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模板16篇)

小编: LZ文人

有效的教案能够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下方是一些适用于二年级的实用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一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二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三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四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五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六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八

1、平面图形: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习: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九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课时安排: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平。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年级观察物体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