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作文300字通用(6篇)

小编: 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思念故乡作文300字篇一

我忘不了与我朝夕相处的伙伴,忘不了渤海湾上的日出,忘不了美丽的海河外滩

那时,我家离海边很近,只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周末去闻闻新鲜的空气,感受大海的魅力,看看那太阳从海下冉冉升起;真的忘不了啊!

一个周六,我迎着风儿吹来的海的味道来到大海身边,深深地吸口气,让身体的各个感官享受这大海的魅力,然后坐在金色的沙滩上,等待太阳出现。啊!

望着波澜壮阔的大海,深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凉凉的海,那种感觉印在我脑海记忆中的第一页。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朝霞慢慢地装饰着天空,周围一片寂静,只能听见海浪翻滚那宏伟的声音。紫色的朝霞慢慢地变红变黄,突然太阳像个大火球穿破黑暗!

天亮了,太阳沐浴着大海,海面上跳着闪烁的光,海鸥开始活动。啊!

多美呀!

多么令人难忘,我眷恋这海上日出,眷恋我的故乡,塘沽占去了我的所有思念。我没有华丽的语句装点您,内心的感慨、心中的想念、脑海中的印象,只能化成朴实的语句向您倾诉我满腔思念之情,忘不了您啊,故乡!

思念您啊,故乡!

思念故乡作文300字篇二

故乡,是我永远想起的地方,那是我儿时的唯一世界。直到我16岁离开家乡去合肥省城读书以前。我从没有离开过我生活的小镇,儿时我眼中的小镇,比现在我待的大上海还要大,还有意义。

一晃20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家乡的许多事中,中秋也是我最不可以忘记的日子,儿时的村庄里和我差不多大的伙伴有好几十,每年快到中秋的时候,每个小伙伴都会用一根3米长左右的竹竿,或者细木树在上面用野草扎成一根大火把,放在门前晒上十多日,单等中秋之夜。

等啊等,终于等到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了,中秋的夜晚月分外的亮圆。村中的几十个小伙伴早早地把家里的稻草抱到田野上,成片成片地铺成一块又一块,大约7点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把所有的稻草燃起,当所有稻草都燃起后,打火仗就开始了,每个小伙伴们把竹竿,木棍扎起的火把也燃起了,几十个小伙伴们持着几十根火把互相嬉闹追逐着,用火把对打,一时间,家乡的田野上,火光四起,人声呐喊,全村的男男女女全部围在火堆旁为小伙伴们助威。直打到火把燃尽,大家又开始摸秋。

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

“摸秋啦!”不知谁的声音在野地里轻轻一喊,于是我们立即四散融入浓浓的月色之中。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早诱得人垂涎三尺,大家早巴望摸秋时好好过一把瘾。摸秋一定要拣熟的摘,不然,摘了生瓜果不能吃,扔了,就被看作是“作孽”。许多人家都要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人摸秋。也有小气的人家,头天将成熟的全部摘回,让摸秋的人扑个空。如果遇到恶作剧的,会把他的生瓜纽子摘了扔进棉花地里,把他的葵花拧断脖子。那小气鬼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会儿功夫,我们的“人马”带着各自的“战果”从四方汇合到那块地里,大家“有福同享”,嘻嘻哈哈,海吃胡吃,直到一个个肚大腰圆,打着饱嗝,才十分满足地四散回去。

相传,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有几位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等天明了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后来,“偷摘”者多为调皮的小孩。此夜,家长放纵孩子到别人家田中“摸秋”,如果是摘得葱,则认为小孩长大后能聪明,如果是摘得瓜,则认为以后小孩吃喝不愁。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从不叫骂。所以儿时的我最喜欢中秋的打火把仗和摸秋了。

思念故乡作文300字篇三

思念,像一块外面包着的巧克力糖果,一层层苦涩褪尽后是小小的甜。但苦涩才是主味,那股甜只会稍纵即逝,太短暂了。

家乡,理论上说我应该是不会思念的,因为现在我居住的地方经济发达,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但是,在长期的物质支持下,我的内心渐渐觉得有一点空荡。不知不觉之中,我开始思念起家乡来。在这次的暑假,一次偶然之中我又一次走到回到家乡的路上。

家乡是什么样的呢?

记忆里的家乡,空气是那么纯净,没有丝毫的污染,呼吸起来感觉很舒服。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曾经退出我生活中的人和物无不让我思念。还记得夏日的夜晚,月亮照亮着大地,没有灯光点亮的昏黄的光,只有一群群如同游动的星星般闪亮的萤火虫。在萤火虫黄绿色的光芒照射下,一片片白日里原本是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浮动着墨绿色。那断断续续的光芒和月光一起照亮漫长夜晚,让人不得不沉浸在这一幅大自然纯天然美之中。

离开五年了,我还记得走的时候那时候树木低矮,头顶还很空荡,今年夏天回来一看到头顶上的很高处,树木就像孩子一样在时间的洗礼下变得越来越茂盛,长得越来越高。

思念家乡,只因我爱她。2

思念故乡作文300字篇四

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包,终年围绕着我们的那个小小的村庄。即使寒冬腊月,那里的山,依旧是葱绿葱绿的。

我的家乡是甘肃天水。在一个月明人静的晚上,我不禁思念起故乡来。

我思念家乡的苹果树,国庆节时,我曾和伯伯、哥哥们一起去山上摘苹果,整面山坡全是苹果树,树叶已渐稀少,树上挂满沉甸甸的苹果,在阳光下闪着光,露着笑脸,让人一见便生爱慕之心。有的苹果上面还套着纸袋子,我便一把摘下来,取下纸袋,捧在手上,都等不及带回家清洗,就咬一口,水水的,脆脆的,好甜!

我还思念家乡的小黄猫。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的起床来看它,并给它喂馒头,每顿饭前,我都要先把它喂饱了才吃饭,不然我就不吃饭。它吃饱了,我会抱着它到院子里田野里遛一遛,揪揪它尾巴;或用一根木棍挑住它的后脚,慢慢将木棍抬高,训练它倒立;或顺手从路边采朵粉红的石竹花系在它头上,再用毛毛草编个小草帽,把它打扮成漂亮的小姑娘。有时,我还会把它抛得高高的,再让它落地,当然舍不得让它重摔在地上,只要和它玩,我就感到特别快乐。

我是馋嘴的.丫头,自然会想起奶奶做的好吃的土豆饭、哥哥上树为我摘的青皮核桃和我们从山上采的野果子。想起家乡的亲人,心里总是暖暖的。

现在,我虽然很少回家乡,但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物一人,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和记忆。

老师点评:看着她清新的文字,我们仿佛来到了她的家乡天水,看到了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活泼可爱的小黄猫和疼爱她的亲人们。本文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如果能在内容上更丰富些,能将家乡的人情风俗写得更细致详尽深入些,那就更能体现出家乡的特色了。

思念故乡作文300字篇五

拾朝阳一地,挥洒于故乡的那条小溪,采云霞一丛,铺满于故乡的那排屋檐。时光呀时光你慢些走,别扯走了我的心,扯远了我的故乡,扯散了故乡的人。

小时候总觉得时光过得好慢啊,躺在床上就想着明天快点来吧,走在霞光中的太阳快点落吧,淌在人海中的我快点长大吧。可曾想过,我走了,故乡的她谁来陪伴?她走了,可爱的故乡谁来守候?

还记得布谷鸟在枝头把清晨的歌谣唱起,奶奶细碎的步伐踩了她晨露的湿润。“宝儿,别说了,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奶奶慈祥柔和的声音在我耳边徘徊着,早已闻到奶奶手中面条的香味,我赶忙爬起,揉着半眯的小眼睛。我清楚的记得,这时是春杏花微白,浸染了江南。

还记得梅树的枝叶异常繁茂,蝉儿把夏日的小令颂起,奶奶朗朗的笑声在寥寥的夜空中回荡。“宝儿,别睡了,夜里凉,陪我乘乘吧。”奶奶那慈祥柔和的目光照射在我的侧颊,夜晚的凉意早已被奶奶的目光温暖起来,我赶忙睁眼,揉着半眯的小眼睛。清楚记得,嫩荷碧叶点缀了仲夏。

还记得田野的稻穗一片片被割下,落叶翻飞出忧伤的旋律,奶奶出门时的叮嘱伴随着谷机的声音一齐向我袭来。“宝儿,别睡了,鸡来了,吃谷子呢。”奶奶的脚步声渐而远之,晌午的倦意早已不复存在,我赶忙睁眼,揉着半眯的小眼睛。清楚记得,雏菊归雁告别了深秋。

还记得村口的梅花兀自开着,千里之外依稀闻到它的芬芳,奶奶苍老的背影矗立在门前的石阶上,奶奶语调中夹着悲伤,多少忧愁,多少离别。我赶忙睁眼,泪打湿了枕巾,只记得,那年冬天,那个离别的日子。村口的梅花遍地成路,为我践行,为奶奶流泪。

奶奶呀奶奶请你把思念从故乡寄予我,那把躺椅沐浴着旧事的清辉,默默地泛起你的思绪,那是我童年的记忆。

依旧,那个花开正艳的清晨,那缕温柔和煦的初阳正好。光阴刻画了一个清晰的背影,负着退去的时光,步履蹒跚,两鬓苍苍。

思念故乡作文300字篇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特别浓厚。上下几千年,从屈原的“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到余光中的悠悠“乡愁”,思乡始终是中国诗歌的一大主题。到了南朝隋唐时代,诗歌形式日臻完善,思乡诗更层出不穷。其中,南朝江总的微山亭赋韵,唐代王维的杂诗和岑参的逢入京使特别有代表性。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斜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纵观这三首诗,以王维《杂诗》生活情趣最浓,浓浓的乡思中有一种乐观情绪。《微山亭赋韵》写秋意,略显凄凉,然而这两首又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花作结,以设问完篇。司马迁曾称赞屈原说: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此处“称物芳”更是为了表现思乡之情的纯洁。最后用设问,更延续了诗的意境神韵于言外,将绝句短小的不足弥补了起来。岑参的《逢入京使》则极写悲戚,以苍凉之泪浇胸中块垒,以平安之语体现思乡之切,一改前两首的含蓄,感情外露而深沉。然而,尽管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却都以思乡这根红线一以贯之,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是作者们不矫情,不造作,而以真情实意倾心投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