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四年级人教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优质11篇)

小编: 笔尘

经典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普世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写作经典作品的关键在于准确捕捉核心思想,并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传递。这里有一些经典影片的推荐,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喜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一

最近在教学观察物体,主要是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还有就是从物体的这个三个不同的面去观察,画出看到的不同的图形。

真的是自己有点糊涂。有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约定俗成的,比如书柜、冰箱等有门的那一面叫正面;有些物体是正对着自己的那一个面叫做正面,比如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没有明显特针的物体。然后补充习题上就出现了一本平放的数学书,答案就出现了两种,一种称封面为正面,一种称正对自己的那一面为正面。虽然答案为后者,但是我想了好久都觉得好象都有道理。

还有出现了三个小正方体纵向摆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好几个学生没有办法理解从上面看到的和从侧面看到的是不同的,上面为三个竖着摆的正方形、侧面为三个横着摆的正方形。教学观察方法,侧面走道侧面去看,上面人站在正面头伸上去看。可问题是没有实物,只有一幅图时,对于那些没有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解说。

想让学生理解透彻某一知识点,首先自己得摸清其中的渊源。有时真的自己也很糊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出示一组式题,学生进行口算比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的简便计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不同算法,并能灵活运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对又快的算出这些式题。

民主导学

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也没看?

(3)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3)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板演计算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

观察不同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像这样的减法算式都能用这3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呢?

小组举例验证。

2.小结简便计算方法。

生:(出示幻灯片,生填空)

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1)、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3)、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减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的简便计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4.射击游戏:看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师: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种方法计算简便呢?

同学们:进行连减简便计算时,一定要根据算式中数字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算法。

5.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学生独立、限时完成练习七的2.4题

2.结果反馈:同桌互判,自己改错,教师统计反馈结果。

3.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三

第十二课 奇妙的点彩画

第十三课 装饰纹样

教学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美术万花筒》是本套教材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设立本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万花筒》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性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1.“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它以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首页图版的相关背景知识。“温馨提示”是针对小学生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直观地加以引导。“美术常识”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技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相关链接”提供的是与本册美术知识学习有关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以美学欣赏或美术知识为主。

2.本册“首页图版说明”对中国明清家具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重点介绍了中国家具工艺的发展历史,特别介绍了明式家具的结构、选材和造型艺术风貌。“温馨提示”介绍了画水彩画时应准备的工具和材料,重点提出了掌握水分多少的建议。对初学水彩画的儿童,特别需要告诉他合理使用水量正确方法。同时还提示在绘画中要随时保持笔的干净,这是学习水彩画的关键之一。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一个很不同的地方。“美术常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展示了线条的表现力,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特殊作用,学会利用丰富的线条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能力。以上这些内容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

三、教学建议

《美术万花筒》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哪些中国家具?你能说说明代家具的特点吗?上美术课时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画工具?线条在绘画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在绘画创作中怎样表现丰富的线条?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表现哪些丰富的线条?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尝试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画出书上没有的效果等。利用这个栏目,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四

人文主题:

自然之美

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学习任务:

1、识字写字。认字12个,写字15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段。(认读文字符号)

3、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到自然之美。(解码、译码:将文字变成生活中的事物,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体会作者看到的景物之美)

5、分析、概括、总结、感悟:在作者眼中,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特点?(梳理、概括)

6、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表现钱塘江大潮的特点的?(编码)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阅读理解、思考感悟:

(1)用简单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然后将你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象出来的。

(3)分析概括:用1—2个词语作者眼中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样?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的?

一、检查、交流课文朗读、识字写字、课文背诵。

1、朗读正音:薄雾、闷雷滚动、颤动、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交流识字写字情况并交流记字方法。

3、检查背诵情况并交流背诵方法。

二、交流讨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在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作者在海宁市盐官镇看到的潮来前后的壮观景象。

三、交流讨论:从文章想象到的画面。

1、出示“交流平台”:怎样想象?想画面、听声音、闻味道。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3、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结合课文说一说,你是怎么想象到的。

气势磅礴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四、交流讨论:在作者眼中,钱塘江大潮什么样?

预设:气势恢宏、声势浩大、壮观、盛大。

“天下奇观”“奇”在何处?

抓住重点句子谈理解。

找出特殊的语言形式或特殊的写作安排,问:为什么要这样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题目是观潮,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第二自然段——潮来前?怎样看待第四自然段中的分号?)

让学生谈评价、打分。

用朗读验证一下,看是否能读出这样的感觉。

五、交流讨论:作者在写作时是怎样突出钱塘江潮的特点的?

1、写人: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沸腾(衬托“天下奇观”);

2、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进行叙述;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钱塘江潮的?由远及近的顺序。

3、使用打比方的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六、师生一起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自己说一说本课的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接触京剧,简单了解京剧的音调、唱腔及板式。感受京剧特点与魅力。

2、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爱好。

3、激起学生革命志士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剧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爱好。

教具准备:四张戏剧人物脸谱及铁梅像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京剧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二、听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了解唱腔。

(一)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初听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a师:老师扮演的是剧种的主人公李铁梅。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师: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

师: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二)、复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师:旦角在传统京剧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铁梅是这样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唱段。

生:勇敢、善良。

师:铁梅生长在怎样的家庭呢?

生:革命的家庭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让学生判断唱腔种类。

(三)、再次欣赏了解京剧主奏乐器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京剧主奏乐器京胡,它的发音刚劲嘹亮。

(四)(出铁梅画像)这就是李铁梅,她虽然只比你们大几岁,却非常的聪明能干。?她为什么能干呢?表现在哪里?(学生会答出,她会担水、劈柴、拾煤渣、帮大人放哨,送情报,还会提着篮子做买卖等等)从哪里可看出她的机智和聪明?(她与邻居姐姐互换了衣服,引开日本特务,将密电码安全送到游击队)

(3)我们应该向铁梅学什么?

三、学习歌曲《我是中国人》

a、歌曲表现了什么?

b、体会歌曲精神

四、课堂拓展,鼓励表现。

(1)欣赏儿童演唱京剧的精彩片段。

(2)教师用豫剧、眉户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让学生自由表演自己熟悉的戏曲唱段。

四、总结升华,激发兴趣

地方戏曲虽然唱腔优美,各有千秋,但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坐、打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流传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最初有四大名旦,(出课件让学生认识四大名旦),他们为我国的京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四岁小孩,就连一些外国朋友好竞相模仿和学唱京剧。京剧巳走出国门,作为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遍布各国,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老师希望你们能热爱它,学习它,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六

(一)主要内容和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交叉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同学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同学的生活经验,强化同学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保守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充沛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启发同学感受并表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协助同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同学表达自身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同学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发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同学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资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同学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沛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耐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耐久兴趣;能够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发明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

《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

《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周

《前前后后》

第五周

《天然的斑纹》

第六周

《学校里的花》《最受尊敬的人》

第七周

《今天我值日》

第八周

《有趣的鞋》

第九周

《团包手工》

第十周

《巧巧手》

第十一周

《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

《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十三周

《星空的联想》

第十四周

《新颖的电脑》《电脑美术》

第十五周

《会响的玩具》

第十六周

《美术小记者》

第十七周

《迷人的动画片》

第十八周

期末测评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8月30日——9月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同学: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和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同学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同学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同学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发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发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同学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 黄 绿=蓝 黄 紫=蓝 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同学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 发明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 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同学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身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和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掌握了。许多小朋友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同学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同学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依照自身的设计来表示色彩。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表示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同学:有万花筒的同学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同学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同学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同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身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示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同学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和时肯定了这种方法,小朋友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示的万花筒,引起同学兴趣。

请同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身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同学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示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资料表示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资料来表示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同学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示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同学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同学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示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同学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小朋友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 人 国与 小 人 国

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同学: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示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示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同学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同学用自身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同学考虑:

1、你想表示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示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烘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同学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以前同学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和色彩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七

生呼号:我是小问号,我是小先生,我是小工兵。我能问,我能学,我能教。

[师板书:鸡]

生:鸡。

师:你用这个“鸡”组几个词,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生抢着回答]

生1:大鸡,小鸡。

生2:山鸡,野鸡。

生3:公鸡,母鸡

生4:肉食鸡。

生1:我想到母鸡会下蛋,因为我喜欢吃鸡蛋。

师:那你要好好感谢母鸡。

生2:我想到了母鸡会不会孵小鸡。

生3:我想这只母鸡是不是鸡妈妈,它要是鸡妈妈,会怎样对它的孩子。

生1:作者很可能写母鸡的叫声。

生2:作者很可能写母鸡下蛋。

生3:作者很可能写母鸡怎样关心它的孩子。

生4:作者很可能写母鸡的特点。

生5:作者很可能写自己喜不喜欢母鸡。

师:同学们想到的问题可真不少。老师归纳你们提出的问题有两个:

1、母鸡的特点是什么?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

[师板书:态度     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这两个问题,体会作者的情感。现在我们先来当小工兵预习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熟。

要求:大声朗读课文两边,然后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生字、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不会的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先生。

[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师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自学情况]

师:同学们当小工兵当的不错啊,现在我们继续来当小工兵,解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读一遍课文,看一看作者对母鸡的态度。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自己先思考,小组再交流]

师:三组,把你们交流的结果说一下。

生:我们认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开始是讨厌母鸡,母鸡当了妈妈后,作者就不敢讨厌母鸡了。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异议?没有了。

[师板书:讨厌    不敢讨厌]

师:作者一开始就说我一向讨厌母鸡,但是后来又说我不敢讨厌母鸡了。作者前后对母鸡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文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把内容完整地结合在了一起。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找一下,在文章中标出来。

[生读书,标记,交流]

师:三组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生: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我们认为这一段就是过渡段。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没有。

师:此过度段把文章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三段写的是我讨厌母鸡,后面的自然段写的是我不敢讨厌母鸡。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当小工兵来解决“我讨厌母鸡的原因,也就是母鸡的特点。”听好要求:先自己总结  然后交流确定答案。

[生读书,找原因,交流,有组长执笔记录交流结果。]

师:我们现在交流你们讨论的结果。三组先说。

生:我们认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母鸡的叫声让人心烦,第二个原因是不敢反抗强大的却专门欺负弱小的。第三个原因是显示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

[ 二组、三组、四组交流的情况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叫声烦人   欺软怕硬     显示自己 ]

师:同学们小工兵当得很好。这只母鸡的确叫人讨厌。现在各小组自选一段来读,读出你讨厌的感情。选好段落,先试读一遍,再来展示。

[生选好段落,试读]

师:四组来展示。

[生读,师生评价]

师:二组来展示。

[生读,师生评价]

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作者的确讨厌母鸡。现在我们继续来当小工兵,解决我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请同学们快速读后面的内容找一找,标一标。

[生读书,标记,交流]

师:三小组起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生: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一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们认为这句话就是我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

师:母鸡负责、慈爱、辛苦、负责是从哪些段落里体会出来的呢?

生:从5——8自然段体会到的。

师:现在请各小组自选一段研读体会,看你从那些词语或句子里体会到了什么。

[各小组自选段落,体会,交流]

师:一组汇报研讨结果。

生:我们研讨的是第六段,我们从“每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体会到了鸡母亲的负责和辛苦。

师:体会的很好,二组汇报研讨结果。

生:我们研讨的是第五段,我们从“立刻警戒、听着脖儿、预备作战”等词语体会到鸡母亲的勇敢和负责。

师:三组汇报。

生:我们体会的是第七段,我们从“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着、他一声不吭”体会出鸡母亲的辛苦。

师:有不同意见的起来说。

生:我从“半蹲着、一声也不吭”体会出鸡母鸡的慈爱。

师:是这样的。第八段没人体会,我们共同来体会。老师读,你认真听,体会。体会出来的可以回答。

[师读,生体会]

生1:我从这一段里,体会出了鸡母亲的负责和辛苦。

生2:;我从这一段里,体会出了鸡母亲的勇敢、负责和辛苦。

生:不烦人。

师:为什么?我记得前面作者特讨厌母鸡的叫声了。

生1:因为它这是为了救它的孩子才这样叫的。

生2:人们不会讨厌救命的声音。

师:是啊,这只母鸡多负责,要是母鸡会说话的话,它会怎样求救的?

生1:快来人呀,我的小鸡要被黄鼠狼拖走了。

生2:快来人呀,救救我的鸡宝宝。

生3:救命啊,坏蛋要吃我的小鸡雏。

师:是呀,这鸡妈妈多负责,多辛苦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鸡母亲的特点,好好体会体会鸡母亲的伟大。

[生读书,体会]

生1:不是,指的是所有的母亲。

生2:指的是动物的母亲和人的母亲。

生3:指的是所以能做妈妈的。

师:具体指那些母亲?

生:不敢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鸡母亲的特点,好好体会一下鸡母亲的伟大。

[生用敬佩的语气读书]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谁再当小问号,有问题的提出来,我们一起交流。

生:老师,母鸡前后变化怎么这么大?

师:是呀,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搞不明白的可以请先生,包括在座的老师。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去请教在座的老师]

师:老师要检查你们对这个问题交流的情况。二组。

生:我去请教老师了,他只是对我说要从前面和后面去体会,我还是不明白。

师:是吗,那你听一听四组同学是怎样体会的。

生:我们认为鸡做了母亲,它要对它的孩子负责。在没有做母亲之前它没有这个责任。

生1:妈妈,您辛苦了,长大后我一定要报答您。

生2:谢谢你妈妈,是您把我养大成人,我会好好孝顺您。

生3:妈妈,您把我养大多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师:同学们多懂事呀,知道感恩了。我们做儿女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教学准备:

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图片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老师哼唱歌曲《冰糖葫芦》“都说冰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齐读课题,先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牢”的解释:

1.养牲畜的圈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固定

万年牢(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三)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明确本次略读课文的要求。

1.想一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谈一谈: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二、初读感知

(一)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二)检查字词: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自主读顺课文

三、深入探究

(一)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二)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件事: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期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2.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3.你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认真、实在、讲良心、不马虎……)

四、联系实际

(一)出示父亲的话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课后作业

(一)收集有关做人认真,实在的故事。

(二)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万年牢》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九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4、由母鸡的行为体会母鸡的无私无畏、日夜操劳,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明白母爱,尊重母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

2、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或其他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学生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搜集有关母鸡的奇闻轶事。

形象导入课文图片提问:在大家眼里,是个怎样的动物?2、导入:其实,动物的行为通常都是出于本能,并没有什么思想在支配它,可同学们描绘的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你们在介绍它时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自己了意识。那么,在老舍眼里的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交流关于见闻        (点拨学生说出作者对情感的变化)1、自读课前“导读”中的内容,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边读边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篇十一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学习,认识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盲童的内心世界,进而体会她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板书“春天”)

过渡语:歌词中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永远看不见了,她只能--(师板书“触摸”)

1、理解“触摸”(用手轻轻地接触)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用过“触摸”?

2、齐读课题,轻轻地读。

3、过渡:身体上的残疾并不能阻止小女孩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触摸春天》,认识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安静。

二、初读课文,走近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字词。

3、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出示填空题:

“盲童安静整日在春天的花香里(流连)。她凭着(灵性),用手(拢住)了一只蝴蝶,并将其放飞,体验了一次(全新或飞翔)的感觉。”

4、齐读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走进故事。

课文中是怎样写这个事情的呢?

1、请自由读课文,划出安静拢住蝴蝶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

(1)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悄然”和“静悄悄”读音不同,意思有点相近。(寂静的,没有一点儿声音的意思。)“悄然合拢”写出了小女孩的动作怎么样?(动作很轻很轻)谁能用“竟然”说一句话?(结合句子解释竟然的意思表示出乎意料,让人意想不到的意思)这里是指什么事让人意想不到?(盲童安静能用手拢住蝴蝶,让人意想不到)

(3)就是平常人去拢蝴蝶也做不到,而盲童安静却拢住了蝴蝶,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语,真是一个--奇迹!课文中奇迹就是--安静用手拢住了一只蝴蝶。结合学生拢蝴蝶的经验,说说“奇迹”的意思。(极难做到的事情却做到了,这就是奇迹)

(4)朗读指导。

指导:

a、“悄然合拢”要轻一点,大声就不是悄然了。

b、“竟然”要突出来,“真是”要强调出来。

(5)盲女孩拢住了蝴蝶,真是一个奇迹,女孩自己也感到意外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从“惊讶”可以看出她也感到很意外)

安静以前有拢住过一只蝴蝶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全新的经历)

3、解析文本,感受热爱春天。

(1)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人意想不到?

提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安静是盲童,却走得那么流畅,让人意想不到)

b、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说明了什么?(安静对这里环境很熟悉)

(2)安静为什么对这里这么熟悉呢?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找出答案。

出示句子: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a、师:知道“流连”的意思吗?(因为依恋而舍不得离去)

师:安静依恋什么而舍不得离去呢?(依恋春天的鲜花、花香而舍不得离去)

b、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你读出了什么?(安静爱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c、你们能通过朗读,让我感受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吗?

(3)对话、想象。

安静是一个盲童,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她看不见鲜花,她能用什么去感受春天?

安静在花丛中还能听到什么呢?

安静在花丛中还能闻到什么呢?

安静在花丛中还能摸到什么呢?

(4)她能准确地摸到花园中的月季花吗?(能)

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a、为什么在“准确”前加上极其?(非常准确的意思)

b、安静为什么会这么准确?(花香的引导,整天触摸的结果)

小结:安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那都是她对花朵的喜爱,更是对春天的热爱。

四、拓展阅读

1、安静用一颗热爱春天的心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她也是位盲人,她在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春天,并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

出示文字: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的精巧的对称图形。我的手带着深情抚摸银桦的光润的细皮,或者松树的粗糙的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怀着希望抚摸树木的枝条,想找到一个芽蕾,那是大自然在冬眠之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觉到花朵的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发现它惊人的螺旋形的排列--我又探索到大自然的一种奇妙之处。如果我幸运的话,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

(1)师配乐范读。

(2)说说作者摸到了什么?

2、结课:同学们,安静热爱春天,用心去触摸春天,竟能摸到这么多的东西,只要我们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就能创造奇迹,让我们也向安静学习吧!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