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通用8篇)

小编: MJ笔神

一分钟的休息,可以让我们重新焕发精力。如何在一分钟内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想法?一分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何在一分钟内展现最好的自己?以下是一些关于一分钟的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一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一向都很重视导入的教学,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能吸引人的导入,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很快进入到教学中来。另外精心设计导入语,也会使教师自己充满自信心,能很快进入教学正题,不至于东拉西扯,避免课堂随意性。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同学们,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要是在古时候,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因为我前面已讲过,这是一个发生在古时候的故事,所以学生很想了解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来称一头活着的象的,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一年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我班孩子在生本书中学过很多字,经过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这课书对我班学生来讲,认识其中的生字不是本文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在读文中来学,不逐个分析,不花太多时间,我先指名一名学生来范读全文,这是个优等生,让她起一个示范作用,其他学生认真听,听清字音,并弄清故事的概貌,再让学生试着小声自读,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接着我开始检查:“我们跟字宝宝来打个招呼!”学生认一个,组一个词。再去掉拼音来认几个难字“艘、腿、沉”,让孩子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学生这时进行创新记字,有的说:“沉,沉下去,一般指物品在水中沉下,所以记住它有个三点水旁。”有的说:“腿,每个人都有腿,腿用来走路,它与人的身体有关,要记住月字旁。”总之,学生思维很活跃,使你想像不到,他(她)有那么多可爱的记法,但这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思维,他说的方法就是他很好的记忆法,联系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他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他动脑想过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坚信。然后,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游戏,就是“对口型”,这是我针对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很喜欢喊叫、吵闹特意安排的,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巩固了本课的生字。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而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特点,怎么样来教,每个老师又有各自的风格,《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再试着背诵这一段,进行填空练习,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实录)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说)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生: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二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三

1.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9.针对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四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生字。曹冲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说他聪明呢?(因为他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对,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板书课题(竖版)

2、自学、汇报

回顾

生:先写

大家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接下写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写曹冲用巧妙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生:先是遇到了难题,然后想办法,最后解决了难题。

3、学习第1、2自然段

小组: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事件是看象、问象有多重,称象的原因是象又高又大。

生:称象的原因还有大象很珍贵,他们没见过,所有好奇。

师:这位同学真棒,想到了其他同学没有想到的。老师之前说过,这头大象是很珍贵的。因为古时候没有动物园,曹冲生活在北方很难见到生活在南方的大象,曹操、曹冲和官员们应该也都是第一次看到大象,所以才会很好奇。

作者用“又??又??”的句式,突出了大象同时具有“高、大”两个特点。谁能也能用“又??又??”的说句话?(指两名)。

谁能把第二自然段完整的读一下,(强调最后一句是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学习第3自然段

官员们想出的办法这么多,曹操觉得这些办法怎样?你怎么看出来的?(曹操听了直摇头)“直”是什么意思呢?做一做曹操这个的动作。

谁能读一读这一段?(生读)师范读(小组分角色读)这个小组是不是很棒?夸夸他们。

5、学习第4、5自然段

用铅笔标出这几句话,再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曹冲的称象办法,分为几步,每一步都要做什么。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五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视频、称、大米、石头、盆

师:小朋友今天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猜猜看什么?(出示实物称)师:你们知道这个称有什么用处了。

师:古时候人就用这样的称,称东西让人们知道东西的重量。

师:小朋友,杨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多重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有多重了。

小结:原来利用船的沉浮,我们可以用石头替代大象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四、再次欣赏故事(视频)

师: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现在我们也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称一称我的电脑。

师:教师操作

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

师:那现在我们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

故事: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我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

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

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

(1)一起读(2)开火车读

2.出示“称”,“秤”。

(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

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

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

(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说说官员的想法。

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在议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段)

(1)这段文字说了曹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9)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说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

(1)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七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

杆秤、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难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八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

:杆秤、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难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