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找规律公开课教案(大全8篇)

小编: 薇儿

高中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教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数学学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朋友已经学到了那些规律。请说一说。

学生拿处学具摆成有规律图形。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大家评一评。

二、新授: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学生自由说说。

1、我们来看一看例5(1)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先让学生说,然后评一评。

2、2)小题,你会写吗,试试看!

做好后讨论讲评。

3、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二、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三、巩固。

1、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2、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3、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二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材说明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如寻找联欢会情境中装饰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围成圈跳舞的小朋友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等等。《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意体现这一要求,二年级下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另外,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如安排了星号题和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图形的变化规律

数列的变化规律

例1

例2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交流的重点可以是难找的规律、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115~118页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的习题。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三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数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格要代表五个单位。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参加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同学们喜欢的城市、班级的图书角、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例题的编排特点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如根据统计图表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根据数据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本单元内容安排

例1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格代表5个单位)。

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2.这部分内容建议用3课时进行完成。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四

学校:马尾实验小学姓名:陈新艳学科:数学

教材分析

1、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本单元式学生正式系统地学习“找规律”的开始。

3、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规律这块知识在教科书第一册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渗透。

比如:1、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的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的规律。

2、在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的加法减法表,就要求孩子去寻找规律,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3、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4、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找规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推理出后面的图形。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排队情境,为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我积极创设主题图情景,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高潮。

2、发现法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实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彩旗是怎么排列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会场里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什么规律呢?接着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情趣。

3、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通过电脑演示有规律排列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来探索知识,强调学生建立符号感、数学感和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在最后一个环节欣赏规律美时,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规律美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规律美,使学生感受规律美,学会欣赏规律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4.数形结合在指导学生描述图形的排列规律时,强调在图形前面加上数量,为下节课学习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奠定基础。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纸条,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课件出示小动物排队:乌龟小鸡长颈鹿。

师: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

2、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老师也猜不准!

4、师: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演示课件,板书: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重复排列,(板书:又一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板书“找”)请看,运动会现场布置的可漂亮了!这儿能找到规律吗?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规律。

师:指名同学汇报有什么规律?并进行小结。

2、明确“一组”的概念

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像彩旗这样一黄一红,彩花一红一紫,灯笼一红两蓝,小朋友一男一女,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又一组重复的排列,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找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师: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去瞧瞧(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图上那些地方有规律。

师:看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多种活动,加深认识

1、涂规律

师:你能用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拿出花朵图和水彩笔,按自己喜欢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涂好的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一组重复的部分。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涂的很漂亮,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

2、摆规律

展示作品

学生用学具摆规律

展示作品

四、课堂总结,创造规律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师: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听一段音乐。(放音乐)

师:刚才的音乐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你能跟着这个音乐拍掌吗?

师:全班起立,跟着老师动起来吧!

师:你能配合这段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吗?在小组里试试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又一组重复排列

观课、议课

“找规律”是根据新课标理念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这是找规律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但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是本节课教学中我较为注重的学习策略。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通过让孩子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情境导入2、发现规律3、体验规律4、延伸规律5、自我评价。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设计时,我首先通过“小动物排队”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直接揭题: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一块儿来找--规律。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发现规律”,让孩子们找运动场上的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学生表述中,强调要说出每种物体的数量,如:彩旗是按照一面红旗两面蓝旗一组,接着一面红旗两面蓝旗又一组重复排列为下节课“数字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涂一涂、摆一摆”的教学情境。其中,“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摆一摆”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两人合作,自由设计“规律”,培养创新意识。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摆才是有规律的排列、谁摆的规律更有创意。然后,在“延伸规律“环节我设计了“欣赏生活中的规律”和跟着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目的在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我安排的“自我评价”是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都将在这一学段定位。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本节课我的教学特点是: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生动、活泼,孩子们学起来兴趣盎然。正所谓:学中乐,乐中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快乐时刻荡漾在课堂上,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通过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涂一涂这两环节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了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出了与众不同、有创意的规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我觉得也有一些遗憾: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和一声声急切的“老师,请我”,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另外,在各环节的过度上有些快,小组讨论的习惯还不是太好。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教学再设计

一、情境导入

师: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3个)

生:小鸡生2:乌龟生3:长颈鹿

师: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老师也猜不准!因此小动物又重新把队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出示有规律的)现在,你能猜出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吗?(2个)生:长颈鹿(多个说)

师:猜对了吗?请看。为什么这次大家猜得都是长颈鹿呢?(学生汇报)

2、(演示课件)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板书: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又一组重复排列,(板书:又一组重复排列)我们就说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

谁再来说说这个队伍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说你说全班

生:没有规律因为它们没有按顺序排列因为他们乱七八糟

二、探究新知

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

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规律与规律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规律。(板书找)请看,运动会的欢庆现场布置的可漂亮了!大家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呢?这儿能找到规律吗?(出示课件)

(1)仔细观察,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规律。(同桌交流)

(2)谁来跟全班同学说说。

学生汇报:

(1)生:我找到了彩旗是有规律的,它是按照一黄一红又一黄一红的规律排列的。

师:谁还会像这样说。

师:原来彩旗是按一黄一红重复排列的,一黄一红就是彩旗规律中重复的部分。谁还有其他发现。

(2)生:我找到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有一朵红花又一朵紫花的规律排列的。

师:彩花是按一红一紫为一组重复排列的,一红一紫就是彩花规律中重复的部分。(出示课件)

猜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彩花?

(3)我找到灯笼是有规律的,它是按一红两蓝重复排列的。

师:(出示课件)谁再来说说看。灯笼重复的部分是什么呢?生发言

(4)我找到了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又一女一男的规律重复排列的。

师:(出示课件)小朋友是按照一女一男为一组重复排列。谁再来说说看。

2、明确“一组”的概念

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像彩旗这样一黄一红,彩花一红一紫,灯笼一红两蓝,小朋友一男一女,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又一组重复的排列,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3、找生活中物体的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运动欢庆场上找到这么多规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有规律的现象,我们去瞧瞧吧。(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图上那些地方有规律。

学生汇报:生:斑马身上的条纹也是按照一黑一白的规律排列的。

师:看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有规律的东西真美!

三、多种活动,加深认识

1、你能用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拿出花朵图和水彩笔,按自己喜欢的规律给小花涂上颜色。涂好的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一组重复的部分。

汇报: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涂的很漂亮,老师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1:我是按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黄色的规律涂的。你的色彩搭配的真好!

生4:我是按照两个红色两个黄色来涂的

2、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涂得都很漂亮也很有规律,同桌互相欣赏下吧!

请把你们的作品轻轻的放在抽屉里

四、课堂总结,创造规律

生:我学会了找规律。生2:我知道了什么是规律生3:我觉得有规律的东西真美。

2、看来小朋友的收获真多。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听一段音乐。(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你能跟着这个音乐拍掌吗?

师:全班起立,跟着老师动起来吧!

师:你能配合这段音乐做有规律的动作吗?在小组里试试看

师:你的动作真美,你上来带小朋友们一起做你也来!你再来

师:谁还愿意上来

小朋友们今天学的真不错!下课

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收拾东西排队下课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又一组重复排列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通过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位数不够用“0”补足时的情况。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

(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二)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下面是小马虎记录的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丁新国14.5米,刘霏霏1.38米,任韬0.14米)

生1:丁新国的身高不对。14.5米比房子还高。

生2∶任韬的身高也不对。[用手比]0.14米只有这么高

生3:刘霏霏的身高是对的。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

生: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三)新授

1出示例题情境图

观察寻找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师板书:0.009米=()毫米

0.09米=()毫米

0.9米=()毫米

9米=()毫米

指名填空,师板书。

2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板书:一位,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三位,1000倍。

完整总结规律,课件显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一位,十分之一。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三位,千分之一。

找出共同点:左移缩。

完整总结规律,课件显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5、出示总结两个规律的四句歌,全班齐读。

三练习

1.下面的数同0.372比较,结果有什么变化?

3723.7237.2

2.下面的数同506比较,结果有什么变化?

0.5065.0650.6

3、计算。

3.9×100=71.2÷100=18.5÷10=

0.84×100=0.6×1000=23÷1000=

4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零,这个小数就()

a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3倍d大小不变

4.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

5.思考题

1)甲数是乙数的100倍,若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8.07,乙数

是多少?

2)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四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0.009米=()毫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0.09米=()毫米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

0.9米=()毫米

9米=()毫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七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讨论时间充分,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练习有层次,有梯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在讨论时,应该让学生亲自到黑板移动小数点,体验移动过程,让学生深切体会小数点位置移动的重要性,因为时间关系,这个环节没有做到,是个遗憾之处。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

2角=()元1厘米=()米

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和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提问: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和,并把它们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

写成小数是多少?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0.029读作:零点零二九

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3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读写应该不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有初步的渗透。

五、全课总结:

1、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记数法,预习p32页例3。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p114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说知道了那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事情?

分析统计表。

学生填表,并交流从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我国的人口数是125909万,你能算出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大约是多少公顷吗?

2、你知道吗?

cai:学生阅读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实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加拿大的十九分之一,居世界第60位以后。而且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因此,保护根底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3、教科书p115的第2题。

学生观察统计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请你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进行提问。

集体交流。

4、教科书p115的第3题。

说说题中都告诉了你哪些信息?

你认为在统计图中应该怎样表示红队和蓝队的呢?

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后作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完成教科书p116的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的巩固。

教学难点:

学生的组织。

教学过程:

一、游戏规则。

把一个正方体木块,一面写上“1”,两面写上“2”,三面写上“3”。抛正方体木块,每人抛20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人抛的“1”“2”和“3”超上的次数。填好统计表和制作好统计图。

二、分组。

学生按小组为单位分组。

组内进行分工:记录员、填表员、画图员、发言代表……

学生操作,师巡视,引导学生完成。

三、汇报。

每一组的代表进行发言,组员也可以进行补充。

分析统计表与统计图。

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四、全课总结:对每组的合作进行评价。

第七课时了解周围的家庭

教学目标:通过对自己生活情况的调查,巩固统计知识的运用;通过此次活动,提高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了解一下自己家附近的10个家庭最近依次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燃气费的交纳情况,并想办法记录下来。

二、交流阶段。

四人一组,分别把自己调查的情况在组内交流。

全组讨论:

1、把每个成员表格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并选出一个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

2、对选出的统计表的情况进行分析。

全班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可补充发言。

三、节约与环保教育。

cai:播放一些水资源、电资源、油资源等的短篇,结合学生调查的数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进行节约与环保教育。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找规律公开课教案篇八

1.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东家厨房装修图案引出规律。厨房的墙面和地面的图案都是按规律排列的,它们的规律很多,观察的角度不同,规律不同,从同一角度观察,它们的规律相同。以行为标准观察,它们都呈循环排列。以墙面为例,它的第一行有四种图形,下面各行都是这四种图形循环排列而成:第二行是将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往前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第三行、第四行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上一行的基础上变化来的。地面的规律和墙面一致,只是要从颜色的角度观察。

教学时,既可由教材的情境引入,也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儿童的情境。如,分别出示两个学生布置的房间:一个用上学期所学的规律来布置,一个用循环排列的规律来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第一个房间有什么规律,复习旧知,并激趣导入:这第二个房间怎么乱七八糟,一点规律也没有?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单独出示墙面、地面的图案,引导学生找规律。学生找出的规律可能很多。如,竖着看,第二竖行是将第一竖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图形依次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变化来的,同样其他各行也是按这样的规律,在前一竖行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从右上方往左下方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是一样的。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教师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例1与主题图的图形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来找例1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经验,重点谈找规律的方法。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巩固例1的练习,没有任何提示,基本规律类似,只不过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教师重点关注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

4.在“做一做”之后,教材安排了给手帕设计漂亮的花边和图案的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活动前,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活动的材料可以因地制宜,手帕可用正方形纸代替。设计的方式既可采取画的方式,也可采取贴的方式。贴的图片尽量选取简单有趣的,如水果图案、动物图案、所学的平面图形等等。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可将作品贴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感受创新的乐趣。

5.例2是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教学例2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第(1)题,再把例2与例6进行对比:与例6比,图形和数的排列有什么新的变化?你能发现新的规律是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找规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先试着独立完成,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启发指导,再小组合作交流想法。最后教师进行小结,重点说明:例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6.例2下面的“做一做”与例2类似,区别是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新的等差数列,等差的差不是1,是2。此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启发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

7.关于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与例1基本类似,不同之处是图形按顺时针旋转循环,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的题型与前面学过的略有不同,在一年级上册思考题中出现过类似的习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来思考(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每一项上的数的10倍是后一项上的数。

第4题是学过的等差数列,渗透了数轴知识。

第7题启发学生根据数位知识思考。

第8*题第(1)题是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教师可向学生略做数学史料的介绍。第(2)题是等比数列,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一半。

练习二十三的最后是思考题。是一个特殊的数列,每一个数是这个数所在项数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