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模板8篇)

小编: 文锋

梦想是一种追求,它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这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是如何实现他们的梦想的吧。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一

斩断舌尖之“野”

疫情当前,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呼声日隆,斩断舌尖之“野”当知行合一。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一些人对饮食的追求从“日常所需的果腹之物”渐变成“日益膨胀的口腹之欲”,舌尖肆无忌惮,在猎奇、炫耀等心理驱使下全方位扩张,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下跑的无不涉猎,野生动物自在其中。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代价不可避免。的“非典”本已敲响一记警钟,却终不能使所有人幡然醒悟。此次疫情当头棒喝,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适逢其时。

首先须补齐知的短板。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现传染病越发频繁,如sars、亨德拉、尼帕病毒、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皆与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相关。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动物源性疫病在人类传播须引起高度重视;每种生物物种的存在都维系着生态平衡,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站在食物链最顶层,凌驾于一切自然界生物之上,伸向野生动物的黑手,破坏生物链,埋下生态、社会安全隐患;食用野生动物满足猎奇心、虚荣心更是畸形心态……纠正种.种错误认知,专家呼吁促进食育高质量发展,传播科学营养、安全健康理念,从源头上建构不想、不敢、不需、不愿食用野生动物的逻辑链条和内在机制,引导人们吃出健康体魄、提高人体免疫力。

彻底改变人的认知非一蹴而就,相关法律法规不可缺位,法治中国是健康中国的有力保障。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有了法律的盾牌,执法必严是关键。食品安全监管强调“四个最严”,禁止非法食用、保护野生动物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相关部门铁腕执法,向活禽经营户下发《关于农贸市场禁止活禽交易的通告》,关停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区和宰杀点,严防私下交易和外来活禽入市场宰杀,完全阻断活禽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渠道,每日巡查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疫情过后,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是摆在执法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有了认识强化、法律保障,行动当同频共振。专家建言,尽快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相应必修课程,培养具有高食育素质的教师,编制食品卫生安全手册、食育教材、家长读本等,通过建设食育试验区、试点校等形式,使食育真正面向学生,面向学校,融入国民教育各环节,弘扬感恩自然、敬畏生命的大善之心和谦恭敬让、勤俭节约的大国之道。为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卫生健康系统应围绕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健康,履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职责,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等专项行动。

斩断舌尖之“野”,保护绿色家园,保卫人类健康,每位公民义不容辞。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二

疫情当前,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远离“野味”,健康饮食。

一、野生动物易成为病毒传染源。科学研究表明,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有60%以上源自动物,这些人畜共患病中又有70%以上来自野生动物,如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都与野生动物有关。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不购买、宰杀、饲养野生动物,不随意放生、丢弃野生动物,不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最大程度切断病毒传染的风险。

三、让“野味”远离餐桌。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并不比家畜高,以兔为例,每百克家兔的蛋白质含量约是22克,而野兔的含量仅有20克左右,研究显示,同种动物的营养价值基本一致。“野味”更美味绝大多数毫无根据,野猪老柴的肉根本谈不上美味,野鸡野鸭都是如此。从餐桌做起,不消费“野味”,摒弃不良的消费陋习。

如发现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三

近几天,网上流传的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名为“大众畜牧野味”饭店的菜单“火”了,上面公开售卖活竹鼠、狸獾、活果子狸等野味,用很多网友的话说,“看着就令人不寒而栗”。而据媒体报道,武汉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少售卖野味的餐馆。

在国新办1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从现在来看,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来源就是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也曾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蛇等。

其实,何止武汉,“野味文化”在许多地方都长期存在。十几年前的疫情,到今天,沉痛的教训该让我们反思“吃野味”了。

亡羊补牢,势在必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督促武汉加强农贸市场监管和野生动物管控。而芜湖市也积极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部署安排疫情防控,卫生部门已严阵以待,市场部门开展活禽和野生动物市场集中检查。

疾控部门再次提醒大家,杜绝捕猎、贩卖、购买、加工、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日常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为了公共安全,更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请大家管住嘴,让“野味”远离餐桌。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四

青春是五彩缤纷的,它有着白的纯洁,红的灿烂,绿的生机。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仍然是那么令人怀念;它像冰淇淋,不一样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青春,每一种颜色都如冰粒般晶莹、剔透、纯净,为生命的底色平添几多鲜亮。

对于以往年幼的我们,遥看未来的青春,它是紫色的,神秘而高贵,我们没有时光机,只好安静等待着,当听到叮叮当当的欢乐驶来的声音时,青春到达了。

一抹素色,一缕幽香;一季荒寒,一季芬芳。

在时光的洪流中,我们总会长大,应对缤纷的青春,我们不后悔,青春是最美的纪念册,青春是最美的颜色。

青春终将失去,缤纷的色彩也会随之慢慢变浅,我们要珍惜自我的青春,无论颜色的好坏,我们都是在自我的纪念册里描画自我的青春,哪怕仅仅仅有一笔,那也是自我的。那也曾记录过我们的青春。

那白色的纯洁,红的灿烂,绿的生机,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出最美的颜色——青春的颜色。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五

母亲,多么让天下儿女敬仰的字眼;母爱,多么像哺育我们成长的宁静港湾。 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只知道给予而不企求回报的。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人世间的儿女们,望着两鬓斑白的母亲,哪一个不辛酸至极呢? 母亲赋予给我的爱实在、朴实、严厉,有时还有点诗情画意。恍惚中,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我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母亲在辛勤工作;我看见一个疲惫的身影,那是母亲在为我编织寒衣;我看见一个欢快的身影,那是母亲在为我学习进步而高兴。

细细回想,在我的生活中,哪一天又少了母亲的身影?每当我哭时,妈妈就安慰我;每当我感到像一只孤弱无助的小鸟时,妈妈就张开她那宽广的臂膀,给我温暖和爱的气息。

有一次我们学校里打针,结果我晕血。那时正值中午,妈妈听说后,二话没说,连中午饭都没吃就匆匆赶到学校,背我去找医生,后来妈妈请假在医院陪我。当时我看见妈妈很伤心,不知为什么,我也感到一丝心酸。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到家,还没吃,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妈妈切好瓜后,先给了我一块瓜籽少,瓜肉甜的一块。她却吃瓜籽多,瓜肉不是很甜的一块。但母爱有时也会是严厉的。我一直有粗心大意的不好习惯。有次,我在学校上体育课后不小心丢失了衣服。回家后,妈妈狠狠批评了我一顿。但我知道,妈妈其实也很心痛,她也不想骂她的儿子,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母爱是爱里面最伟大的一种。儿女是母亲用自己的爱浇灌而成的花草,儿女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每一滴爱。母亲,一生为儿女护航,默默在儿女背后为儿女导引方向。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所能报答得了的吗?正如《游子吟》所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的母亲,都说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最无私、最勤劳的人,她,还是我们的母亲!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六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我们要为自己无知的行为“买单”。

多少年来大自然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些无知的人类乱砍乱伐破坏野生动物们的家园。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台风、海啸、地震、甚至龙卷风……这些都是大自然对破坏自然的始作俑者——人类的“馈赠”。直到一切真正的过去,人们才开始寻找原因,为自己的无知行为“买单”。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自然中,有许多生物与我们共存,所以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朋友,所以人类再也不应该把宇宙中的其他部分看作是我们征服的对象,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它们友好共处,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为我们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科学已经证实,非典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均来自野生动物,那么,在具体行动上,拒绝吃野味,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不仅疫情爆发期间是如此,全国疫情解除之后,窃以为也应如此;而在思想观念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有所戒惧、有所约束,同样理应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这是我们自我防护的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否则,好了伤疤忘了疼,“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难免仍然会上演。拒绝野味,让我们共同为国家明天的美好添砖加瓦。

此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鏖战正酣,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拼尽全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空寂的街巷,寥落的灯火下涌动的力量,我们清晰感知这是一股闯过难关的信念和决心,千万人咬紧牙关,他们知道,闯关,并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武汉更不是孤军奋战!武汉闯难关的历程,聚焦这场攻坚战中千百万平凡人会聚起来的非凡力量与宝贵精神。

我呼吁: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以美好家园,还生态系统以平衡,还我们以明天的美好!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七

答案是:有很多国人不知道吃野味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吃野味不仅违法,而且长期吃还可能被这些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感染,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最近网络上也有些不明事理的网友在散播一些人们吃蝙蝠的视频和照片,并称赞蝙蝠味道鲜美。在此我提醒各位,也许经过厨师们的精心烹饪,蝙蝠的味道真的很鲜美,但还是不要冒险去吃,因为蝙蝠身上携带着多种危害人类的病毒,在人们大快朵颐的时候,这些病毒就会乘机侵入人类的身体,经证实,蝙蝠就是sars冠状病毒和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真正的自然宿主。

当然,人们吃野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人类进化史上,人们确实一直在吃各种“野味“,这或许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石烹,陶烹,还是铜烹铁烹时期,不管夏商时代还是明清时代,人们都热衷于野味,那时的野味在食谱中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场合中,野味甚至”升级“成了皇家及恩宠臣子的特别关切。

但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世界文明已经相当发达,我们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该吃的野味还是不要碰。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还野生动物一片纯洁的大自然,我在此呼吁:爱自然,爱生命,拒吃野味,从我做起!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篇八

让我们一起携手倡议:“敬畏自然,拒绝野味”,还野生动物一片安宁的生息之地,还人类一片安静祥和的生存空间,还大自然一片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敬畏自然拒绝野味倡议书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斩断舌尖之“野”

疫情当前,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呼声日隆,斩断舌尖之“野”当知行合一。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一些人对饮食的追求从“日常所需的果腹之物”渐变成“日益膨胀的口腹之欲”,舌尖肆无忌惮,在猎奇、炫耀等心理驱使下全方位扩张,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下跑的无不涉猎,野生动物自在其中。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代价不可避免。2003年的“非典”本已敲响一记警钟,却终不能使所有人幡然醒悟。此次疫情当头棒喝,禁止非法食用野生动物适逢其时。

首先须补齐知的短板。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现传染病越发频繁,如sars、亨德拉、尼帕病毒、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皆与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相关。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动物源性疫病在人类传播须引起高度重视;每种生物物种的存在都维系着生态平衡,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站在食物链最顶层,凌驾于一切自然界生物之上,伸向野生动物的黑手,破坏生物链,埋下生态、社会安全隐患;食用野生动物满足猎奇心、虚荣心更是畸形心态……纠正种.种错误认知,专家呼吁促进食育高质量发展,传播科学营养、安全健康理念,从源头上建构不想、不敢、不需、不愿食用野生动物的逻辑链条和内在机制,引导人们吃出健康体魄、提高人体免疫力。

彻底改变人的认知非一蹴而就,相关法律法规不可缺位,法治中国是健康中国的有力保障。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有了法律的盾牌,执法必严是关键。食品安全监管强调“四个最严”,禁止非法食用、保护野生动物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相关部门铁腕执法,向活禽经营户下发《关于农贸市场禁止活禽交易的通告》,关停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区和宰杀点,严防私下交易和外来活禽入市场宰杀,完全阻断活禽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渠道,每日巡查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疫情过后,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是摆在执法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有了认识强化、法律保障,行动当同频共振。专家建言,尽快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相应必修课程,培养具有高食育素质的教师,编制食品卫生安全手册、食育教材、家长读本等,通过建设食育试验区、试点校等形式,使食育真正面向学生,面向学校,融入国民教育各环节,弘扬感恩自然、敬畏生命的大善之心和谦恭敬让、勤俭节约的大国之道。为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卫生健康系统应围绕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健康,履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职责,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等专项行动。

斩断舌尖之“野”,保护绿色家园,保卫人类健康,每位公民义不容辞。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离不开人类,同样,人类也离不开动物。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和人类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造成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恶化,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首先,人类对动物的肆意捕杀,一方面造成了动物的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动物对人类的敌意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动物与人类的友好关系。事实上,一直以来,人类残害动物的行为一直没有停息过,吃孔雀、吃猫头鹰、吃猴脑、吃丹顶鹤、吸熊胆,真是到了“万物皆入口”的地步!您想,这样怎么能不引起动物的愤怒呢?怎么能让动物不挺身而出、奋起反击呢?这也是造成了动物攻击人类、甚至伤害人类生命的重要原因。

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不仅破坏了地球环境,也破坏到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工厂的污水、汽车的尾气、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等不良行为,都对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对生存在大自然的动物造成了直接的伤害,使动物生存艰难,种类、数量越来越少,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使人类走向灭亡。

可见,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已经到了严重恶化的地步,同时,也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难道还能这样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吗?!我想,人类应该及时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爱护动物,保护地球环境。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周围的动物。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爱护动物,善待动物,成为动物的好朋友,为改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而它们面临的重重危机,多半是由人类所造成,例如:我们乱丢垃圾使河川受到污染、工厂以及汽机车所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不再干净,为了开发和建设不断破坏山林。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人类的存在,地球会不会变得更好呢?为了要弥补我们所污染的环境,并且要重视及提倡“保护生态”的观念。

由于生物不停的变少,陆陆续续出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团体,而这些集团不断倡导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因此,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渐渐被重视,不过光靠这些热心人士的帮忙仍是杯水车薪,我们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落实,假如全世界的人每天都能随手关灯,至少可以救回一只可爱的北极熊;假如全世界的人都能减少塑胶的使用量,就有许多生物的肚子里面没有垃圾的存在;假如我们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就可以使空气更为干净,不只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对于保护生态的观念应该推广到每一个角落,深植于人们的心中,无时无刻要懂得尊重其它生命,所有生命都是可贵的,我们无法即时扭转人们想要滥杀动物的想法,因为,有时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工作,但是,我们可以靠身体力行来改变别人想法,来落实保护生态的意义。

有时,我们应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那些因人类而丧生的动物,他们临死前的哀嚎,正是他们的求救讯号,他们也是生物,同时也是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我们并不能因为自认为高等,而残害其它的生命。

动物是人们的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人类都是大自然大家庭的成员,保护我们的动物同胞,珍爱生命,也是珍爱我们自己。

你可曾想过:买卖行为,会把动物推向绝境。也许我们没有亲手杀害过动物,但如果购买了野生动物制品,可能就变成了间接杀害者。许多野生动物是由于人们商业性开发,认为其“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便肆意捕杀,导致了灭绝。如海狗因人类进补之需而遭横祸,血溅北极;为出口日韩熊胆粉,至少七千头熊被囚入死牢,割开腹部抽取胆汁;藏羚羊因西方贵妇戴“沙图什”披肩之弦耀而暴尸高原。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举动,无异于鼓励谋财害命之恶行。请人们关爱生命,重视保护我们的动物同胞,从拒绝野味开始吧!

许多动物濒临灭绝,我们大力挽救。由于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污染,自然界的动物急剧下绛,我向人类呼吁,不要再捕杀动物了,不要再污染环境了。亲爱的朋友,你可知?鲸类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掉,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濒临灭。我代表鲸向人类呼吁:“不要再捕杀鲸,不要污染环境!”不然再过几年,人类就没有鲸这位朋友了。还有许多动物也再呼吁我们:保护动物,真心善待动物!

朋友们,保护动物,你我同行!人与动物一家亲,我们要尊重爱惜生命,保护手足同胞。我们人类关爱、保护动物,我们的自然大家庭才会更加和谐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