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

小编: 薇儿

调研报告需要陈述问题的背景、目的、调研方法、主要发现和结论等内容,以使读者全面了解调研的过程和结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

现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不能让it厂商越俎代庖,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下面整理了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融合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竞争、进步的重要环节。作为当代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信息正在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信息化的产品和技术,并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外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以此来提高切管理、经营以及生产方面的水平,达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从以往国外的实践证明来看,相比较于传统经济来说,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更具优势,它可以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这正是经济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能否搞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为题以及未来的竞争能力问题,因此,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根据我国对重点企业的行业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投入不足与成本过高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者对管理信息化的认知过程存在困惑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仅仅的所谓的信息化管理单纯的理解为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根本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这就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能够收到应有的效果,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程序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新型管理制度的建设,如果这些不能够有企业一把手的支持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2.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的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就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较为高层次的管理重组,仅仅重视技术上的更新以及设备上的投资而忽视了企业管理模式上的改变是不能够取得成功的,而这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专门的人才和专业服务伙伴

目前,我国从事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为纯粹的技术人员,而他们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适应信息商品化、效益增量化的要求,此外,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也比较复杂,在维护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针对本企业的麻烦,并且市场上也缺乏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也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4.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

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一项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地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而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和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的困境,造成企业内部的信息部队称,从而最终影响了自身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进程。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国内物流企业要想浪里淘金,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就必须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如何帮助中国物流企业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与提升行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其次,对物流企业信息化迫在眉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同时,针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就如何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的十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企业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回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试图尝试信息化管理,逐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信息系统上马后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很多功能无法实现无法运用,可以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很多都还在手工完成。高资金投入的信息系统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形同虚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也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企业缺乏信息管理专有人才,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造成开发盲目。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有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最初投资的考虑,很多老的业务系统缺乏友好的维护接口,维护成本又极高。而且很多小系统是在支撑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这使得业务需求发生改变或需要升级时,因为业务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过度耦合。而使得升级改造困难重重。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使业务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变得复杂而艰难,很多时候陷入了充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境地。

企业的信息化只在某一阶段为企业生产管理应用,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这样的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了不能以企业全局性运营进行战略性思考,不能将企业各层面的管控纳入统一的平台中。不能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

各个业务子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平台框架和设备,数据信息独立存储,这些经营数据、财务帐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生产数据等等都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这些数据仅仅是被简单的在本系统内进行汇总和分析,而不能被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中被多层面充分分析和利用,不能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在管理和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将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总之,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跟不上,业务流程不配套,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形成巨大的浪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技术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是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对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同时企业要培养和引进信息管理专有人才,成立专门机构——信息管理中心,由专人负责。另外流程重组应与信息化同步,企业要认识到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蔓延,在给我国煤矿工业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了严峻的挑战,煤炭企业的新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我国煤炭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必然要求。

我国不仅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也是产煤大国,随着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的一系列调整,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煤炭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

本文首先对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议,以期为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设

招标代理是具有招标资质的机构受招标人委托而进行招标的行为,当前的招标代理主要对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科技项目的招标,对于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招标市场中,从而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根据信息构建快速反应机制,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对于招标代理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含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前端办公系统,以及以企业运作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将两部分的系统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够构建相对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一)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是在相关数据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的方式,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决策符合市场需求。

招标代理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构建招标市场信息等数据库,并且根据信息变化,以人机交互的方式构建决策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招标代理行业涉及到多种数据,而且招标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市场变化等影响明显,因此招标代理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采用无纸化办公,能够减少企业消耗,保证消息及时传达,提升企业内部运作效率。

招标代理工作涉及到多种文件的处理与分类,包括招标文件、市场信息等多种文件,采用招标代理办公自动化,能够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面的沟通效率,保证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文件传达,快速有效的接收上级机关文件,并且易于整理与归类,方便查询。

当前招标代理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考核系统、文档数据处理、电子邮件、工作流应用以及移动办公等内容,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率的办公管理平台。

(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结合的系统,能够对企业的工作进行计划与评价。

招标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够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并且对于企业的运作流程进行优化,对财务信息进行合理管理,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服务。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运行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信息化建设,能够构建完全、安全、便捷的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的内部运行与外部运作进行管理,并且根据相关信息作出决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的竞争是知识与信息资源的竞争,只有在知识信息时代构建起能够积极收集信息、及时反应的企业才能够在当前立足。

构建能够高效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招标代理企业,是现代招标代理企业的要求。

通过信息化系统,招标代理企业能够创建一个信息及时流通的系统,为招标商与制造商提供及时沟通的平台,从而做好招标代理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建立功能丰富的数据库,对招标工作中的各类档案进行分析统计,从而便于检索与查阅;实现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数据共享,提升运营效率,从而节约投资成本,保障企业发展。

招标代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构建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有硬件与软件的支持,还需要构建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结构,为了实现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建设。

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根据企业的扎略目标,从而确定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招标商与制造商统一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挥战略联盟的优势,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赢。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资源的消耗与积累,必选在一定的信息设备的投入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性质实行信息化人员的培养、设备的调试等工作。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只要在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信息化建设步骤的设计,并且分步实施信息化战略,各部门齐头并进,才能够实现信息化目标。

(二)构建信息化组织,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人才的支持,涉及到企业的重组与业务流程的管理工作,并且在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管理,需要能够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实现信息化,需要构建信息化部门,为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实现提供组织支持,并且为企业信息安全与维护提供保证。

信息化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从战略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信息的管理,从而借助信息化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制定全员培训计划。

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实现,离不开推广与培训,为了发挥企业信息化的最大功效,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信息化的技术,从而发挥企业信息化的功能。

知识性员工是推动当今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为了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需要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与工作态度,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结构。

五、结论。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行招标代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招标代理工作的效率化,并且将招标商与建设上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优势互补的联盟,实现信息共享与企业合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招标投标采购业务网络化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商宇.招标代理机构如何做好项目招标的前期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08)。

[2]徐哲.招标代理机构市场战略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8)。

[3]陈继祥,王家宝.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即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等设备及技术,使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利用和共享,有效实现企业自动化。

由于煤炭生产和管理的特殊性,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煤炭的生产、安全监察、物流、资金、办公自动化、销售管理以及与客户交互等业务方面实现数字信息化,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的统计报告,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去年上半年的2.9,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3.2,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继续增大。

与此同时,由于竞争加剧、石油价格的上涨,20,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加快,平均利润下降,物流企业步履蹒跚。

行业的迅速增值使物流迅速成为竞抢的目标,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并被瓜分。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tnt、ups、dhl、马士基等都利用先进的物流网络渗透中国市场,而国内物流企业却因信息化落后、人工重复操作等一系列问题,物流成本几乎是跨国公司的一倍。

国内物流企业要想浪里淘金,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就必须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如何帮助中国物流企业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与提升行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装备等对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衔接,从而构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

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中小物流企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纷纷改善自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传统的代理报关、报验、内陆运输和代理订舱,到仓储(保税)、集货(分拨)、包装、承运、转运、仓储(保税)分拨(配送)等范畴,企业已经逐渐摒弃了仅靠单一的内部管理来实现信息化。

近年来,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专家指出,在中小物流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有不少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据了解,我国不少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

据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地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

中小物流企业最缺乏的是战略和制度化管理,部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求,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公司领导临时制定的,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就可以更改;公司在仓库、运输方面的管理也十分落后,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没有。

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开展。

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物流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

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建设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很长,这也是中小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投资的一个原因;另外,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新管理模式与中小物流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也都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tnt、ups、马士基等跨国物流企业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占据中国的物流市场。

与此相比,我国大型物流企业虽拥有地域优势,但也存在着信息化水平落后、人工重复操作、人力资源内耗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刻不容缓,大型物流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

由于各大型物流企业各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可造成企业资源无法共享、客户管理混乱、信息无法互通、管理思想无法贯彻、企业的对外形象不规范等等弊端,使得大型物流企业的网络效益、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用一体化的考虑方式,为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企业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后,就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此时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

为了更紧密地捆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大程度地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大型物流企业在拥有客户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自己通用的edi平台,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其中包括船公司、海关、拖车、堆场、仓库、代理、合作伙伴等等。

物流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核心客户。

在系统稳定运行了一定时间后,如何利用现有数据,挖掘出企业20%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波动情况,如何利用现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分析出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成为企业突破自身瓶颈的关键。

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为此,有必要利用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正在发生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收益分析,以便找到真正的利润来源,提供有针对性的、更有价值的服务,发现可能的利润增长点。

1.现代物流管理意识淡薄。

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

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组织完成。

有关数字显示: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担的仅为16.1%。

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另外,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

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它不仅需要将软件技术与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紧密结合,还要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制度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物流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要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财务、业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作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总体负责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审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监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出现问题,确保物流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

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须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会计流程从整个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载体是原始凭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网络数据的实时共享,保证了财务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济活动,变会计事后核算为事中控制,使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

过去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主要是对执行没有硬约束、硬程序。

虽然集团化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健全的管理功能和严格的授权机制,但如果企业自身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能分工,软件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将无法发挥作用。

为此,集团与物流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商的管理顾问一起认真研究了企业将推行的物流管理模式和计算机应用环境,设计出科学的企业内部财务组织架构,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硬授权,用程序来固化各部门的职能,构筑有条不紊、疏而不漏的物流管理体系,为科学的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以大连市高新园区为例,该区与ibm合作,在未来3年内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公共平台,用来服务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共享。

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或者分公司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

系统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的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晏家骐彭革: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催化剂[j].产业与科技论坛,,(01)。

[2]黄曼慧: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5)。

[3]戴定一:回顾与展望物流信息化[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24)。

[4]长岭: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五大瓶颈[j].中国水运,,(10)。

[5]戴定一:从rfid应用看我国物流信息化新策略[j].金卡工程,,(06)。

[6]张杰:物流信息化:星火何时燎原[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05)。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物流信息化就是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本文在了解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于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入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5.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宜昌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宜昌物流企业大都实力薄弱、技术有限,但只要加深对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用长远的目光来对物流信息化进行认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理念,给予自身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明确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制定长远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实施,一定可以摆脱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建立起完备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工程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对工程的人力、成本、物资、档案信息和核算等项目进行现代化管理。

1.1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建立起网络化和共享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最大效益。

1.2成本信息化管理。

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涉及到企业的物资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成本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成本信息化体系的协调和数据共享,以最适合的价格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充分调度人力,制定合适的工程方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成本信息共享,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防范工程风险,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1.3物资信息化管理。

物资成本是企业施工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是工程整体项目的关键部分。现代化的物资信息化管理,主要基于网络通讯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物资计划、订货采购、货物运输和物资验收等一系列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信息收入、查询和匹配最优化、自动化。物资信息化管理可以提供准确的物流和物资信息,并能实现物资数据的共享,可使得物资管理的各个流程效率最大化。

1.4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档案信息管理,施工企业可以快速找到工程概况、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合同和财务等企业内部信息,还可以快速获得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先进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和最新市场信息等外部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分享信息的作用,还能使得企业对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以及人事档案有效收集。

1.5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

会计核算是企业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企业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对收集好的会计数据信息加以科学分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共享,可以让企业快速了解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财务情况,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会计核算信息化还可以基于分析结果对工程的未来进行科学预测,是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口号

1、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2、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3、品质——成功之轮。

4、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5、品质为本,财富为果。

6、效益来源于服务社会的`回报。

7、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8、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9、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10、优质产品,丰厚成果。

11、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12、优质建设,以质为根。

13、质量出效益,点滴成江河。

14、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15、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16、品质为重。

17、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18、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19、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企业信息化建设口号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的统计报告,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去年上半年的2.9,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3.2,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继续增大。

与此同时,由于竞争加剧、石油价格的上涨,20,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加快,平均利润下降,物流企业步履蹒跚。

行业的迅速增值使物流迅速成为竞抢的目标,物流市场按照行业、地域、产品不断细分并被瓜分。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tnt、ups、dhl、马士基等都利用先进的物流网络渗透中国市场,而国内物流企业却因信息化落后、人工重复操作等一系列问题,物流成本几乎是跨国公司的一倍。

国内物流企业要想浪里淘金,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就必须建设物流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如何帮助中国物流企业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与提升行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流信息化指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平台和信息装备等对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和配送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配送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衔接,从而构造出高效、高速、低成本的供应链体系。

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电子商务如火如荼地发展,使现代物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目前的发展表明.电子商务交易额中80%是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电子商务带来的这种交易方式的变革,使物流向信息化并进一步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中小物流企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纷纷改善自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传统的代理报关、报验、内陆运输和代理订舱,到仓储(保税)、集货(分拨)、包装、承运、转运、仓储(保税)分拨(配送)等范畴,企业已经逐渐摒弃了仅靠单一的内部管理来实现信息化。

近年来,中小物流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导致整个运输市场低迷,运价低于成本,很多企业只能靠超载来维持生存。

专家指出,在中小物流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的今天,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有不少企业也仅仅停留在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据了解,我国不少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即使有一定的战略规划,也没有执行或者执行效果不佳。

据统计,有80%的中小物流企业没有制定完整的战略规划,而在制定完整战略规划的企业中,仅有一半以上能够按照规划有步骤地执行,其余的或是在领导人的指示下才能执行或是执行起来步履艰难。

中小物流企业最缺乏的是战略和制度化管理,部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要求,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公司领导临时制定的,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程序就可以更改;公司在仓库、运输方面的管理也十分落后,连最起码的安全保障都没有。

信息化水平偏低直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开展。

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物流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

而大部分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建设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而且回报周期很长,这也是中小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投资的一个原因;另外,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信息化所带来的新管理模式与中小物流企业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也都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公司,如tnt、ups、马士基等跨国物流企业以先进的物流信息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占据中国的物流市场。

与此相比,我国大型物流企业虽拥有地域优势,但也存在着信息化水平落后、人工重复操作、人力资源内耗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刻不容缓,大型物流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

由于各大型物流企业各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可造成企业资源无法共享、客户管理混乱、信息无法互通、管理思想无法贯彻、企业的对外形象不规范等等弊端,使得大型物流企业的网络效益、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大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用一体化的考虑方式,为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统一企业的规范,实时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力度,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企业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平台后,就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所以此时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

为了更紧密地捆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大程度地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大型物流企业在拥有客户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必须建立自己通用的edi平台,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客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其中包括船公司、海关、拖车、堆场、仓库、代理、合作伙伴等等。

物流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核心客户。

在系统稳定运行了一定时间后,如何利用现有数据,挖掘出企业20%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波动情况,如何利用现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分析出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成为企业突破自身瓶颈的关键。

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

为此,有必要利用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正在发生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收益分析,以便找到真正的利润来源,提供有针对性的、更有价值的服务,发现可能的利润增长点。

1.现代物流管理意识淡薄。

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

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组织完成。

有关数字显示:在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

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担的仅为16.1%。

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另外,人才是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目前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复合型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2.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

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物流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它不仅需要将软件技术与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紧密结合,还要对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制度体系进行梳理和优化,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物流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领导小组要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财务、业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作为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总体负责确定物流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审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监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出现问题,确保物流企业信息化顺利实施。

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物流企业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须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会计流程从整个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载体是原始凭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网络数据的实时共享,保证了财务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济活动,变会计事后核算为事中控制,使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

过去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主要是对执行没有硬约束、硬程序。

虽然集团化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健全的管理功能和严格的授权机制,但如果企业自身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明确的职能分工,软件系统的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将无法发挥作用。

为此,集团与物流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商的管理顾问一起认真研究了企业将推行的物流管理模式和计算机应用环境,设计出科学的企业内部财务组织架构,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硬授权,用程序来固化各部门的职能,构筑有条不紊、疏而不漏的物流管理体系,为科学的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充分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以大连市高新园区为例,该区与ibm合作,在未来3年内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公共平台,用来服务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共享。

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若干家物流企业或者分公司连接在一起,远程进行业内信息发布和业务数据传输。

系统将各地用户的订单汇总起来,由信息平台根据物流资源统一调控,通过规模物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信息以及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即可加入物流信息平台,低成本的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晏家骐彭革: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催化剂[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1)。

[2]黄曼慧:物流信息化――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5,(25)。

[3]戴定一:回顾与展望物流信息化[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24)。

[4]长岭: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五大瓶颈[j].中国水运,2003,(10)。

[5]戴定一:从rfid应用看我国物流信息化新策略[j].金卡工程,2006,(06)。

[6]张杰:物流信息化:星火何时燎原[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05)。

内部控制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和改进内控体系是企业在信息化下的必然选择。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或制度应当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改进和完善,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真正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要求。

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决策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理念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信息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与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已逐渐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不是资金,也不在于技术,而是企业管理思想与理念的更新。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2.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企业的管理多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来收集和处理信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智能信息工具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组织流程再造以及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等。

3.组织管理的信息化

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法规与制度,并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高效率。同时,企业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将管理的重心拓展到对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使企业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本企业的价值链与供应链,而是延伸到和其他企业的供应链、价值链的竞争。

4.企业决策的信息化

企业决策信息化实现的前提是在企业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保证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动态化和实时化。从企业决策信息化的角度讲,“拥有信息就等于拥有货币”。企业只有在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竞争情报的基础上,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本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1.内控环境更加复杂

(1)组织控制的复杂化。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时代组织模式逐渐成为当前众多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和转型的趋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传统组织结构下的高规范性、集权型相比,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降低了企业的规范性与集权性,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弊端:权利和义务的边界模糊,管理责任较难界定;组织结构不稳定,企业管理易失控等。

(2)道德准则控制的复杂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不断处于躁动不安的变革之中,加之互联网的影响,由此滋生出各种道德观念,现行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约束力不断下降,使得企业不断加强对管理、决策以及业务流程的控制。然而,网络的匿名性与无形性往往会使人产生犯罪的侥幸心理和行为,如窃取企业重要信息资源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舞弊等。

2.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

企业的风险评估就是分析与辨认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的过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原有业务流程大多被彻底改造,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与重要性大幅增加,企业的大多活动如战略制定、运营管理以及授权与控制等也越来越依靠于信息系统,这大大增加了企业与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相关的风险。而且风险评估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增加,信息化下风险评估除了要评估传统的评估对象以外,还需要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估,而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的紧密协作才可以完成。

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建筑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繁荣期。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量的增大,对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自身的管理入手,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是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最优途径,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关键。

一、前言。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加,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确立了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出产业的地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愈演愈烈,通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收益,也是适应市场信息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发展良莠不齐,但提升整体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定位。通过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督促施工企业自身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信息整合。就信息化施行情况现状来看,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起步较早,计算机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但在企业占有比例更高的中小型企业中,信息化开展较晚,甚至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招投标过程中,依赖手工操作,还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平台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价值,这也是造成国内施工企业整体水平两极分化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来看,信息化起步整体较晚,远远落后于其他技术行业,因此,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开展已经迫在眉睫。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将信息化管理的起步定位在满足企业的基础数据、文档管理、日常办公和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需求。其次,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目标是在设计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与普及。通过对企业各环节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就是要将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向项目管理应用的更高层次,从而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转变,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

建筑企业庞大的日常信息以及业务数据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这些信息的集中和统一存储是施工企业决策数据的积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利用都要经过统一、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发挥信息的真正意义。此外,除了在基础设计上考虑到数据体系的建立,更要在信息管理中融合统计与分析工具,通过智能化分析工具对项目投资、工程成本、施工进度、经营利润等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在智能分析工具的作用下,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辅助。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的概况包括项目的基本资料,例如,项目名称、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信息。这部分信息的集中和整理,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和准确,目的是让相关人员了解工程的主体。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是通过对招标工作中的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建立项目招标的结构体系,直观、准确的反映招标过程中的范围与内容,便于协调其中的各项相关因素。

施工控制,包括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环节实施目标化管理,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将以上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约束的作用。特别是投资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从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合同造价、实际造价支出等涵盖了工程投资建设的全过程资金相关数据,因此,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实现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压缩成本支出使收益达到最大化。

五、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对项目管理实施信息资源整合,从而达到信息化的高度统一。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价值的体现。建筑行业信息化革命的开展,为建筑行业的振兴和繁荣平添了新的契机,在推行科学化企业管理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虽然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有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的发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意识,认识不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对管理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图纸和人工管理的阶段,缺乏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二是信息化机制落后。很多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系统运作机制也较为落后,使得信息技术难以在工程管理上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更谈不上对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三是信息化投入不足,资金利用率低。许多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自身资金和规模限制,再加上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往往对信息化的投入不大。信息化建设是先进技术和先进体制的建设,因而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和维护资金,这些资金则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四是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投入有限,导致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信息化,没有甚么常规定式可遵循效法,也没有甚么秘笈宝典能确保胜利,然而症结环节上确切需要必定的策略。

大庆人10几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出的1些经验无妨拿来鉴戒1下,这里没有高调空口说,招招实用而症结。当你的企业信息化堕入窘境或者者停滞不前的时候,说不定能帮你扒开云雾、指导迷津。

理解“企业信息化”1个按部就班、潜移默化的进程......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出产、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的进程。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v^化^v^,是进程:信息专业人员为业务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而提供服务的进程;泛博业务人员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水平的进程;信息技术在企业目标实现进程中施展愈来愈大作用的进程。

因而,企业信息化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是1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进程,因此是长时间的、持久的,不可能1劳永逸,更不可能花钱1买就患上。企业只要存在,企业信息化就不会完结。今天,尽管说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性已经是不言自明,但也要看到媒体对于企业信息化有必定的炒做成份。正确的态度是:信息技术其实不神秘,也不万能,只是1个手腕以及工具,必需依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牢牢服务于企业目标,凸起利用,凸起效益,让信息技术为更多的企业人员掌握,才能施展更大作用,见到更好的效果。即1个“改进”的进程。

专业人员包打天下?谁在里面唱主角......

弄好企业信息化,计算机专业人员是不是可以包打天下呢?回答是不是定的。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的各级领导、信息技术人员以及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带头作用;信息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环境建设、软件开发、技术支撑、利用培训等服务;业务人员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气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常常就是通过领导以及业务人员解决具体业务问题体现的。因而,单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包打天下是不行的。

总之,业务人员都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气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最深挚的气力源泉,存在于业务人员当中。动员了全企业的业务人员踊跃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再大的工作量、再大的难题都将被战胜。

“地心说”“日心说”围着技术转,仍是围着效益转......

在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以后,人们才知道太阳是中心。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究竟是应当围着技术转,仍是围着效益转,有些人也没弄清楚,至少是遇事胡涂。

实际上,信息技术就是1种工具,信息技术在1个企业能否终究利用胜利,取决于信息技术同这个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患上如何。所以,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的主要因素不是采取了怎么的技术,而是技术能否为更多的业务人员所掌握,很好地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并终究为实现企业目标起到首要作用。internet技术也好、intranet技术也好、tcp/ip也好、客户机/服务器也好,采取了怎么的技术就表明了信息化建设的胜利,这样的设法是无比幼稚的。咱们良多时候是先选择工具,后找问题,就象咱们先拿好了锤子、钳子、锯子、刀子等工具,殊不知道是开锁仍是锯木头;会www、oracle,殊不知道问题是甚么,领导关切甚么,企业需要甚么,这怎样患了?在信息化建设上没有救世主,仅靠某1项或者几项新技术就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因而,咱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这个“地球”当做中心,必需将企业效益这个“太阳”当做中心,地球应当缭绕太阳运转。决不能为技术而技术,乃至“玩”技术,要使信息技术这支箭时刻指向“太阳“这个中心,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准确打在企业目标实现的“痛”处,挠在企业目标实现的“痒”处。

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大可采取“无论黑猫白猫,解决问题、知足需要就是好猫”的策略,面对于媒体以及商家的炒做,要有苏醒的脑子。结果抉择手腕,目的抉择进程。

切忌满口术语你到底想要说甚么......

弄信息的人时常津津乐道甚么www、客户服务器、internet之类,玄之又玄地给领导讲甚么homepage、oracle。这些东西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环境以及工具,没有它们,企业信息化就可能建不成。但它们归根究竟是工具,不是结果,其首要程度是第2位的。领导关切的是解决问题,你满口术语地给领导讲,给用户讲,人家如果听不懂,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事与愿违,把人家“吓”走。

因而,信息技术人员向领导汇报、给业务人员讲信息技术时,要越通俗越好,越容易懂越好,越能结合实际越好,尤其是要讲清楚你打算解决甚么问题,把技术策略与领导关切的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知道信息化建设能匡助他干甚么,使业务人员了解信息化能为他带来甚么益处,才能施展领导以及业务人员的踊跃性,从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此外,用领导、业务人员能听患上懂的语言汇报、讲授,也是对于对于方的尊敬,是技术专业人员能力的1种体现,是进行优良沟通的基本请求。

信息化要算效益帐坚决不做无用功......

cio,企业信息主管,主要负责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些人可能认为外国企业设有cio,咱们的企业也应当设cio,咱们不这样认为。咱们觉患上,cio是干出来的,不是封出来的。“有为才有位”。cio的发生以及发展是与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展紧密相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需要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所施展的巨大作用,促使cio的发生以及其地位的不断上升。没有信息技术不会有cio,有了信息技术但没有在企业中施展作用也不会有cio,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效果不好,cio的地位也不会很高,只有企业信息化真正弄好了、施展愈来愈大的作用了,才会有真实的cio。

综合地看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取得利润;有优良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领导以及鼓励其手下员工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施展出最大的能量;能够运用信息优势,有效地介入企业的重大决策,匡助企业制订发展战略等。也就是说,cio既要有能力在企业中扮演商务领导者的角色,也要有能力扮演技术领导者的角色。应用信息资源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介入高层决策是cio职能的集中体现。之所以说说cio,是想使咱们的信息中心主任们要对于自己的定位以及作用有个苏醒的认识。

调动领导的踊跃性为何他们没热忱......

下棋讲求“弈势”,企业信息化也需要“造势”,营建万马飞跃的氛围,使领导以及业务人员充沛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性、紧急性,动员企业各级领导、泛博业务人员共同介入。“势”常常比1个具体的利用更首要。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实施,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艰苦的实施和不断的探索,持续改进,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的一场管理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企业,管理粗放、市场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低长期困扰着企业的发展,要改变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是必由之路。

1.1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资质是施工企业的市场准入证,是企业生存发展之基。2007年,原建设部颁布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占50分的综合项目管理列为必须达标指标项,该项得分必须达到30分以上,把施工企业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2企业管理创新的需要。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理地域的不断延伸,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理念,用现代手段实现人、财、物、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和管理业务流程相互整合,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3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施工企业应用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移动化、定量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施全面信息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防范和减少企业资产流失、杜绝和堵塞企业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企业施工生产经营与管理运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50多年悠久历史的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大型施工企业,现有员工12000余人,年施工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公司历来十分注重企业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施工管理这个核心业务,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集团公司的经营、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先后研发、应用了oa办公系统、企业邮局、视频会议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计划调度统计系统、企业网站、oa办公短信通知系统、即时通、信息协同平台、知识管理系统、合格分供方系统、财务系统和工程预算系统等。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公司于2012年初通过住建部特级资质信息化考核。

2.1基础设施建设

2.1.1硬件设施。逐年投入资金,建立标准化中心机房,配备恒温恒湿空调、ups、气体灭火等系统,为各个信息系统、设备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购置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防火墙、存储备份、路由器、交换机、网络管理平台、负载均衡等设备共30余台。建立了安全的数据备份机制,具有定时备份的数据备份措施。

2.1.2网络环境。采用树型网络结构,具体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具有路由器、防火墙、网络管理平台、核心交换机、负载均衡等网络关键设备,网络划分了多个vlan。

2.1.3安全保障。配备高性能的防火墙、网络管理、上网行为管理、数据备份系统等设备和软件,服务器均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具有完善可靠的灾难备份解决方案,采用一体化数据管理方式,具有备份、容灾、持续的数据保护和存储等功能。

2.2管理系统建设

2.2.1办公管理系统。根据施工企业具有流动性大、点多面广等特点,集团公司在2004年研发应用了oa办公系统,除涉密文件外公文实行网上流转。集团所属各单位和所有项目部同步网上办公,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企业电子邮箱系统,成为企业内部资料交流的平台。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建立了包含60个会议室,100个会议点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2.2.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于2006年开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不断升级改进,由c/s版升级为b/s版,应用范围推广到全集团并完成上级单位hr系统集成和数据导入。主要管理功能:组织机构管理、岗位管理、干部及工人信息管理、员工异动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社保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等。

2.2.3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较早应用于集团各单位,但各单位使用财务核算软件不尽相同,为规范会计核算,建立集团财务信息标准化,集团公司于2004年统一了各单位财务管理软件(c/s架构),2009年开始建设集中财务管理系统(b/s架构),所有在建项目上线率达到100%,管理内容涵盖了总账、辅助、往来、报表、固定资产、工资、财务分析等。

2.2.4档案管理系统。集团公司于2004年开始应用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升级改进,系统具备档案分类目录建立、档案资料录入及归档、档案查询、借阅管理等功能,并实现了与oa办公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集成。

2.2.5综合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核心,也是施工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集团公司于2005年开始进行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选用、推广、应用,系统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合同管理为突破口,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含招投标、进度、成本、合同、物资、质量、安全、竣工、风险、设备管理等模块。各模块主要功能:

招投标管理:主要有项目信息收集、招标文件、标书编制和标后分析等功能,满足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对基本信息处理的要求。

进度管理:主要有进度计划、进度报表等功能。具有编制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功能,实现计划进度、实际进度及预测完成进度的比较,对于控制工程及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可实现进度滞后预警功能,并能形成各类进度汇总表。

成本管理:按照项目生产周期,通过系统编制项目目标收入、目标成本,确定项目利润率等经济指标;对实际成本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实现目标收入、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两算、三算对比。

合同管理:主要有合同信息、合同预审、合同变更、合同决算等功能,基本满足合同管理的要求。

物资管理:主要有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模块组成,实现物资采购、出入库管理、班组(或工序)发料等管理要求,对项目物资采购与消耗进行控制。

质量管理:主要有工程创优管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检查计划及不符合项的处理、现场检查记录、目标管理、质量知识库等功能。

安全管理:主要有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目标、工作计划、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检查不符合项通知单及整改单、安全考核、安全培训、事故快报、危险源管理和安全知识库等功能。

竣工管理: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工程资料的过程管理,具有查询、检索在建工程资料的功能,具备资料自动归档功能。

风险管理:通过进度预警,使进度管理实现对滞后进度项目的及时发现及跟踪,并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节、控制和纠偏,避免了进度偏离计划失控情况的发生。

设备管理:具备设备台帐、维修保修、租赁合同及结算等管理功能。

2.3信息化实施应用效果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规范了企业管理的流程与标准,对项目管理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降低管理成本,企业管理逐步迈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位于传统行业的施工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固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对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我要信息化”的积极主动性不强。

3.2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高。为满足特级资质信息化考核要求,大型施工企业基本上都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及软件系统均能满足要求,但应用效果却普遍不理想,应用水平较低。具体反映在:企业领导人员思想上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却很少应用信息化系统,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不理想;部分系统应用还停留在文字表格处理阶段,没有稳定的mis系统;各系统数据在企业内部能实现共享,由于信息化标准不一致,致使与外部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影响企业信息化进程。

3.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效果不佳。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不确定,程序不规范,需求不明确,尤其是企业和管理人员过分强调自己的项目管理特点和变化,忽视必要的统一规程,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处理的需要。甚至部分企业为了突击过特级资质而临时组织大批人员补录数据,缺乏原始的真实数据,弄虚作假,而日常工作却搁置不用,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毫无裨益。

3.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对绝大多数施工企业而言,既懂信息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

4.1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建立信息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并建立严格的信息化考核体系,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4.2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信息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信息资源才能共享。企业应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充分考虑行业标准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紧密结合企业特征,采用成熟科学的信息标准化规划方法,建立“体系完善、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的信息标准化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4.3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推广应用,通过对外招聘和对内挖掘、培养的途径逐步建立起一支懂管理、会开发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对既懂施工管理技术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或综合性人才的聘任和培养。

4.4全员培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员工素质是决定信息化建设成败。必须加强员工培训体系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对企业领导、机关工作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核心岗位员工,要定期进行培训,强化信息化意识,提高其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在规划

如今,“信息化”一词已经被大多数中小企业主所认知,年初,国家相关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强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创新和竞争能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环境日益改善。目前,很多企业都先后实施了各式各样的业务系统,帮助企业解决业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然而,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和数据都局限于各自系统内部。

企业经常面临诸如“管理过程中信息传递模糊不清、无法量化,导致效率低下,领导及员工抱怨不断。多年工作的成功经验和重要资料几何增长,却苦于不知应如何更有效积累和利用。”等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协同软件能够把所有业务系统集中在一起,同时也实现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企业管理者通过这个平台就能了解到企业的所有信息,包括各种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同时,各个业务系统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比如使用客户关系系统的销售人员能快速了解到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产品库存等相关信息,即使制定自己的销售计划;生产车间也能及时了解到公司的销售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很多企业感觉到在企业中“计划”做的很好,“执行”却困难重重,事与愿违,如何才能让组织形成良好的“计划与执行”的习惯就显得尤为突出。执行“过程”就非常重要,“结果”当然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中能随时随地的掌控组织内的运行状态,做到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呢?要知道,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流程,各个部门组织、人员的工作都是经营活动的一个环节,要实现整体执行力的提升,就必须对现有工作流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执行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战略与计划,而执行者则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包括决策者、各级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作人员。

而从信息产品的发展变化来分析,可以看到信息系统的全面整合是一种潮流。在管理软件领域,erp其实就是把在以前的,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进销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各方面分散的管理系统进行集成,crm系统也是把以前的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市场管理、电子商务管理进行整合,而且在未来,crm系统会跟erp系统进行新一轮的整合,整合成所谓的运营支持系统。

近年来兴起的协同软件,其应用的重点之一在于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通过信息交互、业务流程及随需应变的软件应用方案,以增强企业管理执行力。协同软件(collaborationsoftware)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作软件工具,主要包括群组协作管理,以精确管理为思想的金和协同办公平台为例,其协同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信息获取、共享和使用的协同平台,并且提供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整合的方案,使得协同平台可以面向整个业务过程来进行管理。随需应变是将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和流程,依据客户的个性需求进行充分协作、整合。在协同环境下,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了,也为整体执行力的提升提供了可能。企业员工是系统中的基本角色,是直接的任务分派对象,他或她可以直接看到电脑针对自己列出的任务清单,跟踪每一项任务的状态,或继续一项任务。这样,员工的任务分派和任务的完成状态,可以被最大程度地电脑化和受到控制。由此,实现了管理者及时监察、控制、管理运行中的业务,例如任务、工作量与进度的检察、平衡等目的。由此,以协同管理为线索,将企业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整合优化,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及时反馈和监督。可以这样说,这是局部的执行,是企业内部的细节执行,也正是这些普通员工和管理者的执行,才构成了全局意义上的整体执行力。

曾经为了解决oa与后端erp等业务系统管理集成的挑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的投入,促进了协同管理软件快速兴起。不过,这些协同软件只是一类软件工具的组合而已。因协同与oa的天然联系,把oa也称为协同oa.企业经过这样一番改造之后,发现想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其中的问题在于:脱离了具体企业应用的协同软件没有用武之地,企业各个管理阶层的需求没有满足,“管理模式”问题凸现出来,这不是一般软件企业所能解决的,从而造成了协同软件市场大起大落的外在表现。

这一切其实是没有真正抓住一个核心,那就是协同企业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高级状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一个协同的系统,有效的协同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达成目标的能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企业核心能力。协同企业的主要基础是企业流程和知识系统,它们本身是刚性的和持续积累的,但是以此为基础的协同管理平台却是整合的、柔性的,通过长期的应用和优化,最终使企业的协同能力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协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