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五篇)

小编: 影墨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一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也是蜀国的智慧担当,一生为蜀国出谋划策,“草船借箭”、“空城计”、“赤壁之战”,都有诸葛亮的身影。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和东吴极有可能生存不了多久,就会被魏国完全吞并。而且,诸葛亮还很会写文章,《戒子书》、《出师表》都出自于他的笔下。

然而诸葛亮最让我倾佩不已的,并不是他的才华和谋略,而是他对国家的尊敬和他的信仰。

我们都知道,刘备离世后,继承他的是“扶不上墙”的刘禅。然而诸葛亮却始终辅佐着他,一点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因此,很多人都笑话诸葛亮,说他“愚忠”,不为国家考虑。其实我认为他是最尊敬国家的人。他一共辅佐了两代君主共27年,一心只为匡扶汉室,而非统一全国,所以诸葛亮宁愿不取代阿斗,也不愿违背他的信仰,这,也就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也是我最钦佩他的原因了。

之前,我在《把栏杆拍遍》中发现了一片写诸葛亮的散文,叫做《武侯祠前的沉思》,梁衡先生回忆了诸葛亮的那些瞬间,回忆了他离世后人们疯狂地为他修建祠堂的故事,他也有着和其他人同样的疑问:“为什么诸葛亮不取代刘禅呢?”他在书中是这么说的:“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做着着许多‘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再造一个时势。”

是啊,诸葛亮深知这一切已成定局,他无能为力,所以他尽他所能地做了,可终究还是失败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觉得《三国演义》似乎就是为诸葛亮写的,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悲剧。

愿诸葛亮,永垂不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二

“草船借箭,借东风,木牛流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民间流传中,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但我通读完《三国演义》,仔细分析后,我对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说忠诚: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终其一生,即便明知刘禅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认为是忠诚的楷模。

但是,换个角度讲,对于一个身处三国乱世的臣子来说,什么是最高的忠诚?应该是帮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辅佐君主,将国家治理好;如果表现更为完美,应该是:结束战乱,统一国家。

反过来看看诸葛亮他做了什么,刘备的规划就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统一天下,成就霸业;如果诸葛亮在统一天下之后没有篡权,并帮助刘禅成为一位英主,把国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诚。

而诸葛亮呢?虽然没有篡权,但他既没有帮助刘禅统一天下;更没有把刘禅培养成一代英主,反而让刘禅出演了“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话。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贤相的美名,对蜀国而言,不管是对刘备还是刘禅,他并没有真正做到人们所诵扬的忠诚。

再说智慧: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借东风、空城计、木牛流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详的智慧体现。但在我看来,这只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罢了。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个百八十年,但诸葛亮是一位国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如何调动整个国家的聪明才智,让大家共同努力,把国家治理好;他的智慧应该体现在,如何建立规范有效的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来管理国家,而不是事必躬亲,把国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个人的权威上。

诸葛亮没有成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个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连打两百棍以上的军罚都要亲自前往监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办好,别人得不到机会;可能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培养人才这件事,以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样。结果最后只是把自己身体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国推向了灭亡。正可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蜀国的灭亡,诸葛亮这位所谓的贤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诸葛亮只是被无限夸大、吹捧起来的完美先生,像神话人物一样当故事看看就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三

要说四大名著,我最喜爱的就是《三国演义》了,下面就来说说我读了数遍的《三国演义》。

话说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朝中大权掌握在宦官和外戚手中,但他们贪脏枉法,使天下人心惶惶,于是张角便开始了起义,这才有了后来幽州太守刘焉招募士兵,引起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事,又逐渐获得军师诸葛亮、虎将赵子龙。

说起刘备,他的性格就是体恤民情、仁爱视人、礼贤下士、虛心纳谏。拿礼贤下士来说,刘关张三人到诸葛亮的茅庐,前两次都未成功,第三次在大雪里足足站了几个时辰,才见到了诸葛亮,耐心劝说之后,终于把诸葛亮请下了山。

二哥关云长,正义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就拿赤胆忠心,武功高强来说,在假降曹操之后,并未因曹操给的任何恩惠而留在曹操帐中,一路下来,过五关斩六将,只身一人带着两位女子找到张翼德。

张飞性格十分粗犷暴躁,偶尔略施小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为人义气。就拿义气来说,他才认识刘关二人的时候,刘备受了邮督的的侮辱,他怒抽邮督,可真正体现出了他的兄弟情义。

三国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莫过于武神赵子龙了,他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还记得他单骑救主吗?他以一敌十万大军,在曹操阵中英勇杀敌,杀出一条血路,完好无损的将阿斗送到了刘备面前。

军事诸葛亮,谨慎谦虚,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多谋少断。在刘备与东吴孙权联姻时,诸葛亮单身一人在东吴,遭到周瑜的陷害,但以智脱险,还三气周瑜,使东吴折损一员大将。

在董卓的乱政下,曹操献刀杀董卓未能成功,出逃在外,引出了后来的魏国。曹操奸诈狡猾、自私残暴。他以喝酒为名,请来刘备,来论天下英雄,试刘备对自己的危害性有多大,足以体现出曹操的奸诈。

在孙权的账下,有一员大将周瑜,他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在诸葛亮来时,就知道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认为此人不可留,处处陷害他,但他的妒贤嫉能,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记得他的一句经典是告白是“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有名之士太多了,在这里,我还想说说最钦佩的一位女子,她就是貂蝉,她有胆有识,顾全大局。在董卓乱政中,她使美人计,挑拨董卓与吕布,不惜牺牲自己,为国家、为百姓、为人民,这种胸怀不是普通女子所有的。

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的就是《三国》,喜欢他们的性格、钦佩他们的才智,也体会到了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四大名著可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认真阅读学习。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四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我便成了一个小书迷,在书的海洋里不断地遨游。这几天,我又和《三国》交上了好朋友。

《三国》里面有英勇无敌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永不言弃的曹操……他们无时不在教育着我,无时不在影响着我。

有一次,赵云在和曹军大战时,为了救刘备的夫人和孩子,他让夫人和孩子先骑马逃回去。可夫人不骑,因为如果她骑上马,赵云就会被战死。就在这时,曹军有一人刺了赵云一剑。无奈之下,夫人只好跳进枯井,把孩子放在井旁。赵云把曹军杀光后,来到枯井旁,见夫人已死,悲痛万分,只好拿了根带子,把孩子系在身上,准备战斗。这是,曹操的百万大军围住了赵云,赵云一边保护孩子,一边英勇杀敌,终于冲出了重围,将孩子毫发无损地送到了刘备手中。

可我却是个胆小懦弱的人。把人家的ic卡弄丢了,就害怕得要命,连做梦都是人家跑来说:“还卡!”;当灯灭了,我在楼道里跑得比兔子还快;我最害怕看鬼片、听鬼故事,尤其是在晚上……还有更严重的呢!有一次,我正在看电视,一直蟑螂爬到我的脖子上约会,吓得我连连尖叫,直到爸爸把蟑螂赶走,我才停止尖叫声。如果我是赵云,看到那几十万大军拿着锋利的兵器,已经吓得屁滚尿流,向曹军投降了。看到赵云英勇杀敌的情景,我真是羞愧万分啊!

诸葛亮足智多谋,遇事冷静。空城计、反间计、草船借箭……就是他的锦囊妙计,但对于他来说却是小菜一碟。我和他比起来简直就如繁星比皓月。我每次遇到困难,只会坐享其成,希望别人能帮我。有一次,我家的遥控器和我玩起了“躲猫猫”,它好像长了腿似的,我摸了冰箱,拍了电视,捏了袋子,就是不见它的踪影。可妈妈把电视机掀开一看,遥控器正躺在那里睡大觉。

曹操是个永不言弃的人。他打了一次败仗后,不但没有伤心,反而大笑着说:“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只要坚强就可以取胜。”“失败乃兵家常事”成了他的口头禅。可我却不像他那么坚强。我做事失败时,总是像只懊恼的狮子,垂头丧气地说:“无论我做多少遍,都不会成功的。还是放弃吧!”我真应该向永不言弃的曹操学习。

《三国》里还有心胸狭窄的周瑜。诸葛亮三番五次地救他,他却三番五次地要杀诸葛亮。他说:“此人才智过人,我比不上他。若不除掉他,必成江东大患。”就因为这样,周瑜被诸葛亮的才华活活气死了。就连死前还气愤地说道:“既生瑜何生亮!”现代社会里也有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的人。在一次运动会上,溪长江和他的好友徐力居然同时出现在赛道上。在跑步时,徐力远远地把溪长江甩在尾尖,因为他是全校有名的“兔子”,溪长江虽然和他是朋友,但还是非常嫉妒他,,只见他用尽全身力量,超过了徐力,,又突然停了下来,绊倒了他的朋友徐力,本来他们可以并列第一,可是徐力被“滴答”的救护车带走了,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无鼻将军”。。而溪长江呢,一生只可以在冰冷的牢房里度过了。周瑜时时提醒了我:不能嫉妒他人,伤害他人。否则,害人终害己。

我喜欢《三国》这本书,更喜欢《三国》里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我要做一个英勇向前、足智多谋、永不言弃、心胸宽阔的好少年,长大后报效祖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0字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五

自从读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后,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三国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袁绍、曹操《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了,董卓在汉山横行霸道,有一次令华雄到袁绍寨前挑战,袁绍派名将俞涉、潘凤出击,谁知都被斩了。关羽请战,却因关羽只是马弓手被袁绍大骂。曹操却酾上温酒让关羽壮胆,关羽要求先战后喝。关羽果然斩了华雄,并且回到寨时酒还尚温,曹操大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写的栩栩如生,仅用几个词就写出了当时的激烈场面,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这段的点眼之笔。酾提掷更写出了关云长的英勇、大胆。这也正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可见关羽比那些认为厉害的人要强好多。

《关羽温酒斩华雄》让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职位定一个人的才能,并且不能只欣赏地位很高的人,因为他们不必须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当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强记多了,却只是还没被人发掘出来。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做人就必须做像关羽一个勇敢、有胆识、有自信、雄心壮志,不能贪生怕死、胸无大志。让我们也来当上个小英雄!

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十分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可是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