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中医后感 中医实习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小编: ZS文王

运动会是学校重要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宣传可以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活动知名度。运动会总结要写出运动员拼搏的背后故事和感受。运动会成功案例分享,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中医后感篇一

一、西医排头阵,中医靠边站。

以前看书经常看到有人提过这这种情况,但体会不深,现在深深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医院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会不会看化验单,我说不会,他就不太高兴了。他说,现在无论在哪里做医生,你都要懂西医,会开西药,稳住病人,这是最基本的。至于中医该怎样,针灸该怎样,那都是你用西医西药把病人的病情稳定住以后的事。你的中医如何厉害,针术如何了得,那只是提高你的知名度的东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在他看来,无论大病小病,都必须先上西药,实在不行了,再考虑用中医。换言之,中医就是不行!

当然,事实并非中医不行,而是他的中医不行——他压根就没学好中医,甚至还没入中医的门。我没有轻视老师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因为有一次查完房,开好了医嘱,医生们都没事了,就坐在办公室里边看报纸边闲聊。不知是谁首先问了一句我们实习生说:“你们现在医学课程都是怎么安排呀?我们当年中西医的比例是7:3。”我们的组长说大概是五五吧。我说:“哪里,几乎已经是4:6了!”我的口气有点重,本来是想发发牢骚的——我们现在中医四大经典都已经沦为选修课了,因为选的人少,有些课甚至开不起来。孰料某老师接口道:“这还差不多!应该多学点西医,才能跟临床相衔接。我们当年就是学的西医太少了,中医也没学懂。”又有老师道:“中医就是有点玄,不好懂。”主任说:“学中医啊,讲究悟性。像咱都不是那个料。”

二、西医抓襟见肘,中医束之高阁

不可否认,许多方面西医有其长处,西药对不少疾病确有良效。可是同样不容否认的是,西医的发展有限,极多西药在愈病的同时其副作用亦“蔚为壮观”。比如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常可以导致头晕、视力模糊;镇静药艾司唑仑常让病人口干、嗜睡、乏力;脑血管扩张药长春西汀也可见头痛、头重、眩晕和困倦感。在我所在的神经内科病区里,因为都是西药治疗为主,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病人因为用阿托伐他汀、长春西汀等药,腰腿乏力会长期无法好转,经常可见头晕等;如果病人合并焦虑症的,便用艾司唑仑和(或)阿普唑仑,随即又产生嗜睡或者睡眠紊乱,甚至抑郁症;帕金森病人因为长期使用盐酸苯海索而产生严重幻觉的亦大有人在。

每个病治到一定阶段,症状已经很难再有改善,西医西药没有办法了,这时“中医师”们才会想起可以用汤药。可是因为本来就学的不怎么透彻,又极少运用,临时开中药也就成了瞎胡闹——一点都不讲究辨证论治,又不识变方加减,只是套用成方。像脑病科,凡是中风病人一律是气虚血瘀证的,方子几乎永远是补阳还五汤。当然,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得出结论——中医就是不行。于是更加不用中医中药了!

三、摆脱恶性循环,扬我中医

我们是中医院,就应该以中医中药为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强的临证能力,要求我们中医师有敢于面对和解决急症、重症的自信和胆量。

这又要溯源于中医的教育现状了。教育是人才的基石。中医教育如果出了问题,人才培养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必然会有问题。教育的话题历来就是比较大的话题,不好讨论。但有一点是谁都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如果中医教育的主修课程不是中医而是西医,那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能叫中医么?许多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中西医比例是5:5,甚至是4:6的,也就是说大学四年(除去一年的实习时间)的理论学习有至少一半的时间是学西医的。这样的后果是,少数只钟情于中医的人因为排斥心理,西医课程都学的不好;有一半的人偏向于转学西医(既“科学”,又赚钱);剩下的一大批人便成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了点皮毛,西医也懂那么一点点。我曾n次听到有同学抱怨说,都快五年了,他却感觉自己中医还没入门!这样的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忧心,别说培养什么中医大师、一代大家,只怕中医将后继无人矣!中医的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要求,需要重视经典,重视对前人的继承,重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诚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言:“只有继承好了,才能谈创新和发展。抛开前人的理论、经验而一味求新,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还好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注重经典,并做了一些教育改革。作为一个中医者,我希望中医教育改革往更有利于中医的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旦有了人才,我们就要让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医,我们就要运用中医。所以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中医院,中药要随时可以配备,随时可以急煎,有医院制剂,成药等等,以应付急危重症。这不是说要抵制西医,更不是无视现代科技成果,而是寻求中医的进步,让中医在当代环境下遵从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自己。

不过光有人才还不够,还要有让人才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条件。为什么许多学中医的会转西医?为什么许多中医师不愿用中医中药而喜欢用西药?因为用西药获利大,经济效益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不想多挣点钱,没有医院不想获取更大利润。而西医西药正是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西医讲究精细,用某个药必须有哪几个指标都很明确,每个病人必须做这个那个检查,必须什么都查个清楚才能用药,好像这样就能保证药到病除。可惜经常事与愿违,有些病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查清楚的,很多又没有办法;有办法的,不是开刀切这割那就是用价格昂贵的西药——而且这些药往往有许多相当明显的毒副作用。看看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各项检查就是一宗大生意了;然后动手术的话——手术费有多高大家都知道的;再就是上西药了,西药再便宜,也要比中草药贵的。反观中医,中医历来以“验、便、廉”著称,本来就没有注重经济效益的传统——她更注重的是疗效!中医也没有强调借助器械做什么检查的传统,望闻问切四诊都主要依靠医生对病人面对面、手把手的操作,所以没有什么检查费收入;中医不主张轻易动刀,崇尚内治法,加之大多数中草药价格便宜,经济收入自然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今年两会有代表指出:“……医生劳务技术价值长期偏低,医生不能通过“阳光收入”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劳务技术定价远远低于成本,违背了价值规律,导致很多医生开“大处方”,从药品回扣中进行补偿。”西医尚且如此,中医更不待言。中医师的劳务、技术价值一直严重偏低,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基本工资收入偏低,也与西医师的基本收入偏低。西医还可以从处方用药上刮油水,真正的中医却无法这样也不忍心这样做!许多学中医的人会被告诫“中医不赚钱,西医赚钱——还是转西医吧”!就是在这种一切都追求经济增长的大浪潮下,西医正在以强大的攻势同化中医。

因为不赚钱,很多疗效极佳的简易方药都在慢慢被人遗弃;因为不赚钱,中医会慢慢没有人愿意使用;因为不赚钱,中医会慢慢没有人愿意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政府、医院、教育机构和中医师个人都要努力。政府应该发挥导向作用,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生尤其是中医师的经济待遇,不能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让医院成为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试问健康和生命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吗?医院和教育机构是改革和发展中医的切入点,中医现代化不应该是一个口号,更不应该是偷天换日以中医西化取代中医的现代化,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广大中医师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体,要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

学中医后感篇二

说起选择这门课的初心,大概是因为我对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兴趣,除了常见的传统文学之外,还希望从更多形式进行了解。走近课堂之前,我一直以为养生只和中医穴位有关,对这门课的认识也仅限于同学介绍中的上课轻松、老师温和。一个学期过去,我从中得到的收获比想象的更多,除了基本的养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态度的转变,是对我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课堂上,我接触了很多充满禅意的词语,比如意形结合、天人合一,也尝试了很多未曾听说的活动,比如正念行走、身体扫描、导引保健功等。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念观呼吸。正念呼吸要求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体流通的过程,看似容易,实际坚持下去却很难。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胡思乱想,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完全无法静下心来;或是昏昏欲睡,大脑陷入休眠状态。而后的几次练习,我开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思想,渐渐地杂乱的念头便越来越少了。正念的方法在生活中也有很大所用,在情绪急躁的时候,我会通过它让自己平静下来;压力过大而失眠的`时候,也可以用它放空念头,让自己放松地养足精神。

在我看来,“活在当下”与随波逐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一种软弱。所谓身心合一,意味着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选择,选择决定了他的行为,而行为最终构成了他的命运。每学期都会有这么一段时期,课程排满、考试集中,各种社团活动也纷纷开展,紧张的节奏让人手忙脚乱,不管在做什么,我时刻都在想着这一周有什么需要完成的任务,担心自己能否应付得来。这种急躁和忧虑可能是一种动力,但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情绪,并不能帮助我走出困境,唯有活在当下、身心合一,尽心专注于眼下所做的事情,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同时,“活在当下”也是治疗拖延症的一剂良药。生活轻松时我们往往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耗费,怠于做任何事。现在我明白,当下的每一分自由的时光都需要把握,身边的每一分美好和愉悦都值得珍惜,如果总是妥协于内心的懒惰,寄希望于明天,就会丧失主动选择的机会,被未知的变数所左右。

恍然间已临近期末,体育课也即将结束了。在这里,我遇到了和善而耐心的老师,听到了新奇深奥的知识,也在交流感受的环节里和担任体测志愿者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不得不说,老师非常有行动力,当提到有同学建议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立刻带我们前往北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运动。虽然一圈跑下来很累,但是对缺乏主动锻炼的我们来说,也是必要的练习机会。几次下来确实有所收效,不断提高的长跑成绩让我很开心也很感激,算是不负明媚春光。希望老师以后能多增加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让课程更丰富起来。

学中医后感篇三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宝贵医学遗产,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研究对象。其中,摸脉作为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堪称中医的技术之源。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体会中医摸脉的技巧与奥秘,感悟颇多,下面将分别从脉搏的节律、脉象的变化和脉相的好坏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中医摸脉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节律的认识

中医摸脉的第一步是理解脉搏的节律。摸脉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脉搏的节律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这是脉象的表现形式之一。经验告诉我,脉搏节律的快慢往往与体内阴阳的盛衰有关。当人体阳气旺盛时,脉搏节律往往较快;而阴虚阳亢时,脉搏节律则较缓。此外,根据脉搏的强弱程度,我们也可以判断人体气血的充盈情况。脉搏强劲有力,意味着人体气血充盈,气机通畅;脉搏弱细无力,则可能暗示气血虚弱。因此,在摸脉过程中,我们应该准确地掌握脉搏节律变化的规律,从而为后续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第三段:脉象的变化

中医摸脉时,不仅要了解脉搏的节律,还需要观察脉象的变化。脉象是脉搏节律的具体内容,它体现了人体各个脏腑的运行状况。在摸脉过程中,我发现脉象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浮、沉、数。脉象浮,说明病位较浅,病势较轻;脉象沉,则说明病位较深,病情可能较重。脉象数指的是脉搏的频率过快,多见于心悸、失眠等症状。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第四段:脉相的好坏

中医摸脉时,除了了解脉搏节律和脉象的变化外,还需要评判脉相的好坏。脉相是指脉搏跳动的规律和状态。根据中医理论,脉相的好坏反应了人体气血运行的畅顺程度。正常人体的脉相应该是规律有力的,既不过缓也不过急,既不过缩也不过长。当人体出现疾病时,脉相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变化,如脉跳缓慢、脉息有缩、脉搏紊乱等。因此,通过对脉相的观察和判断,我们可以了解人体阴阳、气血的协调程度,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线索。

第五段:结语

中医摸脉作为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丰富着中医的诊断与治疗。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摸脉不仅仅是简单地检测脉搏的存在与强弱,更重要的是通过脉象的变化和脉相的评判,推断病理变化,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然而,中医摸脉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细腻的触觉,这需要中医师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字数:475)

学中医后感篇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严格措施控制病情,其中中国作为病情爆发的起源地,积极采取措施防控疫情。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中医医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对抗疫情,实现了最终的胜利。本文将从自身经历和了解出发,谈谈对“中医战疫”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重视预防

在疫情初期,中医学者就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建议公众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保健措施,防止感染。比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等。同时,中医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法,对病情恶化者实行及早治疗,使得虽然初期病例较多,但后期感染率大幅下降。

第三段:灵活适应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医学者发挥自身的优势,灵活运用中医治疗方式。从“预防”到“治疗”再到“恢复期康复”,中医都积极出谋划策,并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比如开展传统中药研发,研究细胞治疗,进行穴位按摩治疗等。这些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对症下药,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病情,也加快了康复过程,实现了更好的治愈率。

第四段:互相学习

中医传承悠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发展同样需要新的动力。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不少中医药师加强了与国际先进治疗方法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优点,提高中医药品质,并对中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做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五段:感悟对中医发展的思考

对于中医来说,疫情虽然是一次考验,但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地,中医被纳入了防控的体系内,更多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这为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舞台。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从中医战疫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发、心系疫情、众志成城的力量,也看到了中医药显示的潜力和中西医结合的科学价值。

结语:

在防疫的时期,“中医战疫”成为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意味着着我们的民族秉承着一份伟大的担当。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行业更应该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立足世界,不断创新,将中医文化发扬光大。(总字数:1091)

学中医后感篇五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

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实习阶段的开始,准备着实习阶段又一个接力。

进入儿科科室,我从带教老师那儿了解到,儿科是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室,涵盖了内科、外科的各种疾病情况。但儿童疾病的种类与成人大不同: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儿童自身的特点以及年龄小不会或不能准确描述病情,不懂得与医护人员配合,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除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应细微敏锐,发现变化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了解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后,我开始投身实习工作中。在临床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不断汲取和探索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许这些心得体会只是浩瀚大海中的水珠一滴;无垠沙漠中的沙砾一颗,但对我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就好像在广阔的沙滩上,一阵浪打来,留下无数闪闪发光的贝壳,点点滴滴都值得我去珍藏和回忆。也许这些收获相对而言是微小的,但我相信,成功是积累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之上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过一个月的儿科实习,我又成长了许多,渐渐摆脱了学校的那份稚气,走向成熟。在“阵地”上,我学会的不止是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技术,疾病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与病人家属沟通。儿科的护理对象是小孩,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子女了,家属以及医护人员都是本着为小孩着想的理念。除了要有精湛的输液技术,将病人的痛苦减至最轻之外,还要向病人家属做宣教,方面涉及很广,比如:饮食教育,环境,衣着,心理护理等。向家属宣教完之后,他们对我表示非常感谢,我自己心里也觉得特别欣慰,劳动成果得到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体现出“护士”这一角色的价值,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工作,更多的是要充当健康教育者和病儿知心者。我在儿科就深有体会,比如科室里比较多的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首选化疗治疗。除了一些常规的'操作外,我们还应该做好对症护理。感冒的症状是发热、咳嗽、甚至全身症状,那么我们应该做到对症护理,注意室内环境,饮食清淡,休息等一系列的宣教。如痰液较多,还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于吸痰和拍背,雾化吸入等。同时要多与家属沟通,向其介绍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等。教会家长正确拍背协助排痰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出院时做好健康指导,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等。在平时的实习工作中,我也经常看到带教老师向家长做宣教,这就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护理工作比较高的境界,只有转述给病人家属,才说明自己真正了解书本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对医患双方都是有利的两周的历练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对护士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护士不光是护理活动的执行者,还是健康捍卫者和宣教者。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交际能力,将自身所学灵活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用双手给病人送去温暖,每一个操作都赋予病人康复的希望,让他们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我们只是送去了微不足道的关怀,但这些积累起来,就是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的诺亚方舟。

作为一名实习护士,我所能做到的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我正确认识了“护士”这一角色,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往后的工作中将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力求更好。

“工作”这座大山等待我无畏地攀爬

学中医后感篇六

其实去年就已经知道侧侧的这篇文,是微博上的朋友推荐的,当时断断续续追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只看完第一簪的案子。说实话结局凶手出来时,我还是云里雾里,一方面是因为我太笨qaq,另一方面我追连载也是时断时续,造成记忆不连贯,没跟上推理的节奏,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就没顾得上追连载,一直搁到最近,才想起这篇文。

我特别喜欢看推理探案故事,尤其是结合了我喜爱的古代背景的推理探案,特别欣赏侧侧缓缓道来的叙事步调,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话都暗含线索,每一个动作都发自内心。喜欢侧侧不刻意玩弄叙事手法把读者唬得一惊一乍,而是直接把故事如同画卷一般徐徐铺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读者很容易融入故事,也能直接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心理,同时又急不可耐地读完一章又想着后续,接着看下一章,直到整个案件水落石出,才舍得合上书卷,可依然为书中人物的各色遭遇和心路历程久久激动。

过去的一个星期内,几乎所有的休闲时间里我都在读《簪中录》,连续熬夜好几天,读完了还一直魂不守舍,又重新读了一遍第一簪和第二簪,现在准备重读第三簪。有好多暗藏的线索在看第一遍时不会察觉,重读一遍时,不禁惊叹“原来如此!”

在这里,我强烈建议大家连贯地看完每个案件,甚至看上两遍,好好感受一下侧侧下笔时的用心,真的是非常非常精彩的故事。

(ps:看第一遍时,因为破案情节太精彩而忽视了夔王的心理过程(向夔王道歉,向作者道歉),看第二遍时,李舒白爱上黄梓瑕的心理过程清晰地展现在面前,不得不赞一句侧侧的细节刻画精妙,以及,李舒白啊李舒白~真是个要面子、动不动就别扭的王爷,啧啧)

能吸引我连读两遍的书不多,《簪中录》是其中之一。除了案件本身值得一再推敲,每个案件涉及的人物,无论尊卑,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他们的经历和心情都能让人久久回味。

看完最后一本《簪中录》,突然想到,郓王李漼虽然身居帝位,却是个可怜人。他本身一直患有头风(头风大概是李唐王朝祖传的毛病……),每次发作生不如死。

他最宠爱的女儿,同昌公主,在如花年纪死于非命,他不得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他最爱的女人,王芍王皇后,却是琅琊王家为了一族的荣华,是云韶院的梅挽致为了一己的富贵,共同创造的假象。被谎言欺骗十二年,皇帝心中的恨和苦,可想而知。

而他的郭淑妃自称在皇帝身边如同行尸走肉,却在不惑年纪,爱上比自己女儿还要小的男人,不惜拿女儿做挡箭牌。这样自私的女人,对皇帝也未必有真心。

环顾李漼身边,没有一个人真心对待他。孤身一人高居帝位,其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夔王李舒白,遇到黄梓瑕后就要幸福许多了。就像文中李舒白所说,他的人生在遇到黄梓瑕后才真正开始。能让爱面子又爱别扭的夔王说出这样的话,黄梓瑕同学真不简单啊~!

本文的女主是难得的让人喜爱的女性角色,有智慧、目标清晰、有行动力,虽然和男主为情而起有过争执,但始终明白自己的心,没有在男一男二之间摇摆不停,最后的朝堂之战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果然是侧侧想要塑造的强强文!

历史对唐懿宗李漼的评价并不高。他的父亲唐宣宗一手开创了“大中之治”(史书“宣宗中兴”),而他继位后,沉溺于欢饮,执政末年又大肆花费钱财迎接佛骨,“大中之治”的成果被他耗尽,唐朝在“宣宗中兴”之后再无起色。唐懿宗之后是唐僖宗,而后是唐昭宗,最后是唐哀帝。“宣宗中兴”之后不到五十年,唐朝就灭亡了。

最后必须要说,我超喜欢李舒白!先说说历史上的夔王吧。

据历史记载,夔王李滋是唐宣宗的第四子(也有说是第三子),846年封王,咸通四年(863年)薨。唐懿宗(也就是郓王)在859年登基,改年号为咸通。咸通四年,夔王薨,年仅二十。

不知道是不是和文中描写其他几位王爷一样,夔王是因为自己的兄弟唐懿宗而英年早逝呢?

我没有找到相关历史记录。但是可以想象,作为有“小太宗”名号的唐宣宗最爱的儿子,夔王李滋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侧侧笔下的夔王李舒白有惊人的记忆力,领兵作战的能力和运筹帷幄的手段,这和历史上的唐宣宗有相似之处。

历史记载宣宗有意让夔王继位,但是因为宦官王宗实阻挠,最终继位的仍然是太子,即郓王李漼,史称唐懿宗。登基后的李漼必定忌惮深得父皇宠爱的兄弟,因此夔王英年早逝未必和唐懿宗无关。(这只是个人一厢情愿的猜测,不过李唐王朝向来内斗凶狠,发生什么事都有可能。)

再看侧侧的《簪中录》。

小说里,夔王活过了二十岁,并且在二十四岁时娶得聪慧娇妻黄梓瑕,真是可喜可贺呀!(还是读小说幸福啊~)唐懿宗薨逝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唐僖宗。刚刚登基的唐僖宗年幼喜好玩乐,只对击鞠感兴趣,朝廷内部暂时没有能和夔王对立抗衡的政治势力。虽然作者最后没有描写很多两人婚后的生活,但是可以想见,在皇帝的势力还未形成时,在夔王权力的庇护下,他们能够度过一段平静美好的时光。至于最后,反正历史上唐朝再过三十几年就灭亡了……大家自行想象就好,我是希望他们能在乱世到来之前先走一步啦。

可以看得出侧侧相当喜爱夔王这个人物,所以小说开场,夔王就稳坐男主位置,哪怕女主的仙气十足不似人类的竹马和身为琅琊王家长房长孙的未婚夫前仆后继,男主的地位固若金汤,大唐夔王一直是女主最坚实的后盾。

小说里,侧侧好几次写到“大唐夔王”,气势十足。作为读者的我,每次读到“大唐夔王”,都觉得耳边轰然有声。他是唐末最后一道亮光,如果他能够登基,相信以他的才智能力应该可以延续宣宗中兴,也许大唐王朝还能延续半个世纪的辉煌。然而历史无法改变,随着夔王李滋的逝去,唐朝犹如一架无人驾驶的松散的马车缓缓驶入深沉的暗夜,驶向注定灭亡的结局。虽然知晓无法逃脱那样的结局,但是当覆灭的时刻到来,还是无法遏制心中哀恸。

9朱温强迫唐昭宗(昭宗和僖宗都是懿宗的儿子)迁都洛阳,但是百姓们不愿离开长安城。这是自然,谁愿意离开繁华的家园呢,哪怕李唐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于是朱温下令拆除宫殿、官府和民房,将建筑材料运往洛阳,曾经盛极辉煌的大唐长安城和大明宫顿时烟灰飞灭。这是长安城和大明宫第一次遭受劫难,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劫难。自从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看到这段历史,每一次回想,都忍不住扼腕叹息。

大唐王朝彻底覆灭之前,作为大唐王朝的标志和心脏的长安城和大明宫已经消失,三年后(9),也就是历史上的夔王李滋薨逝后的第四十四年,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去世,至此唐朝灭亡。

虽然知道小说创作和真实历史不应混为一谈,但是《簪中录》依托了部分真实历史,加上作者创作,让人忍不住遥想唐朝末年那段历史。

侧侧的故事背后总有挥之不去的沉重命运感,很久以前读过《北落师门》就有这种感觉。《簪中录》里有王皇后阴差阳错杀了亲生女儿程雪色,豆蔻躲不过的冤死结局,垂珠和她一心想认回女儿的父亲,孤身一人的吕滴翠,禹宣认识黄梓瑕的契机,王蕴身为琅琊王家的长房长孙,为家族利益所缚,最终走到黄梓瑕的对立面。而历史上的夔王阴差阳错没能继位,也是命吧。

本来只是读完《簪中录》心绪激荡、难以平静,想着写读后感一吐为快,一不小心就码了两千五百多字,汗|||还望侧侧别嫌弃我啰嗦。

字数大概够得上长评,所以冒昧发出来。在jj看了这么多年文,这是我第一次发表长评,不知道放在哪里合适,就贴在第一章下面吧。

学中医后感篇七

暑假期间拜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虽说是拜读,其实是囫囵吞枣。刘儒德教授把我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屡见不鲜的事,站在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的角度上,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来,层层剖析。书中筛选了66条心理规律和效应,每篇正文前都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使那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很容易地和自己的工作对号入座。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很多老师对学生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有的人非常努力,效果却并不理想。读了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等,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管理学生的诀窍竟有那么多书中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事对“超限效应”进行分析。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使人感动,就准备捐钱,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箱子里偷了两元钱。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称之为超限效应。我们有时何尝不是犯牧师这样的错误呢?学生犯了错,批评一次或许会有效果,如果针对这件错事重复批评,就会出现不良效果。我们常常就会因为孩子一次的错误而一再地指责他。这会让学生不以为然,收效甚微。学生犯了错,如果我们能宽容地对待他们,进行换位角度,多理解,少批评,适当的留点空白,给他们一个过程,让他们思考、反思,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有必要再次批评,也要改变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才能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高中、大学,直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者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屡屡受挫,倒是前三名之外,第十名前后的学生,却在后来的学业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为栋梁之才,印证了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的结论。

在管理班级过程中,我们大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好、表现好,各方面比较突出,深得我们的信任。相反对于后进生,我们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的姿态,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态度是不可取的。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关注后30%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差,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怀,在活动中我们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老师的好,学生记得;老师的情,多年后学生会牢记;老师的爱,可直入学生的心底。我常常告诫我们的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好与坏,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无论他学得怎样,只要我们真心付出,以爱育爱,就无愧教师这一职业,我们都是成功的。

学中医后感篇八

第一段:引入中医灸法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00字)

中医灸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灸法使用艾火燃烧艾绒,通过燃烧释放出的热能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据史书记载,中医灸法起源于华佗时期,几千年来一直流传至今。灸法因其独特的效果和安全性,在中医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段:中医灸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250字)

中医灸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系统,经络通过身体各部位,连接气血和脏腑器官,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而灸法主要通过热刺激,促进经络的通畅,调和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中医灸法不仅可以治疗各类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还可以起到调理身心健康的作用,缓解压力和疲劳。

第三段:个人体验中医灸法的益处和心得(300字)

在我个人的体验中,中医灸法给我带来了许多益处。首先,灸法能够迅速舒缓疼痛。我曾经长期遭受颈椎病折磨,常感到颈部酸痛难忍。而经过灸法的治疗,颈椎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同时也改善了血液循环,提高了我身体的舒适感。此外,灸法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我曾经因为失眠而苦恼,但尝试灸法后,不仅睡眠得到改善,还具有较好的疗效。最重要的是,灸法是一种自然疗法,不含化学成分,对身体没有副作用,相比于药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第四段:对灸法的兴趣和投入(250字)

受到灸法的益处和疗效的启发,我对灸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投入其中。我开始学习中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各种穴位和对应的治疗效果。同时,我购买了专业灸具,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艾草进行灸疗。在灸疗实践中,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艾灸对身体的温热感和按摩效果。这种亲身体验激发了我对中医灸法的研究热情,我渐渐地开始尝试灸法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五段:展望中医灸法的发展前景(200字)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传统医学的认可,中医灸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灸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更多科学研究的证实。随着科技的发展,灸法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例如电子灸、光照灸等。未来中医灸法将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更大的疗效和作用。我期待着灸法在医学领域的更多可能性和应用,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100字)

中医灸法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各类疾病的治疗和身心健康的调理效果显著。个人通过亲身体验和研究,深入了解灸法的原理和应用技巧,并对其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展望未来,中医灸法有望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学中医后感篇九

中医灸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使用草药材料进行烧灼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身体的效果。我从小就听说过中医灸法的神奇疗效,因此对它一直有浓厚的兴趣。最近,我有幸亲身体验了灸法的治疗过程,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体验过程

在我的体验过程中,我选择了中国传统的艾灸治疗。首先,我被要求脱掉上衣,然后医生点燃了一根艾草柱,把柱子的尖端放在我的穴位上,并缓慢移动。我能感觉到温暖的热量渗透进入我的身体,这种感觉非常舒服和放松。在整个过程中,医生不断地调整灸草的角度和位置,以确保最佳的效果。整个艾灸过程持续了大约30分钟,直到我的身体感到热烘烘的。

第三段:效果体验

艾灸后,我感到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有所缓解。我发现自己的肌肉松弛下来,体内的不适感也减轻了。更重要的是,我头脑清晰,精神焕发。我感到自己的能量被增强了,整个人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这种改善持续了几天,让我对中医灸法的疗效深信不疑。

第四段: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体验中,我了解到中医灸法是一种可靠且安全的疗法。艾草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温热养血、舒筋活络、调理脏腑的作用,对一些慢性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同时,艾灸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不会造成疼痛或其他不适感。然而,灸疗前需要确保个人身体健康,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第五段:反思与总结

中医灸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和保健效果。在我的体验中,我亲身感受到了艾灸对身体的益处,包括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等。尽管它可能不是适用于所有病症的通用疗法,但我相信它在许多健康问题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中医灸法是一门深奥而精深的学问,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精髓。希望我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医灸法的治疗魅力。

学中医后感篇十

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各种眼部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我在学习中医眼科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对中医学的认识,还深刻理解了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和技巧。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中医眼科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认知转变

在传统治疗方案上,西医眼科侧重于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或者其他现代医学技术。但中医眼科则通过针灸、中草药、养生等方式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中医眼科不仅仅看重眼疾的局部症状,更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找到病因,从而准确定位病情,有效治疗,修复或者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系统。我的认知也因此得到了转变,眼科不再是局部的问题,而是全身病理机 的反映。

第三段:经验积累

在实践中,我学习了中医眼科治疗的一些理论和经验。例如,对于干眼症的治疗,我们会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清热解毒,并且再配合补充润眼泪液、维生素等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还可以消除病因,从而恢复人体的自然机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青光眼病人,我们会选用针灸,配合中成药,对于眼睛局部眼压的调节起到较好的作用。这些实践中的经验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中西医结合

中医眼科的理论和理念与西医眼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所有中医眼科的理论都能被现代医学所验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通常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无论是调理眼部的局部问题还是调整全身机能,我们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制治疗方法。中医眼科与西医眼科的结合,更多的是通过传统中医疗法来辅助西医诊断。而且,对于许多专业性较高的手术,我们很难使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五段:总结

中医眼科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方式。中医眼科的理念与经验,更多的是基于传统中医学理论,针对眼科疾病,是通过机体的养生和辨证来治疗的。中医眼科与西医眼科结合,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协同治疗,互相补充的效果。在实践中,中医眼科的治疗效果也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病人的好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眼科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学中医后感篇十一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1.简述中医美容的历史延革

2.中医美容方法有那些?

3.请叙述两味美容中药的性味,攻效,主治,并结合临床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列举瘦身常用穴位并说明其体表定位与操做方法

5.如何理解中医美容学的基本理论特色并举例说明

学中医后感篇十二

随着中医在各地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加入了中医社团,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提高能力,展示中医的魅力。我也有幸加入了一家中医社团,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段:认识中医社团

在我加入社团之前,我对中医社团的了解仅限于从网络上得到的一些信息。但是,实际参与和了解这个社团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意识到其意义所在。中医社团并不是简单的聚会、闲聊,而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中医爱好者组建起来,以中医文化、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为基础,用各自的能力和智慧积极推广中医。

第二段:学习中医知识

在中医社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会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中华医学知识。通过学习,我发现传统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旨在找到病因,从而辨别疾病的病机和所属的证候,并针对证候进行治疗,而不是简单地针对症状治疗。此外,中医这种治疗方式,总体上是以调整人体的内在平衡为目的,促进治疗效果。这些这让我对中医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段:交流中医实践经验

中医社团中有许多很有经验的中医师和医师助手,在学习交流活动中,他们会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技巧。这些经验和技巧不仅能够使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

第四段:推广中医文化

中医社团也积极参与中医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文化。这包括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给公众健康讲座、开展义诊、以及为社区和学校提供中医服务等。这些活动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中医的重要性,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中医。

第五段:结语

加入中医社团,让我真正了解到中医的核心思想和健康价值。我也认识到,中医这项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远不仅仅是一种治病的方式,它更是一种生命方式和健康的文化。在社团的学习、交流、推广活动中,我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中医爱好者,结交了更多的闺蜜和朋友。中医社团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满足和人生体验,也让我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参加中医社团不但可以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医的传播和发展。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加入中医社团的收获丰富多彩,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中医知识和能力,让我们更好地参与和推广中医事业的发展。

学中医后感篇十三

中医养生学的课程已经结束,这个课程中我认为最吸引我的就是有关吃的方面,可能是我爱这个“吃”吧,所以我对四季饮食这个方面比较感兴趣,谈谈对四季饮食养生的感受。

中医养生是基于中医治未病的思路,通过饮食的作用对身体的机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身体的机能处于正常的状态,即中医所说的健康状态---精气血津液充足,阴阳平衡,精神充足,身体健康。四季饮食养生便是在这种思路下通过四季不同的季节气候性质,选择不同的饮食,调节身体机能平衡,适应季节气候保持身体健康。

四季饮食养生首先要考虑的是四季不同的气候,从中医的理论认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这些在人体身上都有不同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提出自然界和人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提出气候是由自然界阴阳两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天气征象,一般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而依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这些自然界的征象对人体会有不同的作用,是人体的机能失调,从而诱发疾病,所以考虑好不同季节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正确的`饮食食物,提高身体机能,使身体更好适应气候,并抵御病邪。中医的基本理论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以依据这些哲学思想,四季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考虑好了四季的特点,之后即可选择合适的食物,调节身体机能。

春季,其特点成为春温、春生,春天气温回暖,阳气逐渐旺盛,同时依据“人与天地相应”的中医养生理论,春季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呈现向上、向外舒发的现象。在这一时期,科学的饮食调养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

辛甘之品能助春阳,稍微有一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的《千金方》里有一句话叫做“二三月易食韭”。吃这些食物对于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饮食清淡能消春火,春季气温上升,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性甘味平调脾护肝,《素问·诊要经终论》中也说:“正月二月,天气方始,地气始发,人气在肝”其内容就是告诉我们春天与我们五脏六腑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肝脏。所以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同时中医认为:肝脏是“体阴用阳”。体阴,是指肝脏本身藏血,属阴;用阳,是指肝为刚脏,内寄相火,在志为怒,主升主动易升发太过,易于上亢,甚至动风。所以肝脏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肝气常有余”。加之肝脏通于春气,春季里的肝脏就常表现为功能过强而升发太过,出现肝脏阳气过盛而乘脾甚至侮肺的情况。所以在春季的饮食结构中我们应多吃一些性甘味平的食物来护脾调肝。比如:猪肝、菠菜、香菇、鸭肉、绿豆、胡萝卜、木耳菠萝、鲫鱼等。

夏季,具有夏热和夏长的特点,夏季一般是全年最热的时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是天地万物生长、葱郁茂盛的时期。大自然阳光充沛,热力充足,万物都借助这一自然趋势加速生长发育。尤其是长夏应于脾,是脾气最旺盛、消化吸收力最强之时,所以是养“长”的大好时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夏天要多吃各类食品,如谷物、豆制品、水果、蔬菜、鱼蛋奶等为一年的健康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夏季饮食营养方面分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心气虚的主要特点是心慌、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口服液(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

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各种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舌红、脉细数。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克、酸枣5~10枚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

夏天要养心血。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大枣、桂圆、阿胶、当归以及鸭血等。

食用一些凉性蔬菜。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肉类食物食用过多,会使人体质呈酸性,多内热,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水、排毒通便。我们常吃的黄瓜、西红柿、芹菜、藕、绿豆芽、空心菜、大白菜、白萝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菠菜、小白菜、油菜、莴笋、苋菜、茭白、紫菜等都属于这一类偏寒凉的蔬菜。因为这些蔬菜偏凉性,在食用时也应注意。久病体弱、身体虚寒者皆不宜多吃偏寒性的蔬菜,以免寒上加寒,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秋季,具有秋凉和秋收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内容,寒凉调配为要领。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要“少辛增酸”。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从而秋季应遵循着几点:

一忌贪凉,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溃疡患者更易?

复发,因此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二忌过燥:秋季气候日渐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而且气候转凉,此时易使人感受邪气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饮食上,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三总体上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

冬季,具有冬寒和冬藏的特点,五行中,冬属水,其气寒,主收藏,凝泄主痛,这一时期人体阳气偏虚,阴寒偏盛,有寒湿痹症、胃寒引起的胃病,各种呼吸道疾病很容易被寒邪引发或者加重病情。但根据冬季属肾,主藏精的特点,又为四季中补养的最佳季节。冬季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学称之为“养藏”。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当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只是人类所要"藏"的是中医学所说的“阳气”。冬季养生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在饮食调摄方面,应注意四项要点。

“保阴潜阳”。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饮食和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鳖、龟、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物。

“和血行气,壮神御寒”。中医学认为,冬季天寒地冻故饮食宜温热,且能增进食欲,恢复疲劳,但不可过热。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因人制宜,可适量饮酒以御寒,但切忌过量。早上可煨生姜服少许,?以驱风御寒。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冬天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在避藏中还有活泼的生机,此时进补更易于蕴藏而发挥效能,是虚弱之体调养的最好时机。即增加热量抗寒,又能加强营养吸收,促进健康。

“药补不如食补”。即以食物之性,补机体之虚,纠阴阳之偏。如牛肉味甘,专补脾土;羊肉味甘性热,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鸡肉甘而微温,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凡虚劳赢瘦者皆可用之;白鸭肉味甘微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故素体阴虚偏重者可食之。

通过四季的饮食调节,人体的身体机能能够更好的适应四季变化的气候,从而很好的做到了治未病的防治原则。总体上饮食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营养,人体精气神的物质基础,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抗老防衰。如果人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不仅可以保证自身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是人延年益寿。养生实际上是人自我控制的一种方式,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自己调控自己的健康,是人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学中医后感篇十四

眩晕是指头晕、头重、心慌、发冷、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认为眩晕症状是由于脾胃虚弱、肾虚身体虚弱所致。中医治疗眩晕症状重在辩证施治,通过辨证论治,解决致病原因,以达到消除病因和症状的目的。

第二段:阐述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

以避免眩晕剧烈的症状和持续的不适感为中心进行茶饮食食疗,在平时饮食方面也应特别注意,清淡为主,避免吃过饱或空腹,多吃高营养的食物。

第三段:详述中医常用的草药治疗

如果眩晕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采取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眩晕症状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白芍、大枣、人参、豆蔻、菊花、金银花等,一般可以行右归丸、十全大补丸等药方,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中药搭配使用,以达到治疗病因的目的。

第四段:介绍中医按摩方式

常见的中医按摩方式有拇指压法、手掌推拿法、拇指按揉法、中指按揉法等。在使用这些按摩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按摩法,以消除病因,达到愈后的目的。

第五段:总结体会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多样,既有食疗、饮食、草药、按摩等方式,而且久治久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防止和治疗眩晕症状。最好在身体出现症状前就维持好自己的身体状况,以预防的方式提早预防眩晕症状的发生。

学中医后感篇十五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护理管理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想像,能够掌握护管的工作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能合理有效的不断改进一切资源;此次培训还使我对护理技术的要求更加规范明确,能够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运用研究能力和技能,维护和促进病人生命安全和促进身体健康,看护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服务技术,让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两天的培训,使我感受到了护理前辈们对护理慈善事业的专注、执着及无私奉献,学习到了前辈们的品牌形象专业领域品质、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同时深表同情也深深感受到了县护理学会、各位护理专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以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中心医院的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前进,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护理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方面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更好的推动医院中医工作的扎实开展,让简、便、廉、验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服务于广大群众,结合我科实际现将20xx年深入分析医护中医培训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了《庆典活动二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和《科散囊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2、组织学习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规范》,重点学习单病种护理人员常规。

3、每位护士都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及完成了护士西学中的100学时。

4、每月一次中医护理常规知识的学习和每月一次的几次中医理论知识考核,人人过关,人人掌握。

5、每月护理查房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提高了护理人员辨证施护的能力。

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科室开展的适宜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如:热奄包、耳穴埋豆、穴位贴敷、艾条灸等的功效、适应症、禁忌症,并运用于临床。

2、隔月一次的中医护理技术獐毛操作考核,人人过关。

3、小儿护理技术操作抓落实,纳米技术每月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深入开展。每天开展的中医操作占总人数的75%以上,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良好。

1、强化学习了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骨科专病护理常规,助产士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

2、护理人员能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及中医专病常规的知识为患者提供中医药代表性的康复知识和健康指导。

3、每月按时完成本科室单病种病历份则,要求病历的吟诵要求体现中医特色优势。

护士长、专业组长、主管护士三级看护质控体系监查力度不低年资护士对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辨证施护的能力有待提高。

护理照护文书中中医特色体现不够较为明显,中医专业术语的运用不够。

学中医后感篇十六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因此,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的作用。

二、养生的方法

(一),调摄情志。

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去忧悲。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

4、防惊恐。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高度重视,我们应注意调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对人体的影响,以促进健康。

(二),运动形体。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三),合理饮食。

饮食的质,是指饮食事物的素质、成份、营养价值等,不同的饮食无有不同的营养素,掌握好合理的饮食的质,对于健康长寿有很大的意义。“药食同源”不仅开中医养生保健之先河,且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独特的优势所在。

(四),起居保健。

环境与居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亦是人类保养天年(自然寿命),强壮正气,延年益寿的必备条件。

(五),乐娱养生。

乐娱养生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用娱乐这种人类普遍的行为来让人们情绪变好,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使人们健康长寿。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往往过于繁忙,而且生活单调,就更需要一些娱乐活动来调节。用娱乐活动来调节生活情绪和生理机能,往往能起到许多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六),睡眠养生。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应提倡睡子午觉。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应注意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学中医后感篇十七

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在读生,在毕业后我选择继续攻读中医硕士专业。考研是实现这个愿望的必经之路,虽然艰辛但也带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中医考研心得体会。

第一段:备考规划

通过考研需要提前进行系统化的备考规划。在规划阶段,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考试内容和难度,熟悉考试的形式和时间,选好辅导/培训机构,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考虑适当的备考资料,并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合理分配时间、科学制定计划,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提升备考过程中的信心和效果。

第二段:自我调整

考研阶段常常涌现出焦虑、压力、挫败感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对于考试成绩有不良影响。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新知识,累了可以适当休息,挫败感消失前,可以多想想成功的细节。调整好心态,才能保持对于考试的信心,使复习效果更好。

第三段:刻苦学习

刻苦学习是考研的基础和关键。中医学科内容复杂、深奥,要想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必须刻苦钻研。要注重抓住重点难点,精挑细选,尽可能把考点、重点掌握到位。多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时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同时注意课外阅读,学习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科学研究方向,使自己能够具备更全面的考试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四段:科学备考

考研期间,科学的备考策略至关重要。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应该如何进行记录和整理;第二,发掘个人潜力,分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保证学习效果;第三,合理安排备考时间,避免单调的学习方式,例如注意身心健康状态以及劳逸结合的原则,避免备考中的疲劳和疑惑。在科学备考的同时,需要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掌握核心知识和考试重点,对于难点方面加强攻破,并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五段:总结和建议

成功的考研经历需要自己的实际探索和尝试,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让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坚定目标的实现。总结而言,中医考研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发扬个人的优势。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备考方案,注重实践理论的结合,努力准备,最终取得好成绩。同时,阅读与中医学科相关的文献,增进对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规律的理解,对通过考试也有很大帮助。希望通过分享我的中医考研心得体会,能够对准备中的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