朋友万萨尔出面向包法利先生讨债。朗柏蕾小姐来讨六个月的学费,虽然艾玛从来没上过一次钢琴课。租书人来讨三年的租书费。罗勒嫂子来讨二十来封信的寄费。

我们看到了一副弱肉强食的画卷,看到人性是如此的肮脏不堪,也看到了包法利先生的愚蠢的程度,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漂亮的艾玛会有婚外情了,面对如此愚笨的男人谁愿意托付终生呢?这是一个矛盾。美好的品质往往却总是伴随着令人困惑的愚蠢。面对弱者,社会大众更多的欺辱,更多的是嘲笑,而很少会报以同情之心。

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我们只有让自己变得足够的聪明、强大、坚毅、勇敢、果断……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七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包法利夫人》的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久之前就知道《包法利夫人》的内容梗概。今天夏天终于有机会读它。

夏尔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他莫名其妙地通过了医学考试,成了一名医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个中年寡妇,妻子死后,他又娶了邻村的一个农民的女儿爱玛。他开始行医就名声大振,在治好了爱玛的父亲的病后,爱玛稀里煳涂地嫁给了他,成了包法利夫人。婚后爱玛生活孤寂,她开始思考爱情和男人。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应该有异于其他一切男人,他应该是漂亮的、有灵性的、出类拔萃的、迷人的`。然而,她的丈夫却粗俗不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应邀参加一个舞会,她见到了一些上流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她和男人跳舞,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后,她还想念着她的舞会。包法利见他整天郁郁不乐,便决定搬家。

他们从道特到了永镇。她怀孕了。到了永镇,她遇到了青年男子雷宏,他是个文书。她和他谈恋爱。女儿出生后,交由木匠的妻子喂养。她有更多的时间和雷宏谈情说爱。不久雷宏离开了永镇,她要跳楼,被夏尔发现并阻止了。很快她又遇到了罗道夫,罗道夫叁十出头,有和女人交往的丰富经验。他们相爱了,偷偷交往了叁年。最后爱玛要和他私奔,他逃跑了。爱玛失恋了,她病得要死。夏尔细心照顾她,她慢慢恢复健康。在鲁昂看戏时,她又遇到雷宏。雷宏这次一定要得到她,他们在一起了。她爱得太疯狂,不停地给情人送礼物。以至最后负债累累,法院要扣押她的不动产。她的情人帮不了她,她服毒自杀了。在她死后不久,夏尔发现了她两个情人写给她的情书。他说这是命。再后来他也死了。他们的女儿被送给一位姨妈抚养,姨妈生活穷苦,把她送去做工。

整个小说写得就是一个女子企盼更绚丽的人生,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我理解她。她的悲惨结局,不能怪她喜欢幻想。她一开始就错了。她年轻还读过书,不应该按着父亲的意思嫁给没有才学而又粗俗的夏尔。她并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有名气。婚后才感觉和他生活并不幸福。她内心孤独,渴望有激情的生活。当她遇到比夏尔好得多的男人,她就开始外遇。夏尔粗心大意,什幺都发现不了。为了向情人表达爱意,她大肆挥霍钱财,欠了很多账。于是就有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归根结底,她失败的塬因有两点。第一,她不该嫁给夏尔。第二,她不应该给情人送礼物。约会中应该男人付账,女人不应该为钱烦恼。外遇没有什幺,她那幺漂亮、又聪明,怎幺甘心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只不过什幺都得有个度。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八

可是现在,当我将手指放在键盘上的时候,却觉得这样似乎有些不公平。

所以,还是先来回忆一下这个主人公的一生吧。

童年没有母爱,开始的时候因为失去母亲悲伤欲绝所以去了修道院。可时间久了,伤痛总是会被抚平的。想必她天生不会是个高雅的人,也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她在离开修道院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人对她有所留恋。可以说,修道院的生活并没有提高她的修养。

总算,因为父亲的一次受伤,她结识了医生夏尔,在内心单纯的人生阶段,误以为这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怀着憧憬嫁给了他,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婚后的生活不只是花前月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她觉得这跟自己梦想的生活相差太远了,她认为自己被婚姻这个枷锁死死地困住了。自己原以为理想的丈夫与自己没有任何的思想共鸣,这让她失望透顶。

想必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常人多少都会有些哀怨与不满,她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开始觉得自己的梦就这样破碎了,也许她接下来会安于现状,面对现实生活 ,做一个所谓的好妻子。

可是,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一场晚会却让她圆了一次梦。而且是高出她的期望。于是,理所当然的,她要过富裕生活的欲望反倒更加强烈了,不仅因为她经历了一次这种生活,更重要的是那些容貌不如她,举止不如她的女人却在享受着她渴望的生活,而她自己却只能仰望她们,她不甘心,所以当她再一次面对人生的现状的时候就更加难以接受。想必这就是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吧。

当一个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除非是得到她渴望的东西,否则一切美好在她看来什么都不是,就连亲生女儿在她看来也不重要。

在面临诱惑时,她毫不犹豫得选择了背弃所谓的道德,只可惜她全力追求的情夫却不值得她爱。

最后,当她为了情夫而债台高筑的时候,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而又举目无助的时候,也就只有选择服毒自尽了。

只是不知道她在临终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夏尔虽然不懂浪漫但却是最爱她的人,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女儿是多么可爱,她为了自己所谓的奢侈梦失去了多少更宝贵的东西。

一个人,可悲的是自己一生有很多东西都未曾得到过,但我想更可悲的一定是她在临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未曾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想必就是这样吧。

包法利夫人心得体会篇九

福楼拜所著《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留给我深刻印象。

爱玛,一个富裕农家的女孩,从小在修道院里接受教育。修道院的生活让她厌倦,而小说里浪漫、刺激的爱情,让她憧憬不已。那种浪漫,在她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那场奢华浪漫的舞会,更让她渴望上层人的生活。后来罗多尔夫给了她一些浪漫,于是她沦陷了,为两人的“爱情”付出了一切。最后,这个渴望新奇、追求浪漫、热爱幻想的女人,因为对“浪漫”的一味追求,毁掉了自己,毁掉了家。

她的悲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更多的是她个人观念的原因。因为她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用包法利辛苦赚来的钱来为自己“珍贵”的爱情买单,甚至留下大量债务,毁了家庭。

她自怨自艾,认为自己可怜,嫁了一个懦弱无能木讷的人;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生活,不甘于平淡;看不到包法利对她的宽容和爱;甚至看不到女儿的可爱。爱玛她太过于渴望新鲜、浪漫的爱情,到了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的境地。

爱玛是自私的。她只顾自己享受,不能明白和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未想过自己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她已为人妻,却还如少女般追求爱情;她己为人母却不关心孩子,到最后让自己的女儿受苦!她是可悲的,因为她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只知道追求刺激,沉溺于感官上的享乐。

包法利懦弱无能,却给了爱玛最真的爱。像白开水的爱,固然平淡廉价,却于人有益。包法利是可怜的,他全心全意地爱爱玛,可到她死后,才知道,原来,她背叛了他,让他倍受打击。

因为那虚幻如海市蜃楼的“美好”,毁掉了她,伤害了他,苦了幼小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