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背影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优质7篇)

小编: 紫薇儿

条据书信通过详细的叙述和陈述事实,用以支持某种观点或提供某种证明。条据书信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条理分明。如果您对范文中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或意见,欢迎您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力为您解答和提供帮助。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知识链接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一)注音

1、湓()浦口2、铮()铮然3、商贾()4、悯())然

5、转徙()6、迁谪()7、荻()花8、幽咽()

9、虾()蟆()10、红绡()11、钿()头12、银篦()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学习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学习难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知识链接】:

1、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2、认识“歌行”体: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课堂导入】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学习过程】

1、检查预习(a):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花瑟.瑟.拨弦.掩.抑.

霓.裳.冷涩.乍.迸.

(2)找出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家在虾蟆陵下住

(4)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商人重利轻离别

2、课文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窜讲)

(1)朗读小序部分(b)

讲解重点文言词汇:左迁铮铮然

倡女善才贾人快

感斯人言

(2)试分析小序部分的作用:

抹.帛.悯然幽.咽.舫.

(3)理清文章思路(b)

试概括每段的段意:

(4)朗读第一段:分析第一段的“文眼”语句(b):

(5)朗读第二段,指出这一段中对音乐描写的语句并赏析(c):

(6)试分析这一段描写无形音乐时运用的描写方法(d):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三、古桥拜访,朗读体会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想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上有关句子。

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那里感受到的?

2、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古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3、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读者。

四、完成作业本前半部分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课件。

2、请学生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学情分析】

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

2.全班齐读词组。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学生学的知识不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就会遗忘。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巩固。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

1.回忆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2.教学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

小白兔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小白兔割草的时候觉得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小白兔知道天为什么阴沉沉的吗?

(2)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

(3)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对话。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燕子低飞的原因。

3.教学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

(2)师指导朗读课文。

(3)思考问题:

小白兔相信小燕子的话吗?小白兔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时小白兔看见小鱼在干什么?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鱼要到水面上来透气。

(5)师生进行角色扮演。

(6)师讲述要下雨前,水里空气变闷的原因。

(7)这个时候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第7自然段。

(1)小白兔回家的时候又遇见了谁?

(2)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3)指名进行情景表演。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蚂蚁要搬家。

设计意图:多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说话,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动物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句式去表达不同意思。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男女同学分读第8、9自然段。

(1)想象:小白兔回家后跟兔妈妈的对话。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到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1)生试说。

(2)教师出示图片拓展。

(3)出示谚语。

3.教师总结: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奇妙!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更加精彩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不仅仅是总结,更是启发,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到知识,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很多知识。

四、舞台剧表演

1.四人一组进行课本剧练习。

2.学生到讲台进行课本剧表演。

3.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平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头抬着叫“仰”。(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个生字组成的:

张衡想着爷爷的话,晚上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转。

楚: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绕:复习“浇”。组词:绕线,绕着转。什么绕着什么转?谁能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词。)

七、初读课文。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

文档为doc格式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

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

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

2、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

杳无消息()深恶痛疾()

毫不介意()出言不逊()

3、简要说说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经历,并说出他这样的选择的原因。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

【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人品。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b、()

c、()

d、()

6、时隔20年,藤野先生仍然让作者怀念不已,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感情的句子和词语。

【拓展延伸】

9、你是怎样看待和评价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

孙赛芝

iuv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一、导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看到这座古桥,作者联想到了什么?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古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体会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读者。

五、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六、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七、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大自然的万物能跟人类交流,能成为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八、背诵积累,提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