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小论文(专业20篇)

小编: 紫衣梦

范文可以是优秀作品的典型代表,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小编精选的这些总结范文都经过精心筛选,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高中政治小论文

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端正学习政治的态度。

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一.背基础,死去活来地背。

二.做题。高考真题,肯定有你做不完的题可以去做,不用担心没题做。

三.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每次考试练习完了之后,我的试卷都会被自己的修改画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圈圈画画箭头之类的标志,这些就告诉我哪里的知识写的不对,为什么,哪里的题目没有审清楚,为什么,哪里的点漏了,为什么。这些都是你学要在每次考试后仔仔细细问自己的问题!不要总想着从别人那里拿现成的,自己做过总结过的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1.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

在做题的时候。应该先把设问中的一些关键词画出来。如上面红字标出。以此来确定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题层次。该题可看出有两个层次要答。一是政府活动原则,二是经济职能。

然后回到材料中寻找与此有关的。用蓝字标出。接下来看看答案:

活动原则:保护环境,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具体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写出答案。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只要出现关键词加上材料,就会给分。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忽视了审题材料这个环节。

高中政治小论文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产品都比较单一,没有自己的技术品牌,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行,同行业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飘零不定。

美国《财富》杂志此前评选出的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且多数属于电力、石油、银行等国家垄断性行业,不具备自己的品牌;在公布的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仅一个品牌入选。

然而,“madeinchina”却已深入世界每个角落,并逐渐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所谓的“中国制造”指的是通过为别国的品牌、用别国的技术、替别国公司做加工而赚取微薄的收入和利润,还有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所使用的核心技术是别国的。但随着科技水品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了。在中国制造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创造”。毕竟,仅仅是制造而没有创新,制造就没有生命力。

中国之所以仍处于“不发达”阶段就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所以要摆脱“不发达”阶段,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必须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而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科技落后的局面。

我国已经从低成本时代向高成本时代过渡,因而企业也必须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而“技术优势”的核心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真正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真正参与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我们必须拥有创新能力,并以此向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最终加入科技创新国家之列。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高中政治小论文

首先要做好预习,上课跟紧老师,记好笔记,课下复习,晚上回家的时候需要把一天学得知识背下来。可以边写边进行记忆,这样会记得更快,背完以后就做这一类的练习题,把这一类的题型弄懂。

每天不光需要看当天讲过的内容,还要把前几天背过的内容拿出来,经常复习。只有多看多复习,才能加深自己的记忆。

政治与时事有关,所以高中生要经常关注时事新闻。在看新闻的时候,思考这个会如何出题,如果这么出题的话,该用自己所学的哪个知识点答这道题,并且把知识点和该新闻的重点相结合。只有多动脑,培养自己的答题思维,在考试的时候,才不会紧张,更快更准确的答题。

多看新闻还是不够的,如果高中生不经常做题,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抓不住答题的关键点,最重要的是自己想的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只有高中生多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回答对还是错。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高中生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下时间,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做完练习题的时候,高中生要把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比较,弄明白自己的错题错在哪,并整理错题本,经常拿出来看,保证自己下次不会再出同样的错误。

每学完一章政治的时候,把所学的知识整理到一起,可以找一张大白纸,把所学的内容分类写在纸上,然后多看多背。再把这一章的练习题拿出来做,让自己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高中时事评论范文

每一个寒冷的冬季,总会对温暖有着最深切的期盼。立春伊始,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驱散着这个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总有这么一群人,甘用毕生的心血,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从“东方红”“北斗”的声震寰宇,到“嫦娥”“玉兔”的飞天之旅,中国人仰望星空的伟大征程铺展开来;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让中国傲然挺立在量子科研前端、通信领域前沿……正是孙家栋、潘建伟们的默默耕耘,才架设起一条横亘星空的天线,与星辰为伴、同宇宙对话,在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更迭之中,刷新着我们追逐梦想、探索未来的活力。

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不仅需要高耸入云的枝干,也需要茂密厚实的根系;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我们看到,面对千度烈焰,王锋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无私无畏的生命赞歌;面朝泥洋大山,支月英用36年的美好年华,为两代人的童年送去希望;面对战机故障,张超在4.4秒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一个军人最后的使命,弥留之际依然执着“我还能不能飞”;不仅如此,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扎根湖南农村、大国工匠李万君攻关高铁难题、医院院长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法官阿布列林捍卫法律尊严、大夫梁益建为病人奔走募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正在于无论是如涓涓细流的漫长坚守,还是惊天动地的辉煌瞬间,他们所迸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优选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区偷倒等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某种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面临的窘境。事实上,垃圾处理已经不单单是环境问题,更是治理问题,措置不当会引发“邻避困境”。在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并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保护好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既是“暖心工程”,更关乎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较城市,在乡村,垃圾围村、垃圾围镇的现象也在加剧。笔者在武陵山区等地的调查发现,乡村地区的工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激增,原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严重滞后。有的县一年需要处理的生活固体垃圾为万吨,垃圾厂处理能力却只有万吨,处理率仅为。大量垃圾不经处理直接进入到自然环境当中,露天垃圾场比邻居民生活区和农田,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土壤环境、污染地下水。有的乡村尽管设置了垃圾转运点、建了固定的垃圾存放设施,但是由于后续处理环节缺失,一到傍晚就“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垃圾焚化场”,严重污染空气。

垃圾分类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也是治理能力升级的体现。然而,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试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十多年来进展不大。各地广泛设置的分类垃圾桶,也大都成了摆设。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需要进课堂、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对习惯养成十分重要;在社区,也有必要让环保志愿者等群体参与进来,督导人们垃圾分类。这也是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推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

垃圾分类还需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善。摆放分类垃圾桶仅仅是最表层的工作,还要根据人们日常的行为习惯设计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台北市在世纪之初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就是考虑到人们承担垃圾处理费时的“节约心理”,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清洁队每天下午5点或者晚上9点到固定地点运输垃圾。同时,乱丢垃圾者往往会被处以重罚,遍布街头的摄像头以及鼓励市民举报的政策,让乱丢垃圾者无所遁形。浙江省金华市把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把会烂的垃圾丢进去转化为有机肥,不会烂的则由保洁员分拣后集中处理。一些城市小区,居民们还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用来抵缴物业费,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社会力量,调动其积极性,成为参与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优选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意外夺得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后总结说,自己是凭智慧战胜对手的。赛前,他会把赛程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并记下标志,比赛开始后就奋力向第一个标志冲去,再坚持以同样速度冲向第二个标志、第三个标志……如此一直坚持到终点,竟创造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

干事皆须有目标。目标不明确,很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然而,实现目标却难以一蹴而就。尤其是那些长期的、远景的目标,如果不将其分解成若干具体指标,很可能会因无序而走走停停、精神懈怠,或因无望而悲观消极、轻言放弃。合理分解目标,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保持自我激励、自我加压的态势,把初始阶段的劲头延续到最后。也许,“冠军的智慧”即在于此。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一次次成功不仅验证了“方向对头”,还能助人累积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念、积小胜为大胜的实干精神、扬长避短的科学态度,激发“胜利者心态”。青年科学家颜宁每天10多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专心求解自然的奥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35年与农为伴,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燕赵大地上。他们之所以能做到目标明确,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不断从平凡的日常中找寻成就感。“撒上一把土,夯实,再撒上一把土,再夯实”,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化种种不可能为可能。

应当看到,现实中,有的人重结果、轻过程,在完成目标方面存在一种“蛙跳心理”。他们确立方向后,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而是集中搞几个标志性大动作,做几个可以量化的指标,而后即宣布“大功告成”。热衷于“造势”,结果却往往虎头蛇尾,甚至不得不一再回头补课。上世纪30年代,有人问郭沫若:为什么难见伟大的作品?他回答:“早产的胎儿太多了。”这从另一面提醒我们,分解目标不等于急功近利,更不能把跑马拉松简单异化为百米冲刺。

在纪录片《大国工匠》中,錾刻工艺师孟剑锋总结:錾刻是个精细活儿,有熔炼、掐丝、整形等多道工艺,每道工艺要求都非常精细,不允许有丝毫闪失。对于工艺品而言,唯有在各环节都精益求精,才能制作出精品。实现宏大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抛弃走捷径的心态,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以最佳状态完成每一项具体任务;不忘初心、不染杂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惟其如此,方能以完美过程保证理想结果,最终攀登胜利的高峰。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美好的硕果永远在奔跑的过程中孕育。汲取“冠军的智慧”,理性看待目标与奋斗,向着理想的终点顽强进发,定能一次次点燃成功的火炬,照亮奋进者的天空。

高中政治时事小论文

此爱国运动实乃一把“双刃剑”,但不再是“自损八百,伤敌一个”的运动。首先我国自1978年一直施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加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也欧盟、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并且加强了与亚太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对内积极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抵制日货”运动所带来的“自损八百”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报告。

说,9月份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月减少六成以上,可见国内市场日系汽车消费的下降,对日本汽车的生产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日本本土的经济带来了冲击。

据日本《产经新闻》19日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在华日企均“关门歇业”而据业内人士分析,日本对华依赖较高主要有日汽车,旅游零售业等。虽然日本在我国投资已久,其产品分布全国各地,但其终为外资经济,而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其中以国有制经济为支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家经济中起主导地位,这是无可撼动的。这也是“抵制日货”运动所带来的“自损八百”的损失降低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日本失去中国市场将极大打击日本公司的盈利状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的明显,跨过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也正如此,当在中国市场的日本跨国公司失去中国市场时,日本总部的经济受到极大的打击,在别国的分公司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裁员成为必然。然而,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先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使我国不仅成为生产大国,又成为消费大国,和世界强国之一。这也有利的保障了我国受日本经济亏损影响不会太大,使“自损八百”的伤害降到最低。

国家主权、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有权捍卫我们的国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是我们的义务。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是我们对日本非法购岛,侵犯我国领土行为的强烈抗议,是我们参加政治生活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爱国运动——抵制日货,不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损招,而是真真正正打疼日本的好招。

高中时事评论范文

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四中全会公报正式出炉,其中公告明确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将让让拍脑袋决策的领导,从此再无无藏身之处。近些年来许多的社会矛盾、热点事件都与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有关。

领导干部因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浪费,比装进个人腰包更严重。有的领导干部贪污几百万元被查处大家拍手称快,但有的领导大笔一挥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子就损失十几亿、几十个亿,这比贪污受贿更可怕。而且往往是走马灯似的反复折腾,其结果是粗俗低智滑稽,让人哭笑不得!“决策是否正确,不光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前我们党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如1958年“大跃进”、“反右扩大化”、““””等,都是决策失误造成的。过去也有一些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如有的地方拍脑袋上项目、关起门来做规划,不征求专家意见;有的地方违法征地或者违规强制拆迁,不注意听取反对意见。”前四川省省长张中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到过决策失误的危害。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民主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的表达。在决策前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基层实践走一走、分析数据比一比,从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既看到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考虑发展的成本与代价。更重要的是,决策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的头脑中产生和决定,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同时,对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也要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建立追责机制,要给那些“吃子孙饭、断后人路”的“拍脑袋”干部戴上“紧箍咒”。

对这些因为“拍脑袋”决策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决策者,决不能使其有恃无恐地“拍屁股”走人。如此,才能防止出现发展“畅想”变“妄想”的现象,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使决策发挥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小论文

公车让座问题,这是一个时常引起公众争议的问题,由此引发的一次次口水战,可以说是全民道德的投射吧。近日,又出现了一男子因醉酒未让座而被人扇了一耳光的事,打人者甚至扬言“替你妈教育你!”

公车让座,这一面小镜子。你可以看见中国人的道德底限在哪里。“殴打未让座的醉酒人;扬言替父母教育人家;无视艰苦站立的孕妇或老人;责备疲惫不堪的学生未让座给精神抖擞的老人……中国人的道德底限。”透过这面镜子,你将无法逃避这个问题,无法逃脱这个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道德问题。

事物,都是永恒发展的。这是一个你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只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中国,这个巨人身上的疮痍,都给清洗干净了。我们只花40多年的时间。这是件令人骄傲的事啊!

但我们只顾巨人肉体上的伤,忘却了巨人大脑里的伤口。

我们的祖先,用了几千的时光发展中国,让他的道德和他的肉体步伐一致。让他慢慢成为亚洲这片大陆上的,真正意义上的巨人。让其他国家,仰视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

可是1840年的开始,我们衰落了。被炮火轰击着的我们,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救亡图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那个时候,中国的巨人还是个完整的巨人,虽然,他满身疮痍。

但是,现在的中国,有着强实的身体,缺少匹配的道德啊。

我爸是李刚,躲猫猫,大头娃娃……这一件件事,告诉我们,中国发展的太快了。中国应该放慢点他的脚步,让道德也跟上。

为此,我们才有了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老师这些拥有开着美丽的道德花的人。这些我们所牢记的风向标们。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我们是这发展的掌舵者。无疑,道德是平衡发展的关键。

当公车让座不再是个问题时,我们的发展才是平衡的,道德和经济才可以相互协调发展。

高中时事评论范文

除夕夜,黑龙江哈尔滨值班民警曲玉权出警后遭嫌疑人袭击,受伤身亡,年仅38岁;2月3日,安徽枞阳民警陈玉龙深夜出警,因劳累引发气厥晕倒在地……在万家欢乐时节,人民警察的敬业奉献,让人震动。

万家灯火,总要有人负重前行。警察是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牺牲最大的职业群体。,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38名。的数据还未发布,而仅我身边的同事,已经有3人将统计在这项数据中。曾有同事自嘲,位居中国警察梦想指数排行榜前列的是:活着、不负重伤、不被误解……对于每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公安干警和他们的家属来说,这或许是最真切的期盼,也是最朴素的希望。

时间的印记中,有太多的感动来自于公安干警这一群体。元旦刚过,有着“战神”之称的佛山公安林伟光,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慎从十几米的高速桥掉下,身受重伤被送进医院抢救,妻子一直守护在病床前,这位曾在婚礼前夕亲手为因公受伤的丈夫缝了37针的警嫂,要再一次经受刻骨铭心的考验;厦门好民警陈清州,从警来为无数群众点亮平安之灯,却不幸罹患肝癌;黄冈民警吴俊以身堵爆,身负重伤……对大部分沉浸在欢乐喜庆中的人们来说,警察就是“我看不见你但我知道你在”的安全感;而对家属们来说,警察却是“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范文优选

日前,两则社会新闻不胫而走。一则是,广西钦州一位农民连续10年义务为村民放映露天电影,因没有取得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被主管部门叫停;另一则是,四川泸州一位女城管以帮助卖菜取代处罚,“就想让老人卖完菜早点回家”,在冬日里温暖了无数人。两条消息,虽然看上去都是不起眼的“芝麻事”,却折射着治理与改革的大命题。

无证放映,自然不合规定,但既出力又贴钱、一直坚持做了10年的好事,为何突然被阻止了?城管与小贩本是“冤家”,无照摆摊理应取缔,又怎会演绎出温馨的剧情?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既照见了“小人物”迥异的命运,也促人思考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的确,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宏阔背景下,凡事都应被纳入法治和规则的轨道内运行,这已经是社会共识。然而,在政策规定的细节裁量和具体落实过程中,特别是当生硬的条文遭遇柔软的民生时,治理者难免遭遇现实选择上的“两难”。

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说自己骑车时,遇到电动自行车也“经常感到非常害怕”;而xxx副部长李伟坦言应该承担交通秩序的管理职责,却常被老百姓问住,“如果不让我们骑,你们为什么让卖?”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可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但80%的电动自行车车速快且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对行人、自行车构成安全隐患。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有责任参与国家标准的修订,也要照顾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整治交通秩序责无旁贷,也确需考虑便民效果,难以对电动车一禁了之。更何况,各地对电动车的具体规定还不尽相同。这个典型案例说明,有些治理问题虽“小”,牵扯的部门协调和群众利益却很复杂。

矛盾,堪称基层社会治理永远躲不过去的关键词。面对那些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究竟该秉持怎样的认识论、方法论,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心态与智慧。很多时候,因应难题的办法,就在基层之中,最重要的是心中常想着群众。从这个意义出发,可否学习一些地方的经验,将义务电影放映员纳入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让好人继续发挥热量?可否借鉴一些城管干部手绘“水果地图”的方法,在减少占道经营现象的同时,实现对困难群众的“机制化”帮扶?任何改革的落实,都是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丛林中探索权衡,治理就是要寻找到一条以最小代价通往远方的林中之路,抵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至高境界。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当然不能因为利益的羁绊而将其束之高阁,也不能因为情感的纠葛而长期“一事一法”。否则,一些问题可能会积重难返,失去改革的最佳“窗口期”,最终损害的还是群众的利益。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真正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谋划方案,尽可能多地呈现改革的含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的获得感。

谋划改革,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要去民生现场捡捡“芝麻”,真正站在群众角度、市场角度,把问题想足,把办法穷尽。跳出狭小的办公室、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勇当改革的实干家、矢志完善各项制度,就能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求解好一道道现实问题的答案。

高中政治论文

一、内容提要:

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大趋势,依据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规划和面向21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强调语言实践适用、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从教育学理论上讲,无论如何命名、如何定义,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教育是指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有意识的系统的活动。在早期,教育是指有组织的可持续性活动的过程,但在当今,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我认为:学习可以是个体的活动,但是教育教学一定是社会交流的活动。本质上,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学必须以学习为基础,无学习发生、无学习结果出现的教学不算是教学。英语教学更是交流的过程,因为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交流的特征。那么我们怎样设计自己的英语教学呢?首先要考虑英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英语教学任务的具体性,英语教学因素的复杂性,英语教学功能的整体性以及英语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其次还要考虑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理解课堂英语教学的价值,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教师追求卓越的精神;最后还要考虑实现英语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

二、主题词:尊重教育、热爱教学、以学生为本、师生整合、创造思维。

三、研究目的:以尊重教育、教学理论,尊重语言本身交流的特点为前提,重新定位并实践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至于教师发展追求卓越的教学精神,学生发展的创思维及创造精神,以达到英语教学根本改革,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研究内容:北京版的初中英语教材。

五、研究对象:北京丰台二中2001届初中学生。

六、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分析对比法;(3)跟踪法;(4)实验法。

七、研究过程:

1、实验研究的准备过程:这次实验选重了初中英语的三个年级,尤其是2001届的初。

一、(3)班与(4)班近100名学生。教师在确定完所实验的英语教材后,必须以准备知识,准备学生为两个基本的教学依据。准备知识,即教师要以教学大纲的要求,指标的落实,即教材中的内容难点,重点的教授过程和处理措施为依据。我想大家这部分都比较清楚,此篇论文不想多论述,但我还想提醒大家最重要的一点要设计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的主导部分与学生的主体部分,只有这两部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准备学生,即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状态、心态为第二个教学依据。在这里我想展示一下教师准备学生材料的记录以及实验。

这样以小组为单位在尊重学生、培养组长的前提下来评定学生们的成绩,分析学生们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相帮助的品德,进行学生之间的“责任”教育,有利于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个独立体,以便教师深刻了解学生,有的放失地进行层次教学,有利予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调整好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措施等过程,有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时间比例的确定,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教师上课讲授(即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练习(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检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反馈(学生立体地位)的时间比例最佳应是2:5:1:2。从这一比例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是3,学生主体地位应为7,这样充分给学生的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以至分析讨论英语进行实践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2、实验研究讲授过程:实验研究教师的讲授过程应执行三项基本原则。(1)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为目的创设情境。一节好的英语课,可以说是老师谱写一首优美的乐章,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强烈音符。作为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并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对事物观察敏锐,逻辑记忆力加强,想象力丰富,情绪高张,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增强。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学生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这恰恰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所以我在讲授北京版初中教材听力part1时就在课文内容的情景上,挂图上大做文章,精心设计,把这些制成动画光盘,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的第一步。可以利用大屏目显示,可以用实物、可以用教师的动作,即教师的表演能力来实现这一步。不管你怎样设计,你必须使学生在轻松审美的状态下进入课堂,使学生们大开眼界,陶冶情操,使他们有意无意地会询问许多问题,会查资料。给他们创设语言交流机会,掀起课堂学习英语的激情,这正是学生们自主学习起主体作用的关键。我确信此时学生绝对没有翻课外书,打哈欠、想别的事情的。此时教师再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提出听力的问题,使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效地进行交流,避免无声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面。(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至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系统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帮学生理解原文,比如用简笔画在课堂上展示题意、课文含义等,教师可用动作表演来帮学生扫清单词、词组障碍,接之放原声录音,教师指点学生获取信息,教师帮学生解决障碍。采取阶梯循环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分出教学层次、设立多个小台阶,层层深入使学生脱离背台词式的对话或课文、形成脱口而出的能力,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第四册lesson11课中part1。

放第一遍录音时:出现:

a、whatisthemostimportantholidayinchina?

b、whatdothepeopledobeforethefetival?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讨论、比较,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出最佳语句板书于黑报,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再放第二遍录音时出现:

d、whodotheyfeelhappy?

newyear?

f、whatdotheydoafterdinner?

能没有自信、没有成功感吗?这就是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这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整合英语教学策略”的灵魂所在。

八、研究结果分折:

(3)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因素与效果可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石,教师只有不断地创设出使学生感举趣的课堂情境,学生的学习趣将不断提升,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且,创新一定的学习环节,从而达到创造性地学习奠定基础。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升,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甚至产生正向迁移,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指导,通过英语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养成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不继学习过程中,创新出自已的新思路,形成求新求异、求效率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设适于不同能力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个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充分从其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成就感,自信心得以不断加强,养成一种自学能力,形成有自己个性化的新学法。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创新影响也是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比别人看得远,走得更靠前,一个懒于创新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勇于创新的学生吗?青少年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学生时代,他们受到教师的人格力量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是指导学生走向未来成功的引路人,也是激发学生有所创新与创造的导火索,因此,我深感自身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这也将不断鞭策自己奋勇向前,不断地开拓、进取,为学生树立好身先垂范的作用。

(4)教学情境分析:每一位英语教师精心设计语言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大屏幕等)。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构建一种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学的核心和落脚点。“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自觉、积极的特征,就必须依靠语言情境,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运动”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环境的主体,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探究中产生乐趣,并随之不断深入,激发出灵感、创造力来!

(5)师生角色分析: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现象并未出现在这次教学实验中,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当然这样的角色转化并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如果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的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间的交互和交流,这种教学必定失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的的盲目探究,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不得要领,此教学将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知识、准备学生、组织工作等都大大增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减了,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作用没有丝毫的忽视。一个好的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进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肯定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6)教学过程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教学理论与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立体,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的目的。在这次实验过程中,自始至终在遵循和贯彻这一学习理论,把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另外在这次教学实验中,课程整合的思想也有体现,如:语文、历史、西方文学等学科的内容交汇在一起。

(7)学习评价分析:以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这次教学实验,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并没有大幅度的明显提高,但引申来看就截然不同。我们把眼光放远一此,想得更多一些,从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改变,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培养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等角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评价,这次教学实验无疑是有许多可取之处。进行这种教学实验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是可行的。

(8)教材的设计原则分析: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形成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教学任务的设计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形式一功能性原则,旨在使学习者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具有一定的导入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系列任务的训练,能够自己进行推理和演绎,从而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交际中进行真实运用。

(9)存在问题分析:

分,但对协作研究得还不多,如何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或目标。进行资料收集、研究分析等。这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大有好处,(3)对于教学的最终目的及学生的意义建构,如何进行分析评价,能否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我们现在还没有很好的答案,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的这种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

九、实验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教学实验,使我们对英语的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有较深该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此次实验,我们尊重英语的语言的本身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灵感;此次实验必将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甚至教育体制产生深刻的变革,充分发挥了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21世纪的人才需要。我们建议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广泛阅读书籍,(不能只看专业书)要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进行有利引导,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另外,我还有一个设想,设想在这次实验研究后期教师在准备自已教案的同时,利用换位思考的理论写出学生的学案来,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实验,在各自的专业课堂上行动起来,我想到那时教学将有重大突破。通过前期实验,我已指导学生复习出题。(详见论文后的附件)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师生相长的目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辅的整合英语教学策略”的真谛。那将又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面貌!

十、附件:

附件:(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实验调查问卷。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整合英语教学策略》初一新生出题样本。

十一、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黄全愈著。

2、《东西方教育杂谈之六》胡东芝先生著。

3、《以学为本的教学设计—论课堂教学的准备》北师大心理系唐健教授。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试论高中课改下的思想政治。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张晓伟。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对象有了许多新的特点。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主要弊端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为考而学,缺乏主动性,学习方式单一,死记硬背。政治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应该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开放的洪流、商品经济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环境、拳头加枕头的电视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这一切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他们长大。与过去相比,他们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当然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就更强烈。但他们的弱点如同他们的优点一样也更突出,这就使多年来教学方法单调、教材内容滞后的政治教学陷入困境。

但是,今天的.中学生就是下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高层次的人才要求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表明,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参与竞争者自身应当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而这一切要靠教育、靠锤炼才能取得。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坚持和完善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学而言,本人认为必须立足改革,探求新路。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中学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任何统治阶级在维护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时,都要利用这个工具,特别是要利用这个工具造就他们的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要求有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与之相适应,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则,我们的事业就难于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政治课所教的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无数成功经验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从长远的观点看,政治课所担负的素质教育这一功能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所必须坚持和不断加强的,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为此,学校的领导要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政治课的地位,保证课时,稳定队伍,促进政治课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立足素质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解起来很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方法,适应学生。

现在的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强,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必须针对他们的新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生路来。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方法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会更丰富更新颖。

政治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为完成这个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立足改革,走出困境,重塑政治教育的新形象。这条路还很长,但我们必走下去。

当然,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高中政治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学生的天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叫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在课堂上,我们很少看见学生质疑,即使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也形同虚设,很少受到实际的效果,这恐怕与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在学校里往往是教师说了算,书本说了算。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床配角,常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教学,几乎把学生可能发生的思路全部提示出来,面面俱到,以防患于未然,致使学生无疑质。或者唯书唯师的观念束缚,当学生在课堂上以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童言无忌提出一些问题时,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压抑和挫伤,致使一些学生有疑也不敢质;严重扭曲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作为教师应以极大地耐心和诚心千方百计的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尽管他们所提的问题那么幼稚,甚至可笑。这样才能是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六)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堂练习当中要求各异,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七)准确设问,多法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提出准确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知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向。

如果把授课集体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营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和作用的减少,相反,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重视过程将会事倍功半。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小学生毕竟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她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的点拨和引导。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其组织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主导作用呢?(一)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的广度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互动的三元模式,可以通过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四大环节接触文本,但他们的显示水平和交互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很顺畅地读通文本的各个细节,他们无法知道授课的深广度的合理范围,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这一角色才名正言顺,教师在解读文本,理顺教学环节、提炼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更有维度,可以适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深广度,让教学秩序在合理高效的范畴内正常运行,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课中引导,明确目标,通过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获得对百分数的感性体验,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百分数的共性,再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实际上对于这个“百分数”的概念,学生经历了曲折的试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又如在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老师问你们盟自己想办法算出的数吗?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四人小组里商量一下或向同学请教,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综上所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两者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的,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不但有得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时代的需要,得益的将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作为主导的教师,以上只是个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起浅见之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开展不是很理想。在升学压力之下,由于高考中不涉及或者较少涉及政治选修课的内容,因此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导致高中的选修课形同虚设,教师在教学中不用心教,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在进行政治选修课教学时,总是从中选出一本比较简单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几本教材则不闻不问,这种主观的选择和大范围的舍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政治教学多是将重点放在政治知识点的记忆上,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讲授完教材知识后,就安排学生背诵。这种单调重复的机械活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选修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及新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的规定越发明确,对于高中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政治选修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转变传统观念,重视政治选修课的教学。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政治选修课对于学生发展没有大的作用,学与不学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升学压力,教师基本上都将政治选修课变成了学生的政治必修课教学。即使一些教师开展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应付了事,根本无法提升高中政治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想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己政治选修课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充分地认识到高中政治选修课是政治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将政治选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其次,政治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讲授他们选择的不同的选修内容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给予学生选择权利,从兴趣点出发开展教学。在高中政治选修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大包大揽、不给学生选择权利的状况。教师在进行政治选修课教学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总是从中选出一本比较简单的教材进行教学,对于其他几本教材则不闻不问,这种主观的选择和大范围的舍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政治选修课主要有六个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这六个部分是对高中政治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政治选修课的教学时,不要武断地为学生作决定,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实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政治选修课的兴趣,提高政治选修课的质量。

3、转变教学模式,联系生活,丰富选修课教学内容。提高高中政治选修课教学质量,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意见的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灵活地运用政治知识解答一些问题。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改变过去严肃的课堂教学,让选修课堂变得轻松诙谐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社会热点,丰富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教学中,可以联系“马航失联”事件,针对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必须在政治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高中阶段政治教学是政治必修课的补充,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高中政治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政治选修课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选择政治选修教学内容的权利,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开展教学;转变教学模式,实施合作、探究教学;联系生活、社会热点,不断丰富政治选修课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进行政治选修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一)设计选材不正确。

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在于明确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选择准确的导入选材。但是目前的政治课堂导入没有做到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搜集教学案例,没有做到对材料进行鉴别和选择,导致课堂导入的意思表达虽然非常恰当,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却很陌生,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很好地理解,这就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很不理想。

(二)设计形式化。

当下很多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只考虑这一过程,而不考虑导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只是单纯地为这一教学环节而设计。而且导入的形式单一,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导入的过程中也没有形式的转换,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这种形式化的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不能将学生引导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上,反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厌倦政治课堂的学习,对教学非常不利。

(三)缺少设计过程。

很多政治教师认为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可有可无,只要把知识交给学生就好了,课堂导入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很多教师就不做导入设计过程。这种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学生是认为课堂很有趣才学习的,如果没有有趣的导入,那么他们就很难被调动进入课堂学习。

二、针对课堂导入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政治课堂导入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课堂导入设计要坚持遵循科学的原则,导入内容需要和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一定的联系,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范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导入。政治课的导入有它的独特性,在导入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政治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采用启发性学习,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导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重视针对性。

政治课堂导入应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一定要根据课堂的需要设计,教师应在不同的课堂中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新课堂的导入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复习课堂的导入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形式。

(三)把握时效性。

政治学科的课堂内容大多和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性,而且政治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设计政治课堂导入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时效性这个特征,可以将新发生的一些和政治相关的新闻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因为学生对这些新发生的事是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贴近实际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导入素材,这也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四)增加趣味性。

政治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而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积极主动。政治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所教的知识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增加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政治知识,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政治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设计,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高中政治论文

【内容提要】。

在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新教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策划课前预习提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创建语文高效务实课堂。

结合文本主动探索个性化思维。

敢思敢想敢于表达高效务实。

如何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永远不变的主题。在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新教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是创建小学语文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模式。

一、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策划课前自学提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内容的钻研和掌握,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单实用的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策划课前预习提纲,设疑、设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促使他们积极去思考,带着疑问进课堂,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创建语文高效务实课堂。

家》一文时,我问同学们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小画家这个队伍呢?一个同学回答“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我立即说错了,青蛙冬眠了。另一个同学问:“老师,什么是冬眠?”。我说:“说了你们也不懂,等到上了中学你们学了《生物》这门课自然会明白。”由于我在课堂上没有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拿自己的答案来否定了孩子们的感受。因此,孩子们似懂非懂。课后我与一位老师一起讨论,他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显然他已经发现了青蛙与小鸡等动物皮肤的不同,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道不比理解为冬眠更有意义吗?我听了觉得确实这是很惊奇地发现。我这样做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而且没有创造出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如此下去,语文个性化教学和语文高效务实课堂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三、给学生创建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化表现、解读的情境,提高语文教学高效水平。

散步;有的说白云从自己身边飘过;还有的说他看到了彩虹,月亮船从彩虹桥下过;更有甚者一个同学说他看到了一个老神仙正在云朵上睡觉呢。大家各说各的,课堂上异常活跃。一时间,我被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感动了。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而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真正地体现了个性化解读。

总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昨天课堂上的主宰,更不是“跑道尽头”的裁判。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把握课堂40分钟,给学生充分表现个性和个性化解读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建立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陇县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推广工程》。

高中政治论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更新理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一、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实现。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一上课就尽情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即使让学生发言,也不允许发言与教师意见相左的观点,整个是“教师主体”的氛围。这样的课程往往是沉闷、僵硬的。要打破这种现状,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将活动引入课堂。这样,既为学生营造了合作、交流的氛围,又给学生以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

高中政治小论文

人们通常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代著名的学习理论有奥苏泊尔有意义言语学习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认知策略理论。与此相适应的迁移理论有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和j.r.安德森(son)等人提出的产生式迁移理论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认知策略理论。每一迁移理论都有许多实验证据和不同的教学含义。现代迁移理论中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体现了认知心理学在迁移问题上的新贡献。在他看来,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含迁移。这不仅说明了迁移的普遍性,而且指出了迁移的本质;不仅重视了迁移的分析概括过程,而且阐明了迁移发生的“同化”心理机制;不仅承认知识学习在迁移中的必要性,也肯定了迁移中智力的运用。这个理论对于我们解释和解决课堂中的学习与迁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理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

二、学科内容的迁移。

1.政治内容之间的迁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体系是比较完整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对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会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会更加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让知识系统化,这样学习新知识就有在一定的背景下学习,使学生更容易进行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迁移。

2.相似学科与政治内容之间的迁移。诸如文史地等学科与政治同样作为社会科学,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哲学内容和其他社会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这些内容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哲学内容就是对这些具体科学内容经过抽象概括而得出的最一般结论。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种密切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对已学过的文史地内容来促进对抽象的哲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内容的迁移。而数理化内容作为自然科学内容,它们与政治内容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对于一些政治内容学习和理解有时也要用到有关的数理化内容。特别是要讲解一些复杂、抽象的政治内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够掌握这些政治内容,你需要借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数理化内容对学生进行点拨,对学生掌握新的内容是十分有利的。

三、能力的迁移。

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仅为掌握内容而学习是不够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内容的传授者的教师,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责任。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授业、传道、解惑”之人。而是在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在政治课程标准的序言中也明确地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作了规定。具体地说,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即:自学能力,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鉴别、判断是非、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防止出现“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阅读能力。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影响是很大的。如何在教学中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呢?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教材坚持从基本事实出发,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用比较典型的事例或生动形象的故事,引出和说明基本道理和观点,适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学生读好读懂提供了前提条件。阅读是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息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所能保持的时间要长得多,足见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读”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通读课文,并且根据目标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的读,以达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的整体性有重点的了解。

2.社会实践能力。政治课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这些理论知识要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理论为实践服务,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高中政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里,它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走出校门,到工厂,到社区,到机关等。比如,在上“非公有制经济”时,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走访一些个体户,参观私营服装厂等。在讲“企业经济效益”时,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不同的企业中去参观、调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道德品质的迁移。

中学教育阶段是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首先,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各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理论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成为四有新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令金.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03).。

[2]陈发足.高中政治诱思探究教学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12).。

高中政治小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曰益更新,“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人们生活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相信大家都曾在网络世界中邀游。最新、最热点的人与事都能即刻在网上出现,并迅续传遍全球;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我们能够很方便地上网与他们视频,语音聊天,诉说思念之情;我们能够很方便又全面的找到我们所需要内容,仅仅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比起传统的查阅方法,“网络”确帮我们节约了时间。“网络”遍及全球,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都能够在网上“大融合”,许多不同的看法、观点都能够互相讨论交流。“网络”正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我们。

上网有利。

当然,在这么的一个世界中,也充斥着一些“黄色"“暴力”。特别是没有什么自制力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事物所影响,轻则学习成绩下滑,重则给社会的治安带来影响。许多人都沉迷于网络世界。“反恐精英”“热血传奇”“大话西游”等一系列的网络游戏让许多青少年和部分成年人为之着迷,不可自拔。“重庆一名15岁学生,逃课出去上网,并在网吧连续五天五夜,最后,累死在电脑前”;“某市,一名高一学生陈某,因沉迷于‘热血传奇’,在学习成绩下滑之际,以游戏中英雄的死亡方法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例子数不胜数。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同学为了上网逃课,翻墙,骗钱,抢钱。

当前,还有“网恋”也十分流行。许多人因为“网恋"而自杀。或是“人财两空"。在当今社会许多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做一些不法勾当,许多人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蒙受了损失……。

上网是把双刃刀,利用好了,就能帮助我们,如果稍有不谨,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能够很好的利用网络,我们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并要有自制力,懂得把握好自己。同时,青少年还没有成熟的的心智,所以更加应该注意。

在学校忙于学习,无暇顾及其他,更不可能有看电视的机会。遂常利用些休息时间,收听广播,倒也多少使自己得到些许放松。不过听多了,便发现如今电台都开出了一档或几档相仿的节目,那就是求诊热线。特邀若干专家主持,分门别类地解答病人的疑难。一天中的许多时候,打开收音机便能听到那些“专家讲座”的声音。不觉感到厌烦:讲什么不好,非得说病呢?当然,这确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但病人,尤其是“某些科某些类”的病人,终究只占了“人民”中极少的一部分。为这令众人做陪,恐怕不妥。

仔细听便发现,这当中包含有浓厚的广告意味。譬如某药品的热线,就多在劝人选用它的产品。若从医学角度来看,这有没有偏颇呢?某种程度上的“误导”恐怕在所难免。另外,这也是诊所借以做广告的机会,多数在答疑或讲座时,都不断地提到自己诊所的地址,叫患者上门求诊,以招揽病人就医。而电台方面对此倒不表态,毕竟打一回热线收费不菲,电台恐怕只会想,打热线的多多益善。但就我看来,节目这样安排有欠妥当。大多听众都是求放松才收听广播的,这类热线只会让人觉得无聊。因而节目内容上还应斟酌,而且不宜占用太长时间——即使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放些轻松优美的音乐或许还胜过药丸百倍。

但由此看出,医药业近来已趋于一种名副其实的“产业化”,他的“慈善”性质正淡去,竞争日益激烈。于是,自然的,各种广告措施便也出现了,“热线”仅仅是其一而已。现如今,那些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免费体检”的活动,也多是对几乎全部前来体检的人说:“贵体有恙,请用本公司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手机。在校园内,在大街上,随时可以看见使用手机的中学生。中学生使用手机做什么?有利还是有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调查组采访了部分学生,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做了一番调查。

家长的态度:

一位初一学生的母亲告诉我们:“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为了安全。现在市场手机的价格也便宜了许多,给孩子买一部也无妨,我们平时工作都很忙,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中宝,中学生每晚要上晚自习,便于联系。另外也可以方便孩子和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也有部分家长反映:他们越来越发现手机到了孩子手中,原来用于“方便联系、便于沟通”的通讯功能有点变味了。一些家长称,以前孩子放学不回家在外面玩,一下子就能找到。现在有了手机,孩子就互相通风报信,联合起来撒谎。

老师的态度:

师大附中的王老师认为,现在是个信息社会,时代在发展,中学生用手机很正常,是一种时代潮流,再过个8年或10年,肯定绝大多数学生拥有手机。就像我们当时用手表一样,由稀奇到普通。我也不认为学生用手机会影响学习,如果认为玩游戏,发短信不利于学习,那么就算禁止学生用手机,学生还是会做其他的事打发时间,比如听随身听。关键是学生的道德自律,懂得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的学习。

我校一位高二的老师持着反对观点,他说,中学生用手机作用不大,而弊端却不少。毕竟中学生交际面不大,当前应该以学习为主,最好是不要用。他谈了3个方面的不利弊端。一是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炫耀,攀比的心理。一些学生羡慕其他同学有手机,不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缠着家长要求买一部手机。还有些学生看见别的同学用的手机比自己的更先进,更漂亮,心里不平衡,要求家长换新的。二是会影响学习,破坏课堂纪律。学生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和聊天,分散了精力,肯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心里总想着拨弄手机,哪有心思放在学业上。课堂上时不时被手机铃声打断,影响正常的教学。高一的张老师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学生的态度:

一位我校高一的一位学生说:“我觉得现在一些老师和家长把中学生使用手机这一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其实手机就是一个通讯工具,成人使用手机无可厚非,为什么我们中学生享受这一现代通讯手段就应该受限制呢?从根本上说,就是家长和老师对我们还不能充分信任,总以为我们是孩子。其实,应多给我们一些自主权。”她也承认:“当然,把手机带入课堂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这一现象的确不好,应该规范。但还有许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关机,或放在振动档,下课的时候使用手机也没影响他人。”另一位高二的男同学谈起对手机的看法时则说:“班里有十几个男生都有手机,我觉得拿手机挺酷的,爸爸说如果期末我考年级前10名就给我买一部带照相机的。”接着我们采访了我校的一位高三女生,她说,用手机挺方便的,同学们周末聚会都是用手机联系,虽说学校里有lc卡电话,总觉得不方便的。我也觉得手机对我的学习没什么影响,我不玩游戏,很少发短信。再说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一般会关机,或调到振动档,有时候干脆放在家里,不带到学校。

随着手机作为时尚物品走进校园,校园里的手机也日益增多,我们调查组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特意针对这个问题在我校初三至高三年级的学生老师及家长发放了调查表,到底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否合适?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又有哪些弊端呢?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怎能样认为的。

老师:有时布置一些紧急任务还是比较方便。

家长:手机是根“绳”,“拴着”孩子放心。对孩子进行遥控管理是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的主要原因。我们小组通过对三位家长了解到,他们的孩子都在步入高中后新配了手机,给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徒,能及时用电话报警。一位家长说,实际手机是跟“绳”,“拴着”孩子放心。

学生:手机是工具,联络家长方便,可以及时联系老师和同学,尤其有利于同学间互相交流学习。

老师:手机干扰课堂,上课时经常听到手机铃声,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是手机的短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送短信息令老师们头痛。

家长:有了手机,孩子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了,有什么事总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和同学聊,他们的心事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少;同时担心手机的辐射对孩子的身体有危害。

学生:因为很多学生是用来玩游戏,聊天,发短信,有的同学拿着时尚高级的手机到处炫耀,纯粹为攀比摆阔赶时髦。

所以我们调查小组成员认为合理地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使用手机也是在学校、学生.家庭这三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为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统一在手机上设立时间表,可以根据作息时间自动开机关机,如此一来,非但不影响上课,还可以用上闹钟叫醒服务等功能,可谓一举多得。作为家长,可以在学校的规定下,在统一的时段,把对孩子的要求、叮嘱,教导的话编辑成短信,发送给自己的子女。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要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不要让手机耽误了学习,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