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精选17篇)

小编: LZ文人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需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案,教师在备课时需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四年级教案,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

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昌、驳、宗、庭、槐、狂”6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人、帮助人。

一、直接谈话,揭示课题。

1、请喜欢树的小朋友站起来,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树?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2课《徐童保树》。

齐读课题。

二、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新字生词。

1、听老师讲故事,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学习: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交流。

(1)(出示)“槐、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出示)读词语:聪明伶俐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吉祥一本正经囚禁。

(4)理解词语:一本正经。

(5)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老先生为什么要砍掉院中的一棵大槐树?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出示)书中说“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老先生相信这句话。所以要砍掉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齐读第三节。

2、听了老先生的话,徐童是怎么回答的?

用直线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出示)徐童用囚字的谜语反驳了老先生的话。

齐读第四节。

师: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你会怎么劝他?

(出示)如果我遇到这样一位老先生,我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用他人的、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人、帮助他人改正错误。

四、复习巩固,拓展训练。

1、分角色,读课文。

2、找自己的小伙伴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再组词。

鬼()宗()庭()据()。

槐()鬃()挺()锯()。

4、(出示)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吉利()拘禁()辩论()。

5、(出示)照样子连线。

邀请狂风踏进犯人。

挡住大树走出庭院。

砍掉客人囚禁困境。

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教案

1、认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2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

4、通过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留意生活、关心周围的人的愿望。

1、认识生字10个,积累词语2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留意生活、关心周围的人的愿望。

学习提出问题,重点: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

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等。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马鸣加”吗?说说有关他的故事。

2、想想你们刚上学的时候,都收到了一些什么礼物啊?

3、揭示课题:6、马鸣加的新书包(指名读——齐读)。

4、他是怎么用他的新书包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录音: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小节读读课文:(正音)。

4、思考:马鸣加要上一年级了,谁送他新书包?

5、学习生字:姥、舅、婶(搞清称呼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

1、学生轻声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大组交流,提出问题,在交流时教师作分类反馈。

3、指导提问。

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先自己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不明白的可以作上记号。

四、精读课文。

1、学习“1-6”小节。

(1)自由读,想马鸣加每天换一个书包,结果怎么样?

(2)以“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站进书包里去。”为例,指导提问、释疑。

(3)比如:“羞愧难当”什么意思?

我为什么羞愧难当?什么事让我羞愧难当?

(4)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并讨论。

(5)知道课文结合课文解决问题。

2、读课文,学生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懊、绣。

3、默读课文,思考:马鸣加收到了几个书包?他是怎么用的?

4、读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结果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解决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阅读一篇课外文章:练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四年级语文教案

1、观察理解小熊本杰明被气球带上天,最终安全回到自己家的有趣情节,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

2、能对故事中情节的空白点展开想象,并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的方式大胆表现出来。

多媒体课件ppt、背景音乐。

1、今天是小熊本杰明的什么日子?图片上你是怎么发现的?

2、除了蛋糕过生日还应该准备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什么好主意(幼儿想办法)。

播放ppt第二幅——第三幅。

为准备生日宴会,小熊本杰明还做了哪些事?(幼儿泛讲)。

过生日为什么要买气球呢?

播放ppt。

发生什么事了?

小熊本杰明怎么会飞到天上去的?

小熊本杰明怎么样了?他为什么很害怕呢?

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熊本杰明吗?

过渡:小熊本杰明会不会有危险呢?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小熊本杰明遇到了谁?

小熊本杰明为什么要送给月亮姐姐气球?

本杰明会对月亮姐姐说什么?(师幼表演)。

教师:当把一只气球送给月亮姐姐时,小熊的身体在空中稍微降落了一点点。

小熊本杰明看到两颗小星星在干什么?

小熊本杰明会怎么做呢?(幼儿表演)。

看到白云狗,小熊本杰明又会怎么做?(幼儿表演)。

过渡:就这样,小熊本杰明把自己的气球一个又一个地送给其它朋友,不仅让其它朋友获得了快乐,自己也获得了朋友的帮助,最终安全地回到了地面上。

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发的情节。

小熊为什么说把气球送给别人时自己也快乐了呢?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了,自己也会变得快乐起来?

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授课教案指导【】

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深信任。

3、认识“塌、昔、墟、掘、爆、勘”等六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八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课文的4~自然段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

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及深。

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3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揭题,交流资料。

1、读完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汇报。

3、说到地震你想到了什么?你有关于地震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资料)。

4、小结:

地震这一天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虽然灾难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也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至深的故事中去。

(二)初读课文,汇报学习。

对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说一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读课文,汇报生字词及词意。

3、按自然段汇报你学会的、理解的生字词。

4、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

5、理解体会生字词。

6、出示“词语花篮”词,并自己添加其他好词佳句。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2、小结:

分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要有根据、有道理。

(四)再读课文,初步体会情感。

1、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动?

2、汇报读,师相机指导。

(五)指导书写生字,“漆、挖、掘、控、拥”。

一.展示交流,整体把握。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包含了哪两层的意思?

二.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一)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从哪里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你觉得有触动地方画上标记,也可以用一个字或词,记录下你读时的感受。

(二)引出重点段。

1、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甚至有潸然泪下的感觉。(学生答后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2、指名交流并初步引导读出感受。

(三)体会重点段。

读这段话的时候,哪一句话首先抓住了你的心?

1、体会“他满脸的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1)这句话里又是哪些词语抓住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想具体样子。

(学生讲述想象内容,师引导读好此句)。

2、体会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八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1)你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里感受到了什么?(比较课后第三题文句)。

(2)你能把这漫长和艰难读出来吗?

(3)从这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里找找看哪些人曾经阻止过他,为什么阻止?(指导读人们劝说的话,读出着急、担心的语气。)。

(4)小结:

但为了救出儿子,父亲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却是了不起,让我们来配合读课文5-9自然段,读出这份沉甸甸的父爱。

3、体会重点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父亲36小时不眠不休,哪来的力量?

(2)这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平常他什么时候会对儿子说这句话?

(3)小结:

高兴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悲伤的时候,父亲会对儿子说:____。

胆怯的时候,父亲会拍拍肩膀,鼓励儿子说:别怕____。

他又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说什么?

(5)小结:是对儿子的承诺,是对儿子深深的爱支撑着父亲。所以尽管挖掘得如此艰难,尽管希望如此渺茫,但他没有放弃。

(6)36小时候,父亲已成为什么样呢?

三.检测反馈。

感情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总结:此情此景,谁看了会不为之动容!我们要对这位父亲说:您真了不起!

上节课我们被父亲的了不起的行为震撼了,心里满是沉甸甸的父爱。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儿子阿曼达身上。

一.展示交流(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默读课文第11~23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可以看出儿子的了不起?

2、为什么他不怕?(无论……,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想象补白。

(2)那是怎样惊心动魄的38小时,怎样饥饿恐惧的38小时。可惜文章没有描述,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阿曼达是怎样激励这13个小伙伴熬过这艰难的38小时的。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学习文章对父亲描写的方法。

(3)生交流练笔内容。

(4)小结:

阿曼达就是这样不断的鼓励自己,也鼓励着同学,他把对父亲的信任化作战胜一切困难和恐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这位儿子真了不起!

二.赞美父子,照应开头。

1、让我们齐读20~23自然段,让我们看看爱创造了什么奇迹!

2、地震是残酷的,但是父子间因爱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出了这次地震。此时,我们不由地发自内心的赞叹: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真了不起!

三.检测反馈。

1、这种“了不起”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下面让我们用这句话来回顾一下这个艰难的历程:

当父亲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是这句话____。

当人们都来阻拦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依然是这句话____。

四.板书设计。

父子。

决不放弃爱乐观善良。

了不起。

教学反思: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文中对父亲的动作有一些细致的描写。对于这些词句,我采用了联系了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字读懂、读活、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二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教案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螃蟹、然后、吟诵、顽皮、橡皮、辛辛苦苦、伤心、沙滩、眼泪。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提出问题,试着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4、通过学习初步懂得:美好的事物总会有人欣赏,不要为一时的受冷落而放弃。

一、引出课题。

1、师:美丽的大海孕育着无数条可爱的生命,有顽皮的小丑鱼,也有笨重的大海龟。瞧!现在又来了一只——小螃蟹。

2、学习生字:螃蟹(指导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3、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小螃蟹,他可爱写诗了!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关于他的。

4、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哪些小伙伴看过小螃蟹的诗?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海龟、海浪、白头翁。

3、学习生字:翁(正音)。

4、自由读课文,思考:那么多的小伙伴看过他的诗,态度一样吗?然后试着完成填空。

小螃蟹在沙滩上写了一行又一行的诗,然后轻轻地吟诵。可()、()和()不喜欢小螃蟹的诗,他哭了,流下了伤心的泪。()喜欢小螃蟹的诗,他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5、交流填空,学习生字:吟(注意右半边是“今”)泪(积累“三点水”的字)。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1——12节。

1、轻声读1——12小节,用直线划出小伙伴们不喜欢小螃蟹的句子。

2、出示句子:

(1)风一使劲儿,把他的诗全吹跑了。

(2)海龟用肚子当橡皮,把他辛辛苦苦写的诗全擦掉了。

(3)海浪没有读完就说:“算啦,算啦……”把他的诗全冲走了。

3、学习生字:橡。

比较:象、像和橡。

4、师引读三句话的前半句,并随机板书:吹跑、擦掉、冲走。

5、用各种形式读5、8、11小节,师随机指导。

6、练习说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只小螃蟹,你会想些什么?

7、指导读句:小螃蟹哭了,流下了伤心的泪。

8、出示小螃蟹第二次哭的句子: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学生试着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小螃蟹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二)研读课文13——16节。

1、轻声读13——16小节,用曲线划出白头翁是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并板书:读、记、告诉。

原来,白头翁每次飞过海滩时,总是认认真真地读小螃蟹写下的诗,她还把它们记在心里,并告诉了很多朋友。

3、指导读句: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5、教师小结,并板书:伤心的眼泪、激动幸福的眼泪。

6、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2、指导写字:“螃蟹”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授课教案指导【】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课时。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四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授课教案指导【】

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搜集有关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

(2)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老师总结: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四年级语文教案

1、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 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 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 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 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 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 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2、 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 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 评选速度奖

2、 评选专心奖

四、 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 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 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 发下调查表选填

(1) 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 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 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 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 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 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 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 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3、 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 交流方法

四、 实践深化

1、 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 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 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 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 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 学习观察静物

1、 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 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 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 实践运用

三、 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 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 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 实践分组

四、 总结、作业

1、 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 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 选定目标反复看

说明文写作指导四年级教案

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

写作。

写作。

胶片(1张)。

前面教师与学生共同、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并且学生进行了片断练习。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写说明文方面有所进步,为了趁热打铁,提高基本的能力,我准备在此再进行一次大作文指导。其基本步骤是:(1)讲述片断作文的缺点,引入新课。(2)出示作文题目,《我们的教室》,并分组讨论我们的教室应向读者介绍的内容。(3)写作。(4)交换修改。

一、回顾上次片断作文,导入新课:

优点:

(1)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2)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

(1)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缺乏条理性。

(3)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二、出示练习题目:《我们的教室》。

三、让学生尝试着列提纲,其中提纲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按照怎样的顺序。

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给学生作写作提示:

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

1.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五、调整提纲,并进行写作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打扫”森林》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了解课文内容,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这个故事;能够在小组中跟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感受美国森林警察执法的严格和对动物的怜爱要,要使学生初步懂得,在生活中要有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能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认读11个字,能够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谈生活中对警察的印象。(5)。

同学们,你在哪里见过警察,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要领略美国森林警察的风采,他们和你见到的警察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课。

板书:4、森林警察。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读课文,自己解决词语的障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3)。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认读字表,读准字音。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鱼饵摧残雌鱼罚估计。

2.再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可畏可敬摧残发烧友悠然。

能试着用“可畏可敬”说句话吗?

3.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同组同学互相检查。

4.默读,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自学理解课文内容。(14)。

1.理清课文的顺序。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向大家介绍这个故事的?

(2)交流:当助手、被检查、不按要求做、受到重罚、看当地的《钓鱼法》。

2.美国的森林警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你对森林警察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

(1)森林警察一脸严肃地检查钓鱼证件……逐一细细地查看。

(2)女警察一见就大声叫道:“……”男警察又挑出一条大肚子的雌鱼,那个女警察又惊叫道:“……”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体会忠于职守,对违法毫不留情;爱护小动物,很有人情味。

(3)读了下面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叔叔说我没有钓鱼执照,不能钓。我说……。

我让叔叔回去说情,叔叔说……。

叔叔说罚款是次要的……叔叔为此很难为情。

《马里兰州钓鱼法》……四五万字。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4.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帮学生理清文章顺序,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5.讨论:美国马兰里州关于钓鱼的“规矩“以及森林警察的严格执法,是否小题大做?

提出讨论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6.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随文练笔。(8)。

写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写完后交流。

四年级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1、掌握要使字端正、美观,应将笔画安排匀称的写字规律。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

3、继续练习行款练习。

写有字的`课件(一个字美观,一个字分布不均匀)。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写得好的作业。

评论:好在哪里?(整齐平正)。

3、指名发言并归纳板书:分布匀称。

一个字写得美观、端正,不仅要将笔画写得整齐平正,而且笔画的分配要匀称。

二、指导书写。

1、学生看书。

2、理解“匀”与“称”。

匀—笔画间隔均匀称—笔画左右相称。

3、讨论如何写好“主、衣、回、困、言、京、再、奋、杰、春、事、带”这十二个字。

4、讨论发言归纳:

“主”横的间距均匀;示范:主。

“衣”内外笔画间隔均匀;示范:回。

“京”左右笔画相称;示范:京。

“奋”撇捺相称,下部笔画间隔均匀。示范:奋。

“事”横的间隔均匀;示范:事。

“杰”撇捺相称,四点间隔均匀;示范:杰。

5、课堂练习:生随音乐试写以上十二个字,一字写两遍。

三、行款练习。

1、生读两则名人名言,明其含义。

2、试写第一则名言。

3、同桌交流。

4、师指正存在的问题。

5、生继续练习第二则名言。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指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

1、请画出钟子期赞赏伯牙所奏音乐之美的句子,并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2、请划出描写伯牙被赞赏后,感觉找到知音而心情激动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自己朗读、标画、写体会,再与小组内同学交流。5分钟可以吗?)。

1、自学质疑: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3、展示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8——12自然段,划出表现伯牙丧失知音之痛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找出其中一处写出自己的体会。(4分钟后,比一比谁最棒。)。

1、自学质疑: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2、合作释疑:在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划出表现伯牙丧失知音之痛的神态描写、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

3、展示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巩固深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站、叹、摔”),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并谈自己的体会。

(1、)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2、)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3、)“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六、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一、)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二、)总结全文。

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需要教师在细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读文本,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桂林山水》排比句“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通过先赞赏后描述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学生感悟积累、练习表达的佳句。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2、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来写身边的景物。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讲解法、练习法。

欣赏导入。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请你默读想象,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出示:静、清、绿再听老师读一遍,想想这句话写得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学会这种写法吗?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先赞赏、后描述”的排比句式。

品读感悟1、句式对比,感悟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表达得更具体形象。

2、感悟排比句式朗读起来整齐美,节奏美。

3、感悟从多角度来写景:感觉、视觉、想象后的比喻句。

1、回顾用“先赞赏后描述”的句式写排比句的方法,多角度写出具体形象写出景物的特点。

2、提供图片,景物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总结1、让学生通过想象读、听范读、对比读,思考读等方法,便于感悟积累。

2、选取的内容来源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优美的图片,多彩的语言,便于调动兴趣、指导和实践。

3、随文练笔选取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美景,更有效果。前有铺垫后有实践,水到渠成。读写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四年级的教案:说明文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

教学重点 :写作

教学难点 :写作

教 具 :胶片( 1 张)

教学设想:

)交换修改。

教学过程:

优点:( 1 )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 2 )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 1 )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 2 )缺乏条理性。

( 3 )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1 .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 .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 .按照怎样的顺序。

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

1 .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 .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打扫”森林》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东北大森林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

二、欣赏大森林的美景。

(出示课件中的“课文初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从东北大森林回来,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也许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爱……)。

师:东北大森林真是太美、太奇妙了,下面我们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到那里去看一看吧!

三、检查预习。

1.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2.在检查读课文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生词,找生解释,或共同解决。

3.同桌交流学习识字方法。

4.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课件)。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

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

问题引导:

1.这句话在哪一段?(齐读第一段)。

2.你从这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大森林什么样的感情?

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

五、总结:

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浸其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东北大森林四季的景色。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首先来到冬天的大森林去看看。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切换画面到冬天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欣赏画面。

2.全班交流: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1:大森林的冬天到处都是雪,就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真是太美了。尤其是那雪花漫天飞舞,就好像许多仙女在跳舞一样。

生2:大森林的冬天真是太冷了,熊和松鼠都被冻坏了。不过他们的样子可真可爱。

3.课件出示:冬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师:这里的动物们又冷又饿,那他们此时会有什么想法?

预设:(他们一定非常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心想:春天快点来吧,我都要冻死了,又没有吃的,春姑娘快来救救我吧!……)。

找生模仿这些小动物表演,说出动物们的的心声。

4.自己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冬天的大森林的奇妙。

5.找生试读。

师:既然动物们如此盼望春天的来临,那我们就赶快来观赏春天的东北大森林吧!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师生共同切换画面到春天这一部分)谁把这部分给大家读读?找生读。

2.师:东北大森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热闹的、活跃的、充满生机、美丽的)。

(预设:高兴、兴奋、激动万分、欣喜若狂……)。

3.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谁来选你喜欢的一句话试一试?

4.师:作者通过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画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作者抓住了树木、小溪.野花和小动物,体现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出示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冒”在这里也有此用意,写出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情态。)。

5.草地上,到处开着红的、黄的、白的野花,有野玫瑰、野百合,还有许多你连名字也叫不出来的花。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斑斓和勃勃的生机。)。

6.师:置身于这样热闹、活跃的森林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东北大森林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7.老师:如果说,走进东北大森林,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海洋里,那么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花的海洋,绿的世界里。)。

课件出示:春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8.找生配乐朗诵春天这一段。其他学生边看课件边欣赏。

四、自学四、五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想一想夏秋这两个季节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一读,勾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置身这样的景色之中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

(夏季的东北大森林)。

学生交流:夏季的大森林是茂密的、浓雾缭绕的、郁郁葱葱。

明确抓住了树木的枝叶和浓雾以及阳光来描写的。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明确:“封”可换成“盖”。“封”什么意思?换成“盖”行不行?哪个好?好在哪儿?“封”是盖的意思,换成盖可以,但不如封好,封字既形象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葱郁蓬勃。)。

如果此时你进入东北大森林林,你会有何感受?

师:是呀学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作者构思的严谨和用词的贴切了。

有感情的朗读,配乐朗读。此时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课件出示: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秋季的东北大森林)。

学生交流:秋天的东北大森林是绚丽多彩的。

明确作者抓住了叶子的颜色、秋风和各种山果来描写的,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教师随机出示秋季东北大森林的图片。

例:(1)秋天,许多树的叶子变成了,有的却变得火一样红。这时,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秋天色彩的绚丽。)。

(2)秋风吹拂着树林,发出哗哗的声响,就像海边的浪涛。

(这句话恰当的运用了比喻,不仅展现了秋风飒爽的情景,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松鼠忙起来了,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

(体现了秋天的丰收与忙碌,和第二自然段遥相呼应,感受文章结构的严谨。)。

有感情的朗读,配乐朗读。此时的你又沉浸在一个什么样的海洋里呢?

4.出示课件:秋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5.你对哪个季节的大森林最有兴趣?请你当一个小画家,把它美丽的容貌画下来好吗?

五、再次整体感知、总结。

师:(结合板书以及学生的画作)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它是白雪的海洋、花的海洋、绿的海洋、雾的海洋和色彩的海洋,所以构成了东北大森林奇妙的海洋!作者运用了时间顺序把这样的天然美景写得尽善尽美!让我们向往与回味!真是人间仙境!(最后让我们在乐曲声中再来感受一下东北大森林的美吧!(播放一年四季的图片和配乐)。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了解并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具体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案低年级绘本阅读指导课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动物充满了兴趣,绘本《长长的……》出现的动物可谓是五花八门,像是来到了动物园,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作者在绘画时采用跨页设计,对所有“长长的”东西都加以适度的夸张,正好迎合了小朋友喜欢夸张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从而更加喜欢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长”的概念。

2、观察画面并大胆想象,说出长的东西的用处。

3、能一页一页翻书,初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

让幼儿观察动物中的“长长的”。

活动难点:

观察画面说出长的东西的用处。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绘本ppt,人手一本绘本。

活动过程:

一、观看绘本封面,引导幼儿描述与联想。

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并提问:封面上是谁?我们和小猴子打个招呼吧!

小猴子有长长的什么?(学说:小猴子的尾巴长长的。)小猴子在玩什么游戏?(小猴子在树上荡秋千)(评析:和小猴子打招呼,将幼儿的兴趣自然地带入到活动中,通过观察小猴长长的尾巴,小朋友对“长长的”有了深刻的印象。)。

2、师: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身上有长长的地方?

3、师:这些小动物就藏在这本大图书里面,它们都有长长的地方,长长的地方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共同阅读大书至第5页。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2至第3页,完整回答问题。

师:你看到谁啦?(我看到了大象)它有什么地方是长长的?(大象的鼻子长长的,用双臂甩甩学做大象长长的鼻子)它的长鼻子有什么用处呢?(长鼻子可以晒衣服)(评析:我请小朋友做简单的肢体动作,直接具体的感知这个“长长的”概念。)。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第4至第5页,完整回答问题。

师:谁愿意再来帮我翻一页?(请一个小朋友来翻大书,其余小朋友一起来说说翻书的小儿歌“拇指食指靠靠紧,变成一个小嘴巴,咬住书的右下角,轻轻轻轻翻过来。”)师:你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了鳄鱼,还有小蜗牛)师:鳄鱼的哪里很长?(它的身体很长,站起来手臂往上伸)学说:“鳄鱼的身体长长的”。

师:它的身体变成什么啦?(它的身体变成了一座桥)(评析: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看书习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翻书小儿歌”,让他们基本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

三、自主阅读小书。

1、提出要求:这本书宝宝里面还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都有长长的地方,小朋友们自己去书里找一找吧!翻书的时候可以轻轻地念翻书儿歌。

2、幼儿自主阅读3分钟左右,教师个别指导。

四、集中交流。

1、师:你看到了谁?它的哪里很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寻找相应的书页)。

2、幼儿讲述第14至第15页,提问:

师: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谁?(老师介绍这种动物叫食蚁兽,它有长长的舌头,)食蚁兽长长的舌头能干什么?(能伸进地洞里吃蚂蚁)。

3、幼儿讲述第16至第17页,师:这种鱼叫飞鱼,飞鱼有长长的什么?(飞鱼有长长的背鳍)长长的背鳍可以干什么?(可以飞跃海面)。

4、幼儿讲述第20至第21页,师:咦!企鹅身上没有长长的,但是它们也来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没有新的发现?(企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评析:小朋友能够非常积极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对p14p16页的动物是什么?小朋友不认识,教师重点作了介绍。)。

五、完整欣赏绘本。

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进行讲述。

活动反思:

1、动物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绘本《长长的……》出现的动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能找出动物身上长长的部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出长的东西有什么功能。对绘本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动物(食蚁兽、飞鱼),教师重点介绍,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2、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不长,教师采用以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长长的”,一方面让幼儿具体直接地感受“长长的”,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幼儿动一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专注,增强了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主动性。

3、活动从罗列各种动物“长长的”个体特征到企鹅群体的出现,从观察画面的特征到肢体动作的表现,从学说简单的语句到尝试仿说,让幼儿从多方面去感知“长长的”概念。

4、活动结尾让小朋友许下长长的愿望,“你想自己的身体上有长长的什么?有什么用处”?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5、小朋友在自主阅读小书过程中,教师借助已经学习过的翻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