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板书(汇总20篇)

小编: FS文字使者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学习能力和偏好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希望这些教学计划范文能够给大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大家坚持课外阅读唐诗,一个个都会成为小诗人的。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播放课文录音《望庐山瀑布》)。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写景的诗。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我们在《北京亮起来了》这课中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五、练习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会认“庐”等4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瀑布吗?我来读一首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你们觉得瀑布美吗?自己读读吧。

古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随机识记“庐、炉、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泛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把握朗读古诗的节奏美。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试着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3、谁想读给大家听?(读后学生自评)。

4、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好节奏。

5、自由读。

三、精读古诗,培养美感。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评价的也很到位。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要是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其中美妙的画面那该多好啊!这就需要大家细细的去读读诗句,如果再读中遇到困难,可以参看老师给出的智慧囊。

2、出示相关词语注释,请同学读一下。

3、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给出的智慧囊,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大胆的去学习,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描绘得最美。

4、请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说多少。

5、接下来,老师来描述,你们猜老师说的是那句古诗?

7、学生个人静静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8、全班交流讨论,结合李白的其它诗句如:“白发三千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再读古诗,体悟美感。

1、经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可见诗人把这首诗写绝了,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美。请你带着这种美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2、师生赛读。

3、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庐山的瀑布。

(出示多媒体)。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秦梦圆。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字,会写“烟、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会认“庐、瀑”等四个字,会写“烟、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导入。

(一)看图说话。

今天,有一位诗人要带领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处美景。课件出示“瀑布”插图。

1、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2、交流识记“瀑”。

3、这么美瀑布在哪呢?(结合图片出示“庐山”)提醒“庐”的字音特点,声母为边音。

(二)解诗题。

诗人来到庐山下遥望瀑布,被庐山的瀑布所打动,于是写下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齐读课题。

二、了解诗人,初读感知。

(一)了解诗人。

那这位带领着我们欣赏庐山瀑布的诗人是谁呢?(李白)你知道有关李白的哪些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是多豪迈奔放,飘逸若仙,因此,被人们称为“诗仙”。

(二)初读。

接下来,我们走进古诗去读读诗人所看的的庐山瀑布到底是怎样的?

1、读之前老师有要求(ppt出示)。

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之后保持端正的坐姿。生自由读,师巡视。

2、抽读,检查自学情况。

3、齐读。

(三)区别“庐”和“炉”

在孩子们读的时候,老师听出来有两个字的字音是相同的,是哪两个字?(炉和庐)。

怎么区分它们?(抽学生说)。

针对学生说的通过字源字理的演示图进行补充,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发现“炉”与火有关,“庐”与简单的屋子有关。

完成选字填空题。

1、()山的山脚下有一间草()。

2、夏天到了,重庆就是一个大火()。

三、再读古诗,学习方法。

1、古诗有三读,一读读准字音。

先抽生读古诗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根据学生诵读的情况,先让学生评价,在针对评价提出诵读的初步要求——读准字音。

2、二读读出节奏。

日照是太阳出来,阳光普照。照在哪呢?(抽学生回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香炉”是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此时的香炉峰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云烟缭绕)。

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诗?(抽生读)结合学生的朗读和评价,将诵读引至有适当停顿地读。

诗人除了看到云烟缭绕下的香炉峰,还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引出古诗第二句)“遥看”是指远远地看。看什么呢?(瀑布挂在山川之间)引导学生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读好节奏。

3、三读读出感情。

古诗的前两句再写香炉峰和瀑布,这是诗人所看到的。诗人针对自己的所见有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呢?(学习古诗最后两句)。

先抽生读,在读中悟情。

瀑布飞流而下,竟有三千尺长,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出夸张的修辞手法)那你想怎么读这一句。(引导学生在飞流直下出断句,并加快语速,读出水流之快。再读“三千尺”时放慢语速体会水流之长)。

出示银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对比感知“银河”与“瀑布”,找出两者的相似处,理解此处的比喻与夸张,在此基础上读好诗句。

4、整体回顾。

诗人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庐山瀑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庐山的瀑布写的如此大气磅礴,让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四、运用方法,拓展延伸。

李白的写景诗常常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除了《望庐山瀑布》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一读的写景诗。接下来我吗就一起读读他的另一首《望天门山》。

五、总结方法,背诵古诗。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要想读好古诗,首先得读好字音,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把握节奏,进而走进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去体会诗人是如何将他所看到的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从而写下了这一首首让我们震撼不已的古诗。

不知,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两首古诗,你喜欢哪一首,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中一首去读一读,背一背吧!

1、抽生上讲台上背,其他学生认真听。

2、评价。

根据背诵的情况评两星到五星不等,抓住今天所学的诵读方法展开评价。

六、书写指导。

1、出示“炉烟”字,让学生观察,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写字三看:一看结构。

二看宽窄高低。

三看关键笔画。

找出关键部首:火字旁为书写关键,先两边再中间,火作偏旁,捺变点。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描红书写。

读准字音。

二读。

读好节奏看三读。

读出感情。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悟结合。

新授课。

一课时。

课件。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的其中一首古诗。诗题内涵丰富,点明地点和事件。本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紧扣“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庐山的瀑布之景。仅用28个字就将庐山瀑布的动态特点等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凝练,画面丰富,是学生品析词句、发挥想象、运用语言文字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这首古诗的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可能三年级多数学生已会背诵,但不一定理解诗意,对诗歌的情感体验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适当点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去与诗人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境,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感受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吟诵古诗吗?老师这儿有几句古诗,提醒你们在吟诵时要吟出诗味儿,谁来试试。(播放音乐,出示古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庐山的多姿面貌。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这是庐山的缥缈云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庐山的灼灼桃花。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这是庐山的幽幽高峰。

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下庐山的瀑布,谁来读读课题。(出示: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讲授】解诗题,知诗人。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诗人在游览庐山的时候写下的。)那你知道诗人是谁吗?(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三、【活动】读通古诗。

都说匡庐奇秀甲天下,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云雾,尤以瀑布名传天下,同学们想不想随着诗仙李白去详细领略一番呀。今天老师为我们的此番游览安排了三个活动,有没有兴趣呀?谁来读读活动一的要求。

活动一:读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2.小组活动。

四、【讲授】学习生字,读通古诗。

哪一组先来展示?读得字正腔圆。谁再来试试?

这首诗中藏着三个生字,谁来读一读?“紫、尺、疑”“紫”是平舌音,谁来给他组个词,(紫色……)这也就是它在诗中的意思。谁来说说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紫”

生字我们已经学好了,古诗也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五、【活动】读懂古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谁来读读活动二的要求。

活动二:读懂古诗。

1.读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和批注,试着理解诗意。

2.组内说说诗意,讨论不理解的诗句。

六、【讲授】说说诗意,读懂古诗。

哪一组来展示?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好像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前面的水面上。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你也来读一读。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你来读出这壮观的景象。

谁来和老师配合着说说诗意。一年夏秋之交,阳光明媚,我来到庐山,远远望见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烟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紫色的光芒……说的很好,老师似乎身临其境。

理解了诗意,诗就能读得更好,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谁再来试试?瀑布飞流直下的壮阔景象出现在老师眼前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七、【活动】读出诗境。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呢?谁来读出活动三的要求。

活动三:读出诗境。

1.品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2.组内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并描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八、【讲授】想象画面,读出诗境。

谁来说说香炉峰上的场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

(1)紫烟,从哪儿来的?你能读好这句诗吗?“生”这个字被你读得很好。你也来把诗句读一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到了什么?(气势磅礴)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紫烟”这个词被你读得活灵活现。男生一起读。

(3)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突出了“生”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了烟雾的什么特点?(有灵气)读出烟雾的灵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样的场景你给他取个什么名字?(生紫烟)。

这团烟雾是这么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远远看到的瀑布的场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播放瀑布声)这川瀑布真()。(大、活)。

(1)这川瀑布真活泼。你从哪儿看出来?(“挂”)如果你是那个瀑布,你会怎么落下来?(一泻而下)你来读出这川瀑布的活泼。这川瀑布真活泼,女生读。

(2)这川瀑布真大。你从哪儿看出来?(遥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气势磅礴)你来读好这种感觉。这川瀑布真大呀,男生读。

(3)这川瀑布真急。从哪儿看出来?(乱)你能给他换个词吗?(飞、溅、打、砸)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乱更能体现雨大和急的特点)你来读好这杂乱的感觉。这川瀑布真急呀,齐读。

这样的场景你也来给他取个名。(挂前川)。

这场瀑布落得急,哪一组来说说瀑布泻落的场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

(1)“三千尺”给你怎样的感觉,从哪里看得出来?真的有“三千尺”吗?(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直下”,是什么意思?这川瀑布落地有声,气势汹涌。师示范,谁也来试试?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你也来试试。齐读。

(2)这泻落而来的瀑布震惊了诗人,映亮了天空,这川瀑布美不胜收,来给这个场景也取个名字。(三千尺)。

飞流直下的瀑布给了诗人怎样的错觉?哪一组来说说诗人的内心感受。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不禁感叹这么美的景象,难道是天上的银河!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图片)看着这些图片,想到了哪些词?(壮观,明洁,融为一体)。

瀑布如银河一样的汹涌。你来读一读。(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如银河一样清澈,你来读读看。(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如银河一样壮观。读好这种感觉。(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场景我们取个什么名字呢?(落九天)。

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场瀑布给了诗人奇妙之感,你觉得诗人喜欢这瀑布吗?“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这瀑布比喻成了从九天而落的银河,真是奇伟瑰丽,美不胜收呀!难怪诗人沉醉于此了。(板书:醉)让我们带着陶醉之意再读诗题。

这川气势磅礴的瀑布让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谁也来望着这庐山美景来背一背?(播放图片和音乐)让我们一起陶醉于美景做一回小诗人。

九、【练习】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用你俊秀的字体把庐山的瀑布描绘出来,比一比谁笔下的庐山瀑布最好看。(抄写《望庐山瀑布》)。

这庐山瀑布的美景真是奇特,难怪诗人沉醉其中。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吟诵这首古诗。

十、【作业】课后作业。

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把我们紧紧吸引,课后同学们用画笔或文字将《望庐山瀑布》所展示的美景描绘出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揭题。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五、小结(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唱画古诗,感受诗文的意境。

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搜集李白的资料,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庐山风景迤俪,这美丽的景色也吸引了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播放李白图片)对于李白,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李白的信息。)“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感受他的风采,体会他诗歌的豪迈!”(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先让我们走进庐山,去倾听李白的声音!”(课件展示庐山瀑布风景,配诗朗诵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初步感受庐山的神奇与瀑布的壮美。)。

(二)、初读古诗。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古诗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古诗)。

2、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指名读)。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品读。

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b.课件出示:(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c.教师描述“紫烟”与“日照”的关系。

(重点指导“生紫烟”的读法,要求读时语气舒缓,声音又轻又柔,能让人陶醉在紫烟里。)。

e.大家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边入情入境地诵读第一行诗。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a.你们平常看到什么东西用上“挂”字?诗中“挂”字是什么意思?

b.观察画面,瀑布吊在山前像什么?

c.师描述:在紫烟缠绕的香炉峰上,一条白色的瀑布像河流一样垂挂在山前,多么有气势!

d.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

2、品读。

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这也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

(6)、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7)、我们以前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10)、

总结。

瀑布特点。

喜欢这庐山的瀑布吗?为什么?板书:美、壮观。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五)、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中描写的壮美景象通过你手中神奇的画笔描绘出来吧!

3、展评画作。

(六)、吟唱古诗,升华感情。

庐山的瀑布雄伟壮丽,李白的诗也写的气势磅礴,难怪人们称李白为“诗仙“一首好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还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三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音乐、板画

1、配乐范读

2、谈话揭题,揭题。学习“瀑”字。

3、版画,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样的瀑布。

4、组织初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要求读正确,有节奏。

1、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

2、自己先学学,拿着笔,圈圈、写写、画画,把读懂的和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1、交流体会诗意及想像画面。

2、根据学情,结合板画、配乐,通过想像,诵读互动对话,相机引导读悟,体会情感。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a、学生说感受,生再补充(香炉指香炉山)。

b、引导其他学生想像,想像大河。

c、教师相机板画,引导再想像:瀑布还像什么?

d、体会“生、挂”字用得生动,形象。

e、引导学生再读。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生说体会。体会“飞流、直下、落”用词准确,感受瀑布高,水流快急的特点。

b、生补充“银河,九天”传说的资料,感受祖国民间动人传说,丰富学生。

c、启发想像。

d、旁征博引:“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等等诗句与“三千尺”的用法相同。

e、朗读。

f、引导感受诗人李白神话般的想像风格。

(3)放乐闭眼,在脑海中勾画,庐山瀑布图。

2、当小诗人,吟诗。

1、赠送叶圣陶的《瀑布》,让学生诵读。

2、吟诵积累。

    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学生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三、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真切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着重体会“疑”的精妙之处。孩子们的解答让我惊叹不已。请看实录:

师:同学们,“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

生:怀疑是银河从很高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好像是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师:你说得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不用“像”而用“疑”,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像”是好像的意思,“疑”是误以为的意思。

生:“像”说明作者知道不是银河,只不过是像银河。而“疑”说明作者还没有肯定是不是银河,可能是银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作者还没有弄明白,因为瀑布太壮观了。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壮观,会让人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有气势,看上去还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个“疑”就让我们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多么精妙的一个字啊!这就是大诗人的出色之处。

2、  且看教学这首诗的导入颇有气势。自我臭美。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读。

师: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白也诗无敌”是说李白写诗是无敌的。

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说李白写诗时,下笔就惊动风雨,写成以后读起来让鬼神都哭泣。

师: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还是从他的诗中去寻找理由吧!

生:我从“青天削出金芙蓉”中体会到了,因为他把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来的金芙蓉。

生:我从“吾将此地巢云松”体会到了,他说要用白云和松树做巢,真是不可思议。

师:没有什么,他看上去就不是个人。

生:他是个神,是仙。

生:怪不得人们称他为“诗仙”。

转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

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相机指导学生板画)。

6、感受三千尺的高:一米﹦3尺,3000尺﹦1000米。

假若一层楼高4米,那么三千尺相当于多少层楼房的高度?

7、小组学习,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的语言来说一说。

8、吟诵着诗句,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吟诵,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全诗,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强调:你是怎样理解的就怎样标。

2、屏幕显示标有节奏及重音的诗句,试着轻声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真正做到“读出声、读形、读出情、读出神。”)。

3、教师范读。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小声背诵。

6、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拓宽思维,积累运用。

2、集体交流。

五、课外延伸,积累古诗。

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是个古诗爱好者吗?你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自华”的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去搜集李白的诗篇,让自己在下周的“李白诗歌大荟萃”主题队会中,大显身手吧!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

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相机指导学生板画)。

6、感受三千尺的高:一米﹦3尺,3000尺﹦1000米。

假若一层楼高4米,那么三千尺相当于多少层楼房的高度?

7、小组学习,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的语言来说一说。

8、吟诵着诗句,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吟诵,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全诗,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强调:你是怎样理解的就怎样标。

2、屏幕显示标有节奏及重音的诗句,试着轻声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真正做到“读出声、读形、读出情、读出神。”)。

3、教师范读。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小声背诵。

6、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拓宽思维,积累运用。

2、集体交流。

五、课外延伸,积累古诗。

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是个古诗爱好者吗?你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自华”的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去搜集李白的诗篇,让自己在下周的“李白诗歌大荟萃”主题队会中,大显身手吧!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学校:xxxxx。

执教者:xxx。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5、一起读。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课件、录音机。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搜集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李白《静夜思》和《赠汪伦》。(课件《静夜思》和《赠汪伦》)。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李白作诗时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庐山风景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过渡语: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3.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

4.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5.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板书生字)。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课件《望庐山瀑布》)。

8.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件注释)。

9.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10.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5.感情朗读:(课件《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听录音读、跟读、范读、赛读、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情境背诗。

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小组背,表演背,齐背(配音古筝,师引述望庐山瀑布)。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古诗,读或背给同桌听。

课件:早发白帝城。

六、小结。

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那磅礴的气势。

七、布置作业。

1.抄生字“银、烟、流”每个写一行。

见:香炉紫烟瀑布挂前川。

听:飞流直下三千尺对祖国山河热爱。

感: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  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习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平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平。)。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习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香炉生紫烟。

飞流三千尺。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习收获,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