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国人的婚礼现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头纱必须是母亲结婚时用过的旧纱(五篇)

小编: 文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的婚礼现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头纱必须是母亲结婚时用过的旧纱篇一

优尼全能英语:美国人的婚礼常识

“我愿意”的起誓

“我愿意。”这句话对美国人来说包含深远的意义。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特别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婚礼上说出这句话。发出结婚誓言就如同签订契约一般。虽然今天美国人并不真正认为婚姻是一宗商业交易,但婚姻确实是件严肃的事。

订婚是第一步

一切从订婚开始。在传统上,年轻男子先要请求女朋友的父亲允许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亲答应,然后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时常尝试以罗曼蒂克的方式“蹦出这个问题”,想给女方一个惊喜。有时双方只是一起决定,该是结婚的时候了。男方通常会送给未婚妻一只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的象征。订婚期可以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当大喜的日子临近时,双方各自的好友在婚前派对上会赠送许多实用的礼物。今天,许多未婚夫妻在订婚期间还听取咨询意见,以此为应付婚姻生活的挑战作好准备。

风格多样的婚礼

最后就该举行婚礼了。虽然大多数的婚礼沿袭长期以来的传统,但是仍有发挥美国人的个性主义的余地。例如,通常举行婚礼的地点是在教堂,但是有些人却在户外的风景点举行婚礼,少数人甚至在跳伞或骑马时举办仪式!新人可以邀请几百个客人,也可以只邀请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婚礼的色调风格、布置和音乐都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有些事情很少会变化。新娘通常都穿一件漂亮的长长的白色结婚礼服。按传统习惯,新娘的穿着要包括“一点旧的,一点新的,一点借来的和一点蓝色的东西”。新郎则穿着一套正式的西装或无尾晚礼服。几位亲密的朋友参与婚礼作为陪伴,包括伴郎和伴娘。

最庄重的婚礼时刻

婚礼开始时,新郎和他的陪伴同牧师站在一起,面对着来宾。当音乐响起时,新娘的陪伴入场,后面就跟着美丽的新娘。一对新人紧张地跟着说出他们的誓言。按传统习惯,双方许诺要彼此相爱,“不论情况较好较坏,不论家境是富是穷,不论生病还是健康。”但有时两人也可以编一套自己的誓言。他们互赠金戒指象征婚姻的承诺。最后,牧师宣布重大时刻的到来:“我现在宣布你们成为夫妻。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

狂欢的婚礼

在结婚喜宴上,新娘和新郎向宾客表示欢迎。然后他们切开结婚蛋糕并互喂对方一口。来宾们一边享受蛋糕、混合饮料和其他食物,一边相互交谈。之后,新娘将她的花束投向一群单身女孩。相传抓到花束的女孩会成为下一个结婚的人。喜宴期间,爱闹的朋友用薄纸、锡罐和写着“新婚”的标牌来“装饰”新人的小汽车。宴会结束后,新婚的小俩口就跑向他们“被装饰好的”小汽车,迅速地驶走。许多新人会去度蜜月,即一两个星期的度假旅行,以庆祝他们的新婚。

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仪式来标志一个人生活的变化。婚姻对于各种文化的人而言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变化之一。因此发现关于结婚有许多传统习俗,就不足为奇了……在美国也不例外。然而每对新人都会以自己独持的方式来继承传统。

优尼全能英语提供纯英式幼儿英语、儿童英语、少儿英语、青少儿英语、留学、游学英语培训课程,。赶紧登陆优尼全能英语官网获取免费试听课程,开始英语学习之旅。

美国人的婚礼现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头纱必须是母亲结婚时用过的旧纱篇二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旧、新、借、蓝”(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一般演奏两首婚礼进行曲。新娘走向神坛时,奏的是庄重舒缓的《婚礼合唱》,它选自理查德·瓦格纳1848年谱写的歌剧《洛亨格林》。新娘新郎走出教堂时演奏的则是欢快的《结婚序曲》,选自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26年谱写的《仲夏夜之梦》。

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交换戒指。圆戒指象征夫妻恩爱长久,没有终结。新娘和新郎要当众亲吻,此时,人们把大米撒落在新婚夫妇身上,预祝他们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白色的东西被认为是纯洁和忠贞的象征。

一点新,一点旧,一点蓝,一点借来的旧的这样东西,必须是一位婚姻生活幸福的女人提供的,这样才能暗示着幸福生活也能相传。

新的东西一般来说是礼服或者是鞋子。

借来的东西应该是金制的,以此来保证未来能有好财运。

蓝色的东西用来象征谦虚、忠诚和爱。

伴娘的礼服类似于新娘,这和新娘的面纱作用相仿,一般来说,伴娘扮演一个迷惑魔鬼保护新娘的角色。

美国人的婚礼现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头纱必须是母亲结婚时用过的旧纱篇三

异常看重婚礼的美国人

中国人结婚,讲究车子和房子,而美国人结婚则不考虑这些。他们可以租房住,可以开二手车,但对婚礼异常看重,因此婚礼花销是结婚预算的重头戏。

依照美国传统,从订婚到结婚,往往历时一年。筹备婚礼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通常由女方来完成。美国婚礼协会的统计报告显示,美国人婚礼的平均花费为万美元,每年全美国民众在婚礼上的花费是720亿美元。

美国人的婚礼中,举行仪式的场地费用约占总费用的%。传统的美国婚礼大多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而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新奇,选择的结婚场地也五花八门,有的在公园,有的在体育场,有的甚至在水下举行。如此一来,花销就更大了。

婚礼中的餐费,只占美国人婚礼总费用的1/10。美国人在吃上往往很简单,38%的婚礼宴会是吃自助餐,34%的婚礼是比较正式的宴会,还有28%的婚礼只提供蛋糕、饼干和饮料。

结婚顾问费要占美国人婚礼总费用的近1/5。他们一般很重视婚礼的形式,因此,让结婚顾问策划一场特别而有意义的婚礼是很多新人都向往的,为此花钱也心甘情愿。

服装和戒指的费用是整个婚礼花销的重要部分,约占总费用的1/4。其中,结婚戒指的费用占%,婚礼摄影的费用占%,新娘的婚纱礼服费用占%,新郎的服装费用占%。《美国新娘》杂志为新人们粗略算了一笔账:以最低开支万美元左右为例,到场嘉宾100人至125人,场地费用和食物饮料约为7450美元;摄影摄像占xx美元;雇用乐队1600美元;服装饰物1500美元;鲜花饰品1000美元;邀请函350美元;婚礼蛋糕300美元;交通费用2300美元;其他开支约35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要10多万元,而这仅是婚礼花费的最低水平,实际上,很多婚礼的花费都要超过2万美元,占新人年收入的近一半。

面对庞大的开支,一些年轻人干脆另辟蹊径,只要内涵,不求形式。因此,在拉斯维加斯,常有新人开车来到市政厅,在窗口领证,再经牧师简单主持便结为夫妻,开支不过200多美元。

相对于我们国人结婚的“含金量”,西方人十几万的花销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婚姻对我们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笔算不清的账。从房子到车子,从户口到工作,数字的东西都摆在了男女双方的谈判桌上。有人说,没有物质基础的感情,终将变成水中的浮萍,随风而逝。可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只能是一个用钱筑成的围城,原本应该是幸福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果变成了看着车子房子相对无言。感情和物质本末倒置,幸还是不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美国人的婚礼现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头纱必须是母亲结婚时用过的旧纱篇四

记得刚到美国时,去买食品,光啤酒就有十几个牌子,有的牌子还分干啤、冰啤、轻啤,过去我习惯了没有太多选择的社会,从那时起我不得不开始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

生活中,美国社会给了我多一些的选择,也给了我多一些的责任,多一些的自信。来美国的有些亚洲新贵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身边少了一份熟悉的羡慕,便多了一份失落。于是,他们随时分发印有董事长头衔的名片,并不管用。又于是,一掷千金,买下华屋名车。可气的是,竟然连那些居斗室,开破车的美国佬也岿然不动,不肯景仰擦身而过的奔驰老总。当然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袖口或领口的名牌。

在美国,高薪、华屋、名车的群众号召力没有在新富国家那样大。这个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物质比我们自身更令人动心的吗?当然没有。但很多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是心满意足。当你出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不卑不亢,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

他未必羡慕你我选择的道路。千千万万的美国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职业,选择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活出了一份自信。于是,让那些在本国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到了美国来就傲气顿失。

一个访美的亚洲官员讲:『我在国内时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是在这美国连有些捡破烂的人腰板都挺得直直的。』是的,当个人不能威风时,整个民族就可以威风了。

我原来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个维修计算器系统的老美,大学毕业,工作十年了,很平常一个人。处久了,我们每天见面时也侃几句。一天,我开劝他:『你为什么不去微软工作呢?几年下来股票上就发了。』他说:『我不喜欢微软,这儿挺好。』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他姐姐、姐夫、比尔盖茨。才知道他姐是早年跟比尔盖茨一起打下微软今天的功臣,现担任微软的副裁,也是亿万身家了。一问,办公室里有人知道,却没人跟他套近乎,大家把他支来支去。他不求致富,有一份淡泊的安祥。

你会发现,美国很多的博士们找工作,首选是做教授。做教授可比去公司穷,还辛苦,但有更多的学术和时间自由。我有个朋友,在一所大学任助理教授。美国几个最大的制药公司请他去主持一个研发部门,开价是他的学校年薪的三倍,他不去,就要做教授。还劲头十足地约我写论文,回国开讲座,其乐陶陶。最近他因为一项被美国医疗服务协会称为挑战传统的发现,而受到美国主要媒体的关注。一个本系的老美教授告诉他说:「我搞了多年的研究,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引起如此的回响。」并且还认真地给这位老兄出主意,怎么样把这事的影响扩大。

如果我是他的同事,我是否会像那位老美一样为他的成功真诚激动,锦上添花呢?因为有自信,你的美国同事和朋友也乐于恭喜你的成功。没有自信,你很难心平气和地去祝贺你身边的同胞,哪怕是密友。有时倒不是因为他抢了你的机会,而是他的成功恰好勾起了你的自卑和由此产生的嫉妒,心态难于平衡。

若要以他人的不成功为骄傲的基础,你是把自信建立在了自卑的沙堆上。当他人的成功浪潮袭来之时,你将何以安身立命?曾记否?几年前轰动全美的一件惨案,依阿华大学的一位中国学生因为嫉妒而枪杀同胞又断送了自己。

信心乃人生之本,舍本求末,难为自己也难为他人。有一位朋友,拿到一个大学的教授职位,高高兴兴地从麻省来加州赴任,先租公寓居住。自己是教授,住的公寓当然不差。隔壁邻居是一家墨西哥人,每天见面都打招呼。聊天时老墨中气十足,没什么文化,但神色之间透出对生活相当满足的自信。这位仁兄想,这老墨虽没有文化,敢跟我大教授谈笑风生,想来也是生意上有成之辈。结果不然,这老墨没有工作,全靠五个小孩的政府补助过活,每人每月几百元钱,还有食品券。这位朋友感概地讲,恐怕克林顿总统来了,这老墨也不会腿软。职务也帮助不了你去吸引自信的朋友,话不投机半句多。

在这片崇尚自由呼吸的土地上,当你我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就不会试图用高薪去让一个自命清高的教授下海,用博士学位去让一个讲求实惠的蓝领汗颜,用奔驰去让一辆招摇过市的旧车愧退,用华屋去让一位与世无争的高邻气短。有一个故事﹐事情发生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美国著名的悄悄话专栏的记者辛迪.亚当,她想约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理来个单独采访。多番努力,终于搞定,希拉理同意在她出席了纽约曼哈顿大学俱乐部的一个妇女集会的讲演后,跟辛迪谈一个小时。采访就定在曼哈顿俱乐部里。这个俱乐部有百年历史,庄重传统,古色古香。辛迪先到,在大厅等候。到了时间希拉理还没来,她坐不稳了,悄悄地把大哥大拿出来,打个电话问一下。守门的老头过来了,并说:『夫人,你在干什么?』辛迪说:『我跟克林顿夫人有个约会。』老头说:『你不可以在这个俱乐部里使用手机,请你出去。』说完后老头就走了,辛迪收起了手机。一会儿老头又来了,看见这女人没走,还与克林顿夫人在大厅里高谈阔论,在场的有总统府的高级助理们。老头不乐意了,说:『这是不能容许的行为,你们必须离开。』克林顿夫人说:『咱们走。』乖巧地拉上辛迪就出去了。这个老头可不是贾府门前的焦大,他选择了守门,拥有了一份权贵们不敢在他面前猖狂的自信。要是一天北京大学有一个守门人能挡出去一个政府部长,你我兄弟也许就可以把求职简历寄过去啦。

知道吗?比尔盖茨想参加哈佛的同班聚会,被有些同学拒绝了。是呀,你盖茨选择了中途退学,跟同学没多大关系,聚个啥会。选择了在哈佛毕业的同学未必都选择了向金钱屈膝。

当然,自信并非都来源于生活的选择,美国的选择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但是我知道,美国的选择给我带来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我不再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成功标准,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

美国人的婚礼现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头纱必须是母亲结婚时用过的旧纱篇五

汽车文化篇:

关键词: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汽车外形设计文化、汽车对于美国家庭的意义、汽车文化及北美车展、汽车与好莱坞

尊敬的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诚挚的感谢武汉中央文化区的邀请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美国的汽车文化。从社会学、文学、还是美国200年的历史来看,汽车包含了一种永不改变内涵:不断追求美好生活并为之奋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像一个无法离开的朋友、伙伴、家人或者是自己最钟爱的情人。加拿大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这样评说美国的汽车文化“”美国是一个坐在汽车上的国家”汽车更像人生成长的标志。在这里希望可以带给让大家一个最真实,最美国的汽车公路文化。

ok!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美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美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工业生产开始处于世界前列,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创造了条件。1908年,福特汽车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种售价不足500美元的汽车使得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用一年工资就可以购买到。福特的t型车战略使汽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交通工具。1913年,福特公司首先在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汽车,这给汽车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随即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

汽车外形设计文化

传统的美国本土品牌汽车都是又高又大,个性张扬,极尽奢华,彪悍如悍马,狂野如jeep,奢华如凯迪拉克,气派如林肯,这些鲜明风格的形成,代表着来自于最纯正的美国汽车设计理念。美国汽车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文化,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广阔而富饶的国土,造就了美国人豪迈、自由和奔放的性格。美国人历来认为,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迁徙和移居的历史,美国历史发展进程重要的原动力就是来 自于大规模的垦荒和流动,从最早东岸的定居点到后来西部大开发,概莫如此。不难想象,对于粗犷张扬、崇尚自由的西部牛仔来说,高大张扬的汽车自然成为他门的最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汽车工业迅速恢复生产,大车身、大发动机、多附件、高车速都是典型的美国车标志性符号。拿它们在朋友面前显摆也是一种功能—炫耀财富。石油危机后,美国消费者的本性又恢复如前,依然迷恋那些大气缸车和豪华车。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美国汽车越来越重视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理念上更要重视环保、节能方向的发展。汽车对于美国家庭的意义

汽车几乎与美国人的一生相伴,从十几岁起,大多数的美国人就学会了驾车。在美国,一本驾照、一张信用卡,记录了个人的详细信息。人们每天驾车去上班,周末驱车去旅行、度假;年轻人的谈情说爱也要借助汽车空间,有的美国人就是在汽车后座上呱呱落地,降 临到人间的。对美国人来说,汽车就是朋友、伙伴、家人,或者就是情人。许多人更新的汽车是一辆比一辆大,动力也是一辆比一辆强。看看美国的停车位,比欧洲最大的这位还要大上一号。许多人家的住宅,往往最大的地方都是让给汽车的。因此在美国到处都是大型车。而且,美国人还特别喜欢开车,在火车、飞机、汽车三种交通工具中,汽车通常是外出旅行的首选。因此每到夏天,就是美国人开始开着汽车周游美国享受夏季假期的美好时光。在美国平均每个家庭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96辆,加州的汽车数量甚至超过了该州人口总数。

汽车文化及北美车展

美国著名车展北美车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当今国际五大车展之一,也是美 国创办历史最长的车展之一。由底特律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办。创办于1907 年,起先叫做“ 底特律车展”,是世界最早的汽车展览之一,1957年,欧洲车厂加入车展,首次出现了沃尔沃、奔驰、保时捷的身影,获得了美国民众的高度重视,底特律车展的“王旗”正式树起。从1965年起,展览转到cobo会议展览中心。1989年底特律车展更名为“北美国际汽车展”,简称北美车展,每年一月办展。北美车展上所展产品大都是各种新颖、离奇、古怪的概念车。概念车体现的是厂家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成了厂家理念和意识的“风向标”。

汽车与好莱坞

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如果在一部美国出品的电影中没有汽车出现,就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汽车在美国电影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外形俊朗的男主角身边总有一辆与之相配的爱车,就美国的类型片而言,以汽车本身作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少,其中不乏精品,如史泰隆的《生死极速》和近来风头正劲的《汽车总动员》、《疯狂金龟车》等,它们的主题包含着叛逆、成长和传承。当然其中最为人知的当属《速度与激情》系列,这部典型的汽车题材电影街头风格十足,充满了张扬的个性,纯净的雄性魅力、强劲的引擎轰鸣,肆无忌惮地宣泄着男性对机械力量的顶礼膜拜,无不刺激着人们的肾上腺素不断分泌。与非主流的汽车题材相比,汽车更适合做配角,尤其是在警匪片中,只是主题中去掉了许多说教。在这些弘扬英雄主义的影片中,汽车是决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汽车,我们的英雄如何救美?如何凸显他们正义凛然的宽广胸怀,让美女死心塌地?与当今日趋精致、小品般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没有宏大的汽车追逐场面就构不成美国的警匪片。《绝地战警》中惊世骇俗的汽车追逐场面的壮观,《偷天换日》中的minicooper在下水道中躲闪腾挪的精巧,让人怀疑美国每年生产几百万部汽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毁坏它们,男主角只要坐进汽车就变成了“破坏之王”。汽车在影像中往往成为男性的图腾,在警匪片中能够从满是弹孔、伤痕累累的汽车中走下的才是真正的百战英雄。这也说明美国制造是值得大家信赖的。

人文地理篇:

关键词:66号公路、汽车与文学

66号公路

说到美国的汽车文化,那么66号公路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66号公路横穿三个时区、八州是美国第一条串联起美国东西海岸的公路。1926年开始建设,直到1938年才宣告完工,1985年消失在公路地图上,宣布退役。1990年以历史66号公路的名义回归地图。见证着美国西部开拓历史。其历史价值不只是段公路史,也成为美国现代化的缩影。拥有浓厚美国文化气息的66号公路有着无数的传奇故事。66号公路的起点是芝加哥终点至洛杉矶。沿途有很多美丽的特色景点,如圣路易斯西进之门,黄石国家地理公园、俄克拉荷马红土地、石华林公园、新墨西哥州的特色印第安小店、参观66号公路博物馆领略美国西部自由、奔放、刚毅的牛仔文化。

汽车与文学

在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中,这条公路被称作“母亲路”。于是这个名字就被沿用了。最后,66号公路在1952年又被美国66号公路组织非正式地命名为the will rogers highway。向这位幽默作家致敬的牌子至今还竖立在在加州的圣莫尼卡。

由迪士尼动画公司的动画片「汽车总动员」,描述在一个拟人化的世界里,所有汽车都会说话、思考,有喜怒哀乐,主角「闪电麦坤」是个赛车界的新秀,想要在即将到来、于加州举行的匹斯托杯大赛中一展身手,不料因为一场意外,误打误撞地来到位在「66号公路」上的没落小镇「油车水」(radiator springs),开启了「闪电麦坤」奇异的生命旅程。汽车总动员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功能,不仅让观众思考繁忙生活中的生命意义,也因这部电影 的上映,再度唤醒了世界对于66号公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