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案及反思(通用16篇)

小编: 曼珠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序组织和安排,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下面是一些教师们用心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电磁铁教学反思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电磁铁的磁力(二)》是在上一课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假设后,及对“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所开展教学活动的继续。这节课开始我主要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实验。接着从书上的插图明确本节课所要验证的假设。然后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并交流实验的注意点。再进行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现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参要达成的科学概念是“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考虑到要设计强磁力电磁铁的原因,我在预设中增加了“3、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这一科学概念。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一概念的增加显然要求过高,目标难以达成。虽然教师在设计中通过反问学生“实验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吗?”试图引出“线圈缠绕应从钉帽开始”,“线圈数尽可能多绕”,“用铁芯去吸大头针”及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分别从“用铁芯顶端靠近大头针去吸”和“用铁芯斜着插入大头针去吸”,但由于实验要求过高,学生既不能考虑到这些细节,操作也难达到这个要求。以至从汇报的实验数据上不能得出结论。

教材运用四张图片提供四个实验材料,其中用线圈管验证“线圈粗细与电磁力大小的关系”学生不能理解其目的。因为图中线圈管除了粗细不同外,还有材料的不同。在准备中虽然教师替换了这一材料,用不同口径的自来水管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本班学生在上一课的猜测中压根儿没考虑这一因素,还是不能明确这组实验的意图。从上课情况看,启发学生明确实验材料的意图耗时过多,加之实验操作难度过大,所以这一组实验不应该按教材来教,如删去这组实验,课堂不但能节省时间,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本课的四个实验之前,老师自己作了操作,发现了实验中容易出问题的几个地方,在课中运用“实验中你将如何保持条件不变?”,“各小组线圈数绕多少较合适?”,“做电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关系时,从哪个线圈管开始绕线较好呢?为什么?”,“做电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关系时,从哪个铁芯开始绕线较好?为什么?”这一系列反问虽然各细节都考虑到了,但学生不能理解这么到位,导至教师讲解过多,耗去了不少的时间。要解决这一矛盾,我想是否可将线圈缠绕放在课前的教师实验准备中去。这既处理了指导过细,费时过多的情况,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导线的长短粗细及材料”也必须保持不变这一在实验室“只用一根导线”的思维定势。

对“电流强弱对电磁力大小的关系”这个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这一结论是一目了然的,但对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这一科学概念建构不能到位。在做“线圈粗细”这一实验时,学生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导至认为与电磁力的大小没有关系,因为每个小组得到平均摊吸起的大头针个数均为0。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吸到一半但没吸上来的大头针忽略不计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在通电之前没插上铁芯,导至电路短路。“铁芯粗细”,“铁芯的长短”两组实验中数据有得“铁芯短,电磁力强”,有的“铁心短,电磁力弱”;有的“铁芯粗,电磁力强”,有的“铁芯细,电磁力强”。面且数据反差大,学生已产生了矛盾的冲突,但教师自身对各要素的匹配问题科学概念把握不准,以致引导教学目标备注不足,引导不到位。

平时教学中,学生的好动心理对于教师的教学时是个难点,所以很多教师在计划讨论结束时,才把实验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上才开始实验。在本课中,担心学生“保持不变因素”考虑不周,故而把材料与研究计划开并发放,以便根据材料来制定计划,然而事与原违,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急于动手,并没有合作制定研究计划。“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一点也不错。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好动,急于去动手,是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中每个教师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在实验中材料的发放可以多层次,有的一次到位,有的分几次到位。比方本课中,电池可以在制定计划后发放,学生就不会急于去动手,而忘记合作制定研究计划。

电磁铁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教学反思。

电磁铁教学反思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进行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1、两次的小组讨论,用去了很长时间,在猜测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倾听中互相补充、促进。

2、学生通过实验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自己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尝试写一写结论,再对比每一组的实验结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

3、课前几分钟时间,可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现实生活在应用,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

电磁铁三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磁铁是有磁性的,会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及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因素。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法获得真知的能力。

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电是有南北极的。

:电池指南针线圈铁钉大头针磁铁实验说明书(每组一份)。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教师拿着课本指着“科学”两字)这是什么字?事实胜于雄辨,科学家们通过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许多科学道理,你们也很想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获得真知真学吧!

2.回顾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磁铁》,请个别学生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老师再给予肯定和强调后,作如下板书:反思:帮助学生树立楷模,楷模的力量是无限的,科学家就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以这样的导语开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语中也指明学生探求真知的科学方法。通过回顾,了解学生掌握《磁铁》这节课的知识点情况,为本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授过程。

1、教师举起手中的铁钉,再拿起线圈,围着铁钉作绕环,然后将它与电池连接,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电磁铁,并板书课题。

2.提问:同学们,你想知道电磁铁的哪些知识?

生2答:电磁铁的磁性也有大小。

生3答:电磁铁的磁性也有南北极。

……。

老师听完了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如下几个词组:磁性及大小电磁铁的南北极,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搞清楚的问题。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填写实验说明书。(8分钟左右时间,教师在此间,可以分发实验说明书,去学生中间了解讨论情况并适时参与讨论)。

附实验说明书:

我是这样想的:。

我需要的器材。

我打算怎样做:。

我们是这样做的。

教师:你们想了解电磁铁的哪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想的?我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通过实验来完成,并填写实验说明书。呆会儿请小组代表上来做科研报告,将你们的伟大发现公之于众!

反思:传统教育只鼓励学生听话、服从,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学生们缺乏想象力、缺乏独立思考、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探究的欲望与科学实践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提前进行推测与规划。教学中,大胆猜想其实就是一个应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这种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也把本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3.分组实验,登台报告:

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要求,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了解与指导,特别要求学生把实验过程记录详细了)。

学生代表上台作“科研”报告。(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生实验的结论作以归纳总结、板书)。

板书: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有南北极。

教师:通过听汇报,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生1答:为什么电磁铁的南北极不是固定的?

……。

教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去实验中去寻找答案。我想请探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小组汇报一些实验过程。

生1答:我们按顺时针绕线圈的,我们结论是……。

生2答:我们是逆时针绕线圈的,我们的结论是……。

生3答:我们把是这样将电磁铁与线圈相连的……。

……。

教师:同学们,从他们的回答中,你们又有哪些发现?

生1答: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与线圈的绕法有关系。

……。

教师:你们真聪明!然后将结论板书在黑板上。

反思:自主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实验是进行自主探究的主要方式,所有的概念、理论、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总结得出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生活、社会中的资源,精心设计合适的探究性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上,而更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技能、创新意识。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

4、总结延伸,结束新课。

教师: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的同时,梳理本课知识。

《电磁铁》教案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电磁铁教案

1、要求学生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试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二、教学准备。

1、大头针,2、带绝缘外皮的导线,3、大号铁钉,4、一号电池,5、指南针,6、磁铁,7、电磁铁,8、电池盒,9、橡皮筋。

三、教学形式。

采用实际操作试验,教师归纳总结。

四、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观察导入3’。

1、老师手拿一块磁铁吸一些大头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磁铁都有那些性质呢?

3、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个装置有没有磁性(边演示边说)。

4、将这个装置接通电源,提问有磁性了马(边演示边说)。

5、这个装置在通电前与通电后有什么不同?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所以我们把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电磁铁的指示。

吸铁石(磁铁)。

1、有两极(南极,北极)。

2、同级相斥,异级相吸。

没有。

有了。

通电前无磁性,通电后有磁性。

启发学生。

大家想不想制作一块电磁铁?

那好,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1.用导线的任意一端从钉子的任意一端顺一个方向缠绕。

2.可以从里向外缠绕,也可以从外向里缠绕。

3.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

4.最后用橡皮筋来固定线头。

(教师边演示边讲)。

大家都看明白了没有?

老师手里还有一样东西大家看看认识吗?

如何使用指南针呢?

想。

学生认真边听边观看老师演示。

明白了。

指南针。

指南针的小指针有两色红色和白色,红色指北方,因为罗盘上的北是红色的。

3、动手实验22’。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在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提两点要求:

1.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员间的分工与合作。

2.有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或问老师。

能不能做到?

开始做实验。

教师去各组指导学生做实验。

没有了。

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式样能力。

4、汇报试验结果10’。

请几组同学汇报试验结果。边说边演示。

学生汇报。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5、填充部分5’。

提问:

北极。

作为填充用。

电磁铁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内容,课本上分为电磁铁的磁力(一)和电磁铁的磁力(二)两课,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将两课的内容综合合并为一节课。在完成第一次授课以后,有很多值得我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反应十分迅速,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紧跟了我上课的节奏,因此一堂课上下来,过程相当流畅,我以为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当教研组老师们一起研讨时,回过头细细想来,我发现我这堂课还是有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教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还要再进行改进,尤其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评价任务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其次是教学过程,可将板块1的课堂回顾和板块2的图片导入整合,甚至可以联系前一节课制作电磁铁时测试发现吸引大头针个数有多有少制造疑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筛选,学生有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提出的问题可能价值不高,或者难于探究,这时候要选取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再进行接下来的假设。在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在上课时,事先在给学生分实验材料时就已经替学生安排了他们要探究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因素进行探究的做法显然对学生的关注更高,对课堂上没有小组选择某一因素这样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时,需要教育机智,鼓励学生和我一起挑战一下该因素。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分别让汇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互相提出要求,如:“你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大家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其他学生可能就会要求汇报的学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而汇报的学生则会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听取汇报。通过这一环节以期达到更好的汇报效果。当然,在学生分不同因素实验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汇报时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再说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两种因素都有所发现。

对于教材最后的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的部分,这是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在课堂上是有必要出现的。此时再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由此引入制作强力电磁铁更为恰当。若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利用课上已有材料尝试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当时间紧迫时,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尝试做一个强力电磁铁。借用周校长的比喻,上好一堂课就像开车,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刹车,我们要学会刹车,一节课刹车要刹得住。尤其是作为新教师,在上一节课时,由于时间节奏把握不好,往往一节课上不完,这个时候就要求收放自如,能在合适恰当的地方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教研组一起对我本节课的研讨,让我受益匪浅,上了一节课自我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一起研讨时,往往能发现我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上出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不断的敲打、淬炼,才能让打出的“绝世好剑”熠熠发光。

电磁铁教学反思

课上下来,没什么多大感觉,学生对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个因素考虑得比较全面,效果还是还是可以的。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研究的策略,通过实验验证。总的感觉,这个课文的教学是非常清晰的,应该是一课比较典型的探究实验课。

上这课得意在哪里?我认为有三处:1、导入采用磁铁导入,明确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从而联想到电磁铁的磁力可能也有大小。2、两张表格的运用是很经典的,是一种典型的探究。3、实验操作井然有序,学生投入研究的兴趣很浓厚。

上这课失意在哪里?时间的把控上是一个难点,这课要完成罗列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同时要完成实验,纪录完实验数据,这是很浪费时间的,教师在调控这课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要千万把握住时间。我尝试了一下,建议导入要快,最好在1分钟内完成,假设的表格要在10分钟内完成,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续重点的探究。我感觉这课的重心应该放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关注到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于高段年级的孩子尤为重要。

上这课,还有个难处,电池浪费比较厉害,因为要关注其中一个因素:电流的强度要一样。所以我是让学生带新买来的同一个牌子的电池。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仅当抛砖引玉之用。

教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特性。

学生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思考设计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根据教师和自己准备的分组探究实验材料,进行自由制作电磁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制作学习活动情况,将制作的`电磁铁与以往学习的磁铁的性质相比较,发现电磁铁的磁极,进而发现不同方法制作的电磁铁磁极不同。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电磁铁磁极不同的原因大胆想象,充分交流讨论,相互借鉴,互相补充各自的想法进而动手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细心验证,在学习中互帮互助、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简单归纳。倾听教师小结。认识电磁铁磁极可以变化,磁极与电流流动方向、导线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度有关、导线缠绕的匝数多少有关。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公正、客观评价他人制作的电磁铁,对制作的电磁铁进一步改进,使电磁铁科学作品具有创新性、精细、美观。

 

学生了解教师提出拓展延伸活动内容主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兴趣,自由选题,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一)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开放的科学学习氛围,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电磁铁的结构及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电可以产生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为接下来学习做好铺垫。

(二)

培养学生原型模仿、创造及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教师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展示自我。重点完成以下目标:知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知道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与电池极性、绕线方向、线圈缠绕的方式有关。

进一步改革和综合应用实验探究的成果,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情趣和科学精神。

(三)

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将电磁铁的应用继续研究下去以及使学生进一步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六、学习小结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虽然《电磁铁的磁力》一课自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困难与不足。主要有几点:

2.部分小组的动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换句话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比较差的,他们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小组实验成为部分人独当一面的阵地,这就要求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实验,多操作、多训练。

3.同时我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中如何使教学变得生动灵活、张驰有度,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的语言还存在指导不到位、不够简练、不能一语中的等问题。

最后,我想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科学教学与“玩”结合起来,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让他们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就能使他们的“玩”变得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那么,它就是一种科学探究!尽管有时这些探究活动还不规范、不严密、不完整,需要我们一定程度上的示范和灌输。

但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我们必须克服把科学和科学探究神秘化、“圣贤”化、“经典”化的思想。在“玩”中学,我们的科学教育的时空和资源将是无限的,它的潜力也是无穷的。

幼儿园《电磁铁》教学反思

《电磁铁》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教材上安排的环节非常清晰:第一环节分两部分,其一是在铁钉上绕线圈,其二是测试铁钉电磁铁;第二环节也分两部分,其一是铁钉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其二是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教学和各位老师给出意见后,反思如下:

第一,有关材料的准备。学生实验过程中,剩磁现象比较严重,但这个现象其实是可以通过材料的准备来避免的。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只是想到如果学生提出“为什么断电后还是会有几枚大头针吸在电磁铁上”这个问题,老师就口头解释原因,而没有在课前从材料上下手――烧铁钉,将生铁变成熟铁,这样不仅可以排除实验中出现剩磁的现象,还能为后面的探究实验节省时间。

第二,有关重点的侧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上课时间极为紧凑,如何省下时间留给环节二中的探究实验呢?在制作铁钉电磁铁这个环节中,我的教学设计是――学生阅读电磁铁的制作方法,简单交流后,直接制作,虽然省了时间,但是有的学生不会固定两头导线,导致在接下来实验时导线松动,影响实验效率;同堂异构的乐滢滢老师,她的教学设计是教师详细地讲解演示,使学生对电磁铁的制作方法更明确,但这样花的时间非常多,导致最后一个环节的第二部分没有时间完成。

在研讨的时候,有老师提出一个方法,我觉得很不错,可以借鉴:课前将每个电磁铁完成一半的制作,课堂上有选择性地演示(如选择压线的内容),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看着已经做了一半的电磁铁,如何绕线,如何压线,肯定不在话下,这样既可以顺利制作完成电磁铁,又能节约很多时间,一举两得。

第三,有关放大的效果。本以为导入的环节用身边的发夹能让人眼睛一亮,但事与愿违,教学效果并不好,原因就是我准备的发夹太小,学生看得不清楚。因此,要将小发夹换成大发夹,电磁铁的线圈数量也要变多,这样现象才会比较震撼,才有吸人眼球的作用。

第四,有关其他的细节。

1、整体风格太“收”,当学生的回答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时,马上说“好”,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2、有的提问和接话不够巧妙,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如课前要充分预设,多想几种方案,这样才会有好的应对。

3、当某个环节忘记教学而要补充时,应该让全班静下来再讲,不然学生都在忙着实验,没有专心在听,散讲根本没有意义。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电磁铁的磁力》是在上一课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假设后,及对“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所开展教学活动的继续。这节课开始我主要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实验。接着从书上的插图明确本节课所要验证的假设。然后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并交流实验的注意点。再进行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现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教参要达成的科学概念是“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考虑到要设计强磁力电磁铁的原因,我在预设中增加了“3、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这一科学概念。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一概念的增加显然要求过高,目标难以达成。虽然教师在设计中通过反问学生“实验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吗?”

试图引出“线圈缠绕应从钉帽开始”,“线圈数尽可能多绕”,“用铁芯去吸大头针”及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分别从“用铁芯顶端靠近大头针去吸”和“用铁芯斜着插入大头针去吸”,但由于实验要求过高,学生既不能考虑到这些细节,操作也难达到这个要求。以至从汇报的实验数据上不能得出结论。

《电磁铁的磁力》教学反思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单元的第3课。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教科版电磁铁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写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正确分析事例。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观。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准确生动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准确生动的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回忆自己的有关于友谊的事。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引导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文字,然后让学生讨论:小强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三、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明白:小强直接抄作业答案,不是够朋友,不是真正帮助小强,只有教会小强解题的方法,让他独立完成作业,这种有利于提高小强的学习能力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四、结合自己与好朋友相处经历,活是你看到的,听到的别的同学的例子,来说说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五、再说的基础上,学生动笔写话。

1先介绍书上的事例。

2结合自己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这样看;

3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六、学生读写话,师生评议。

1语句是否通顺。

2是否有错字。

3是否使用标点符号。

4数否说明了自己的看法。

七、学生在修改,抄写。

电磁铁教案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实验中是否能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下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观察员。

2.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我想学生多接触这类型的课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组甚至出现了和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相反的情况,我想我是疏忽了没有强调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以至于他们看到别的小组多领了几节电池自己小组也跟着上来领的局面。

4.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学生一直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从而也得不出预设的实验结果来。结果使得整堂课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学课与其他课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实验的结论就是一定要从实验中来,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一种办法就是老师将错就错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哪个因素上面出现了问题。科学家们也并不是做了一次实验就成功的,有时为了一个实验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可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不允许,那就另一种办法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的把电磁铁连在电池上,不过这种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来。所以最好还是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学生电源,这要比用干电池来的好多了。

5、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对于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很清楚,所以导致学生对这堂课既感兴趣但又陌生。是否能够在导入电磁铁这段后提前插入介绍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呢?课后好多学生都上来要求我把他们制作的电磁铁送给他们,这个现象我觉得很好,说明我们的学生主动要求去探索这里的秘密了。

教科版电磁铁教案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解电磁铁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节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磁现象、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方案及验证实验。

一、科学探究。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能选择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单;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认识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三、情感态度。

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电池、铁钉、铁架台、带绝缘皮的导线、回形针。

普通的`铁钉现在有磁性吗?试过了吗?能吸起大头针吗?——不能。

加一种材料,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圈,绕了几圈?没注意吧。导线的两端适当露出。现在铁钉会有磁性吗?去试一试。再试,多试几次,有吗?再加一种材料,电池,你会怎么做?导线接在两边,接在电池的两极上。先准备好,再接通,吸起了几个?——7个。

像这样的装置有专门的名字:叫电磁铁。教师板书:铁芯+线圈,现在电磁铁有磁性吗?要通电。谁愿意上台来试试?怎么做?把导线接到电池的两段,这个电磁铁很耗电,我们来合作一下,一二三,开始。吸出了回形针。

学生实验。

实验交流(断开电源后,发现电磁铁还有磁性。处理方法:把钉尖放地上甩几次。)。

二、电磁铁的南北极。

师:我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老师手中的磁铁也有磁性。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电磁铁需要通电才会有磁性,磁铁不需要通电。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它们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

师:都有南北级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老师导入磁铁有南北极,再提问:那么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生(部分1):有。

师:确定吗?(生1:确定师:你觉得可以怎么证明呢?生2:不确定师: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不是吗?)。

生(部分2):没有。

师:那就让我们先做试验,确定是不是真的没有?

师:我们一起来证明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没有南北极,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发材料:指南针(确定学生手中指南针的红色和白色分别指示的方向)。

生:有。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用针尖靠近指南针时,指针有跳动(指针有偏转)。

师:指针跳动能说明电磁铁有南北极吗?

生:不能。

师:看到怎样的现象才能说明电磁铁有南北极呢?

生:同极排斥,异极相吸。

师:你的钉尖与哪个磁极相吸?与哪个磁极相斥?

师:大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你的现象是怎么样的呢?

生:针尖靠近指南针的时候,吸引住指南针的南极,说明针尖是北极;用另一端靠近指南针时,吸引住指南针的北极,说明是南极。

师:(另外几组)你们组的钉尖是什么极?那钉头又是什么极?

生:我的不是北极,我们的是南极。

师:各组钉尖的磁极一样吗?

师:为什么你们的会不一样呢?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生:电池连接方向。

师:你准备怎么研究?

学生表述研究过程。

师:电磁铁的南北极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线圈的缠绕方向。

师: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三、小结。

说明被线圈缠绕的铁钉,通电后被磁化。同时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连接方法有关。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电池的连接方法。

四、课外延伸。

由于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而且磁性大小可以控制,因此,电磁铁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请大家想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出磁悬浮列车、电铃等都利用电磁铁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