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案贲友林(专业18篇)

小编: 雅蕊

教学工作计划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事务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作,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是教育专家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练一练: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图略)。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正方长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拿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提问:

(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通过学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教师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一条宽的和)。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

三、课堂练习(投影)。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3、量出下表中物体表面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353=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44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方法一:5353=。

16(米)。

方法一:4444=16(米)。

方法二:5×23×2。

=16(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3)×2=16(米)。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钉子板、直尺。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边长×2+边长×2=周长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同时学生也有了上节课什么是周长的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观察,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边,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一、激情导课(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指名回答)。

2、请学生指出以下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二、民主导学:

1、出示长方形,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2、如何得到四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3、利用任务单,学生独立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交流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

教师适时板书:5+3+5+3=16(厘米)。

5×2+3×2=16(厘米)。

(5+3)×2=16(厘米)。

(在交流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把想法说清楚,说明白,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5、比较方法:。

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在说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计算方法,但不直接告诉学生计算公式,防止机械的背诵。)。

6、你能用文字描述出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

任务二:探索发现学习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根据刚才学习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1、学生动手量一量,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学生汇报: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解自己的思路。

3、比较方法,得出结论。用文字描述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正方形的周长=xxx。

三、课堂检测:

1、你能计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单位:厘米)。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正方长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周长的计算,

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1、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在周长的认识过程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又从“描”到“量”。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因此在片段二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感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较与取舍。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长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3、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4、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5、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6、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运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长正方形生日卡片、尺子。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要求给四周装上花边。

2、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3、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长方形插图。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4、理解并比较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4条边长加起来。

3+3+3+3=12(厘米)。

方法二: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

3×4=12(厘米)。

4、比较,选择最简方法。

三、巩固练习:

2、再次拿出生日卡片,让生量一量,再算出各图形的周长。见证课前到底谁猜对了。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学生可能只想出一种方法,教师予以点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4题。

5+3+5+3=16(厘米)。

3+3+3+3=12(厘米)。

5×2+3×2=16(厘米)。

3×4=12(厘米)。

(5+3)×2=16(厘米)。

《长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联系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生3、两张的花边一样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个不停,这样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三、紧扣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教材并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流畅,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另外,测量、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用时过多,以至于忘记测量、计算生日卡片的周长这一活动环节,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精选】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认识了长、正方形,并了解和掌握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一些测量单位,对周长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又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其它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奠定了基础。

教材的设计是从联系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新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方法,从中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推理,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总结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推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投影仪、每小组木棒4支(长、宽各一对)。

(一)动手操作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指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周长”概念为探索“周长的计算”的活动予做准备。

2、让学生分小组摆出一个长方形。

3、教师提出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并板书课题。

师:你能求出所摆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吗?这是我们师生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二)分级探究,发现规律。

1、教师提出要求:先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再通过不同的方法算出它的周长,请小组的记录员做好记录。

意图: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思维方向。

2、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意见:

(1)长+宽+长+宽。

(2)长×2+宽×2。

(3)(长+宽)×2。

意图: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得出探索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汇报交流,总结规律。

1、让学生代表到讲台前,通过投影仪,说自己小组探索结果(教师边板书上来)。

2、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最简捷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聚合思念能力。

学生在所发练习纸上做练习。

(1)长方形长12厘米,宽8厘米。

(2)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认识,初步形成能力。

(四)自我探究,扩展认识。

教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探求正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

边长6厘米(图略)。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探求结果,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将课题补充完整)。

意图: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同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五)结合实际,学会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意图: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中深化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灵活训练,发展思维。

比较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用投影仪)。

意图:通过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理清概念。从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区分周长和面积。

第二层次是对比练习,感知规律。通过观察、计算两组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三层次是深化练习,发展思维。这一层次的教学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主要让学生借助直观,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中设计了“用16个边长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些活动提供了蕴涵本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现实客体,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这方面的感性活动经验。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这就是把蕴涵在活动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揭示、抽取出来,提高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面积一定时,周长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周长一定时,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感知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这是学生以前所没有想到的,渗透了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深切的体悟必定来自亲身实践,但亲身实践未必自然会有深切的体悟,针对学生目前学习的状况,教师在这一层次教学中必须适时引导,而且必须导在数学思维上。例如:“用16个边长l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完长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细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周长都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发现?”少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已经有所感悟、发现,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或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困惑,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感悟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如“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最短;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抽象思维”这一过程,头脑中不仅有了“摆”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层次是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智力大挑战,要求帮助爷爷用篱笆围菜地,怎样围使菜地的面积最大?学生动手设计、比较分析或直接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围成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积最大。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数学活动(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观察和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对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周长的。估计学生对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和长乘2加宽乘2的方法求周长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对(长+宽)×2的方法求周长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探究时,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2.作业和练习时,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乘2,因此,教学时注重指导,加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抽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抽象。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随笔

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

对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余,我特别关注学生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并从中得到启发,将学生玩的素材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亲近、亲切感。如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时,当我把长方形卡通画片呈现给学生,他们的“情”即刻“热”起来:“好漂亮的画片!”接着,我将画片平移至右,显现长方形画片阴影框架图。实物画片与框架图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为今天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又为以后学习面积埋下伏笔。同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计算、公式、法则的问题。多彩的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想玩一玩、拼一拼、算一算。

二、学玩结合,探索创造,发展能力。

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边列出算式,一边用图形(小棒或线段)展示解题思路,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亲身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经历了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份画片,满足了他们“给我一张吧”的愿望;“你能用这些画片拼成新的长方形吗?”激起了学生原本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因此他们在拼图游戏中能大胆构思、创造,相同的拼法,不同的解法;或不同的拼法,相同的解法。特别是学生在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成长方形时,由2张画片、3张画片、4张画片的连拼,联想到10张、100张画片连拼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按这一规律推导出若干张正方形画片连拼成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游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主体、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思维在此间产生了质的飞跃,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

本内容是第五单元,内容较少,看起来很简单,只要记住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就行了,其实不然,本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起来非常复杂。特别是辅助材料上的.练习题向外延伸的知识更广。在教学本内容是首先让学生理解、记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进一步理解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如:知道周长求宽、或求长、或求长和宽的和,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基本掌握其内容,这一单元虽然内容少,但用时间较多,因为这一单元学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如果本内容学不好,学生就开始把周长和面积混淆,所以必须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牢固,进度慢一点不要紧,我出了很多这方面的练习题,然后,又把它进行了分类:如:知道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知道周长求长和宽的和各是多少?然后再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如:已知一段铁丝长是24厘米,你能握成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他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还有很多形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个单元的知识,通过测试优秀率大本分之八十左右,比去年同期的所教班级学生的优秀率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测试后我比较满意。

但学生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对本内容来说个别学生掌握的不是十分精通,我想这时老师不能一刀切,不能急于求成,允许学生有消化的过程,还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叫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107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

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简单不一定对自己最佳,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