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热门17篇)

小编: 文锋

读书心得是我们对阅读过程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读书体验。推荐以下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写出更优秀的读书心得。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

近日,我读了《陶行知文集》后,对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提出了两大要素即思想和情操的论述感受颇深。

关于思想方面:他认为要改变那种用古人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问题的办法,即使问题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就不能用原来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国,仿效外国,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探索精神,要学生提出问题,为设法解决问题选择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去进行印证。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第二要素是关于情操方面: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教师来教书不是来抱个饭碗的,学生也不是交点学费来买个教师的。其实当今社会上,为了文凭而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仅为了生存而教书的人同样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这二大要素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那种求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将陶行知这种教育思想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培养更多的具有求真创新科学态度的、能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学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老师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吧!当我们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这学生也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呢?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须要“制”的,否则既无补于事又伤神伤身,久之反倒说明自身无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陶行知,我只在学生时代的《教育学》一书中,知道他是杜威的学生。对于他的教育理论,我也只是模糊地记着:”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虽然是名教师,但我自愧从来没有认真钻研过我国这位影响深远的大教育家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理论。

上周末,读了学校发的《新教育》上关于陶行知的教育小故事,说实话。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下,就以感慨颇多。

报纸上多次提到”温和地,语重心长地,耐心地“等字眼,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陶行知先生首先是位温文尔雅的先生,是位亲切的老师,是位可以谈知心话的叔叔。他的人格魅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亲近他,望着他那和蔼可亲的样子,聆听他那和风细雨的教诲。真的好羡慕陶先生当时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即使犯错,也不会担心挨老师的”横眉冷眼“,他的教育方式如春风细雨般,但会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记忆深刻。如《烧扑克牌》,《不要做井底之蛙》这些小故事,无一不体现出这种教育方式。

其次还深深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陶行知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他不仅爱孩子,还爱生物,”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从心出发,爱上孩子,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足够可爱,都是落入凡尘的精灵,憨厚天真。用爱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眼中透出光亮,让他们感受希望。没有差孩子,只有缺少爱的精灵。这是陶先生为我们讲述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教育情怀。我们的心应该放在眼里,放在手心里,让可爱的学生可以摸得着、看得见。我们心与心的沟通,构建起美好的生活。

爱孩子,体现在欣赏孩子。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

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如今,当我再次进入校园,看着教学楼上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勇于开辟的实践精神;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医者可治百病,师者育桃李,工作的不同,事业的不同,生命也会因此有不同的光彩。学陶师陶,乃师者所毕生学习的。陶先生所表现出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所学习。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心得[]

潘苗和最近我怀着对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研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其中,他提出的现代有效教学理论,值得我们借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就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学生读书是为了用书,用书是读书的目的和归宿。用书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一贯强调学生既要读书,更要用书。学生读书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一定的技能,以便更好的把知识与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应用到生活中去,取得一定的经验。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掌握了书本内容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英语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因材施教”的这一条有效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照顾差异,坚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陶行知文集》的读书心得[]

推荐:近日,我读了《陶行知文集》后,对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提出了两大要素即思想和情操的论述感受颇深。

关于思想方面:他认为要改变那种用古人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问题的办法,即使问题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就不能用原来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国,仿效外国,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探索精神,要学生提出问题,为设法解决问题选择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去进行印证。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第二要素是关于情操方面: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教师来教书不是来抱个饭碗的,学生也不是交点学费来买个教师的。其实当今社会上,为了文凭而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仅为了生存而教书的人同样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这二大要素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那种求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将陶行知这种教育思想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培养更多的具有求真创新科学态度的、能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学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他的文集中可以学到教育的精髓。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也就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解放儿童高层次的潜能,从事高级的思考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就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够欣欣向荣。

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把孩子们扣得太紧了!每次开夕会时,我都向学生宣布些不能做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学生没有足够自由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从而也就失去很多创造的时间和机会,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有时上讲新知识时,没等学生去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告诉他们这样的题应怎样去做,在做题时避免哪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可能出错的地方都替学生提前想到了,堵上了。学生就成了做题的“机器”,哪里还有创造力?有一次,上完圆的新课后,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用圆画出自己想画的图案。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百花齐放”,全班所有的孩子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圆规下的圆“千姿百态”,创造出了一个由圆组成的美丽世界。如果我们能多为孩子提供一些这样的创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力。

教育大师的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是一个启发者,诱导者,带着学生走入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应该是一个培植者,培植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具有创新的原动力。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理解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要学生学得“自得”,学得“自动”。并且,学得的知识与现实应是一致的。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教改思想,强调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他杜威教师那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新的突破,这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近日,我读了《陶行知文集》后,对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提出了两大要素即思想和情操的论述感受颇深。

关于思想方面:他认为要改变那种用古人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问题的办法,即使问题相同,但由于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就不能用原来的方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国,仿效外国,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探索精神,要学生提出问题,为设法解决问题选择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去进行印证。这种科学的研究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第二要素是关于情操方面: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应当养成密切的关系。教师来教书不是来抱个饭碗的,学生也不是交点学费来买个教师的。其实当今社会上,为了文凭而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仅为了生存而教书的人同样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应当发生一种优美高尚联密有生气的关系,去做他们的学问。这二大要素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那种求真的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师生之间应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将陶行知这种教育思想有效地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培养更多的具有求真创新科学态度的、能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学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我觉得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读完本书,回想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我心潮起伏,难于平静。简要谈谈读后感。

一、和学生共同学习“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教师非常愿意我们的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希望。当今的社会日心月异,信息量瞬息万变,不断地在更新。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不能固步自封,守着老教材、老教法贻误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有教师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可是桶再大也不可能取之不尽,要不断的往桶里注入新的水才行!记住这点,我平时就注意积累,遇到需要时更要不怕麻烦地寻找答案,不断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我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对得起教师的职业称号,对得起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新教改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相长,从容正视学生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目光?并在教学中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品格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胸怀与奉献精神……通过实践,我发现只有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才能够让我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我学会思考,能够使我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让我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从而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在无形中提升我的品位,强化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影响我的学生敢于求实创新。

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开学以来我发现我班的学生有个毛病都不喜欢做眼操,只要眼操音乐一响,很多学生为了逃避做眼操而在操场上呆一会,音乐一完再气喘吁吁的跑到教室。我总是对孩子说做好眼操的重要性,但是学生明白了又能怎样,还是不喜欢做。很多方法都用了,但是效果并不大。前几天让班长记下谁不做眼操,就让他中午到我办公室做十遍,明明知道是在惩罚学生,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试试。嘿!还真管用,除了2个学生不听话,受到惩罚,其他学生还不错。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读书心得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反复体会,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确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陶行知,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我们教育现代化的一盏指路明灯。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靠阅读课本中的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始终在不断摸索、尝试:

(1)、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习自然就落到了实处。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用自己独特朴实的教育方法感动并教育着每一位孩子。记得我的学生曾经做过一篇课外阅读叫《四块糖果》,即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小故事。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陶行知找一个犯错学生个别谈话,不仅没批评而且四次表扬,学生很惭愧,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这种唤醒道德的本领确实可赞、可赏,值得我好好学习。

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令我感到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眼光放长远,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匪浅。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靠阅读课本中的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始终在不断摸索、尝试:

(1)、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习自然就落到了实处。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用自己独特朴实的教育方法感动并教育着每一位孩子。记得我的学生曾经做过一篇课外阅读叫《四块糖果》,即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小故事。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陶行知找一个犯错学生个别谈话,不仅没批评而且四次表扬,学生很惭愧,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这种唤醒道德的本领确实可赞、可赏,值得我好好学习。

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令我感到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眼光放长远,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下面就"生活即教育"来谈谈我的体会。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捧读《陶行知文集》,总能感到似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教育,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为人、为学、为师”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陶行知先生提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学生。”他认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班主任的工作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下面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深入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勤写、善观等方法。

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首先向学生询问有什么新的打算,能否适应新老师、新环境,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学习是否跟得上,以此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消除学生对我的陌生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今后的进一步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征求家长对我工作上的意见。最后我还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该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师生的沟通、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教师虽不能称名人,但也应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其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垂范,如见到地上有纸屑,教师要首先拾起来,教师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其二,如奥运会期间,我经常组织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及收看电视,了解奥运健儿如何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其三,抓住各种时机(晨会、班队课),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其四,还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其五,找个别学生谈心,以爱心、热心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榜样中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无法交流。这样的教育,封锁了学生的情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凡事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根本不可能有创新。因此,创新教育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会给学生带来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我能创新的自信。

1、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老师要主动亲近学生,积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思维,他们的个性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创新。

2、要相信学生。只有信任人,才能唤起人的自尊。老师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才能积极的鼓励学生,教育学生。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老师要积极的给予肯定,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能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学生对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同学真诚地对话,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的评价有助于更好地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可以采用评语形式,把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哪些能力给学生指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实际是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学生觉的自己的目标明确了,就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

3、师生之间的关系影响师生互动。

如果数学教师师德高尚、工作负责、知识渊博、关心热爱学生,师生感情就会很融洽,师生互动就会更和谐,学生可能会由喜欢数学老师转为喜欢数学。反之则不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只有以良好的教师形象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才会取得积极效果。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4、作业是老师与学生的纽带。

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促使教师对每节课的总体设计、教学方法等进行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关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陶行知读书心得

本学期开学初,原想借一套《陶行知全集》,以了解其体育思想、理论方面的内容,很可惜,学校图书室没有,不过,在翻阅有关的陶研书籍后,也获取了相关资料。现就学习《陶行知教育学》(体育卫生方面)的体会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

陶行知“健康第一”的口号虽然是在战时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在当时能把学校师生的健康置于首位,足以显示陶行知先生对体育的重视。今天,每每看到“健康第一”四个大字,感觉是那么熟悉而亲切,不仅仅因为它是新课程标准下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更是因为70年前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陶先生爱师爱生的伟大情怀。

当前,体育教学学什么?怎么学?仍困扰着广大的体育教师,于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的教学内容很不规范,实用性强的项目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8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的体育观,在当时,他最强调的是要学会游泳和武术。这两项内容都有其原因和背景,学游泳是因为他们一行十几人曾眼睁睁的看着一位老师被水淹没,而大家却无能为力,陶行知于痛惜之余,大力提倡游泳运动,游泳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救己、救他人生命;学武术也是迫于战时教育的需要,武术不仅能强身还能自卫,把培养“健康的体魄”作为他生活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主张以武术来培养康健的体魄。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推广体育教育的实用价值观,积极挖掘、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学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掌握了多少学习方法和技巧,只有实用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评选“三好学生”的主要依据,尤其是“中央7号”文件出台后,各级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结合苏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三项规定,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基本得到保障,这些都和政策的落实、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然而早在上世纪1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在20年代,陶行知又把学校体育看做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因为只有培养健康的儿童,才能造成健康的民族,所有这些都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非常吻合,他的“三育并重”的主张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方法,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灯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用心去学、去体会、去实践,这样才会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思想有没有进步?每天都问问自己进步了吗?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育学生,总是不会错的。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一至理格言,正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包含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陶行知读书心得

还记得上大学那会儿,翻阅陶行知的着作,特别欣赏陶先生的两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我觉得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里,有八个字堪称精髓,这八个字是:实、活、真、创、爱、新、行、人。在他洋洋洒洒五百万字里充满着爱学生、爱职业、爱国家的师爱观。这样的师爱观,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人们通常是从爱心与奉献意义上去解读师爱的,这些当然需要,但它们绝不是师爱的全部,而陶先生的师爱观是既健康又完整的:爱国,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都会有的使命感;爱职,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爱生,是爱国、爱职的直接体现,与片面追求应试升学,以分取人,压抑个性成长的功利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今天,工作七年之后,当我再次思考何为真正的师爱时,我觉得:真正的师爱应融入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师爱的核心在于爱学生。回顾过去七年,工作的第一个学期,我担任当时的高一(12)班语文老师,我有过那么多的心酸:自己加班加点“精心设计”的教案迎不来学生期盼的眼神,;自己给学生们展示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赢不来学生们的欣赏和喝彩,他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第二学期,我的勤奋刻苦赢得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同时担任高一(12)班班主任,我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可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孩子们并不领会我的付出。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后来我想明白了,是我没有把自己和学生的位置摆正,我班的学生往往文化课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又刚经历了“优胜劣汰”的分班考试,他们认为自己学习不行,于是自暴自弃。

而我,感觉太好,太夸大学习的作用,一直把理论凌驾于课堂之上,一直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我其实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服务者,就像其他行业“顾客至上”一样,学生就是我的“上帝”。于是我退却“火爆”,减少急躁,一次又一次原谅那些上课不听讲,与我顶嘴,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并试着去爱他们,像中医看病那样“望、闻、问、切”,时时留意,处处关心,在观察和关心中迅速掌握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这些向来不被老师欣赏和看重的学生,他们很容易就会被感动,很容易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很容易就会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七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很多往事,记得很多学生,我想我做教师的幸福感多数来自于学生。

欣慰、幸福、感动。做老师,尤其是做班主任,尤其是做成绩不那么优秀的班的班主任是痛并快乐着,每天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突发事件要去处理,我相信:“宽容比鞭子强一万倍”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设身处地在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久而久之,我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

20xx年10月,我不慎摔断了脚踝,住进了医院,我的学生,一拨一拨地到医院看望我,z等人是第一拨赶到医院看望我的,我的学生王佳星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马给他的母亲打电话,说:“我们王老师老家不在州泰,你赶紧到医院照顾老师”学生王欢到医院看了我不下三次,学生杜昕还买了条小金鱼陪在我跟前。鲜花、水果、日用品,我的学生们甚至连榨菜、饭盒这些最微小的生活品都给我准备好了,医院的长廊上全排着看望我的学生,我记得那时,我没有吝啬我的眼泪,我也实在控制不住我的眼泪,望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一任泪水奔流。

病友,医生,护士都说真羡慕我,母亲也经常陪着我感动地掉眼泪,骨伤极其疼痛,学生的关爱,陪我挨过了那一段身体上的伤痛,骨伤难愈,我因此没有陪我的第一届学生走到最后,没有带他们到高三,这是我最大的遗憾,觉得非常愧疚,“爱满天下”,我想不只是老师对学生,也是学生对老师,我将把这一份愧疚牢记心田,摸着良心,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以后每一届学生。爱满天下,这爱,是我的付出,也有我的得到。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我风雨兼程,我无怨无悔。

老师,是真的代言人;老师,是博学的化身;老师,是学生心灵的挚友;老师,最富有人文情怀,最善于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老师的职业如此美丽,我愿一辈子从容地欣赏教学的美丽风景,我愿在教书育人中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