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热门19篇)

小编: ZS文王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方式。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实用的教学计划范例,供教师们参考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营建超卓的讲堂气氛。

现代教育论以为:超卓的讲堂气氛能够成为传递常识的无声媒体,能够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能够成为熏陶品德的潜在力量。每位教师都有殷切的领会:讲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自动性的发挥。在教育中,教师规划学生喜欢的、赋有情味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学习的喜欢,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给学生供给充沛的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根究、协作沟通中获取数学常识、技术、数学思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生动、自动根究、赋有特性的发明进程。这一切,需求超卓的讲堂气氛来支撑。

教师要为学生营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讲堂上实在的民主、和谐,源于师生的一种爱。教育进程是师生信息沟通的双向进程,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进程。教师经过自己的教育活动用爱润泽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心,使之自动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以“0的知道和有关的加减法”一课为例,在写0活动中,教师用到了这几句话“你想写0吗?”“好,伸出小手看屏幕书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以为写0时应留神什么?”“想给咱班小朋友说些什么?”“教师相信你的0必定写得很漂亮,动着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写几个0吧!”安排学生进行书空、描0、总结写0的办法、独立写0各项活动。

教师的言语渗透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融入了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使学生愉快、自动获取写0的办法。在根究常识的进程中,学生有错时,不是批判责怪,而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如请学生说出“盘子里1个桃,用数几标明?”时,出现“小猴吃了1个桃,用1标明”的答复。教师不急不躁,接着问:“那个盘子里的桃数用几标明呢?”小朋友马上说出“用1标明。”又如处理“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的问题时,一位学生说出4-0,其他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等式4+0或0+4。

此刻,教师给学生自己纠正的机会,以“教师没有听清楚”为由,请学生再说一遍。美妙地为学生赢得领会成功的机会。“再给一次机会”让学生感到温暖、遭到鼓动,维护了学生学习的喜欢,维护了学生根究常识的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空气中心情舒畅,思想生动,敢想、感说,愿想、愿说,学习潜能和自动性得到充沛发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引入: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2、比鸡蛋个数。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习: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

43﹤46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板书:39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习:57﹤66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在“数与代数”领域,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保留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精选了100以内的加、减计算,提前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各部分内容的编排顺序也作了调整,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儿童所接受。

100以内数的认识不再按照数数、读写、比大小的顺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认识整十数和一百,结合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第二段认识几十几,结合教学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这样安排,学生容易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介于整十数之间的几十几,可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把口算和认数相结合,可以用数的组成作为口算的基础,使口算可以进行,通过口算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在这里安排的口算内容又成为两位数加、减口算和笔算的基础。

本册中安排的加、减计算只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没有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这是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笔列竖式计算困难较大,也不乐意,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思考过程比较复杂,宜于安排在笔算之后。本册中的加减口算内容又分为两个单元安排,分别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这样分散安排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突出了学生探索的不同重点,前者重点是感悟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这一条重要的算理,后者重点解决加、减计算的进位、退位问题。

由于一年级下册不教学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就腾出了时间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部分乘法口诀。由于用“小九九表”教学乘法口诀,2~6的乘法口诀句数不多,容易记忆,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也比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级学习是可行的。这样安排还可以使学生在同一学期学习不同的运算,增加对所学知识的新鲜感。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安排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在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平面图形,符合儿童感知事物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发展规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材安排的统计内容是让学生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继续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培养统计观念。

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精心选取教学素材。

供数学教学用的素材应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应该蕴含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基于这种认识,本册教材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有数学内涵的素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材主要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中选取学习素材,例如,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生物组养金鱼的数量,认识黑板、课桌、卫生红旗等物体面的形状,统计本小组同学几种文具的个数和家中电器的件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动物运动会,小猫钓鱼等。此外,教材还开始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如在商店里买东西、计算饲养场里的家禽只数、统计一个月里各种天气的天数等。这样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材还注意同一单元采用的素材相对集中。如“加和减(一)”的主要素材是有关汽车的座位数问题,“加和减(二)”的主要素材是三个学生的画片张数,“乘法口诀”的主要素材是儿童乐园里各项活动的人数。素材相对集中,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材还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如让学生说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为妈妈折生日纸鹤等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关心家人、尊敬长辈的传统道德教育。又如计算成人牙齿比乳牙多多少颗,结合场景图比较三个地方的温度,把写在毛毛虫身上的数学问题变成写在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载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注意改变呈现方式。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线索,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本册教学内容的呈现一般体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展开数学学习。教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每个领域的每堂课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探索和交流。

例如,在教学数的计算时,一般是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练习过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过程。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材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有的计算内容用列举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编者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计算方法的预测,启示教师这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有的计算内容不出现计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算”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学内容先扶后放,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对2、3的乘法口诀,在学生自己图列式计算的基础上示范性地出示全部口诀,而4、5的乘法口诀则留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填写,6的乘法口诀就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出来。

又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材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认识图形的过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观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抽象出来的,引导学生经历“对积木分类——分化出要研究的物体——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抽象出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此类图形的实例”的过程,由直观到抽象,初步认识这三种平面图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出来——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引出三角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经历“折、拼图形——得到一个新图形——给予图形名称——出示含有此类图形的一些实物——全面认识此类图形”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认识这两种平面图形。

再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材用一系列的统计活动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参与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知识,感受统计思想。本册教材中统计的教学重点是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比较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例题是统计散乱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三种学具的个数,以一人报名称三人作记录的方法随机统计,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的不同记录方法,并要求讨论“谁记得既清楚又方便”。这样安排,在于启示教师在教学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关注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核心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意识,是学习者对数学研究对象带有感性色彩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选择有用的策略。这些数学意识从属于学习者个体,不像前人总结出来的、普遍认同的数学基础知识那么明显,但却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主题。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认数”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对铅笔、木块、小棒等实物的观察并借助计数器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安排一些用100以内的数表达交流信息的活动,结合现实情境学习数的大小比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表示数量的悬殊情况,组织猜数游戏加深对数序和数的大小的理解。在认数和计算教学中加强了估计和估算。例如,让学生在数轴上填写整十数后看一看“80接近100还是接近30?”想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在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词语的含义后按要求做一些选择数值的练习,这些都是以后进行估算的基础。教学加、减计算结果的估算时,先示范65+30得九十几,然后让学生由模仿估算发展到“说出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再发展到“你能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本册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认数”中安排了15道估算题,加、减口算中安排了7大题50小题,这些估算练习除了有助于形成估算意识、发展数感外,还有利于学生对是否需要进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对计算结果的预测、监控和检验作用。

本册教材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在认识每种图形时,教材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物的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互相转换;还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活动进行图形的变换,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参加统计活动,经历统计过程,在填写完统计表后,提出“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从统计的结果可以了解情况,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初步培养统计观念。

五、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为此本册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改造“应用题”。

传统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不给学生提供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把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是在做作业,而不是在解决问题;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让学生沿袭固定的解题思路反复模仿训练,降低了开启智力的功能。本册教材对“应用题”作了改造,使其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其次,不教学成人思考出来的解题思路,在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前,教材在练习中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把公鸡与母鸡、苹果与梨排列好,让学生凭对图形的观察,填写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到教学例题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时,学生就会想到“把两种花片排一排”的办法,进而发现在排好的花片中,一个蓝花片对着一个红花片,最后剩下5个红花片,于是建立数学模型13-8,把现实问题抽象成了数学计算题。最后,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其中许多题目需要学生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

2.安排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例如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安排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走一走、数一数,用数来描述景物的数量,描述一段距离的长度。“认识人民币”的教材是以购物活动为主线编写的,在“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购物活动,经历付钱、找钱等购物过程,产生对购物的体验。“假日小队”和“快乐的队日活动”都用情境图展现内容丰富的小队活动场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达了9条信息,提出了5个具体问题,后者只用文字表述3条信息,提出1个具体问题。教材如此安排,很显然不是把这两次活动设计成综合练习,而是启示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此外,本册教材还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和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学进度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教学进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鸟图、青蛙图、白纸、小鸟头饰、青蛙头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在黑板上画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在井里贴青蛙图)。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井沿上贴小鸟图)后来,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出示提纲,合作学习。(出示小黑板)。

1、圈出生字,读一读。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朗读课文,想以想:课文写了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

三、 朗读课文,学文明理。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课文中写青蛙和小鸟的什么事?(争论天的大小的事。)。

3、它们各自的看法是什么?用--画出。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无边无际”说话。

5、 它俩谁说的对?它们为什么会这么说?用……画出。

6、 看课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鸟看得多,见识广。)。

7、青蛙同意小鸟的看法吗?从哪儿看出?

8、“大话”是什么意思?

9、 做实验:学生用白纸卷成筒看天花板,仔细观察:纸筒中看到的天花板与平时看到的天花板有不同?为什么?从而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寓义。

(目光狭小,见识少。)。

10、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弄错了没有?

11、拓展: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它从井里跳出来看看。)。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会说什么呢?

四、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分角色戴头饰表演课本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其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提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生字。

1、抽读3个会认生字,给生字组词。(沿 际 信)。

2、抽读8个会写生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

3、指导学习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4、指导学习会写得字。

(1)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2)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沿:第五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答: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

蛙:右边是两个土。

(3)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4)展评作业。

板书设计:

小鸟--  天无边无际:看的多 见识广。

坐井观天。

青蛙-- 天井口大:看的少 见识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二册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dd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20+12=32。

方法四:28+2=30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5+32=38+6=8+27=。

四、自己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60课时。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学生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练习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习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习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1.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3.2015~20小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4.2015~学年大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6.教育局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7.2015~2016学年中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方法:

1.出示课题,简单社会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图:观察,说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列式:56+30=。

观察: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样的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用小棒摆摆,同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先拨56,5个十,6个一。

加30该怎样拨?(为什么把“3”加在十位上?)。

观察:加完“30”后,计数器十位、个位各有什么变化?

(十位:50+30=80个位:没有变化)。

完成算式:56+30=86。

对比:56+3=。

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十位相加,个位没有变化。

(问题二):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

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

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计算方法。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

拨珠子,总结计算的方法;。

完成算式。

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相减,个位不变。

二、解决问题:

1.口算:p253。

2.p251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解答。

“两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小学资源网:

3.p252。

看图,提问:原来有多少只青蛙?后来呢?

问“跳下去多少只青蛙”,怎样算?

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

列式:38–5=33(只)。

4.p254。

看图,说说图意:

来了42名同学,只有30把椅子。

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有的同学会没有椅子坐,因为椅子少了。)。

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

(椅子比人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没座位。)。

列式解答。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转换与联系。

(二)、教材分析:《图形拼组》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一些特征。

(三)、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但经过一学期多的系统训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更多地还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练习呈现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觉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四)、设计理念及意图:这节课通过先创设学生到聪聪、明明作客这样一个情境引入,再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先是通过观察:“这些图形娃娃里藏着有什么秘密呢?”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进行比较,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和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再把圆形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变成4个三角形等等。一环接一环,过渡自然、连贯。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组办法。教师及时贴在黑板上,起到了示范、指导和鼓励的作用。整堂课,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美、数学美。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1、课件出示聪聪、明明两张图片,邀请学生到他们家玩。学生四人搭火车唱着歌前进。

学生:按四人一组侧身,左手搭在前排学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车的轮子绕圈滚动。唱:火车头,呜呜叫,拉着车厢快快跑,轰隆隆,唱着歌儿,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2、认识聪聪、明明家门口的图形娃娃。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同时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3、研究长方形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的伙伴听。(学生自主学习、反馈1)。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反馈2)。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

学生之间可以有疑问地进行自主评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4、学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图形,发现了图形里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图形来变魔术。就看我们的小朋友们怎么变,怎么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变变变”(课题出示)。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饼拼盘”。要求学生用圆形变成一个正方形的月饼?请小朋友们打开我们的书第28页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一生上台讲解。学生自主学习。

4、聪聪明明的妈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游戏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个正方形分成7份得来的,大家认真的观察七巧板是由几块什么图形组成的?现在就用七巧板来拼图,比比看谁拼的图最好看。学生动手。

5、刚才小朋友们拼得实在是太棒了,我把你们拼的图案都集中在电脑里面,大家请看。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出的美丽图案,真不简单,可见,将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在你们里面。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了聪聪明明的家,自己亲手做了两道菜,知道了图形之间有那么多的秘密,也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厨师。今天我们在聪聪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应该要回去了,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要坐火车回来了。(放音乐)。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导入,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去评价,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注意去倾听,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评议点,从而适时引导学生介入评价。如长方形的上下、左右两条边是否一样长,需要动手折一折,这些都是要教师加以肯定的评议点。

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发现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创设让学生帮助别人做“菜”的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做“家务”的乐趣。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拼摆“七巧板”的图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得到满足,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拼组”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整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全体学生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之中。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好,聪聪、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们家打扮的真漂亮,有这么多的图形娃娃在门口欢迎你们,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他们有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在这些认识的图形娃娃中你认识哪些图形?(出示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么多的图形娃娃,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里藏着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们拿出桌上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的边有些长,有些短。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3:我还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的。

生4:(学生站起来问)生3,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刚才把长方形的上面与下面折了一下,发现了上面的那条边与下面的那条边是一样的。

生4:我也试一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高兴的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发现了。

生5:陈老师,我也用“生3”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

师:是嘛,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6:陈老师,我刚才通过对折,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变成两个正方形。

课堂上出现一阵混乱,有个小朋友说是,有的小朋友说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这个长方形对折之后,不是两个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对折之后是两个正方形。(如下图:)。

生8:我刚才把长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而且可以摆出不同的图形。(如下图:)。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之下,其他的学生纷纷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个个长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六、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使脑、手、口在同时动的基础上从直观现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为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图形拼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从操作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学生最初的发现比较表面,后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知道了长方形有哪些特点、长方形可以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其它图形,使知识逐步趋于完善。正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发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展开了积极的讨论甚至争论,真正使学生介入了思维活动。学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实践中动手操作的乐趣。这无疑对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呢?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主体地位,也能确立他们评价主体的地位,使他们能摆脱习惯于接受老师指导、评价的束缚,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获得“我能行”的体验。

2、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要求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动手操作进行深入地反思。要对自己或别人的发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必须去倾听,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还需改进。这种思维活动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学生对图形的特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发现也许是不够完善的,但大家都来动脑筋,都来参与,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发现。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大家都来参与动手操作的合作过程。特别是在合作过程中的交流与对话,必将会点亮每个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扬弃中凝炼思维,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评价是评价的最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课堂里应充分利用,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实施自主评价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逐渐改进。

自主评价比较费时,因此进行一次自主评价,需要教师花较大的精力。教师要在有效的准备时间里做到高质量的自主评价教学,就需要平时多积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学自主评价时能有的放矢。这方面,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师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因此在新课改教学中,提高自主评价质量,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学生方面来说,自主评价的一个问题是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有时甚至会离题很远。虽然促进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但是在一堂课上如果没有一个主题,则会对该课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学生出现跑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的予以补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堂主题上来。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点,也不能让由学生思维信马由疆。这方面也给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总之,自主评价教学应该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来完成。在自主评价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拓展性思维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

七(1)班共42人,相对二班而言,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自觉性不佳,成绩距离二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共有41人,学生相比而言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较为理想,但仍然是两级分化严重,两个班都有数量不少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且学习方法、读书习惯、作业习惯都不佳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对图形这一部分的学习难度还少些,而对于代数部分就感觉难度很大,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旧知识的补习,提高学生兴趣,特别是数学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计算能力。

上学期采取了如下几个教学措施,但是没有抓到位,本学期应该继续做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之更有实效性。

1、规范练习本,开始之初就对练习本做了一个格式的规范,本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练习本,要求:练习本的样式要规范,首页可以自己题上前言,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和总结,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强调练习要加强实效,认真书写,采用组内互评和教师抽查的形式来落实,一般抽查到练习本一定要全批全改,并写上针对性的评语。

2、作业本的要求,作业本去掉形式主义,作业本一般变为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总结性(知识结构图、解题方法总结等形式)、改错本(写明错因)、好题集、问题集、小论文等内容为主,成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思维火花的记录本。作业本首先是组内互批,然后教师集中浏览和二次重点批阅。

3、活页资料,要求学生准备好活页纸张,随时整理课堂笔记和数学学习中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发现的好的数学资料等,可以粘贴于作业本、课本中。每周做一次整理。

4、一日一练,上学期虽然基本上坚持了一日一练,但是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习惯,本学期重在检查,注意分层,可以是学习中的深化。按照122责任制,各组做好监督,题目采取全班轮流出的形式,但是采用分组制即组长级,组员a、组员b三层,但是检查时采取组长查组员b,组员b查组员a,组员a查组长的模式。一般前一天的中午时间是一日一练出题的时间,当日中午或者活动时间是检查时间,检查必留评语。教师抽查,如果学生落下一天则罚其笔算五道计算题目(计算算式、解方程等),具体负责由检查者负责并监督执行。班中由各组组长轮流负责一日一练的总体实行情况。一般采用值周的形式。

5、122小组合作制,按照考试成绩,划分小组,原来的小组成员不变,但是,每组内的组长可以变换,一般一名组长负责两名副组长,每名副组长负责两名组员,采取组间竞争,组内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

本学期内容共有七章,其中几何图形部分有三章,分别是角、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三章,代数部分主要有二元一次方程、整式的乘除二章还包括综合性的图像与坐标、概率一章,由于部分同学对于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的加减掌握不是很好,所以本学期的`衔接空间给同学的也较多,应该充分利用空隙做好差生补习工作,角这一章的教学注意联系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意联系上册学习线段中的知识块:线段的相关概念、表示方法、度量、大小比较、计数、中点等知识,来类比学习或者猜想角的学习(基本上也是学习以上环节,至是中点改为角平分线);对于平行线这一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函数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难点,注重图像和概念的教学和训练,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借助图像给出更复杂的函数的探究思考题目,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要充分复习和联系一元一次方程,两种转化方法和应用题教学是重点,整式的乘法亦是本学期的难点,学习之前一定要复习好整式的加减运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运用,去括号仍然是重点训练。基本的图形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观察总结能力,加强学生的走我发现知识的训练。这一章最好不要事先预习。概率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展开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和处理,发现结论。

1、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入门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多读一些相关的图书(事先统计调查图书室的图书,并给学生推荐)可以让其按照自己的模式,直奔主题,兴趣主要在课堂情境导入中加以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但是不要过于拘泥于兴趣,兴趣仅仅是佐料,但是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介绍数学中的美的东西、数学故事、数学知识的历史来源、数学趣闻、数学趣题、班级数学报刊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对优秀学生的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该加以推广和命名,多创造一些好的情境尽力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是本学期重点探究的方面。

2、差生转化,采用结对子、指导学生方法、重点补习、分解学习等形式来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这也是本学期重点做好的工作。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3、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没单元都系统的做好知识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与学生交流,每日有固定的批阅学生练习和作业的时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认真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画知识树,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2—23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情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圆片若干个,实物展示台。

学具准备圆片若干个。

(今天,咱们的课题导游是一只漂亮的小狐狸。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22页瞧一瞧,小狐狸给大家带来的数学问题是什么?(有几枝铅笔)。

一、创设情境,体会加法意义。

2、教师先拿出两支铅笔,再出示3支铅笔,让学生口述这一过程,再提问一共有几支?

3、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4、师: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5、引导认识加号,感受加法。

6、说一说算式里数字的含义(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的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7、摆一摆。

(1)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师:小朋友们来个比赛,比一比谁拿得又快又对,拿的圆片个数要和老师拿的一样多。

(老师利用实物展示台摆圆片,先摆一个,再摆三个,学生看后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很多小朋友拿的非常迅速,你们能对刚才摆的,提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先拿出1个圆片,又拿出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师:某某同学已经学会了提问题,真是不错,那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会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桌说完,老师还可以再请一两名学生做个反馈。)。

师:同学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算式放到具体的情况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讲一讲,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按照课本摆一摆第2、第3小题的要求摆一摆,边摆边说出过程,最后把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提出自己的身边的加法的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

(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反馈: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面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有几枝笔?

(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学会判断问题的对错及思考解题的方法。)。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有几张画?

师:只要小朋友善于发现,在我们身边能找到许多加法的问题。

9、试一试。

(1)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先根据算式摆学具,直观地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

2、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在集体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的数学思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设计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中相关作业。

设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教学《位置》时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如寻找自己的位置,电影院对号入座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会遇到。通过学生的课堂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的游戏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本节课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是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通过挂图和课件等直观教具,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模拟活动,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5以内的加法计算。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过5以内数的分成,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吧。

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这位同学看到了猴子,这位同学看到了小鸟,还有那位同学,他看到了桃子。孩子们,看一幅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就能有序的找出图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

谁能有序的说一说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你来说。

说得真好: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

你来说。

说得真清楚:树上有4个桃子。

这位同学,你来说。

他说了有关猴子的信息,石头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

你还想说什么?

真好,他发现山上还有5个小朋友,还有1朵红花、2朵黄花。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信息呢?

真棒,我们一起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岩石上有2只猴子,树上有3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

说得真完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哦,你说用数一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4、5、有5只。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我们一起用小棒来摆一摆。

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摆的过程可以列算式来表示:2+3=5。

你见过这样的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符号+是什么符号吗?

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个符号是加号。

你知道该怎么读这个算式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加2等于5。

2、我们解决了猴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这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

那位同学提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这两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你能列出算式来吗?

谁来说一说你列的算式。

你来说。4+1=5,2+2=4。

谁来说说4+1=5中的4和1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你来。

真好。这里的4表示左边的4只小鸟,1表示右边的1只小鸟。5表示一共有5只小鸟。

2+2=4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呢?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看这幅图,我们解决了三个不同的问题,认识了加号,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主练习。

第1题,用你的学具摆一摆,填一填,给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请你自己填一填。谁来说说你怎么填写的?

3+1=4,2+3=5。

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同学们真棒,全部正确。

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谁能全部做正确呢。

做得这么好,表扬一下自己吧。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节课,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每位同学的表现都很棒,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和成就感。

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规律:

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

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

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听生日歌:提前祝飞飞生日快乐。

(1)仔细观察日历中加框的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再找几组这样的数,验证结论。

(2)小组讨论:在日历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8、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历表中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这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反思

1.掌握本课生字,学习“讠、虫、”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四季的一些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播放四季景物--拟人化的可爱的草芽、荷叶、谷穗、小雪人图片的课件。)。

3.师:它们呀,给美丽的大自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3)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把它读通顺。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把你不理解的问题解决。

3.反馈。

(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了什么?

(2)提出难点,全班交流解决。

三、朗读诗歌,识记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2.老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四”“是”“天”三个生字。

3.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老师随机抽取,让学生开火车读出卡片上的生字。

2.师:火车顺利到站,让我们一起接着去领略四季的美景吧!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按(读,说,问,读,演)的方法学习第一节。

(1) 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

(2) 说:从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些什么?能和同学们说说吗?(草芽尖尖)。

2.师:(看图)青青的小草刚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们可以把“尖尖”读得轻一点,细一些。(课件出示课文)范读,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3.师:读了这一节,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老师可适时点拨)。

4.师:草芽对小鸟说了些什么?(“我是春天。”)。

5.师:草芽跟小鸟都不会说话,为什么作者都用“说”字呢?(学生互相讨论,明确作者把草芽当作人,当作小朋友来写了,这样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很有趣,很高兴。)。

6.指导朗读,师拓展小结:春天里小草悄悄探出了头,露出尖尖的小芽,传达出春的讯息,它就是春的使者。聪明的你发现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呢?(指名学生说,师相机出示课件图片。)。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方法如第一小节)。

四、拓展练习。

1.欣赏四季景色。(课件逐一出示四季的图画,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2.师:各种美丽的景物组成了美丽的一年四季。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小画笔把这四个季节画下来,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幅画,也是一位小朋友画出来的。

3.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给画涂色。

[教学板书]。

4四季。

春天:草芽夏天:荷叶。

秋天:谷穗冬天:雪人。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同时引导他们边看图边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最喜欢冬天?”学生在看和说的过程中,对四季有了更深的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