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模板9篇)

小编: 笔砚

编辑还要注意文本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顺利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编辑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指导。

生活中的数学篇一

今天,我们家来个特殊的客人——收破烂的阿姨。随后,妈妈就把她带到了杂物间里,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之后,阿姨和妈妈达成了协议,一斤废纸卖四角钱。只见阿姨麻利地将所有废纸绑得结结实实,再用秤把它们称了称,一共有16斤重。这时妈妈叫我算一下一共卖多少钱,我说:“妈妈,16乘4我没学过呀!”妈妈对我说:“用刚学的知识算算。”我灵机一动,想了想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六元四角钱。”妈妈问是怎么算的,我说:“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钱,1千克就是8角钱,8乘8等于64,64角就是6元4角钱。”妈妈满意地点点头,阿姨也夸我真聪明。

我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呀!

生活中的数学篇二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的胖发祥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柜台,其中一个柜台上面用一根小棍子撑起一张大黄幅,上面写着黄金打八五折,进入生活区,里面的打折商品更是不计其数,什么洗衣粉打七五折了呀,小点心降价了呀,“呀!土豆”买四送一了呀!我顿时对这些打折物品起了浓厚的好奇心,“呀!土豆”是打几折呢?洗衣粉的现价是多少元呢?我便请教妈妈,妈妈笑眯眯的对我说:“你可以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呀!”我恍然大悟,我不是刚学了打折扣嘛!便认真思考了起来,现价=原价×折扣数,洗衣粉的原价是14元,现价就应该用14×70%=9.8元,根据上面的原理,就是用买四包“呀!土豆”的钱买了五包,用4+1=5包,4÷5=80%,也就是打八折,我很自豪的对妈妈说出我的解题思路,妈妈直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活中的数学篇三

春天来了,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养蚕。有一天,我在学校附近看见有1位老爷爷正在卖大小不同的蚕,放学后,我就买了6只蚕宝宝,每只3角,共花了3×6=18角=1元8角。第二天,我发现:6只蚕宝宝大约要吃12片桑叶,蚕宝宝渐渐长大了,胃口也越来越大,1只蚕1天要吃4片桑叶,所以每天共放进4×6=24片桑叶。

大约15天后,蚕宝宝吐出了丝,形成了茧,好像一粒粒花生。10天后,蚕宝宝从“花生”里出来时,变成了白色飞蛾,飞蛾有1对触角、2对翅膀、6条腿。过了2天、1对飞蛾产下了100多粒卵,3对飞蛾就有了3×100=300粒卵,我太高兴了!

等来年春暖花开,我就拥有了300多只蚕宝宝,我一定会送给老师和同学,让大家与我共享养蚕的快乐!

生活中的数学篇四

我发现,生活中水管是圆柱知识的运用。水管之所以要做成圆的是因为水流的冲击力在圆柱的各个方面都一样,如果冲击力指向一个地方,那水管就很容易破裂。而圆柱不同,圆柱是不会破裂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圆的面大,用圆柱的水流下来流的最快,相对于方的还是圆的流出最快。不过要方的和圆的'周长是要一样长的,面积才是圆的最大,水流的最快。

我发现,生活中车轮可以看成是圆柱知识的运用。之所以是圆柱是因为圆的圆心到圆上的各个距离是相等的,还因为圆形滚动时的摩擦主力最小。做成圆的还可以使车子行驶的平稳一些。

我还发现,我们喝牛奶和饮料等用的吸管是圆柱的应用。要圆柱体型是因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所以圆柱是最省材料的,喝的会快些。

其实,圆柱在生活中运用到的地方有很多,只要你细心观察,一定会有收获的!

生活中的数学篇五

8月18日早晨,我报名参加了《南京晨报》的卖报活动。早晨8:00整,我和妈妈便来到了报社门口。

领报纸时,我问报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就是来领报纸卖的,请问要多少钱?”“7角钱1份,每位同学领15份。”阿姨回答说。我算了算报纸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妈妈要了10.5元钱,给了报社的阿姨,领了15份报纸,往地铁站走去。

来到地铁站,妈妈先给了我20元的零钱作为备用金。然后,我便开始在地铁出口处卖起了报纸。“《南京晨报》,1元钱1份!”我大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在我的热情叫卖下,大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我就把15份报纸全部卖完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宝贝,这天你一共挣了多少钱呀?”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备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声告诉妈妈:“我算过了,这天卖报一共挣了3.5元钱。”妈妈说:“不对呀?1份报纸0.7元,卖出去时就是1元钱,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样会少1元钱呢?”这时,我才想起来,在卖报时,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报纸,还没给钱,就急匆匆地走了。

透过这天的卖报活动,我发现:原先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活学活用,这样才真正到达学习数学的目的。

生活中的数学篇六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爸爸: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爸爸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生活中的数学篇七

数学的用处很大,生活中处处用到它。

星期天的早上,奶奶让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先到卖肉的地方,看到一斤肉六元钱。心想半斤肉多少钱呢?然后就算了起来,六除以二等于三。原来半斤肉是三元钱。

我又来到了卖鸡蛋的地方,买了二斤鸡蛋。一斤三元五角,二乘以五等于一元,二乘以三等于六元,加一元等于七元。二斤鸡蛋需要七元。

最后来到了卖白菜的地方,一颗白菜两元,买两颗,二乘以二等于四元。两颗白菜需要四元钱。

回家路上,我心想生活中的数学真有趣。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定做一个精通数学的好少年。

生活中的数学篇八

今天,我正在间里津津有味地看着书。正在厨里做中午饭的妈妈,突然叫道:“儿子,煤气炉没电了,麻烦你去帮我买二十节小电池回来,谢谢。”我说:“哦,知道了。”妈妈又说:“我给你二十块钱,你要仔细思考,尽量用最少的钱买二十节小电池回来。”妈妈话音刚落,我就急急忙忙地骑着自行车出去了。

我首先去了杂货店,那里二十节电池是二十块钱。杂货店没有,于是我对老板说:“叔叔,这种电池买二十节,可以便宜一点吗?”老板说:“小朋友,这种电池不能再便宜了。”我又对老板说:“叔叔,你不便宜点的话我就到地方去买了。”老板听了,说:“好吧,你每买满十节电池,就便宜一块钱。”

我说:“叔叔,我先去地方看看,可以吗?”老板说:“当然可以。”我离开了杂货店,去了五金店。五金店买二十节电池也是二十块钱,不过他有:买满十节电池就送一节电池,不足十节不送。我又去了小型商店,那里买十节电池是十一块钱,不过它是这样的:每买满二十节电池,就打九折。我心想:为了节省开支,我应该去哪呢?我在脑子里演算了一番:杂货店买二十节电池可便宜两元,要用十八元,每一节电池是九毛钱。五金店买十节送一节,买二十节送两节,就是用买二十块钱买二十二节,每一节电池是九毛一左右。最后到小型商场,买二十节电池是二十二元,再打九折,是十九块八毛钱,每一节电池是九毛九。

很显然,是杂货店最便宜。想到这里,我立刻去了杂货店,向老板要了二十节电池,找回了两元。回到家里,我把电池和两元钱交给妈妈,并把我买电池的过程和计算价钱的方法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对我笑着夸了一番。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很重要,也增加了我学数学的兴趣。我一定要学好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篇九

一天,三个好朋友小虎、小斌和小华一起去买面包。他们一共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其中小虎付了5个面包的钱,小斌付了3个面包的钱,小华呢?他一向是个“小马虎”,这次又忘记带钱了。

第二天,小华带了3.2元准备还给两个好朋友,可小虎和小斌却傻眼了:这钱该怎么分呢?一个说:“8个面包怎么分呀?8除以3所得的商是无限循环小数呀!”其他两人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最后,他们只好向班上的“数学小王子”亮亮请教了。

亮亮一见他们,便问:“怎么了,又遇到什么难题了吗?”小虎一直是个“急先锋”,他抢着一口气把问题说了一遍,其他两人也跟着说:“这账可怎么算呢?”亮亮听后,点了点头说:“让我好好想想。”说完,便陷入了沉思:小华需付3.2元,说明8个面包的总价格是3.2×3=9.6元,面包的单价就是9.6÷8=1.2元。那么,小虎付了5个面包的钱,1.2×5=6元,多付了多少钱呢?6-3.2=2.8元。小虎应分得2.8元,小斌应分得3.2-2.8=0.4元。

亮亮猛地抬起头,说:“小虎应得2.8元,小斌应得0.4元。”三个好朋友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呀?”亮亮娓娓道来……三人听后忍不住啧啧赞叹,对亮亮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亮亮可开心了,不仅是因为他帮助了别人,更是因为他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他越来越觉得数学这门学科真的是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