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歌曲童年音乐课件 小学音乐童年的歌教案(模板8篇)

小编: 飞雪

爱国精神代表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爱国标语的创作应该具有感人肺腑和鼓舞人心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爱国标语,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灵感。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一

课题:第四单元《童年的歌》

内容:萤火虫

复习“吉达巴”节奏

年级:二年级第二学期

1、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

2、通过歌曲《萤火虫》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旋律,抒情愉悦的情绪以及孩子对萤火虫的亲切情感。

3、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吉达巴”节奏;感受2/4、3/4拍乐曲的不同特点。

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萤火虫》,唱出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教学突破口:

“听觉领先,动觉切入”创设情景,通过听听、跳跳、画画、敲敲等活动不断感受歌曲,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节奏卡、打击乐器。

教学思路:本课时重点是进行歌曲新授,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审美活动,运用“以听觉领先,动觉切入”为新歌教学理念。我创设多种有效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听听、演演、跳跳、敲敲、唱唱的活动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感知音乐情绪,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音乐的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还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习的实践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同时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意识。

一、复习部分

1、听音乐律动:听2/4拍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律动跳吉达巴。

方法:听着音乐的跳吉达巴舞步。

2、复习吉达巴舞步典型节奏。

3、复习歌曲情绪、拍号2/4,强弱规律

4、复习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且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明

通过复习歌曲再次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同时进一步理解2/4的特点,为歌曲学习作铺垫。

二、歌曲新授部分

(一)、导入部分

(1)、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

(2)、学生用跳跳、画画、拍拍等形式体验音乐情绪。

(3)、师生共同小结音乐的情绪、风格。

(4)、复习3/4拍的强弱规律

(5)、创遍简单的3/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说明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生运用喜爱的形式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3/4拍的韵律、强弱规律。

(二)、感受歌曲

1、揭示第四单元主题诗

方法:师生有感情的朗读

2、初听:教师范唱(教师歌表演)

学生仔细聆听

3、再听:请学生简单介绍所了解的“萤火虫”

(多媒体演示)

说明:

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感受音乐,熟悉旋律,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景。

4、创设意境

随音乐律动表演

(三)、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2、师生对唱歌词

3、演唱歌词

4、游戏:小老师

方法:学生通过自己默唱对歌曲的理解来做小老师提示歌曲难点。

5、学唱旋律 (唱名、五线谱)

说明

教师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范唱及律动让学生熟悉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作指导,隐性解决了歌曲的重点与难点。

6、音乐伴奏声中有感情地演唱

7、表演唱《萤火虫》

方法: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表演

五、课堂小结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二

1、原有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将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2、引导幼儿尝试根据节奏型和图谱设计出配器方案。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感受乐器音色的不同,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会随音乐做律动。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苹果丰收》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随音乐《苹果丰收》做律动入场

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去的果园,走到后怎样摘的苹果,苹果摘满后心情怎样。

二、引导幼儿创编身体动作

1、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去果园的?走到后干了些什么?最后怎样?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把乐曲的节奏型用拍手等方式表现出来。

(2)看着图谱,用拍手的方法把节奏拍出来。

(3)除了用拍手的方法,还可以拍什么?引导幼儿用拍腿、拍肩、跺脚等方法拍出乐曲节奏。

3、将幼儿分成三部分,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解决最后难点部分:在庆祝丰收时,大家很高兴,该多少人拍手?

三、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2、幼儿看指挥模仿打击乐器演奏动作。

3、幼儿分声部演奏乐器。

4、请幼儿当小指挥并交换乐器演奏。

四、结束活动

秋天的苹果又大又甜,我们整理好乐器来品尝苹果。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听辩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

教学难点:音乐内心感受的外显

教学方法:综合法听唱法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2、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3、新歌教学

(1)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摇啊摇》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彩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放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5)放音乐,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6)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两遍。

(7)再跟唱一遍,找一找难唱的地方

重点练唱第二乐句

(8)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5拍时值唱足。

(9)连唱,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10)跟唱曲谱

4、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4)为歌曲伴奏唱

三、组织下课

齐唱

齐唱

集体表演唱

齐读、自由读

自由表演

指名说、仔细聆听

集体律动

轻唱

齐唱

齐唱

齐唱

集体表演唱

齐唱

指名唱

自由、小组尝试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引入《对鲜花》。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重点指导:“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五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走进音乐世界花城版三年级第六册第七课。《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去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和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想象力丰富,大部分同学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其中,部分同学爱好表现,能大胆表现自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有过体会和感受,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本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能力目标: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歌曲。

情感与态度:

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2.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

自制沙锤、课件、钢琴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中设计情景,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一个水果商人,以“卖水果”贯穿始终,同学们现场表演“介绍水果”,“吆喝客人”“夸赞水果”,让孩子们在表演、游戏和歌唱中体会到卖瓜人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表演,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3.见缝插针的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情感作为主线,通过情境表演折射生活的本质,告诉孩子们,艺术来源与生活,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你就会发现美,表现美,并且创造美。

4.通过唱、跳、奏,创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歌曲,将孩子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心理。

【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习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本课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充当一名卖水果的商贩,尝试着去进行介绍和推销水果,吆喝招揽生意的表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环境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以获取情感体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示范法、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入境

1、随着《木瓜恰恰恰》的音乐旋律,学生拍手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音乐是欢快、活泼、高兴的。

2、再次感受音乐

师:听听有什么特点?

生:在每一句的末尾,有听到沙沙沙的声音,

师:那这个声音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

生:轻快的。

师:请大家用轻快的声音回答我。你们发现了吗,在轻快的地方我做了什么动作?(扭跨)请同学们一起来试试吧!

3、再次感受音乐,加上扭胯的动作,一起律动。

师:那你听到沙沙沙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啊?(沙锤)拿出你们自制的沙锤,就在沙沙沙的地方用沙锤为它伴奏。

4、师生一起律动

师:接下来请大家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加入了恰恰恰的声音。师示范。

学生:在末尾的地方,在沙沙沙的地方。

师:那我们一起加上好吗?再加上你的动作,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歌曲进教室,让学生音乐在“恰恰恰”处扭胯,感受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热烈欢快的情绪律动丰富课堂,为后面的教学做一点铺垫,调节课堂气氛。背景音乐为歌曲《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体验模仿、学唱歌曲

1、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木瓜,并给大家闻一闻,摸一摸。

教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非常高兴!今天老师啊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想不想看?

问:它的味道怎样?价格呢?就请大家在歌声中寻找答案。

(2)师播放歌曲,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

师:木瓜味道怎样?(味道很好)价格呢?(两毛六)

那你知道歌曲中的人在干什么呢?(卖水果)卖水果的水果品种非常丰富,但主打的产品是木瓜。今天啊,我们就要在这首好听的歌曲中去卖水果。那么,这首好听的歌叫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揭示课题《木瓜恰恰恰》)

(设计意图:在视听之前先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全身心的去听,引导学生了解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听。)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木瓜恰恰恰

师:那这个恰恰恰表达了我们卖水果时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心情)

(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加深印象

师:我们来合作一下,我唱木瓜,你们唱恰恰恰(要求用轻巧的声音演唱)

仔细听听老师唱的旋律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学生自主发现歌曲结构:a+b+a

2、简介印度尼西亚

师;你们知道木瓜生长在什么地方吗?它的主要产地在哪吗?

生:印度尼西亚

师: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了印度尼西亚的资料,谁来把你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生:略)

师播放课件,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理及风土人情,

教师总结介绍: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由上万个大小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人们称它为“千岛之国”。它的首都是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印度尼西亚有“歌舞之邦”的美称,生活在各岛上的10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舞蹈和乐器,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音乐,尤其在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舞蹈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印度尼西亚的歌曲优美动听,其中一些歌曲,如《梭罗河》、《哎哟,妈妈》《星星索》在我们中国流传很广。

3、读一读,唱一唱

这首歌唱出了印度尼西亚的果农们边唱着歌边卖水果时的愉快情景,同学们,我们也来当回水果商,说说咱们今天要卖的水果吧。

教师敲击节奏,学生按照老师的节奏读歌词。

xxx.xxxxxx

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

菠萝榴莲都古和桔子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第。

这么多水果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呢?(夸夸它)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声音和情绪学唱第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读一读,唱一唱水果。尤其让孩子们通过扮演水果商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对理解歌词内容起了很大的帮助,既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又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唱一唱,演一演

(1)请两个同学现场表演叫卖水果。

师:想想,如果这个时候如果没人搭理你,你该怎么办?(吆喝客人,招呼客人)

(设计意图:通过水果商的现场表演,使学生更能体会水果商人急切的心情,更好的表现歌曲第二乐段的情绪。)

(2)师按切分节奏示范的读歌词,学生跟读两次:

有潘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有榴莲还有都古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买就卖完了。

请同学们加上动作念一遍。

生随琴学唱第二乐段。

(3)分组表演

把同学分两组,一组同学“介绍水果”,一组同学“招揽生意”,合作表演。

卖水果还真不容易!又要吆喝又要叫卖,真辛苦。如果是你,这时的你会怎样?

生:吃上一个。

师:是啊,辛勤劳动后吃上一个自己亲手栽的木瓜心里是怎样的?(美滋滋的)

请同学们随伴奏自学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5、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6、歌曲的处理

教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呢?

生:(高兴、自豪的声音)

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引导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

7、合作表演

同学们唱得真棒!水果市场有了你们的歌声就更热闹了,老师有个建议,我们来个合作表演。请部分同学唱轻巧的“恰恰恰”,另部分同学唱卖水果的,中间第二乐段全班一起唱。一起来试试!

师:大家合作的真不错!

三、表现与创造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演。

(乐器组,演唱组,律动组,念白组)

念白组:是在“恰恰恰”的地方加上不同的叫卖声,如过来看,快来看,快来买,真甜啊,真好吃等等。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编一编,创一创

3.展示成果,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分工合作表演,让孩子尝试改编成叫卖声等等,激发着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升华

师:水果摊好热闹,你们想不想听听集市里其他的声音,

生听《卖报歌》、《卖汤圆》

师:听了刚才的两首歌曲和今天我们学的《木瓜恰恰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在卖东西。

师: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歌曲的一种新体裁----叫卖歌。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生活本身就是音乐的源泉,同学们欣赏市场的其他叫卖歌《卖报歌》和《卖汤圆》,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叫卖歌”这一歌曲的新体裁,这样学生更能了解歌曲的特性,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五、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歌曲的创作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我们生活中的美,并能表现美、创造美。

学生在《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声中拍手走出教室。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六

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卷,让天真无邪的孩子任意泼墨挥毫,画出无数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我们无限的风采;童年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唱出我们纯真美好的幻想和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都有一些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人物和故事。四年级第四课《童年的音乐》就带领我们重温童年美好的故事。

本课内容包括聆听作品经典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唱歌曲两首,一首是赞美童年生活的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另一首是回忆童年时代的歌曲《红蜻蜓》,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为了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本课的主题,感受两声部歌曲演唱的和谐统一,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红蜻蜓》的学唱上。首先让他们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接着让他们跟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然后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分段讲解歌词,最后再跟音乐填词演唱歌曲。为了训练孩子们和谐统一的声音,体现合唱的魅力,我又让孩子们学唱了第二声部歌曲,然后分小组、分声部练习演唱歌曲,通过多次练习、个别小组展示,最后集体演唱,终于听到了学生们美妙、和谐的合唱《红蜻蜓》了。

另外,有个别学生,还总结了自己记忆深刻的童年歌曲,运用《红蜻蜓》的旋律,把它们编排成《童年的回忆》来演唱,真正做到了“童年的音乐”。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七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歌曲童年音乐课件篇八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法国号》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产《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弹琴》

1.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歌声击拍。

3.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321与232”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吸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五.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编创与活动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觉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也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敲击,就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七.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个听辨强弱的游戏。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教师击鼓的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强xxxx弱xxxx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到编创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