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质18篇)

小编: 文轩

事迹材料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个体和团体的优点与不足,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反思和进步。以下是一些令人震撼的事迹材料,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无限潜能和奋斗的力量。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冯岳升,男,共青团员,2020级本科生,现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入校以来一直被评为贫困生,享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现任南京林业大学伯藜学社社长。今年暑假,他有幸成为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者,以自身经历向家乡的学生及学院的新生进行了资助政策的讲解;他几乎走遍了整个靖远,传递着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他在以实际行动,向有需要的困难家庭及时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让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资助宣传的道路上,他矢志不渝。2月份,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薪火相传”活动宣讲过程中,他积极地将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融合到活动中,并鼓励学弟学妹们勤奋坚毅、不负韶华、勇敢追梦。此次宣讲不仅帮助同学们放下了经济包袱和心理负担,再次点燃他们坚定求学的信心,更让冯岳升真切地感受到了资助政策的深远意义和高瞻远瞩。

4月份,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组建了材料院资助宣传小分队。通过在新生群中为新生们宣传、答疑,他们不断发现问题,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讨论完善资助宣传的方式。在分工明确、团结一致的配合下,更多的同学对学生资助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后来,经过小组讨论,他们决定拍摄动画视频以更好地达到资助宣传效果。经过两周多的策划与拍摄后,他们终于完成了一个集风格有趣、内容充实于一体的资助宣传短片——《向阳奔跑,逐梦少年》,并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7月初,返回家乡的他,积极联系当地村书记、学校和老师,计划为家乡的孩子们讲述国家资助政策。为此,他来到了靖远县回水小学和靖远县新寨小学,对弟弟妹妹们和家长们进行了个性化的资助政策宣讲,鼓励他们,不必为家庭困难而担心,坚定信念、认真学习,早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7月底,他加入了侨联下属的崇世爱心基金会家访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带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8月初,在白银侨联的组织下,对靖远县40个准大一新生的贫困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帮扶。家访过程中,他了解到,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多样的教育支出是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主要原因。当他看到一张张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坚韧的心性,同时也更加坚定地要把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带给更多的家庭,让他们在国家的帮助下完成学业,追逐自己的梦想。

今朝助学凌云木,重霄华夏有栋梁。“梦想的道路是充满希望的,我愿意持续把国家的资助政策带给有需要的家庭,帮助那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大学生们。”冯岳升目光坚定。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会同县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大爱无疆的女法官,当人们得知她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善举时,无不被她的事迹感动、敬佩和鼓舞。

2009年,因为工作的需要,黄xx被组织安排到堡子法庭负责法庭的工作,面对辖区内十个乡镇的繁重工作,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辱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公平公正办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辖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先后多次被评为该院的先进个人、调解能手和办案能手,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县政府嘉奖,2012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办案标兵”的荣誉称号。担任堡子法庭庭长期间,她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0多件,结案率达到93%,调解率达70%,调撤率达82%。

在工作中她具有男人的刚强,但生活中她却更具女人温柔、善良、博爱的一面。2012年3月她在会同县马鞍镇暂板村巡回办案时,对2010年她所审结的一起离婚案件当事人艾某进行回访。艾某是马鞍镇暂板村四组14号的村民,2010年3月,经黄xx调解其妻与他离婚。回访中,她看到艾某家徒四壁,甚感凄凉。后得知其子艾方正在马鞍中学读初中,因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面临缀学的境遇时,顿时心生怜悯、热血沸腾。返程的路上,她直接到马鞍中学与教务处主任联系,了解艾方当前的学习和经济状况。经校方证实艾方确实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时值初中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缀学的可能。“绝不能让这个孩子断送前程!”听了校方的介绍后,她在心里默默许诺。同时与家人简单联系,征得丈夫同意后,她便与艾方本人进行了交流,得知艾方渴望读书的`心情,她坚定地表示愿意资助其完成所有学业,免其后顾之忧。这一举动让校方领导很是感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艾方虽然家庭贫困,但却十分懂事、好学。虽然父母离异,也阻断不了艾方前行的求学之路。就这样,在黄xx的资助和关怀下,艾方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该县重点中学。来到县城读书后,黄xx对艾方的关爱就更频繁和细腻,一到周末就把艾方叫到家里改善伙食并对其嘘寒问暖、进行思想沟通,开拓他的视野、建立健康的心理,想法设法地减轻艾方的思想包袱和学习压力。在黄xx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伙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稳步提升。在黄xx眼里,艾方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资助对象,而是她乖巧懂事的儿子;在艾方眼里,黄xx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好心人,而是用心用爱去关心他的妈妈。

黄xx的资助事迹看似平淡,但实际上却是多么的不简单!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艾方的求学路中将牵扯工作繁忙的黄xx多少精力和心血!艾方每学期的学杂费、补课费和每月的生活费不是一笔小的数额,何况黄xx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夫妻双方父母年纪都大了,自己的儿子还在外读大学,这些开支都需要夫妻俩精心计划着来实现。尽管如此,黄xx从未有过放弃资助艾方的念头,她总是对艾方说:“你安心读书,我会一直资助你完成学业直至学业有成。”她的父母和老公都在积极支持着她这一善举。她曾担心儿子会反对,但放假回来的儿子也高兴的告诉她说:“妈妈,我看好他!我支持你!”

黄xx是个平凡的女人,她的事迹也是平凡的,但每件平凡的事里充满了爱,她用瘦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爱民之歌,更是为广大干警作出爱的榜样。她的爱,决不囿于自己的家庭。2010年初,她承办的一起原告黄某某诉其公婆龙某某夫妇监护权纠纷一案,在审理案件期间得知被监护人龙某某生病发烧时,她及时赶去看望并给予了二百元钱的资助;在寒冷的冬天她发现小女孩的手被冻伤,又及时买药给孩子送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无私的关爱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小女孩跟她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在案件开庭前便主动回到了母亲身边。一起棘手的家庭纠纷就这样被她的真心、耐心、爱心给软化了。她正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方式感动了无数当事人,化解了不计其数的矛盾纠纷,办理了一桩又一桩的民商事案件。她经常说:“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心中有爱是十分重要的,只要用这份爱去办案、就能取得好的社会效果!”

黄xx的事迹被单位同事意外知晓后,她只是平静地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我不图名利,更不是图他们对我的回报。我只是希望爱学习的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他好好学习,能培养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并呼吁身边的朋友:“我们稍微省点都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莘莘学子圆大学梦!”

她的爱,一直在播撒、延续……。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们北镇市动检站,有这样一位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检疫员,当我们得知他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善举时,无不被他的行为感动、敬佩和鼓舞。

2006年,因为工作的需要,李xx被组织安排到北镇市动物检疫站负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面对繁重的检疫工作他认真履行检疫员的工作职责,不辱一名检疫员的神圣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上放心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先后多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个人。从2006年工作至今在工作中没有出过一次差错,由于李xx的工作表现突出,被单位领导班子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

在工作中他具有男人的刚强,但生活中他却更具有、善良、博爱的一面。一次偶然我听到了李xx在电话说往孩子卡里打钱,他孩子还小在家怎么还给孩子打钱啊?我问他怎么回事,李xx不好意思的说我在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听到李xx说的话我感到很惊讶,李xx平时是个不抽烟、不喝酒穿着也很朴素,一直以来在我心里他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没有想到他竟然在资助一个学生,这时我才明白他其实是对自己很节俭,从资助贫困学生来看,是一个善良大气的人。通过了解才知道,李xx是在2012年一次同学聚会上,从同学那里得知有个学生家里非常贫寒。于是李xx和他的同学们来到这个同学的家里时候,看到学生家里家徒四壁,甚至凄凉到极点,孩子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抛弃了孩子改嫁他人,不知道去向,现在只有一位将近七旬的奶奶和他生活,奶奶身材矮小仅靠种地和平时打点零工来维持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看到这样的情况李xx他们心里很酸,暗下决心帮助这个同学,以免孩子有后顾之忧,助孩子完成学业。他和同学们直接到北镇市高中与有关校领导联系,了解该名学生也就是于宏志同学的学习和经济状况。经校方证实于宏志同学确实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缀学的可能。“绝不能让这个孩子断送前程!”听了校方的介绍后,他们在心里默默许诺。同时与家人简单联系,征得妻子同意后,李xx和他的同学们与于宏志同学本人进行了交流,得知他渴望读书的心情,他们坚定地表示愿意资助其完成所有学业,免其后顾之忧。这一举动让校方领导和于宏志同学家人很是感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宏志同学虽然家庭贫困,但却十分懂事、好学。家里在困难,也阻断不了他前行的求学之路。就这样,在李xx和同学们的资助和关怀下,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负众望,在北镇一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是佼佼者,现在于宏志同学高考已经结束了,李xx他们相信,我们也都相信这名学生会不负众望,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他理想的大学。

李xx的资助事迹看似平淡,但实际上却是多么的不简单!资助孩子读高中,孩子考上大学那?他们还要资助的,于宏志同学的求学路中将牵扯工作繁忙的李xx多少精力和心血!于宏志同学每学期的学杂费、补课费和每月的生活费不是一笔小的数额,何况李xx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且夫妻双方父母年纪都大了,自己的女儿还在读书,这些开支都需要李xx夫妻俩精心计划着来实现。尽管如此,李xx从未有过放弃资助这名学生的念头。

李xx是个平凡的人,他的事迹也是平凡的,但平凡的事里充满了爱,他是善举更是为我们动检站所有检疫员作出爱的榜样。我们动检站全体职工和李xx一道呼吁身边的朋友:“我们稍微省点都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莘莘学子圆大学梦!”

他的爱,一直在播撒、延续……。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张xx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负责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十余年。工作中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使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被宝鸡市教育局评为“宝鸡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教育扶贫在教育系统掀起了高潮,他又开始投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认真学习每次下发的文件内容,每一次的会议他都认真记录领会精神,并积极与脱贫攻坚办公室的领导和其他教师一起学习、沟通,对大家访教师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互相学习,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张xx热爱脱贫攻坚工作,熟悉教育扶贫相关政策业务,他坚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制度,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在扶贫工作中,进行资料收集汇总、核查相关扶贫数据、将大家访中教师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参加完上级会议后向大家访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及要求,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经常遇见的事情。为了使大家访教师能够快速了解相关扶贫政策和工作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他时刻保持电话畅通,方便能够及时沟通和解决。他用自己的勤奋、热情、爱心影响着学生和身边的人,是教育脱贫路上的排头兵。

张xx在扶贫工作中始终怀着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怀着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处处体现出对工作的热心、爱心和耐心,不仅感动了学生和家长,也让同事们深受鼓励。在近三年的教育扶贫过程中,他为学校教师培训扶贫资助政策十余次,组织学生学习资助政策及办理资助中应注意事项等八十多次,个别对学生讲解近千次。他先后组织各班级通过板报、公示栏、标语、师生会、家长会、“扶贫手册”、“结对帮扶”入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脱贫资助等各项政策,使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时,他总是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热情接待、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咨询,耐心地向他们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程序。尤其是一些家长,有的上了年纪、有的身患重病,他更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忙填写表格、复印材料。

在扶贫工作中,张xx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精心组织各项学生资助活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项资助工作任务。他经常加班加点将上级下发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对象,通过“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认真审核、复查、补录、确认,达到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对象精准化。他坚持严格按照规定的发放方式,将资助金足额落实到人,并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内如实填报资助资金发放情况。

在扶贫工作中,他始终以“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积极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尽可能多的使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对不符合国家资助政策要求的学生,他坚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其它途径资助,有效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

张xx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始终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坚持在各班组织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行为。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冯xx,男,共青团员,2020级本科生,现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入校以来一直被评为贫困生,享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现任南京林业大学伯藜学社社长。今年暑假,他有幸成为党和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者,以自身经历向家乡的学生及学院的新生进行了资助政策的讲解;他几乎走遍了整个靖远,传递着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他在以实际行动,向有需要的困难家庭及时传递党和国家的关怀,让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资助宣传的道路上,他矢志不渝。2月份,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薪火相传”活动宣讲过程中,他积极地将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融合到活动中,并鼓励学弟学妹们勤奋坚毅、不负韶华、勇敢追梦。此次宣讲不仅帮助同学们放下了经济包袱和心理负担,再次点燃他们坚定求学的信心,更让冯xx真切地感受到了资助政策的深远意义和高瞻远瞩。

4月份,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组建了材料院资助宣传小分队。通过在新生群中为新生们宣传、答疑,他们不断发现问题,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讨论完善资助宣传的方式。在分工明确、团结一致的配合下,更多的同学对学生资助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后来,经过小组讨论,他们决定拍摄动画视频以更好地达到资助宣传效果。经过两周多的策划与拍摄后,他们终于完成了一个集风格有趣、内容充实于一体的资助宣传短片——《向阳奔跑,逐梦少年》,并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7月初,返回家乡的他,积极联系当地村书记、学校和老师,计划为家乡的孩子们讲述国家资助政策。为此,他来到了靖远县回水小学和靖远县新寨小学,对弟弟妹妹们和家长们进行了个性化的资助政策宣讲,鼓励他们,不必为家庭困难而担心,坚定信念、认真学习,早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7月底,他加入了侨联下属的崇世爱心基金会家访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带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8月初,在白银侨联的组织下,对靖远县40个准大一新生的贫困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帮扶。家访过程中,他了解到,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多样的教育支出是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主要原因。当他看到一张张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坚韧的心性,同时也更加坚定地要把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带给更多的家庭,让他们在国家的帮助下完成学业,追逐自己的梦想。

今朝助学凌云木,重霄华夏有栋梁。“梦想的道路是充满希望的,我愿意持续把国家的资助政策带给有需要的家庭,帮助那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大学生们。”冯xx目光坚定。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18年3月27日,福建省教育厅等18个部门对2017年“最美资助人”和“最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进行表彰。在“最美资助人”的名单的第一行,有这样一位老人,怀着一颗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困难学生群体的善良之心,书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故事。

他叫左xx,福建省纪委原副书记,今年76岁高龄。11年来,他义卖书画作品280多幅,募集助学善款近500万元,资助521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

左xx出生在宁德市蕉城区的一个贫民家里,1945年,他父亲患病早逝,母亲坚强地把孩子养大。左xx8岁时,母亲打定主意送他去读书,感恩的情愫很早就在他年幼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左xx说:我是幸运的,当时,国家刚解放,对在校生实施助学金政策,我就是靠助学金念完中学的,应该说,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是党和人民给予的。

1963年,高中毕业的左xx,在学雷锋的高峰阶段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从战士、班长、指导员、参谋直至后来的师政委。转业地方后任福州市纪委书记、省纪委副书记以及省人大常委、法制委委员。贫困而自立的成长历程,部队和地方的工作经历,锻造了左xx坚毅、正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长期的工作实践让他深深感到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性。同时,当他在工作中接触到大山里的贫困家庭,看到由于山区生活困难,许多孩子早早辍学,过早踏入社会,影响了家庭脱贫致富,他下决心将资助贫困学子上学当做自己的一份事业。

2007年,左xx即将退休,他知道仍然有很多贫困学子需要帮助,而自己的工资毕竟有限,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大学,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爱好书画艺术的他,想到了书画义卖捐资助学的点子。

2007年1月,在热心慈善人士支持下,他将几年来辛苦创作的105幅字画,在老家宁德市蕉城区进行义卖,募集善款32万元,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宁德蕉城乐善助学促进会”,当年就资助22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了大学。

2010年,正在漳州师范学院就读的钟xx,父亲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住院,做了两次手术,保住了性命,却差点变成植物人。母亲有点精神方面的疾病,弟弟又还在上学。堪忧的家境,让钟xx的求学路前途茫茫。左xx在乐善助学活动中了解到她的情况,将她列为资助对象,圆了她的大学梦。

受助学生杨xx清晰记得,2014年8月25日,她和其他59名贫困大学生一起从“左爷爷”的手中各领到了3000元爱心助学金。“这就像及时雨”杨xx告诉记者,这让濒临失学的她重续了大学梦。

人家非亲非故为什么要资助你?我就恍悟过来了,决心把书读好。”在校期间,她年年获得奖学金,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当地红十字会志愿者活动,也在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

“能多资助一个孩子上大学,就能多解决一个家庭的困难,就为社会多培养了一个人才。”这是左xx常说的话。走进左xx的客厅,一组梅、兰、竹、菊水墨画格外引人注目。在左老笔下,梅的高洁,兰的空幽,竹的风骨,菊的清贞,通过细腻的笔触,层层渲染的色彩,艳丽多姿生机勃勃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他告诉记者,他将继续在书法和国画创作上潜心研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慈善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

书画有价,爱心无价,书画有形,真情无形。左xx用画笔,为四季的美景留下了笔墨印迹,也为一个个寒门学子画出了求学的坦途。

“孩子,别担心,爷爷会帮你的。”

那是孙嵋鸿第一次见到左xx。孙嵋鸿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两个兄弟因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年近80岁的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大小事全靠她的母亲打理。她的父亲则为一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由于长期劳累过度,父亲于前年因患肺癌不幸离开了他们。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塌下,一家人陷入了绝望。

当意外的出现让这个柔弱的小姑娘准备放弃升学机会,挑起家里重担时,是左xx伸出的援手让她看到了希望。左xx知道后当即自己捐出3000元,还协调从乐善助学基金中捐赠6000元,解了孙嵋鸿一家的燃眉之急,同时他积极对接协调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孙嵋鸿家庭争取到3万元补助。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碰到这样的好书记,我与全家都记得这份恩情,将来有能力了也要像他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家庭。”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孙嵋鸿仍然心怀感激。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帮助受助学子度过生活的难关,2012年6月,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贫困家庭念高中的17岁女孩雷惠斌遭遇了死神的威胁,她身患尿毒症和红斑狼疮两种重疾,需要血液透析换血,巨额的医疗费让她的父母坐立不安。左xx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回乡,从个人创办的乐善助学促进会基金里拿出两万元资助雷惠斌治病,又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几千元汇给她,并安慰她要好好配合医生治好病。为了给孩子治病,左xx还发出倡议,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雷惠斌渡过难关。坚强的雷惠斌终于战胜了病魔。

左xx自己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当听到受助学子遇到困难时他毫不迟疑冲在前面,也不记得多少回,当了解到受助学子有经济上的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口袋中掏出救助金。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受助学生能够将关爱化作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将来回报社会就足够了。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很多受助学子将“左爷爷”当做最亲的人,经常和他分享学习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当收到孩子们来信中讲到生活中遇到困境时,左xx都毫无怨言地给他的孩子们寄钱去,并且一定要附上信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苦难。

正如受资助学子钟xx在给左xx的信中所写的:“感谢您的帮助,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让我们看见了新的曙光。金钱有价,情谊无价,它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而且在精神上不断鼓励与支持着我们,照耀着我们不断前行。”

对左xx而言,钱的资助只是一部分,而更重要的,他想给孩子们带去精神的力量。

每当金榜题名那天,“左爷爷”都要对学子们表示祝贺,他说,乐善助学是一项关注民生、关心教育、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希望受助学生能把社会的关爱化作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化作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自觉行动。

11年来,每年发放资助金的时候,左xx都会为孩子们开一场座谈会,对他们讲道理、提要求。

对于即将走进校门的学子,左xx常叮嘱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门,是真正人生的开始,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分辨是非,排除各种干扰与诱惑,随时准备接受艰苦磨炼。

“将来不论在党政机关还是自谋职业,知识是决定因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左xx经常提醒受助的在校学生要勤奋学习,大学生首要任务是读书实践、掌握知识,要勤奋,勤能补拙,勿仗着聪明而懈怠。学习中会遇到多种困难,要有思想准备,一帆风顺时不要得意忘形,一波三折时不必灰心丧气,要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对即将参加工作的受助学子,他常常教导他们要有远大理想,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学习与奉献,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只有确定了方向,坚定不移,锲而不舍,把握精彩的今天,才能走进灿烂的明天。

一路走来,左xx把这些资助过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他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在他们困难的时候送去关爱,在迷惑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方向,看着他们飞翔。

前些年,有个受助大学生报考化学专业,读了一年认为专业不好,不想继续读下去,左xx听闻后很是焦急,趁着这名学生春节回家的机会,特地找到这名学生跟他分析专业利弊和未来前景,经过开导,这名受助学生最终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在了解到有名受助学生因受到不好环境的影响,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的情况后,左xx找到他交心谈心,督促他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左xx给多名受助大学生写信、打电话,讲解十九大精神,鼓励他们作为年轻一代,要担起新时代新使命,更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十余年来,左xx最欣慰地是,他资助的孩子不仅在校成绩优异,出来工作创业,表现都不错。他说,做慈善不是为了宣传自己,更不是为了让大家觉得他这一路多么地辛苦,而是为了让孩子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等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帮助身边的人。

“没有什么能比贫困学生不失学更让我快乐。”这是左xx常说的一句话。

2014年夏天,左xx因创作大量书画用眼过度导致左眼视网膜脱落,手术过后,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少写字作画,保护好眼睛。但他刚出院没几天,就重新拿起画笔。心疼左xx身体的太太,责怪他不该这么不注意自已的身体,可他总对家人说:“我辛苦一阵子,所换来的是可能帮助一个人改变一辈子命运的机会,因此,我很快乐。”

而如今,他将这种乐善好捐的快乐,传递给了更多人。

当年他资助的第一批22个农村农村大学生,已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奉献社会。在左xx的感染下,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慈善接力,他们或出钱,或出力,为贫困学子伸援手。

宁德市蕉城区慈善总会志愿者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进村入户,了解核实贫困生家庭情况,协助当地把需要受助学生及时汇总上报。左xx对志愿者们说:“谢谢你们这么辛苦劳动。”志愿者们回答道,“您年纪这么大还为贫困学生四处奔走,不断创作书画作品,我们跑跑腿不算什么。”

11年来,左xx共举办过5次义卖活动,每次都携家人一起去布置会场,张罗义卖活动中的具体事情。他堂弟左允斌每次助学都发动爱心人士来参加。乐善助学十周年活动,他堂弟左允文捐出8万元。在左xx的带动下,蕉城区委文明办、区民政局、区教育局等单位共同发起“慈善蕉城爱心联盟”,参与助学、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

福州东方投资公司董事长丁宁,了解左xx的助学事迹后,发动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助学活动,在2016年左xx助学十周年时候,丁宁和员工一共捐出8万元助学金。福州蕉城商会在微信发动会员参与捐资助学活动。朗盛眼镜公司程凯霖董事长在左xx的感召下,亲自开车带着验光师于去年9月到周宁县为65个中学生验光配镜,价值6万5千元。香港籍林祥华等三位侨胞,平时经常请左xx写字作画,在助学十周年时候,捐出20万元助学款。左xx的好友吴贤德、刘嘉水、林义耿等大力支持,积极发动爱心人士助学。

做慈善,有的人靠热情做一天,有的人却是一辈子。左xx,一个注定要与慈善结缘的暮年老者,正是用榜样的力量,唤醒人们的爱心,让更多的人加入捐资助学的队伍。

2018年3月27日,在全省学生资助工作视频会议上,省教育厅领导对左xx说:“你助学的事迹很感人,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左xx谦虚地回答道:“退休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左xx,以心为笔,以情为纸,将真情书写在画纸上,铺就了贫困学子求知的坦途。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蒋xx,中共党员,系哲桥镇中心学校总务处主任,是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负责人。2017年以来,蒋xx担任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负责人,在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和扶贫办公室领导和指挥下,把哲桥中心校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1.建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自己为主要负责人的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让教育扶贫工作有了大脑。

2.修订并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各校校长(园长)为教育扶贫第一负责人,确保扶贫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扶贫资金发放公开透明,确保资助对象(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百分之百享受资助。

3.高标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扶贫工作事情繁杂琐碎,但蒋xx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管是临时性的工作还是突发性事情,他都能及时完成。在耒阳市教育扶贫“一站式”管理云平台和全国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资助信息上报中,不管是学生信息录入、还是学生信息修改都做到了及时和准确。他积教育扶贫各项活动;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他不但在中心校校长会议上着重指出,而且还下到各小学检查,确保国家政策宣传到位。在“四包”活动中他和普通老师一样,参加“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活动,一对一帮扶困难学生。在“一季一专题”活动中,参与教育局督导检查小组,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好评,组织和参加了“98”助学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并捐献了自己的爱心。

4.及时准确按要求上报各项数据,为教育扶贫资金的发放提供了依据。确保入学的适龄儿童中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分之百享受资助。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湖南省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和耒阳市教育扶贫“一站式”管理云平台填报准确及时。组织和开展困难学生、幼儿生活费,入园资助活动,让学生感到温暖。

5.督促各学校按国家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建档立卡等四类人)免除学杂费,免除课本费,补寄学生生活费(未寄宿的开“天窗”补),对3-6年级的困难学生(建档立卡等四类人)免教辅费。

6.积极参与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活动。岁末时参加了“越野e族耒阳中队向哲桥中心完小10名贫困学生捐赠了羽绒衣裤,保暖运动鞋及现金活动;组织了长沙市卢卢娃童装服饰有限公司在哲桥中心校向哲桥镇贫困家庭和260名贫困学生、幼儿捐赠了棉衣、棉裤、棉鞋的活动并担任捐赠活动主持人。

7.认真学习,不懂就问,不断超越自己。扶贫数据大而多,需要一定的电脑基础来处理。蒋xx对自己不懂的数据处理问题经常向资助中心的领导请教,不懂就问,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几年来,蒋xx在哲桥中心校教育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镇困难学生幼儿(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四类人)资金资助到位,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到位、资料管理到位。受到上级的好评,2019年,做为典型,在衡阳市教育局教育扶贫先进经验推进会中,代表耒阳市做了发言。本人也被评为衡阳市教育扶贫先进工作者。

学生资助的先进事迹材料

小周,1934年10月生,中共党员,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他曾先后100次走进大别山,个人累计捐款48万余元,并发动昆山及周边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200多万元。帮助金寨县16所希望小学改善了教学面貌,保障1300多名学生圆满完成学业。

江苏省文明办、苏州市文明办,以及许多安徽省金寨县受助学生和昆山爱心人士向其家属送去慰问,祝福好人一路走好!

小周,1934年出生在昆山千灯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51年毕业于昆山乡村简易师范,1956年入党。1993年,小周从电视、报纸上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开学,镜头中那些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他。随后的一年中,小周陆续汇出了5000元,而当时他每月工资仅100多元。

1995年退休后,小周第一次来到金寨县,看到当地学校教室仅有两盏可供照明的日光灯,一张长凳坐着五六个学生时,他的心被深深刺痛。更让他痛心的是,当地有许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的孩子,他当即许下一个诺言:“金寨是革命老区,决不能让这些孩子失学。”

此后20多年间,小周忍着心脏早搏与右腿骨刺带来的不适,拖着义卖书本,一天奔波20多公里,足迹踏遍昆山80多所中小学校,售书15万多册,骑废了4辆崭新的三轮车。

“‘希望工程’就是我的生命工程,生命不息,希望不停。”面对采访镜头,小周曾这样说。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聚拢过来。

20xx年,“昆山市小周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成立。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数百位社会人士、40多家企业向金寨县希望工程伸出援手,凝聚起一股巨大的爱心力量,援建希望小学,实施稳定的捐助计划,开展一手拉手助学活动等。小周和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爱心企业累计向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计1200多万元,资助1300多名学生。

20xx年5月18日,腰背微驼、步履蹒跚,86岁的小周在大家的搀扶下,再次踏上了开往安徽金寨的大巴车,这是他第100次奔赴大别山。从昆山到金寨,至少要9个小时的车程,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年轻人都觉得疲惫不堪,可这个86岁的老人难掩心中的.激动,完全看不出他是才出院的脑梗患者。

在金寨县,小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人人都称他为来自昆山的希望老人。听说希望老人又来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专门赶过来,要看看他。

金寨县希望小学的廖勇老师,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小周时的场景。“他穿着一件旧夹克衫,戴着一顶旧帽子,挎着一个旧布包。”

廖勇说,“每次来金寨,周老师身上都揣着上万元的助学款,但对自己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有一次,小周到达安徽金寨南溪镇时已是凌晨一点,镇上最便宜的旅馆只要15块钱一晚,他却舍不得住,在车站门外坐到了天亮。后来,他用省下来的15块钱给孩子们买了100支铅笔。

“那身衣服,他至少穿了10年。”廖勇说,小周对自己太“抠”了。

在小周家里,这种对自己的“抠”更是一目了然——七八十平方米的老式公寓里,只有几件极简陋的老式家具,唯一像样的家电是子女给他买的一台柜式空调,就是这么一台空调,老人也从没用过,理由是嫌它“太费电”。

1995年,贫困生闫春第一次见到小周。小周送给她一个带磁扣的双面文具盒,她的妹妹拿到了20块钱的助学金。

如今的闫春已是金寨县希望小学的一名老师。她说,小周就像一座照亮漆黑海面的灯塔,“他让我们这些大山里的穷孩子感觉到,自己并非身处绝境。”

1997年,张玉芳在中考中取得了南溪镇第一的好成绩,但迫于家境贫困,在填报志愿时,怀着“大学梦”的她打算选择一所中专,小周得知张玉芳的情况后在昆山四处奔走,最终,玉山镇同心村村委会决定资助张玉芳直到她大学毕业。

20xx年,张玉芳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记者。工作的第一个月,她在采访中遇到了一名贫困生,想到了当年的自己,想到了小周,她一下子资助了对方200元,而当时她的月薪只有800元。

“我想对周爷爷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玉芳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她都在资助贫困生,“连我的孩子都受到了周爷爷的影响。最近他班上一个同学患了恶性疾病,听说医疗费用高达200万,他把自己攒下来的200块钱零花钱捐了出去,说要为同学治病‘贡献一万分之一的力量’。”

小周的儿子周志刚曾经无法理解父亲的举动,“他捐了几十万,却从没给自己的孙子买过一根冰棍。”后来有一次,他陪父亲去了一趟金寨,临走时打算买点当地的特产,老板一听他的口音,就说:“你是昆山人吧?来金寨的昆山人,都是好人……”

小周曾在入党时写下这样的誓言:“我愿意学习这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愿意艰苦奋斗,在为祖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贡献出全部力量。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是最光荣的事。今后我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学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

“希望老人”虽已陨落,但是他的精神事迹永存!

学生资助的先进事迹材料

20xx年,张xx开始接触学生资助工作至今,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面对这项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好评。在张冬梅所在的学校,每学年受资助的学生有110余人,她一直严格执行学生资助文件精神,把专项资金发放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为了确保资助金及时准确地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中,她联系银行后为受资助的学生每人办理一张银行卡,让受到资助的家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在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张冬梅还担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她充分认识到,面对特殊儿童群体,创造条件帮助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教育工作。平时工作中她经常与各班主任沟通,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与家长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材料

我们是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资助育人部,3名成员均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集体;这是一个思想先进的集体;这是一个互助互爱的集体;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这是一个勇于创新的集体;这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集体;这是一个团结一致的集体;这就是一个由三名尽职尽责的可爱学生干部组成的集体----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资助育人部。

2018年的金秋季节,因为共同的梦想,我们相聚长大;这一年我们加入了资环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家族,我们3个家人相识相知相亲。我们是一个团结,快乐,凝聚力极强的集体,我们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为完成我院资助育人工作,审核材料、审查资格、跟班监督、与老师时刻交流。在优秀部长的领导下,在过去的一年中,成员们在做好了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出色的完成了个人第一、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向着更加团结、向上、卓越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一名部长,犹如房屋的栋梁,支撑着全局,有着合理的切合点,负压而不觉沉重,使一栋建筑华美而结实。而正是这个团队,使得我们在这一个学年中成长了不少。原本来自五湖四海的成员,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但正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实践的集体。我们全体成员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团结一致,不但形成了稳定的核心,在同学中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我们协助老师统筹整体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传达老师们的工作安排及任务的同时安排布置近期的工作方案。

回顾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青春是盛开的花朵,用它鲜艳的花瓣铺就人生之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因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长空。有人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指引我们走向黎明”青春的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是活力四射,个性飞扬,拼搏进取的一代。昨天,我们为部门努力过,所以我们无悔;今天,我们将继续努力,乘上理想之马挥鞭前行;明天我们会在资环学院的舞台上,用我们的能力赢得喝彩与掌声!

资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孙妍老师,负责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从事学生资助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态度面对繁重的学生资助工作,做到学生情况心中有数、经费发放精准资助,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在资助育人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家资助政策日益完善,学校的每一步都是认真按照省政策去执行的。在每一个录取通知书的包裹中,都有一份江苏省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孙老师告诉小江,这份简介能够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我校的资助政策,以便寻求帮助,三江学院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为了在有限的名额里,切实帮助到更多的同学,孙妍老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照“逐级认定、受理评审、张榜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规范操作,认真细致地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学校奖助学金资助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江学院励志奖学金、“吴其瑾”学生奖助金以及“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学费减免、残疾学生学费减免、学费缓交、临时困难救助、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应征入伍学费补偿等资助项目,真正做到“优有所奖、困有所助”。

今年是孙老师在这个岗位上的第六年了,她和小江分享道,刚刚接手这份工作时,还是有些生疏的,在2016年最忙的时候,几乎没有在12点以前就入睡的时候。自己从前也接触过困难生,但真正深入了解并帮助他们,还是需要在工作中慢慢摸索。

虽然手上有名单,但每个学生的困难程度都有不同,孙老师为了杜绝“一刀切”的情况,决定一个一个去了解核对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她谦虚地认为这份工作不需要什么技巧,只要有一颗真挚的心,认真地核查核对,就能够完成。

即便是在假期里,孙老师也心系着同学们,她和东山校区的郁政宏主任就在寒假中一同前往淮安,为我校大一的同学送去生活必需品,考虑到冬季天气寒冷,孙老师又个人为学生购置了一件大衣送去。

每年的新生报到时,孙老师都会在“绿色通道”现场,介绍国家资助政策,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

随着我校在资助工作上的不断完善,各项政策越来越人性化的同时,资助中心的队伍也在慢慢扩大,除了周学军主任、齐鹏副主任两位一直关心相关工作之外,邵桂红老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越来越大的队伍,对应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切实的帮助,这令孙老师十分欣慰。

孙老师告诉小江,每年九月份开学时的常规工作,就是进行贫困认定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这是一年中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为了更加精准的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学生,每一年都要进行信息重新审核认定,不容一丝马虎,老师们都需要加班来处理大量的学生资料。有时还会有学年中间家庭突发变故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学院辅导员会及时提交上传信息到每个学院负责老师处,然后汇总给孙老师,最后她再汇报给部长。学校会综合考虑为每一位需要的学生量身制定最合适的资助方案。

平日的假期中,尤其是新学年开学前的暑假,是老师们比较放松的时间,可对于她来说,却格外的忙碌。在这段时间内,会接到很多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孙老师都会仔细地一遍又一遍向他们介绍相关申请操作流程和细节,她认为这才是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以及宣传国家与学校资助政策最好的方式。

在多年的资助工作中,有很多家庭困难却十分优秀的学生给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张杰同学就是其中一位,虽然家中是低保户,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学校一等奖学金。在筛选他的信息时,孙老师发现他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却没有申请,便找到了他询问原因。而张同学的话令人深深触动,他表示,自己有了其他的资助项目和贷款,已经足够支付学费,至于生活费,可以靠自己勤工俭学挣来。学校里的名额不多,他想把这个名额留给更需要资助的同学。孙老师讲到这里,十分动容。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很久,但是想起来还是会非常感动。之后这样的情况也遇到过很多次,孙老师对此也是特别欣慰,因为这就是她一直所坚持的,不仅要“资助”更是要“育人”的理念的最好诠释。

在孙老师的办公室中,还有着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刚开始学生们不擅长使用电脑,一些工作也处理的很慢,孙老师会耐心地指导他们,慢慢地让他们去学习接触,做excel、word等工作软件。工作做好的同时,也通过了计算机考试。

孙老师在帮助指导他们申请资助,获得国家助学金后,更会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尽可能去获得三江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奖学金等。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生活压力和负担,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后面的学年里,孙老师还会给予学生一些课业上的指导,以及生活上的帮助。面对大三的学生,会多多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迈出考研的一步。

“每一位孩子我们都要公平对待,我们要去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孙老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像是一位益友。

为了更好的宣传我校资助政策,孙老师想到,可不可以将其与微电影融合起来,用全新形式来展现呢?于是她与我校张丁心老师取得联系,提出想法,将真实的学生经历和国家的资助政策融入进了这个《我要上场》这部作品里。

在商量确定主题拍摄之前,孙老师精心设计修改过很多次稿。谈起这部作品时,她告诉小江,团队的`每个人都为了这个作品付出了很多心血,尤其是张丁心老师,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追求完美。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品最后取得了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奖项和荣誉,也是老师们为了资助工作付出的良苦用心的一份回报。

学生资助的先进事迹材料

xx同学来自15级生物工程系水土保持专业,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性格开朗乐观,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虚坦诚,能够真正的为同学树立模范,起到带头作用。大学期间,先后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先进个人"获得学院奖助学金等荣誉称号。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领土完整,能够认真学习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20xx年入学初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经过党课老师的讲解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不断的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建设,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好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由于其在大一各方面的优秀表现,现已是入党重点培养对象,正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

二、在工作方面,她一直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项活动和工作,担任了水土保持专业团支书,在班级工作中,她一直尽心尽职,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真诚地为同学们服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团支书,她不仅把团会工作做的有声有色,还协助班长建设好班级,此外她还负责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班会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为了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次大型考试之前她都会开展考试动员大会,邀请成绩优异的学长到班级传授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同时还开展了"从班级做起,树良好班风"等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举办了她班的"风采展示"晚会,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开展了元旦包饺子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她在班级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在学生会工作中,大一担任办公室委员表现积极,参加了城规年会志愿者,并多次加入学院大型活动服务工作,.现担任就业部部长,作为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经过一年多各项学生工作的锻炼,该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她比以前更加自信,更加稳重,更有思想,更有活力。

三、在学习中,她勤奋刻苦,基础知识过硬,成绩优异。为了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的时间,她认真规划,不浪费任何一分钟,从时间中挤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在期末考试期间,更是努力备考,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专业课学习中积极,认真,勤学好问,专业成绩优秀。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材料

工作十三载,她在浩浩荡荡的助学队伍中充当着专职、义工等角色,用快乐的心对待快乐的资助工作,始终将它视作一种信仰,始终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甘于寂寞、心无旁骛的特质将资助工作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她是我们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用十三年的青春书写着与贫困学子的美丽故事,她就是我们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畅。

在十三年的平凡工作中刘畅一直努力用暖心的理念指引、陪伴着贫困学子,用热心、爱心、耐心鼓励着贫困学子,让他们在积极、阳光、令人舒畅的教育氛围中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几年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努力探索着“从扶贫助困,到励志强能”的资助育人之路。学校以“践行周恩来精神,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定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接受“红色基因”教育,以周恩来的精神风范和伟大人格为镜,对标找差;开展“热爱劳动,争做先锋”义务劳动,为社区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贫困户送爱心等活动,在实践中接受周恩来精神熏陶,提升思想境界;举办“学习周恩来,读书兴中华”“弘扬恩来精神,争做四有新人”读书和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周恩来精神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让暖心理念深入人心,在舒畅的教育环境里陪伴学生,实实在在为贫困学子服务是她多年来努力奋斗的方向。

几年来,刘畅资助工作团队肩负着全校近2万名学生的奖、助、勤、贷、补等十多项具体资助育人工作,她融会贯通资助理念,熟练流畅,工作零差错。为达到“精准资助”,她提出“三个‘不能少’”,即“资助对象精准化,一个不能少”,“资助项目多元化,一个不能少”,“资助工作常态化,一天不能少”,真正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在专职从事资助工作过程中,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一系列资助管理制度,使得各项资助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她使用“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对贫困学生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实现资助育人的有限资源科学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精准化;她提出以“情系贫困生,时时有关爱”为主题的“春送阳光、夏送清凉、秋送关爱、冬送温暖”四季系列活动,探索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

同时,她充分利用“淮阴工学院学生事务及发展中心”公众号、“淮工助学贷款政策解答”qq群等新媒体开展资助工作,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服务。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她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典型”“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淮阴工学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同时,淮阴工学院获评“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优秀单位”“江苏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20xx年,在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中,淮阴工学院获得全国资助管理中心授予的“优秀组织奖”。用匠心打造学生资助工作,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成就平凡中的不平凡始终是她坚定追求的目标。

只有播撒了爱的教育,才能够收获爱的快乐。几年来,刘畅努力为受助学生搭建更宽畅、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用心打造先锋团队,通过组织贫困学子深入开展志愿实践服务活动,引导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和养成,实现从“接收爱”到“传递爱”的华丽转身,提升青春高度。

她坚持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带领受助学生志愿者前往社区组织开展宣传科普知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服务春运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陪伴学生成长。她连续多年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活动,组织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把国家资助政策带回家乡、带回母校,用榜样力量感染身边的人,活动被江苏省资助管理中心官方媒体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

她坚持组织爱心支教、学习参访、创新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受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技能;她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努力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社会实践经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

作为由贫困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社团——“伯藜学社”指导老师,她精心策划陶学子的培养计划,实施“扬帆工程”。几年来,刘畅先后组织陶学子开展“圆梦暑你”关爱江苏苏北地区农民工家庭和走进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仲弓村支教等活动,受到《中国新闻网》等媒体的关注和好评,被团中央授予“最具影响好项目”、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公益传播力“优秀实践团队”等荣誉称号。

用欢畅、跳跃的思维致力于创新学生资助工作事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总结凝练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学生资助工作事务管理的规律,成为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专家是刘畅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从事资助工作的同时,刘畅还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她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以及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各一项;在《中国成人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合作出版相关专著一部。

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刘畅重点关注与研究的问题。她认为:“贫困学生除了需要经济帮扶,情感上也需要关怀,要给他们鼓励和信心,要让情感育人遍地开花。”她利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为6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大三陈同学曾因经济贫困而迷茫,与她几次谈心后坚定目标,奋发图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后因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并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

刘畅老师用细致入微的付出,以潜心育人的创新,在“畅式资助育人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道路上,成为贫困学子心灵的导航者和梦想的助力者。十三年的历练和沉淀使她更加热爱学生资助工作,更加懂得什么是爱与责任,更加深知学生的成长成才是自己永远的追求。她始终走在快乐助学的路上,“四心”同向,为贫困学子青春助跑。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从事学生资助工作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曹玖芳利用学校宣传栏、国旗下讲话等途径,把资助政策文件及时告知师生及家长;同时利用桃花大舞台、招生宣传等活动向社会发放资助材料,让百姓了解职业教育享受的好政策。她还积极配合各处室开展“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实践能力,体验奉献的快乐。

20xx年,她指导李沂博、王鑫伟两位学生参加巿级“学生资助在我身边”微故事征文活动,获得了二等奖。这十年,她为2600多名学生申请到了助学金,2200多名学生免交学费,xx0多名学生获得北京巿政府奖学金。每当学生向她表示感谢时,她都说自己“像收获满满蜂蜜的小蜜蜂一样充满快乐”。

她以热心的宣传、细心的审核和真心的教育,践行着资助育人工作,让国家资助这项“阳光工程”充满阳光!

学生资助工作个人先进事迹简介

2019年3月,李xx顶着巨大的压力将一名因家庭特殊原因连续失学三年的儿童安排在自己的班级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孩子能尽快的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李xx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食堂里,宿舍里,课间休息时,都能看到李xx熟悉的身影。她说“孩子的'身世已经很不幸了,一定要让孩子在班集体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每天的谈心成了李xx的必修课,课间主动的给孩子补习文化课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减轻孩子家庭的经济困难,她多次与学校领导沟通交流,在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三免两补”资助政策的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孩子减免了伙食费和校服费。

如今,孩子已经来到学校学习生活训练有半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胆怯不敢说话、不与同学交往,到现在成为了一个身心健康、阳光积极的少年。孩子中断三年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孩子的成长变化与李xx的默默付出和奉献是分不开的。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自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左丽君做到了“三个亲自”即“亲自抓”“亲自审”“亲自做”,全面落实资助政策。

“亲自抓”。左园长带头解读资助管理办法,并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财务人员及后勤主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资助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儿童建档制、资助结果公示制等制度,确保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贫困儿童身上。

“亲自审”。左园长亲自参与审核贫困儿童的相关材料和证明,保障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亲自做”。左园长通过召开家长会,详细为家长解读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政策,解除家长顾虑,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学生资助先进事迹材料

小张,男,山东曲阜人,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任凯里学院附属中学教务科副科长。

张老师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工作兢兢业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中。他常年担任省、州“微课”比赛评审评委,黔东南州信息技术优质课评委,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他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

张老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认真负责,热情努力,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工作中,他是一名遵循“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多次受到凯里学院、凯里市人民政府等部门的表彰,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用行动践行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20xx年,凯里学院附属中学组织学校力量,响应教育帮扶的号召,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开始实施“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对接帮扶政策。身为学校中层干部的.张老师,义无反顾的成为了首批教育帮扶学生之一杨桥德的帮扶者。

杨桥德来自偏远的月亮山地区从江下江镇美满村,父母年事已高,常年患病又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家庭的重担无法支撑杨桥德的生活学习开支,为此杨桥德打算放弃学业。张老师得知情况后,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位贫困学生,从高一起,每月从工资里拿出200元资助杨桥德,并且在生活和精神上给予多方面的帮助。

20xx年高考,杨桥德以530分考上贵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全家人在高兴之余,又开始担心起杨桥德的学费问题。当了解到上大学的学费还未凑齐,资助贷款还未审批下来,小张当即又资助了20xx元,帮助杨桥德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如今,杨桥德已是一名大三学生。他这样说道,“我非常感谢张老师高中三年对我的资助,让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我现在一直和张老师保持着联系。多年来,他始终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今年下半年,我即将大四,快毕业了,忙于论文的同时也在关注招聘动态。我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如果未来有机会,我也会像张老师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春风化雨育桃李,暖心助学有真情,小张老师用温暖和真情去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作为党员教师,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新方法,用爱拨动了教育的弦。

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接手这项工作的那一天起,杨宗阔就下定决心,要努力为房山区的学生资助工作多做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杨宗阔不断更新学生资助工作理念、拓展功能、创新方式,努力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变。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受助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房山区学生资助形象标识、资助宣传标语征集、评选,“学生资助在我身边”微故事征文等活动,杨宗阔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取得突出效果。工作中,他努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帮助他们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