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小编: 紫衣梦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问题,为自己制定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提供依据。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心得

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不能见学生提问就发怵。真理从来是在诘问和辩难中发展起来的,如果一问就问倒了,那就说明所讲的不是真理或者自己还没有掌握真理。”思政课“三问”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当成为党员干部增才干、提素质、强本领的行动指南。

“不怕问”,要练就真学真懂的本领,做到“心中有底数”。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党员干部而言,练就“不怕问”的本领,不仅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要做业务上的“内行人”,熟练掌握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让自己经办的每一项业务、所做的每一项工作经得起实践考验、人民考问和历史检验。

“怕不问”,要练就真听真看的本领,做到“脚下有泥土”。思政课中,学生的“不问”,既有课堂效果不佳、兴趣不高导致的“不想问”,也有忌于老师威严、同学嘲笑等导致的“不敢问”,还有自身能力素质不够导致的“不会问”,这样的局面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尽力避免的。对党员干部而言,心中同样要怀有这样一种“怕”,怕群众不想提问题、不敢提问题,怕群众提假问题,怕听不到群众的真问题。要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通过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当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以敬畏之心向群众求教、请群众指教。

“见问则喜”,要练就真查真改的本领,做到“胸中有气度”。“见问”,说明学生学进去、听进去了,才会有思考、有疑惑,这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体现,教师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同理,对党员干部而言,也应该涵养“见问则喜”、甚至是“闻过则喜”的胸怀气度。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提出问题和意见,往往说明这些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工作做到了群众身边。而有了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我们也就有了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方向。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党员干部要把“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作为一种基本的党性追求,把“问”和“过”当成重要财富,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内重要法宝和锐利武器,做到敢于揭短亮丑,推动问题真查实改,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心得

近日,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指出,让“思政课”成为播撒“四个自信”种子的沃土,成为铸就“四个自信”基石的熔炉,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此,党员干部要在“思政课”中不断汲取自信养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更加奋发有为。

在学好“思政课”中更加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关乎成败。鲁迅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这么走过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战疫”就是一堂生动的中国道路自信“思政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无论是解放军、医护人员,还是快递小哥、志愿者等一群人,他们逆行出征,跟病魔竞速,直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优势,也同样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道路。

在学好“思政课”中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善学者究其理。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以时代主题为底色、以中国国情为根据、以人民实践为素材的宏大历史巨著,这部巨著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境界。当时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非常投入忘我,把墨汁当红糖,由此流传出一句话:真理的味道是甜的。真理是甜的,也是美的。党员干部要在学好“思政课”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理论自信,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在学好“思政课”中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我国国家制度之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善,已经被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所证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用“13个坚持和完善”系统总结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就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钟南山院士在《开学第一课》中跟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深情地说:“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党员干部要在学好“思政课”中,学懂弄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制度自觉坚定制度自信。

在学好“思政课”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天下大同”“以和为贵”“选贤任能”的宽广胸怀;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浴血奋战、接续奋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文化;建国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受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故事的影响,“精忠报国”四个字一直记到现在,也成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党员干部在学好“思政课”中,确信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活力,做到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从骨子里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思政课”,应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食粮,成为坚定“四个自信”的“营养品”,让我们在“思政课”中汲取养分,展现出更大的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心得

上好“思政课”把好“三道关”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任不仅要能力过硬,更要品德过硬。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和前提,只有品德过硬、“德”“行”匹配才能支撑起人的骨骼、精神、气场,才能拥有“大格局”,促成“大发展”,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行稳致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用好“思政课”这一指挥棒,为青少年把好人生“三道关”。

立下鸿鹄之志,把好信念“关”。“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关键期和黄金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思想纯洁如白纸,热情像火焰,容易迷茫失措、剑走偏锋,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共同发力、联合作战,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及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好青少年成长发展路上的“航标灯”,为其把准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效利用思政课进行干预、引导、纠偏,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其在成长过程中不偏航、不迷向、不失足。

坚持自强自立,把好奋斗“关”。“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要抓住青少年发展的“窗口期”,做好青少年成长的“孵化器”,抓细抓小抓早,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旗帜鲜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人生坐标,定准人生基调,怀揣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在读书中磨砺坚强意志,在学习中汲取向上能量,在奋斗中砥砺才干本领,引导学生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时代少年。

葆有爱国之心,把好民族“关”。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一生应该葆有的信念。只有不断强化爱国意识,才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要将思政课与历史、语文等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植入躯体、注入血液、融入灵魂,要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民族观念,要培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其“形”、培其“根”、铸其“魂”,塑造有血有肉、忠诚担当、锐意进取的少年,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奋斗华章。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新时期国家的教育事业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上好“思政课”,把好“总开关”,培育“新青年”,指引青少年始终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心得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要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

思政课重点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一直以来,不少传统观念束缚了党员干部思政课的开设,因为忙业务,机关不够重视,草草了之,甚至视之为假大空的“洗脑课”,横幅一拉、姿势一摆、照片一发就算完成任务。党员干部要上好思政课,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不能轻描淡写,不能“温良恭俭让”,不能一般性谈谈认识,必须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彻底亮亮思想,深刻剖析问题,认真整改,切实做到正视问题、触及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思政课重点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让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于党员干部而言,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思政课学习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要有行动、有声势、有效果。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讲”,才能立起标杆、树好榜样,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让全党更好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更加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党员干部在思政课学习上要作表率,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扎实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思政课重点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让党员干部“多创新、多变革、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组织党员干部组成讲师团,建立党课资源库,根据各基层党组织需求,送课上门。要增强思政课灵活性,打破党课“你讲我听”的单一授课方式,通过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形式,营造平等、自主的课堂秩序,党员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增强思政课感染力和实践性,党员干部要深入革命老区、红色专题纪念馆等,从硝烟和战火中汲取力量,在尘封的历史中,用心用情去感悟那份过往的激情和沧桑,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第__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广大教师如同烛火,他们不辞辛苦,教书育人,点燃了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之灯”“科技之灯”“温暖之灯”,以点点微光,汇聚成绚烂光芒,指引着我们不断迈向新征程。

广大教师以思政课,点燃了民族的“信念之灯”,照亮伟大复兴之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办学校,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广大教师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找到人生正确方向。成绩喜人,未来更可期。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用丰富学识沉淀自己、启迪学生,当好爱护学生的师者和长者,当好学生求学为人的引路者,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好家国情怀,让他们志存高远,把爱国情怀根植在内心深处,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精神的弘扬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立德打牢根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大教师以科学课,点亮了民族的“科技之灯”,指引壮丽创新征程。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党中央对青少年投身科技创新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北斗导航到新能源汽车再到5g、物联网、量子通信……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背后,无不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广大教师沐雨栉风、砥砺前行,不断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家园,他们以心血点燃“科技之光”,勃发出一股股强大的源动力,指引着科技创新的壮丽征途。

广大教师以品德课,守护了民族的“温暖之灯”,护航幸福生活华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和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的最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到厉行勤俭节约,从倡导文明礼让到培育谦虚谨慎的品格……我国广大教师在党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他们不辞辛苦,久久为功,在广大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点燃了民族心中的“温暖之灯”,更以此护航着幸福生活的绚丽篇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致敬广大教师,并祝愿他们未来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20xx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深刻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旗帜鲜明地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清楚地亮明人才培养的底色,高扬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扎根人民、报效国家。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锤炼师德师风上下功夫,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八个相统一”,把思政课真正办成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金课”。同时,也必须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我们要常抓不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育人者先自育”。北京大学建校120年来,涌现出了一批以王选院士、孟二冬教授为代表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楷模。他们的先进事迹是最好的培训素材。我们要树立标杆、高扬精神、讲好故事,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学术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培育好青年教师队伍。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创新育人方式上下功夫,使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代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已经成为信息获取、人际交往、意见发表的主渠道。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思政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学生的新特点,在坚守主流价值的同时,也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构建适合网络时代的话语体系,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学生愿意听、听得进、记得住。北京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丰富和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把校内外各个学科的名师大家都汇聚到思政课课堂上来,设置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国情系列课程和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学生对社会主流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将党的主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在浸润式的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激发向上的动力。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完善治理体系上下功夫,把握好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统一。高校各领域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使命,必须明确教师教学是育人,管理和服务也是育人。针对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图书资料、医疗卫生、安全保卫等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学术道德和规范教育,依法依规惩处违纪行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办教育,以教育质量为导向评价教育,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班主任和导师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业支持体系,提供生涯规划、求职辅导、心理支持等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要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切实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完整把握和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

明确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主张,制定教育方针是党实现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本身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

明确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人民性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充分满足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要,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教育成为人民提升综合素质、获得和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确立的教育目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总要求。这种人才必须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既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指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这一根本途径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才必须也只能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肩负的使命和当时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并加以贯彻,保证了各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完善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克服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顽瘴痼疾,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但我们还要看到,当前的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党中央已经明确了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要保证教育健康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宣传教育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贯通起来,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坚持系统思维,在全面上做文章。坚持系统思维,善于从全局和整体上看问题,力戒片面化、狭隘化、功利化和短视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领域的各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在尊重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坚决杜绝违背规律、影响教育科学发展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也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和核心来开展,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重视和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建立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检查各项教育工作、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矫正纠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健全各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导向。强化教育督导,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加大督导力度,强化督导问责机制。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关于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党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和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完整把握和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

明确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教育主张,制定教育方针是党实现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本身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行政管理、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

明确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一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时代的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人民性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利,充分满足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要,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教育成为人民提升综合素质、获得和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确立的教育目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总要求。这种人才必须既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既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指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这一根本途径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样的人才必须也只能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肩负的使命和当时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并加以贯彻,保证了各时期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完善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克服教育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顽瘴痼疾,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不断提高。

但我们还要看到,当前的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党中央已经明确了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要保证教育健康发展,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教育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宣传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贯通起来,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坚持系统思维,在全面上做文章。坚持系统思维,善于从全局和整体上看问题,力戒片面化、狭隘化、功利化和短视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统一,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领域的各方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规律性,在教育实践中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在尊重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坚决杜绝违背规律、影响教育科学发展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现象。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新时代教育的目的,也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和核心来开展,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重视和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建立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检查各项教育工作、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矫正纠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健全各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教育导向。强化教育督导,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加大督导力度,强化督导问责机制。

落实双减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双减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与课外培训压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参与和推动双减立德树人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与实施的难点,下面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双减立德树人的背景和意义。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面临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过多的课外培训。这既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双减立德树人的政策推行,意味着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兴趣与特长,全面提高自我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德的人。

其次,在实施双减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我的班级里,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我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福利院、清洁河道、义务义诊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另外,在推行双减立德树人过程中,家长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他们需要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方向,改变只注重学业成绩的观念,积极支持孩子的多元发展。作为班级主任,我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举行家长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我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的培训机构和俱乐部,以充分发展个人潜力。这样的密切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学校管理层也要积极支持和组织双减立德树人工作。学校的领导层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的措施,确保整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学校应统筹资源,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学生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

最后,双减立德树人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双减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保障。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双减立德树人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双减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参与和推动双减立德树人工作,我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双减立德树人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教师心得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讲话,是习总书记早在2019年3月18日,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今年8月31日,也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前夕,在事隔一年半之后,《求是》杂志又将这一重要讲话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南刊载推出,可见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关键课程的重要一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在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集群建设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守正创新,在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办学特色、优良传统,在思政课建设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理论教学活起来。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启发方式,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缺自学、缺研讨,用少数同学互动代替多数同学回答、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的被动接受状态,真正让学生开动脑筋、迸发火花,生成思想。让实践教学动起来。要充分发挥本地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挖掘思政课特有的实践元素,进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和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红色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而实现与理论教学的同进互补,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网络教学火起来。思政课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行一场新媒体、新技术、信息化的课堂革命,扩大辐射面,增强活泼性,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真正实现思政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所在。开启“加速度”,选优配齐。数量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高校应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出发,将选优配齐的任务放在首位。强化“大练兵”,建强创优。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老师,是思政课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加强示范引领,发挥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导思政课教师学名师、当名师;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教学技能。用好“指挥棒”,激励保障。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制度,高校领导既要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备”思政课、集体“研”思政课,还要全面“听”思政课、协助“讲”思政课,有的放矢地建立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坚强领导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因此,高校要以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为根,打造根深枝叶茂的思政课程建设集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学科同向育人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切实提高思政课必修课建设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集群。思政课选修课是思政课必修课的有效拓展,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为丰富,可以采取多学科同向育人的理念建设思政课选修课。长春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光电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创新推出以追光逐梦为主题的“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程,不同领域专家齐聚思政课堂,实现多学科育人同向发力,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爆款课”,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程集群。高校应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中小学结对共建,搭建思政课一体化的教研平台,形成大格局的思政课程集群,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心得

办好思政课当善抓“关键”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深度分析了抓好思政课“是为何”,同时高位谋划了思政教育要“如何走”,对于怎样办好思政课具有鲜明深刻的指导作用。

办好思政“基础课”,关键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蒙以养正,圣功也。”用思想利器武装自身,提升科学的理论水平,塑造高尚的价值观,温润丰富的内心世界,涵养优秀的意志品质,这是设置思政课的意义所指。青少年有着蓄势待发的潜能和朝气蓬勃的动能,自当“立雄心壮志,做革命的接班人。”开好这门立德树人的“基础课”,就必须从严抓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从“起跑线”上讲明规则、摆正方向、框定跑道。要把对学生的德育观塑造放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深化教育的目标指向性,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回答好“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通过精心引导和精细栽培,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到厚植家国情怀、深怀民族大义、立定高远志向、自觉报效社会,以正确的“三观”打开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人生大门。

办好思政“必修课”,关键要“为人师表,提质增效”。教书的目的是为铸魂育人。“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应是教师队伍的职责所在。纵观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时期,思政教育建设一直承担着“弘扬美好品德、讲好人民故事、提升理论修养、宣扬党的主张”的重要功能。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烧旺这个“大熔炉”,就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抓好思政教育的“必修课”。教师队伍要自觉肩负担当,承担育人使命,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时效性,正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探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明确教书育人的针对性。要追求高超的理论水平和高尚的个人修为,紧跟时代步伐,洞察全局形势,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既要做本领强、学问深、方式新、渠道广、观念正的“经纶之师”,也要当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人生导师”,让思政课既独具深度,也特有温度。

办好思政“专业课”,关键要“加强领导,守正创新”。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是解释“为何”与“何为”的真理学问,因其鲜明特点,自当成为说理育人、以理服人的“专业课”。思政课不是遮遮掩掩的“隐性”课程,而是应该融会贯通、发扬光大的“显性”学问。各级党委要建立统一领导、周密布置、齐抓共管、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把党的教育主张放在明面上,让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专业性紧密结合,深度挖掘学术水平强、作风素质佳的高水平教师,精准部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方位、广覆盖、无死角的完善课程设置。同时要主动反思、积极谋划,避免唯“到课率”“抬头率”“出勤率”考量的形式化、表面化教育,积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做到案例式教学更鲜活、探究式教学更直观、体验式教学更丰富、互动式教学更亲密、专题式教学更深入,竭力将科学理论讲深说透,务必强化学思行的统一,在惊涛拍岸的大声势中不断提升润物无声的硬质效。

落实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

7月中旬,在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专题培训班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第七期培训班上,校党委成洪波书记作题为《奋力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加快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我校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任务。省教育厅高教处郑文处长、四川大学教务处张红伟处长分别作了《转变本科教育思想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以课堂教学革命为突破口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辅导报告,提供了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样板。学校三位教师代表分享了教书育人的体会和经验。自己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思想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审核评估中反映出来的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近一段时间以来深入院系的调查研究,自己有一些思考和几点。

一、新时代迫切需要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作为高校的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对教师的期望,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明确了办学方向。

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重要指示。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高校的根本任务,同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我们要以此为遵循,将其落细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办学重心、教师职业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三、“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将开启我国高等教育新篇章。

长期以来,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快速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追求科研经费、学位授权学科、重点学科数和大学的排名,通过重奖科研的考核评价来鼓励教师发表sci论文,争取各类人才头衔、重点科研平台和科技成果奖等等,导致大学大部分教师把精力和时间重点放在与自己利益高度关联的科研考核指标上,甚至还出现教师采取一些违反学术规范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现象。对本科生的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精力投入,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这些高校没有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面对高等教育存在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等问题,高等教育战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他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陈宝生部长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战线主动纠偏的自觉行动,彰显高等教育的自觉自信自强,将开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篇章,加快推进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四、课堂教学质量是争创一流本科的重要基础。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必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质量是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去年审核评估中,专家指出我校课堂教学方面存在高职称教师的授课率不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多数教师仍然是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师生课堂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合班上课人数多(小班上课课程门次数只有40%左右),作业少且有不批改的现象、考核方式单调、学生课业负担轻读书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校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进程,急需加快整改。

陈宝生部长就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出“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把推动“课堂革命”作为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四川大学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成效显著,非常值得我们学校借鉴。结合我校实际,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牢固树立“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的理念,通过制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管理办法》,作出规定:教授、副教授一年内未给本科生授课,当年教学工作考核为不合格,连续两年未给本科生上课,不再受聘为教授、副教授岗位。通过制度约束,确保高职称专任教师全部给本科生上课。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大激励力度推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通过公开课、辅导报告、教学沙龙等开展多种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学能力提升。鼓励教师以学生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导向,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基于问题、案例、项目或任务的研究型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征,利用学校与文华在线共建的课程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衔接好线上线下学习环节,采用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好网上数字化课程教学平台,推广泛在式课堂。

4.完善学业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并实施科学的学业考核评价方案,由结果性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为主。促进评价形式多样化,做好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过程评价记录。考核方式、考试题型设计要不断创新,鼓励探索使用非标准化答案试题,评价标准宽严相济。

5.小班化教学促师生互动。逐年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通过绩效分配改革激励教师采用小班化教学,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逐年改造一定数量的教室适应小班化教学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多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6.严格管理课堂纪律。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课堂管理水平。强化正面引导,预防和减少违纪现象发生。适当运用惩戒措施对违纪违规行为进行约束,严肃课堂纪律。使学生回归常识,刻苦读书学习,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篇二】。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

同志们:

今年元月中旬我局收到文件后,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党组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订活动方案。我局将分为动员部署、组织落实和参加表彰奖励三个阶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我局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就如何开展好我局干部职工创先争优活动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局作为推进全州畜牧水产发展的业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阁局,是州委、州政府协调各县市畜牧水产发展、联系群众的枢纽和桥梁,在落实中央、省委、州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促进全州畜牧水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局深入开展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的重要载体,是带动全州畜牧水产系统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我局干部职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争创“十佳百优”(十佳领导班子、百名优秀干部)为主要内容,围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大胆试、大胆闯、敢为人先,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增比进位、你追我赶、加速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走前头、作表率,为实现我州畜牧水产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畜牧水产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在州直机关深入开展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一思想认识。要围绕转变作风统一思想认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着力解决我局在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迟到早退、脱岗离岗等。要紧紧围绕实现“”奋斗目标,始终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在转变作风中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务求实效,着力形成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共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促进我州畜牧水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上来。

(二)转变机关作风。针对在我局干部职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群众观念意识淡薄、服务群众意识不够强,庸、懒、散等方面的问题,要切实围绕提高效率转变机关作风。一是要严格考勤,认真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离岗、有事先请假;二是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三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四是要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办事环节,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干部执行力和落实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三)确定活动主题。要围绕服务基层确定活动主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基层反映的热点作为我局服务的重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着力为基层和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使创先争优成为我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全面完成州委、州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内在要求。要紧紧围绕我州畜牧水产“”奋斗目标,紧密结合我局履职要求和机关实际,开展以“深入调研、优化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努力争创“十佳百优”。

(四)夯实基层组织。要围绕推动跨越夯实基层组织。要把加强局机关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高局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局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转变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基层和群众的满意度,着力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机关。

(五)发挥示范作用。要围绕狠抓落实发挥示范作用。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出表率、狠抓落实,以党员领导干部带动广大党员、以党员带动广大干部职工,着力在全州畜牧水产系统中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对制定的目标、承诺的事项,要逐项快速推进。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要制定具体整改措施,逐条整改落实。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步骤。

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从现在起到今年底结束,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按照文件要求,第一阶段应从年x月x日到x月x日结束,但因我局收到文件时间为1月中旬,因此,结合我局实际,我局第一阶段开展时间为年月至月底。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动员部署、查找问题、制定工作目标、向社会公开承诺等。

(二)第二阶段:时间是月到月,本阶段主要工作是,结合我局制定的创先争优工作目标,认真组织,抓好落实;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落实。

(三)第三阶段:时间是今年月底,为总结表彰阶段。

四、加强领导,落实措施,为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保障。

(一)成立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按文件要求,局党组负责全局的创先争优活动,局党组书记负总责,按照创先争优活动部署,紧密结合州委创先争优主题,认真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局班子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指导创先争优活动。为此,我局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对全州畜牧水产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领导小组组长由我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和副局长担任,各站、所、室、科、中心、支队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王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局机关党支部、局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推进。

(二)强化教育。局党组将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和“”奋斗目标,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这一总要求,及时在我局进行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xx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最近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把握我州畜牧水产“”奋斗目标的具体内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州委的要求上来。

(三)查找问题。我局要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自我剖析、征求意见、交心谈心等方式,对思想上、工作上、服务上存在的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进行一次深入排查、深入分析,尤其要认真查找在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影响和制约我州畜牧水产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公开承诺。我局要结合查找出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位的思路和打算,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等方面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要通过报纸、网络、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手机短信等平台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五)增比进位。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要认真组织我局及本系统的党员干部职工全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在促进我州畜牧水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生动实践中创先争优、增比进位。对查找出的问题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

(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传栏、州草地畜牧业简报、农业网州畜牧局子网等,大力宣传我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组织学习国家、省、州英模劳模先进事迹,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七)开展群众评议。要采取电话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调查统计基层群众、服务对象、州“两代表一委员”等对我局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承诺办理事项,以及工作作风、服务群众、办事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八)评选表彰。按照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全州畜牧水产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参加省、州表彰奖励活动,进一步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比超先进的氛围。

(九)领导点评。领导点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评价、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重点围绕促进畜牧水产发展、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开展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等情况进行点评;二是对党员的点评,包括对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情况的评价、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重点围绕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开展公开承诺、联系和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点评。点评采取集中点评、个别点评和现场点评三种方式。

同志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开展此次活动,重在坚持、重在深入、重在落实。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头脑,把“创先争优”活动当做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局党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立足岗位实际,创先争优,带头示范,为推动我州畜牧水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出力添彩,向建党周年献礼。

落实双减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双减政策,我们必须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段落二:理解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即压缩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和减少不必要的考试。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实施双减政策需要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定期开展教学评估,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段落三:重视德育教育。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关键。我深刻认识到,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需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倡导学习劳动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培养出懂礼貌、守纪律、富有团队与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段落四:优化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我们需要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育不能仅仅注重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段落五:加强家校合作。

要落实双减立德树人的目标,家校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在我校,我们定期开展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出有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学生。

结束语:

通过实施双减政策,并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其中,我深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当前,社会对培养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在教育中注重德育,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家校合作,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公民。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流稿范文

“清风正气立德树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可爱的学生,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扑到你心爱的事业当中。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

“清风正气,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室是教师的家园,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科书是教师领路的明灯,学生就是教师可爱的孩子。每当新一年的学生来了,教师会伸出双手欢迎,毕业了的学生会让教师含泪相送。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了他们,才能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教师教给了他们怎样做人,才使他们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盼望着鲜花满园,盼望着桃李芬芳!小小的教室里,是教师教会了他们怎样写下自己的名字,是教师把整个世界溶入他们的心灵。从零开始,从此出发,一批批的学生就是在教师的搀扶下,挎上了奔驰的骏马!

小小的粉笔就是教师的双手,描绘出了教师心中的蓝图。上课的铃声就是教师征程上的冲锋号角,一路走来把汗水抛在身后。教师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教师也会为差等的学生耐心的讲解,这全都是教师的孩子,教师舍不得把哪一个落下。为了孩子,教师废寝忘食,为了孩子教师鞠躬尽瘁,为了孩子教师把心都给了他们。就是这样,教师把自己燃烧起来,就是这样教师把光明留给大家,教师无怨无悔,教师甘心付出!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无眠,多少回风风雨雨我们闯过。把知识留下来,把精彩送别人。这就是教师。教师会为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教师会把顽皮的学生教育成材。一路的酸甜苦辣,一路的欢声笑语,一声的感激,会让教师甜蜜永久。

许多年过去,当教师看到围在他们身边的学生的时候,教师会含着激动的泪花,一一的牵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当教师看到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教师会再给他们鼓励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心愿,让教师看到芬芳的桃李,一句真挚的话语,会让教师心存久远。

每每至此,教师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教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清风正气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