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模板8篇)

小编: 笔尘

奋斗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奋斗中,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做好详细的规划和准备。 奋斗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要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奋斗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不能只靠一时的热情和冲动。 奋斗需要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奋斗需要团队合作和互助,共同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 奋斗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不轻易放弃和气馁。 奋斗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奋斗需要自我反思和调整,及时纠正错误和改正不足之处。 奋斗需要正确的时间和节奏,不急不躁、不懈怠不懒散。 奋斗需要坚守原则和道德,不能为了成功而违背良知和价值观。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奋斗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仿写美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仿写美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

二、导学达标: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给大家两分钟时间。(6’)

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

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2’)

4、展示学习目标。找学生朗读(1’)

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2’)

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

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

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

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

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举例:多媒体,小组讨论发言请同学来举例,还有那些“借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句子。

三、达测:以“--------之歌”仿写一篇美文,展示图片。

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景每一物都有它独到的美。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供我们同学参考,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亭亭玉立的荷花,朴实无华的玉米,积极向日的葵花,屹立千万年而今却不断哭泣的冰川。”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写作,运用拟人化手法,借物抒情。收集上交作品,朗读,品评。

四、布置作业:未完成作文的作为作业。

板书中学语文在线

纪伯伦(1883--1931)48岁

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是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qian4)

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组歌》教学设计4。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组歌》教学设计4》。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朗读感知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四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五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课时

你养过小动物吗?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养的,它和你的感情怎样。(学生自由交流)著名作家冯骥才满含深情地写了一个发生在他同珍珠鸟之间美好而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1、自读“阅读提示”。

2、明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画出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语句。

(3)说说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按“阅读提示”自读本文后,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1、珍珠鸟在作者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的变化:“躲进”吊兰——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一点点熟悉了——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落在书桌上——蹦到杯子上,低下头喝茶——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啄两下我的手指——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2、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讨论理解句子: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美好的境界指人鸟相依、和谐亲密的情境。

(2)小珍珠鸟之所以对人如此信赖,不仅仅因为作者的悉心照料与呵护,更重要的是对小珍珠鸟的理解与尊重。

(3)开始“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但因作者的呵护、理解与尊重,使这种鸟对人产生信赖,出现了人马相近相亲的美好境界。

3、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七

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三册第23课《假如》,教材所处的第六单元,学习主题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从写作特点上看,《假如》一诗,短小精悍,每小节句式基本一样,每一个小节都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采用渐进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感悟。

故事引入。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神笔马良》。

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生字情况。

1、大家对生字掌握的真好,下面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

2、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同学们,假如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你找到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5、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了?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

语文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篇八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掌握、积累词语。

2.感受两首散文诗中海浪和雨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怀。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

真谛()璀璨()镶嵌()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解词

执拗:

璀璨:

心扉:

酷肖:

海誓山盟: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拗纤

二、文学常识

作者:纪伯伦,i1883-1931)黎巴嫩、、。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他是阿拍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爱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和节奏,读后谈谈你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节奏读的。

2.文中的海浪和雨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勾画有关句子并概括。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畅所欲言,以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先说《浪之歌》:“美在”;再说《雨之歌》:“美在”

3.浪唱出了怎样的歌?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4.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仿写:

1.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

2.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否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我的收获:

作业: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