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加减号的由来 加减法的由来手抄报通用

小编: 文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数学加减号的由来 加减法的由来手抄报篇一

  •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建党节的由来 推荐度:
  • 虎年的由来的故事 推荐度:
  •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小班新年的由来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符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又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数学加减由来,欢迎查看。

古时候,数学运算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呢,这些符号真正被广泛运用是在十七世纪,在那之前运算符号都是比较麻烦的。

在一开始,表示加的符号是“p”。取自英语表示要“加”的单词,也就是“plus”的首字母。不过加法符号的运用并不统一,比如拉丁文就是另一种符号,是“et”,相当于英语当中的表示和的单词“and”。

虽然有了符号,不过仍然不够简便,随着欧洲商业的日益繁荣发展。“et”这个符号的两个字母就慢慢的`连起来写,之后慢慢的简化,最终就成为了现在用的“+”号了。不得不说,这个符号还真是方便简洁呢。

不过要说最简洁的符号,那就是“ - ”号了。其他的符号都是两笔以上它可是“一气呵成”的,其实这个符号一开始也没有这么简洁。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采用的是英语中代表减少的单词“minus”的首字母m。随着慢慢简化,最终成了“ - ”。看来减号和加号的发展进程都差不多呢。

其中,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魏德曼 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

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 - ”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 - ”表示加减,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 韦达 (vieta)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并被广泛采用。

“ x ”这个符号最早也是在英国出现的,因为乘法可以看作是数字的连续相加,比如12x4,就能表示12+12+12+12。所以有乘号是根据加号演变而来的说法,我们想想,确实“x”看起来和“+”还真是很相似呢。

你知道吗,以符号“ x ”代表乘是谁创造的呢?对了,他就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 首创的。奥特雷德对数学符号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大量的运用符号代替冗杂的算数描述。他是在其著作《数学之钥》中首次以“x”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 。

不过乘法符号除了“ x ”之外也有一个“ · ”的表示方法,后来,莱布尼兹认为“ x ”容易与字母“x”相混淆,建议用“ · ”表示乘号,这样,“ · ”在现在的数学当中也被认同的,不过因为容易和小数点混淆,所以用的比较广泛的仍旧是“ x ”。

在四种运算符号中,最复杂的就是除法的符号“÷”了,除法符号“ ÷ ”率先是英国的瓦里斯 (沃利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和全世界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这么说,大家觉得有些难以理解,那举个例子。比如,如果有2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有几个呢?用符号表示就是20÷5。仔细观察符号,你会发现什么呢,“÷”像不像用“-”把上下两部分分开了呢,如果你这样理解就明白分的意思了吧。

他和乘号一样,也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这个符号的发明者和“ · ”的发明者是同一个人,而且“:”现在也在应用,比如比例当中就会使用它,其实比和除法的意思是差不多。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如中国至少在商代(约三千年前),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希腊和印度一样,都没有加法符号,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就表示相加。在今天的带分数写法中仍可以看到这种遗迹。到公元三世纪,希腊出现了减号“↑”,但仍没有加法符号。公元六世纪,印度出现了用单词的缩写作运算符号。其中减法是在减数上画一点表示。

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的做法。例如用拉丁字母的p(pl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加)表示加,用m(min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减)表示减。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a,1540—1603)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s("content_relate");

【数学加减由来】相关文章:

数学加减符号的由来01-20数学的由来03-28数学符号由来05-04数学厘米的由来08-08数学乘号的由来05-04有关数学的由来05-04关于数学的由来01-18数学的由来推荐05-04数学符号的由来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