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精选8篇)

小编: 碧墨

高二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工具,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如果你对六年级教案的编写有困惑,以下这些范文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一

1.复习歌曲,学习两个声部的配合。

2.在演唱时能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使两个声部保持和谐一致。

3.通过玩“双簧游戏”,感受乐曲带来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2.学唱过歌曲《哈哈镜》

3.音乐图谱。

4.表演双簧的头饰。

一、练声部(节奏练习)

1.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和你们在一起真高兴,你们高兴吗?

2.节奏练习

xxxxxxxxxxxxxxx(xxxxxx…)

(师)今天我和你们在一起真高兴(拍腿)(拍肩、跺脚…)

(幼)今天我和老师在一起真高兴

二、复习歌曲,学习用两个声部合唱歌曲

1.节奏前置练习

(1)师:小朋友你们照过哈哈镜吗?哈哈镜里找出来的人和我们平时照的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提出:照一照,变x了,谁能用老师刚才说的句子来回答呢?(幼儿继续回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如:照一照变胖了,照一照变瘦了,照一照变高了,照一照变矮了

(3)出示节奏谱,幼儿练习xxx的节奏

(先由一名幼儿尝试,然后集体拍节奏)

(4)把说词带入到节奏中。

师:小朋友们拍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说的句子也用这个节奏说出来呢。(出示图谱)先认识图谱。我们请小手来帮帮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照一照变胖了照一照变瘦了照一照变高了照一照变矮了

(5)加入衬词“那个”

师:小朋友真能干,程老师也要来拍一拍这个节奏了,请你们听听。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照一照(那个)变胖了照一照(那个)变瘦了照一照(那个)变高了照一照(那个)变矮了

师:小朋友,刚才我唱了什么,(那个)对了,我加了衬词“那个”,如果让你们也加上衬词,你们还能用才得节奏说出来吗?试一试。

师:现在我们小手不帮忙,加上动作来试一试。

2.复习歌曲《哈哈镜》

(1)师:哈哈镜真神奇,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哈哈镜》,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

(2)师: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那我们用欢快的声音再来唱一遍。(幼儿演唱,教师为中间一段歌词配上节奏)

3.用节奏为第一声部和声。

(1)师:小朋友,刚才你们在唱歌的时候,发现我在干什么了?

(2)师:老师在哪些地方加上了节奏?(出示图谱)现在老师来唱,你们来拍拍看。

(4)幼儿自己边拍边唱。

4.进行两个声部的和声。

(1)师:小朋友们真棒,刚才配合的非常好,那请你们来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来唱这首歌的。(教师范唱一遍)

(2)提问:你听到哪里有了变化?

(3)师:对了,我们在前面和后面部分是一起唱的,中间呢多了说的部分,像这种又有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5.完整地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1)(出示图谱)师幼配合唱,唱完后交换

师:加上了和声歌曲变得更好听了,那请你们先来演唱,我来为你们配上说的部分。

师幼交换,老师演唱,幼儿配上说的部分

(2)幼儿分组练习

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唱歌,一组和声,要注意我们是配合演唱的,所以你们在唱歌的时候要注意节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声音也不能太响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保持一致,这样和声出来才更好听。

(3)交换,加入动作再次学唱。

师:现在我们边唱边加上动作再来演唱一遍。

三、双簧表演唱。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双簧表演吗?什么是双簧?双簧是两个人表演的,在前面表演的叫前脸,在后面说的叫后背。今天我们也把歌曲里说的那个部分用双簧的形式来表演好吗?那我现在做前脸,谁愿意做我的后背,后背是要躲在后面不能被发现的。(选一名幼儿做后背,教师简单化妆)(表演)

再次提醒幼儿:后背要干什么,要不要做动作,唱歌的声音要怎样,只有后背的声音好听我才能表演的更好。

2、师:下面我们来换一下,你们一起当前脸,我来当后背。(一起表演)

3、师:你们前脸当得真好,我们又要来换了,这边后面一排的小朋友你们做后背,你们就是前脸,准备好,那这边的小朋友干什么呢?你们来帮他们配上唱的部分,可以吗?我们来试试。

4、交换表演

5、戴头饰表演

?师:今天我们要开一个“欢乐剧场”,来表演双簧《哈哈镜》,表演之前先来化个妆。欢乐剧场第一场表演双簧《哈哈镜》开始。

?交换,现在请欣赏欢乐剧场第二场表演双簧《哈哈镜》。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的主题计划是《我快乐、我学习》,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习内容富有动感、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哈哈镜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从哈哈镜里能看见自己有趣的变形形象,获得快乐的情绪。每次带孩子们照哈哈镜,他们都哈哈镜非常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神奇的哈哈镜”。歌曲《哈哈镜》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通过把难点前置,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

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小百科:哈哈镜是一种游乐场及商场常见的玩乐设施,即表面凸凹不平的镜面,反映人像及物件的扭曲面貌,令人发笑,故名叫哈哈镜。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二

1.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1.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1.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2.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信息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3.观察重点画面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4.观察难点画面讨论: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1.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是否喜欢阅读。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跟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了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它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连忙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看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呀!"狮子听小猫的话,倒有些糊涂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它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一走走到小猫家。

小猫家的镜子很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可以翻转。

"狮子,狮子,快来瞧一瞧。

瞧瞧你自己,是大还是小?"狮子走进屋子,在镜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来的一面朝着它。它往镜子里一瞧,看见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猫说;"你明白了吧,你的个儿有多大?现在你站到旁边去,让我来照镜子。"小猫偷偷地把电钮一按,镜子转了一转,凹进去的一面朝着它,嗬,不得了,这镜子里的小猫比狮子还大呢。

"狮子,狮子,你快瞧一瞧。

我比你大呀,还是比你小?"狮子站在旁边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见镜子里的小猫这么大,这么高,嘴巴一张一张,真吓人。狮子以为小猫要来吃它了,转过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你们见过小猫家的镜子吗?这种镜子叫做哈哈镜。你们在凹进去的一面照一照,就会变成个巨人,可是在鼓起来的一面照一照,恐怕要变成一只小跳蚤了。

哈哈镜你也笑,我也笑,来到这里都想笑。

你瞧瞧,大胖子变成细条条,瘦弟弟,不得了,一下子长得胖又高,这个脑袋,大得像河马,那个矮得不见脚。

哈哈镜,真有趣,大家照得哈哈笑。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三

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四

?哈哈镜》是一首说唱歌曲,唱与说分两个声部,但要同时进行。演唱与说词同时进行时,很容易受同伴的干扰。所以我在按排位子的时候,一开始想四竖排,但由于人数多,所以分了六竖排,三排为一队,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游戏,另一方面,减少幼儿分声部练习时的互相干扰。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四张照了哈哈镜以后变成高矮胖瘦的小孩,小朋友一下有兴致了,把歌曲里说的部分一会就掌握了,后来以一半小朋友做哈哈镜,另一半做照哈哈镜的小朋友,自然引出唱的部分。第一次接触双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模仿练习、师生分声部练习、幼儿间分声部练习演唱,这样层层深入,让幼儿容易接受。但由于第一次学习,幼儿还不能做到和谐一致地演唱,有几个调皮幼儿还是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习惯。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五

1、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积极与幼儿多做户外活动,多给幼儿机会与空间的发展,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教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多积极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习出发,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大家合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提高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老师的参与意识。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这次活动中,不单是老师和幼儿互动,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活动常规还需培养。根据自己本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在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结果的作法。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我们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围绕了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在探索、发现的环境中,我们通过谈话与交流,使我们的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得到开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为幼儿考虑更多些活动的环节,让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让幼儿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自己发现的乐趣。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六

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七

1、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2、丰富词及词组:鼓,凹,吃惊,又矮又小,又高又大。

1、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2、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能仔细观察、比较角色的动态、表情及情景细节,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

活动难点: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运用生活经验理解画面信息并大胆表达。

(1)引题你们认为狮子和猫,谁大谁小,如果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你们都说狮子大、猫小,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呢?

小猫会甘心让狮子给吃了吗,它会想什么法子对付狮子?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有一天"到"走到小猫家门口")狮子到小猫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自己看图书。

(1)幼儿边看图书,边轻声讲述。

(2)阅读后幼儿交流各自对画面的理解。

(1)观察第3幅图提问

这时候,小猫的表情和姿势怎么样?它会怎么对狮子说?(理解词语:又矮又小)教师以故事里狮子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2)观察第5幅图提问

哪一幅是说小猫照镜子?

狮子看到镜子里的小猫表情怎么样?会怎么想?(理解词语:又高又大)教师以故事里小猫照镜子的这段话进行小结。

(1)其实是狮子大,小猫小,怎么镜子里照出来的却是狮子又矮又小,小猫又高又大呢?(引导幼儿观察第3、第5幅图镜面的不同;观察第2幅画面时,教师朗读相应的文字)

(2)狮子怎么会不知道小猫在按钮翻镜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小猫的动作细节及狮子的朝向,理解词语:鼓、凹)

(3)狮子是森林之王,怎么会从小猫家逃出去?(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

5.师幼共阅,以书面语言概括画面基本意思。

1.是否仔细观察画面并进行想象。

2.是否喜欢阅读。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录音故事。

2.照各种凹、凸哈哈镜,运用掌握的词描绘变形,并巩固有关哈哈镜变形原因的知识。

3.欣赏儿歌《哈哈镜》

附故事: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跟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了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它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小猫连忙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看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呀!"狮子听小猫的话,倒有些糊涂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猫说:"我家有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它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一走走到小猫家。

小猫家的镜子很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可以翻转。

"狮子,狮子,快来瞧一瞧。

大班哈哈镜教案及反思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岭南版第一册第6课,其课型为设计应用。哈哈镜不但是学生熟悉的物体,更由于镜中人物变形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本科尝试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哈哈镜能使物象变形的科学观察引导学生制作会变化的画。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思维状态,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乐于探索,也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但学习的持久性不强。所以,在学习中要时刻以新鲜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保持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该学段学生具有初步绘画的经验,能够画出一些基本形和线条,会运用简单的线、色、面表现人物,动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法。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夸张变形的装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

能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粗浅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哈哈画作品、彩色卡纸、勾线笔、不锈钢勺子、镜子、水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3分钟)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照镜子吗?

生:喜欢!

生:哈哈哈哈哈……郭老师变宽了,郭老师变长了,郭老师……

生:哈哈镜。

师:非常棒!哈哈镜还有多少秘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哈哈镜,笑哈哈》(板书)

(二)课堂新授(15分钟)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勺子和镜子,认真照一照,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普通镜子是平的,勺子是凸出来的。

师: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普通镜子照出来不会变形,勺子照出来会变形。

师:给这两位同学一点掌声,回答得非常精彩。

生:准备好了!

师:321……

生:超级变变变。哈哈哈哈……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小女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小女孩的嘴里有汉堡,有可乐,有很多很多的食物。

师:非常棒,除了加入了很多奇思妙想,那还有哪些变化呢?比如,小女孩的外形。

生:小女孩变宽了。

师:非常棒,给这位小朋友一点掌声鼓励一下。

师:接下来,还有一个魔术,同学们记得我们的咒语吗?

生:超级变变变,哈哈哈哈……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小女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小女孩变宽了。

师:看来,如果我们横着画,哈哈画就会变宽,我们竖着画,哈哈画就会变长。

师:郭老师变的魔法神奇吗?

生:神奇。

师:现在郭老师想把这个魔法传给我们的小朋友,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成为魔法师。

生:先折。

师:如果先画再折呢?

生:这样就连不起来了(这样哈哈镜就没有魔法了)

生:中间的.。

师:其他两幅呢?

生:第一幅太小了,第三幅太大了。

生:第二个。

师:这样,我们才能画出哈哈镜的效果。恭喜我们聪明的小朋友,那么快就拿到魔法秘籍了。可是,想要成功的变出魔法,需要记住魔法修炼的每一步。请看一看,变出哈哈镜的完整步骤。请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变出哈哈镜的步骤。

微课播放:2分钟。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步骤吗?

师、生:折——画——打开——装饰、画花纹——涂颜色(边说边板书)

师: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忍不住想尝试了,不要着急,我们先看一看其他小小魔法师变了哪些魔法。(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

师:现在,请拿出你们的勾线笔施展你们的魔法吧。请注意下面几点要求。1.构图饱满。2.色彩丰富。3.添加有趣的奇思妙想。

(三)学生绘画(18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并把优秀作品拿到讲台上展示。

(四)评一评,说一说(4分钟)

师:我们小小魔法师们都成功的变出了魔法啦,请魔法师们给自己一点掌声。我们评一评,谁装饰的点、线、色更漂亮?谁的变形故事更有趣?郭老师要给画得更漂亮的小组颁发“最美魔法奖”。

生:我觉得……的更有趣,因为……

师:这幅作品是哪位魔法师的?请你给我们讲一讲你的变形故事。

生:我画的是……

生:哈哈镜的制作方法。

师:哈哈镜除了用线描着色法,课后还可以用剪贴画表现。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尝试一下。

师:今天的课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