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技术学习总结与反思(通用18篇)

小编: 雁落霞

学习总结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成绩、不足、心得和体会等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学习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ICT技术学习总结与反思ict学员

从小到大,老师都说我聪明,就是太懒,只要勤奋一点,完全可以学得很好。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实在要说,我只是仗着一点点小聪明沾沾自喜罢了......就像这次考试数学物理。还记得考数学的时候,写到最后一考题,还有五十分钟,然而,我抱着极度自大的心理,认为前面的基础题很容易,无需检查,便写起了最后的大题。结果可想而知,基础题我丢了十六分,二话了我五十分钟的的大题,虽拿了全班最高的九分但......在考物理时,粗心与自负害得我把多选题做成里单选题,计算出二次错误,写完卷子后后也没有检查,而是发了四十分钟的呆......

本学期,我的学习状态也不行,上课听讲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下课就知道疯玩,作业也不认真写,一到周末,便是三国杀,足球,电脑,手机和小说。完全做不到复习与预习,连每天的听读二十分钟英语,都要父母叫了才去读。哎,这样下去不行哦!整天疯疯癫癫的,一到家第一件事不是小说就是电视,作业还不认真写。懒、自大、粗心、贪玩。我总结了下这就是我现在要克服的的缺点,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

反思。

懒,要克服这点,我便要勤快起来,我需要定一个作息表,并努力去做到,把时间排满,让我想偷懒也不行。

自大,要克服的话,我需要重新认识下自己,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粗心,我想克服粗心这个毛病的话,我需要做很多题,让我养成一个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的习惯,并认真对待每件事。

贪玩,这点的话,我想我需要控制下玩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玩上面。

总之,我一定要改变我现在的学习态度,努力、认真起来,争取克服缺点,认真对待学习。李轶夫,加油啊!你一定行的!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与反思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范文之教学反思:。

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忽视学生对某些问题所产生的兴趣,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厌烦情绪,不仅不会使学生在要学、乐学的积极、主动地探索下求知,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性探究的主观意识和求异、创新的思维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

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顺利,如此便能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劝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以此导入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欲望即直接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如学习在电脑中新建文件夹,我们可以用中文名称命名(如学生姓名),学生就十分感兴趣,通过学习还能消除他们对电脑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文件夹的神秘感与畏惧感。

又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等诸多学习内容,老师都可以事先展示准备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垂涎”一番,进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实现他们的愿望。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反思《》。

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如键盘指法与打字练习(小学三年级),其机械单调性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而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将打字游戏引入课堂并开展游戏竞赛,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动。

这类做法有很多,不论结果如何,但“寓教于乐”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是立杆见影的,常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影响深远。

4、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

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

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

5、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维护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必须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或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

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如编辑一张主题小报,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强求作业的质量。

6、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世纪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学科优势,可供教师和学生创新之处不胜枚举,几乎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练习,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处处可见“殊途同归”;同样方法达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见惯……只要老师用心挖掘,悉心指导,我想我们的劳动就应该会收到成效。

不知不觉中新型课改已经进行了几年了,回顾这个阶段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以后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在这个阶段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反思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

我还积极参加各业务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声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阶段主要担任初一、初二年级共8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

工作是繁忙的,但作为已进入教师行业多年的我,相对于课改前,无论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个人教学博客,这有利于同行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这大大有利于我教学的提高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

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在学校设备管理方面,本学期,本人对自己负责的电教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方法方面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

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近几年的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

这样做,符合初中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

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

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

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

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

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

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

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

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初一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

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

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

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 —— 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用户界面”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

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关闭。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有时还会加班加点,这同时煅练了自己。

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五、更新知识体系

工作任务虽非常重,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订阅《教育信息化》、《网络安全》、《新潮电子》等书籍,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网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

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六、总结

总括这阶段,本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敬业爱岗,不断进取,不断进步,遵纪守法。

展望以后,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ICT技术学习总结与反思ict学员

人生需要反思,人生必须反思。反思昨天为了明天;反思失败为了成功。很难想象,没有反思的人生是多么可怕。

反思是一种品质,使我们清醒。不断地反思,我们会拒绝重复性错误。反思,让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错过即将到来的机遇。

没有反思就没有新的发现。在痛苦中反思,我们不再孤独;在闲适中反思,我们不再空虚;在奋进中反思,我们不会偏离目标;在安逸中反思,我们不会沉沦;在失败中反思,我们不会气馁;在成功后反思,我们不会停顿。

反思是一个伴随着我们人生脚步前进的长期过程。一次反思就是对我们灵魂和行为的剖析和检阅。不断的反思是对我们自身陋习和人性中痼疾的不断抛弃。及时地反思,会使我们的人生及时地受益。垂暮之年的反思,可以对后来者教化启迪。

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和超越。如果没有反思,超越无疑只是空谈。因为没有认真总结自己的过去,自然无从评价自己的得失。反思是一种审视,更是一种调节。低沉的时候,不要悲观,你会看到光明;昂扬的时候,不要狂妄,你会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把握合适的尺度,调整合理的心态,你才会左右逢源,审时度势,不断前进。

学会反思自己,你就会认识社会和所处的环境,就不会盲目崇拜他人,随波逐流。学会反思,你才会牢牢抓住人生的方向盘,把握自己前进的方向,不落俗套,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

反思宇宙万物,可以获得哲思;反思复杂世事,可以变得睿智;反思悠久历史,可以加速前进;而反思我们自己,则可以摆脱昏庸和无聊,超越现实和自我,不断前进。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我参加了20xx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学习收益很深,回忆所学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如下。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四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道德。

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就必须正确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程内容。利用平时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介绍一些课程方面的信息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后从自身重视信息技术,摆正心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课。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实例来说明课文中的知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很难理解。因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信息技术环境,很多对城市孩子很容易理解的东西,农村孩子因为没有见过,就觉得非常难以理解。特别是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我有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列举实例来说明信息技术理论,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在讲到硬件中的存储器时,我就以杯子和盆做比喻。把内存比作杯子,硬盘比为盆。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力内存和外存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讲《信息的搜集》时我提前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利用不同方式去随意搜集一些跟计算机有关的信息,并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有一些同学准备的相当好,整理得很有条理。还有的同学只是搜集了信息,并没有整理,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搜集。从整体来看,学生是乐意接受这种自己动手,从课堂外学习课堂内的知识。事实上,这里并没有要故意让学生从课外去寻找课本知识,只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的知识,进行随意学习的良好习惯。再加上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的东西,记忆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他就会随时随地不自觉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的提高。不光信息技术课能上好,其他任何课都能上好。

课堂气氛往往是影响一节课时候有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沉闷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兴趣不高。上课就没有效率,很容易走神。而轻松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集中精神上课,也不会产生压力,让学生更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学生的情绪很低落,不愿意听讲。我顺手打开音响,一曲优美的轻音乐顿时环绕课堂。学生为之一震,马上活跃起来了。这一堂课的效果也相当好。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曾尝试过此类的做法。都表示,学生欢迎,课堂效果也不错。

分组讨论是实践课中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在不停的讲,要求学生保持绝对的安静。事实上,过分安静的课堂知识和少数学生听讲,大部分学生的心思都不在课堂上了。老师讲得很舒服,学生并没有理解得很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特别是实践课,分组讨论十分必要。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上课的时候,坚持少讲、精讲的原则,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讨论,在争议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到了知识,更加锻炼了能力,培养学生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去讨论,让他们去探究。

主动和学生交流,培养师生交流的氛围。新型课堂必须打破师生交流的障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和学生交流探讨问题,多亲近学生。轻易批评和斥责学生。对于到苦难的学生耐心辅导,树立他们的信心。对喜欢异想天开的学生加以生却的引导,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对问问题的学生多加鼓励,让他们喜欢问问题,帮助他们快速进步。

能者为师。让学生教学生比老师教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让领悟较快的学生帮助领悟较慢的学生往往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之间更加容易交流。由于他们是同龄人,语言沟通好,所以教的快乐,学得轻松,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好懂特点,在实践中我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大胆动手,在动手中学到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组同学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不仅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还学习了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时候怎样去独立完成任务。设计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情景任务,让学生融入到探求知识的快乐中,他们才会越学越有兴趣。“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独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之后,自己必须亲自尝试这些成果。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课的快速发展。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的实际问题等待我们一起去探讨、解决,以上的这些做法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是否成熟还在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地培养,才能跟得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才能让今后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更好,让我们的课堂更和谐、融洽,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更快乐、更完满。

ICT技术学习总结与反思ict学员

一个星期就这么一眨眼就过去了,校庆预演、期中考试都过去了。期中考试过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反思。

总结。

期中考试,我可以说根本上自己的心机都没有放在里面,压根没想过要怎么才能每一科。该背的没背,该看的没看,结果,导致了面对一道道的名词解释题都措手不及。虽然很多科的成绩都还没有下发下来,但是我自己可以感觉得到自己这次的成绩肯定会很差。当试卷的分数出来时,虽然有八十多,但是假如自己认真背好那几个名词解释的话,肯定会更好,很可惜,世界上没有假如!当时我对着国贸老师说:“通过这次考试,我以后一定会认真的背书!”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吗?我不知道!时间过得匆匆,半个学期就这样的从我的身边溜走,我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但是,我答不出来。我不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学到了什么,学过了什么。

反思。

我知道我自己的抑制力并不强,我抵挡不住身边的各种游戏的诱惑,我抵挡不住电视剧的诱惑……我不曾一次的希望有人在我身边监督我,但是毕竟我已不再是一个很不懂事的孩子,我不能经常依赖别人,我希望我自己能够监督好自己,对自己负责。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网络培训,给了我们一把学习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知识才干和提高思想素质的钥匙。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想就有关网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网络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每个学员能与优秀教师开展互动。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然而,好的教师是极少的,如果教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传统教育的优势将消失。远程式学习中,每门课程一般由优秀教师主持(现在多数采用课程主编与主讲教师合一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握好课程的精髓。学员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了教师。

网络学习对我们教学观念,思想模式的转变很大,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信息时代,教师既不会被技术所替代,也不应该再作为传递知识的权威。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替代教师角色,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教师能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以人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广播知识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有精力和时间真正进行以人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特别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学生应该被看作为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夜深人静时,我坐在电脑前,登上国培教育网,“国配教育网”像一本磁力很强的教科书,里面共享信息内容丰富。网上资源中,不只是知识的储存和播放,更为我们提供了旨在提高实践能力的诸多方法。而且,这里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比如:进入研修社区,讨论平台等栏目,让我们的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相得益彰。

对知识的贫乏,就会产生对知识的无知。一位名人说:“认识到我们知识上的不足,便向成功走了一大步。”懒汉最容易做出的辩解,是没有时间学习。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托辞罢了。有一个著名的“三八理论”说,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都一样,非常公平。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度过。

当今社会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选择生活的方式,也变得千姿百态。就说网络吧,有人借助这一现代科技手段,学知识,用信息,长才干,出成果,助推了自己的事业。可是也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大好时光“网”费了。有的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网恋世界”,有的彻夜迷失在所谓“新新人类”的网络游戏之中,有的热衷于与天下网友“狂聊”得天昏地暗,有的甚至“借网”实施各类违法犯罪。这些不是网络本身的错,错的是“入网者”把握不够好。

我把网上学习当作了一种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每天都要抽点时间光顾国培教育网,听专家讲座,或完成作业,或自我检测。网络学习的关键还在与相互的参与。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和讨论式的学习,网络就给我门这样一个机会,今天在坐的老师们能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对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体会,这本身就已经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这个团队的协作学习精神。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作为特岗教师的我,虽然仅仅工作了2年,却很有幸的参加了这次河北省20xx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培训的感觉是每天充实而又忙碌着,因为每天都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专家讲座,每天都能感受着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我真正体会到了专家名师的前沿讲座以及灵活智慧的课堂教学。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使我对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评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在总结如下:

如何设计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趣味性,就像一位教育家说的,学生更快更易于接受的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会只有一种,只有恰当的选择适合本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在我的课堂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堂课《键盘的认识》这一课,在这堂课中我运用了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很快的接受本课内容。下课后,学生们都反映这节课太容易了。

对学生的评价要讲究原则。我觉得对学生的情感很重要。对学生的评价亦是如此。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充满真情的赞赏,能让学生沐浴爱的芬芳。在我的课堂中,我发现由于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接收方式或者习惯的不同,导致学生的接受结果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很快的理解并掌握内容,而有的学生则会很迟钝,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对那些接受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还要鼓励她们学会帮助本小组的其他成员,给她们提出更高的期望。对于那些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教师更要去鼓励这些学生,并对她们进行耐心的教导。

这次培训只是一个督促我们学习的手段,一个良好的开端。培训中有各级教育家的专题专题讲座,还有学员之间进行的各种相互交流,这是我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教学的资本,使我的教学更完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对于这次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必须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新技术学习总结

在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首想想,自己这一年来的收获的确不小,很庆幸自己进了这个系认识了很多同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只是自己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尚未跟上其他同学。也许我这些收获进步比起其他的同学是小巫见大巫,但这毕竟是我的收获与进步。

首先,自己从一个几乎完全不懂电脑甚至害怕电脑的小“文盲”变成了非“文盲”,也找到了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可能只是针对我自己个人有用吧)。

其次,拓宽了知识面,接触到了很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新思想,让自己接受了思想洗礼,发生了好几场“大脑风暴”。只是还有好多知识还未理解接受,需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慢慢完善提高。头脑中某些观念也在慢慢转变中。

最后,很多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学习能力等。

也许还有一些进步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吧,记得柏拉图曾经说过:“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很难认识自己。”等我寒假回家与其他同学一对比可能就知道了吧。

在ict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的技术基本上都只是粗略知道它大概可以用来做什么,好多软件都还不会用。需要用时能用的起来的可能只有word,powerpoint,execel(不太熟练)。另外可能因为我加入的技术小组是flash小组,所以对flash也相对会熟悉一些,不过一旦涉及到action我也无能为力了。frontpage,dreamweaver,photoshop都大概会一点吧。

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比别人教你的在头脑里的印象要深得多。我总结了一句话为“在摸索中提高,在摸索中成长”。

我原本在国庆期间没有回家,呆在学校里,听宗师姐介绍过flash,所以在组建小组的前对flash已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因为感兴趣才加入这个小组的。在组建小组前我已经向图书馆借了一本flash的书,之后我又去借了一本关于flash理论性强点的书(原先那本全部是实例),因此在初期我基本上是看书做实例的,可是有的时候做过之后不久没练又会忘了,学着学着反而越学越没信心了。后来我改变方针就是做之前看一下书,之后凭印象做,忘了也尽量不看书自己摸索试试,实在做不出来了才看书,这效果显然比先前好多了。

我觉得其实学习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知识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很多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方法在技术学习上只要你稍加变通也是适用的。比如要理解的记忆知识(这在技术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要及时反馈,当然学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的。不过技术的学习还有其特别要注意的,那就是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力争一次做对、力求速度快(前提注意力集中),不能认为只是练习,一边练一边上网,这样容易扰乱你的思路,降低正确率与速度。

完成练习后,想一下是否能用别的方法、途径做到,还有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没这样做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经常这样想也许你学会一个操作的同时就自己摸索出另外几个操作,而且这样印象也会比较深。

最后一点,我一般会保存好我的练习,当然主要是一些对自己有一定意义的(包括做成功的与失败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体现自己的成长历程,另一方面在后期的学期过程中可以看一下以前的操作,说不定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可能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吧。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关于技术学习的感受与经验,可能有点幼稚,还望能给我提点意见。

我个人的技术学习特点是:如果有老师教的话,是边教边练。如果偏重于自学,就是希望老师能先给我们一个框架,领我们进门,让我们对自己将要学的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自学。自学时我一般会借一本相关的书来做,先看懂了理解了再进行操作。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一般会自己先想办法解决(比如自己摸索,查书,上网查资料等),毕竟不可能随时会有人在你身边教你,实在不行了再请教别人。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别人请教时,我一般是告诉他们我大致是怎么想的,

新技术学习总结

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结构洞的形成会阻碍有效信息在企业中的实时交流,限制创新能力的形成。企业可以从组织扁平化、搭建信息桥和引导非正式组织间的交流等方面消除内部结构洞对创新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insead副教授martingargiulo观点“创新更多地来自于那些对不同部门和领域都有了解的人”。企业结构洞的占据者应为结构洞两边搭建信息桥,有效促进信息在结构洞成员间的实时交流,弥补结构洞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营造发挥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

作为创新型企业,仅仅获得信息与控制优势只是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在企业还要构建一个益于创新的文化环境。企业创新能力开发最大的障碍就是企业员工在既定的机制里容易产生同质化的思想意识,使企业逐渐失去创新性。个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存在形式,崇尚个性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个性的文化氛围有助于企业员工发动创新思维,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文化有了包容性,企业员工没有了因创新失败受挫的顾虑,会更愿意提出创新和实施创新。另外,在企业文化中要建立有付出就会有丰厚回报的信念,不只是制度,而是将这种文化作为显性文化反馈到员工之中,让员工参与产品生产和体验,让员工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有精神回报。所以,个性、包容、以及提升员工参与感、成就感与满足感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创新型企业构建其企业文化的方向。

(三)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才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十分宝贵的,很多竞争活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和更宽阔,就必须花大力气开发创新人才,创造创新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包括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计划被很多国家和企业提上战略的高度,可见人才引进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企业的新星小米公司,在几年的时间里推出了miui系统、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盒子、小米平板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几年时间里推出成本定价、抢购模式、社会化营销等基于网络的集中全新营销模式;在几年时间里完成了小米手机/平板与小米路由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小米路由与小米电视/盒子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小米手机/平板与小米电视/盒子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并基本完成产品血管脉络的构建。这些快速的、高质量的、深入人心与市场的创新活动就是来自于小米公司对每款产品、每项业务都能不惜血本找牛人强人的策略,也就是引进顶尖的行业人才来执掌,保证核心团队没有短板。企业除了引进人才之外还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有效性。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能够更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熟悉企业产品或服务内容,更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且企业培养起来的人才对本企业有更多的依赖性和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企业培养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才群体,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变革创新。

二、着力搭建创新链,加强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创新链是。

“三螺旋模式”的实施工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人才少,可以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构建创新链,实施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下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和风向标,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创新链要以国家意志指导或者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着力点。其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现主要存在于以国家意志与机制安排的方面;由于它有利于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有利于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而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创新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企业的协同创新,不同于基于国家意志的协同创新,没有后者那么大的波及范围与强大效果。基于企业的协同创新,就是企业依据自己的创新项目,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展开的合作性研究,旨在使创新产品或服务更好更快地作用于市场而换取利润。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是搭建创新链的主体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应与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职能、不同主体积极协作,合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工作。首先,组建不同形式的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跨行业完成技术创新,形成产业合力。因此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和学科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组建不同形式的联盟体系,完成创新飞跃。其次,企业内部在机构设置上应设立单独的部门负责科技协同创新工作。例如可以设立协同开发部,下设协调组和专家技术组;协调组负责与政府、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或主体联络协作项目的经费、人员构成、协作任务等事宜,专家技术组则负责协作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相关科研工作。再次,争取多渠道财政支持,针对协同筹备、合作研发、推广应用、成果产业化等多个环节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最后,建立以项目细分为主导的绩效考评制度,对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考评进行宏观设计、微观追踪,加强项目引导、质量监控和评价监督等工作。

三、积极促成专利链,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共赢。

专利链是“三螺旋模式”的外围突破力量。目前,我国虽然是知识产权大国但不是强国,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仍较小,而且绝大多数的发明专利由于不具备必要专利的属性而难以被吸纳转化为技术标准。就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现状而言,很少有单个企业能够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因此企业间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合作。专利联盟模式正好体现了企业在技术上的合作形式,也成为“三螺旋模式”中专利链的建构主体。专利联盟是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以一组相关的专利技术为纽带达成的联盟,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专利的交叉许可,或者相互优惠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这代表某一领域先进技术的多个专利拥有者通过交叉许可组建成专利联盟,有效弥补了我国单个企业现有创新实力不足的现状,使企业拥有技术标准制定机会、实现创新要素共享机会、获得创新机制建立机会,从而促成新的创新优势。在创建企业专利联盟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在创新联盟中建立一个核心创新企业做主导或者以行业协会做主导,多个创新骨干通力协作,其他创新企业协同执行的专利联盟模式;另一方面,专利联盟在专利产生过程中就要进行合作,完成技术上的深度联盟,并且在自我创新提升、协同创新建立的基础之上逐步推进,以保证联盟的牢固性和持续性。

四“、三螺旋模式”的建构关系。

能力链基础地位的稳固、完善,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动力。企业中有在信息、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管理中不断提升,才能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坚实地位,产生共赢吸引效应,促使创新链、专利链的形成。创新链、专利链的构建应围绕能力链的发展而展开,又体现能力链的带动性。创新链是能力链的进一步扩展。企业首先只有具备了创新的自我成长实力,才能在协同创新中得到优质合作伙伴的青睐,具备协同创新成员的条件。另外,企业创新活动是一种高成本、高水平的企业活动,协同创新一方面使企业摆脱了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使企业走出了自我创新的小范围禁锢,更符合我国大部分创新企业的发展现状。现在中国的高新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高新企业的产业规模、技术积淀、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企业在完成创新的活动中要积极的寻求合作伙伴,为创新活动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技术人力支持,虽然协同创新会使企业支付一定的经济报酬,但却为企业实现创新的及时性和优越性提供了保证。同时,协同创新使企业与其他研究机构拥有了技术、知识、人力等互通互助的机会,能够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异质知识和技术,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人员的知识领域和创新能力。专利链是创新链的一个递进形式,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建立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机制。专利联盟在创新协作方面涉及的合作范围更加的广阔,它跨行业、跨区域,引入了更多的研究企业和机构,是一个开放性和开阔性的创新。协同创新是一项创新的协同合作,而专利联盟则实现了一组创新的合作,这对我国企业以捆绑式的方式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竞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在国际上产生更多的中国技术标准带来了机会。专利联盟比协同创新更加的复杂和开阔,但是协同创新的合作形式、成功经验、形成机理却能为专利联盟的组建带来较多的经验和启示,并且能有效地弥补专利联盟一些合作机理的缺失。

五、综述。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体现了能力链、创新链和专利链三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重互动作用。该模式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形成一个螺旋状的联系模式,这种缠绕在一起的螺旋由能力链、创新链和专利链三个基本方面构成。能力链承担着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创新链是知识和技术的源泉,专利链则是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三个方面保持原有作用的同时,每一个又表现出另外两个的一些能力,三者交叉、结合,角色互换多样,多边和双边沟通灵活,由此形成持续的创新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

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两节课放在一起一比较,便凸现出第二位教师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在bbs中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经过学习,我深有感触,的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除了教师还有比教师更吸引学生的电脑及其背后的游戏、网络世界。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教学目标或内容任务,而是上网,聊天,玩游戏,或某个同学的某句话、打开的某个网页,或某个同学闹出的巨大声响等,认真听课的寥寥无几。通过本次的培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做到: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必须巧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转移到教学目标及内容上来。例如我在讲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时,就根据教材内容出示“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这一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自然的过渡到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顺畅地进行教学。又如我在讲解word时,就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卡片和一些制作比较好的板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学完本知识点,就能具备怎样的技能,学生的学习就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式学习转入到主动式学习中来。

二、巧设半成品作品,体验成就感。

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巧设一些半成品作品给学生练习,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完成一幅幅作品,体验成就感。例如在学习word内容时,我设计一些未完成的卡片或板报,让学生通过插入文本框、或插入艺术字、或插入教师提供的图片,完成半成品作品。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观,插入合适的图片、或艺术字、或文本框,体验作品的美感及成就感。又如在页制作时,我也设计了一些未完成的网页作品,让学生设置合适的网页背景、或调整边框粗细、或设置超链接、或插入合适的图片、或输入合适的文字等,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就感。

三、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小作品。

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是承载着素质教育任务的一项实践活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将科学与人文、审美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创新,大胆展示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作品电子报刊,当我看到各个小组把收集到的素材一一罗列出来时,我提了个问题,假如你是读者,你看了作品之后能很快知道它讲了一些什么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整理的素材有些杂乱无章,之后进行了归类、划分单元。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有些方案难免无法实现,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时光荏苒,一转眼间已临近“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学习的尾声,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聆听专家精彩的讲解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中级培训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改变,也有理论上的提高。让我对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使用,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也颇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等。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己深感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八个模块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此前从未涉及的知识,进一步认识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益处,同时信息技术也要适时地、合理地使用。在第三模块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在进行主题单元选题时先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基于学习者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选择合适的内容。而内容的来源主要立足于学科教材,依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但立足于教材不等于局限于教材,可以有所超越,跨越学科、实现综合学习,挖掘所涉及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主题的选择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

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各教学模块的活动,从教学实践中提炼的案例,均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且突出了混合学习思想的教学设计,特别是授导型教学设计和探究型教学设计。我通过协作、交流操作实践信息化环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选择、加工或开发这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媒体和资源。通过这项真实任务的完成,使我了解并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中,体会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加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在任务驱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信息化环境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培训中,明白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结束了,学习任务还很艰巨,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已经结束,但我觉得新的学习任务才刚刚开始,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必将有所变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将更加宽广。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通过此次网上培训学习,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有如下深刻体会: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农村小学普及度并不高,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尤为困难,所以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作为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对这点理解尤为深刻。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对于“待进生“的认识,我以前就有误区,听了教授的报告后,改进了我之前的认识。待进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家庭教育差。前两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结果,他们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而改变的。所以从某个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差生。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像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计算机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该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

(二)选择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学课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精心设计的。每堂课的教学我只安排10~15分钟的理论和演示,便提出练习要求,然后由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去练习、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聆听学生描述操作现象,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则需要直接回答;而有些问题却需要教师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另外,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需立即到岗且能接受马上上任小学语文教师若干。有意者请准备学历证、身份证、教师资格证、获奖证、职称证、个人简历等资料,发送简历或者电话与学校联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络知识,学习制作网页,初步建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负责本学期建成的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问题和建议:由听赏乐曲,提问学生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教师的目的是想要学生感受本课学习的歌曲《音乐小屋》(二拍子)形成节拍上的对比,而所听赏的圣桑的《天鹅》是一首四六拍子的作品,这种节拍比较少见,很显然教师也不清楚,就造成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音符时值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背会四分音符唱一拍,二分音符长两拍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一种能力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读出独立呈现的音符是没意义的。从这节课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教师很努力想上好课,但音乐知识技能及相关修养太有限,限制了教学效果的落实。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否则无法上好音乐课。

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思考”国培研修的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平台上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洋溢着不断攀登的动力,时刻充溢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中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根据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卫计委《关于做好20xx年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帮扶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苏人保就〔20xx〕15号)精神要求,20xx年我区将面向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计划招聘33人。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总之,这次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种崭新的学习环境,更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培养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树立信息意识,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现在把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做个交流。

我们现在统一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我认为这本书的特色是:接近初中生好奇、创新的心理,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实际操作,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贯穿于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教好计算机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操作实践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展示本节课要学的作品样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涨。接下来在我给他们操作演示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布置下任务后,学生们也都积极的去完成。

在学习flash动画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动起来时,高兴的与同桌击掌欢呼:“成功了!”,迫不及待的叫我过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我对他们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说:“你试着利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看能做成吗?”,以成就感去促使他们对知识的延伸及引用。如:学习完“形变动画”后,学生们就制作了“努力与成功”、“白云与雪花”、“小鸟与蓝天”等作品。学了“两个气球飘飞”后,学生自己就制作了一把彩色的气球飘飞、各种颜色的气球飘飞等并且对气球飞的路径做了改变。学了“简单的运动动画后”,学生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样式及不同路径起飞的火箭。这说明他们已经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了。

2、以任务驱动教学。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知识学科,《信息技术》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而其中技能性占主导地位。目前农村中学一部分学生是在升入初中才接触电脑,除过每周一节电脑课外,平时几乎没机会接触电脑,可谓底子雹时间有限。如果仅仅让他们去练习基本操作,刚开始学生可能还有兴趣,但时间久了,兴趣就开始下降,甚至没了兴趣,更主要的是不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此种情况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即:教师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去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每节课都给学生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如:学习制作电子报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本节要完成的内容就是报头的设计”,学生接到任务后,自然会跃跃欲试,在做的过程中,将要用到汉字的输入、艺术字的编辑、文本框的编辑、大小写转换健的使用、上档健的使用等。我在给学生演示操作时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如:插入“科技前沿”这四个字时,讲艺术字的编辑方法;插文本框时,讲文本框是怎么插入的,边框线的颜色及线条样式是怎么改变的,怎样给文本框填充颜色;在输入汉字时,教给学生指法、ctrl+shift健切换输入法,遇到要输字母时讲解“ctrl+空格”中英文转换。学生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他要用到这些上面说的这些操作方法,如果他的作品做成了,说明这些操作技能也掌握了,这样就将新知识、新技能的练习贯穿到了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避免了单独练艺术字编辑或某个功能健的使用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再比如做“火箭升空”动画时,当看到这个动画时,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要去尝试做一做这个动画,在做的过程中:

第二步:要利用工具栏里的工具绘制火箭(做了这一步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等并在实践中领会了各个工具的用途。)。

第三步:将库中的火箭元件托到场景一舞台中火箭起飞的地点,并调整大校(此处涉及到场景、元件、库的概念,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名词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了。)。

第四步:要在时间轴第30帧插入关键帧,并垂直向上移动火箭到适当位置。(这里需要掌握关键帧的作用及与一般帧的区别,元件的移动方法。)。

第五步:创建补间动画。

第六步:添加运动引导层。(涉及到运动引导层的概念、作用。)。

第七步:移动火箭。

第八步:用任意变形工具将第60帧的火箭旋转。(会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并知道它的作用。)。

“火箭升空”这个动画就做好了,返回来想一想,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经过学习,我深有感触,的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除了教师还有比教师更吸引学生的电脑及其背后的游戏、网络世界。特别是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教学目标或内容任务,而是上网,聊天,玩游戏,或某个同学的某句话、打开的某个网页,或某个同学闹出的巨大声响等,认真听课的寥寥无几。通过本次的培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做到: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因此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必须巧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转移到教学目标及内容上来。例如我在讲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时,就根据教材内容出示“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这一材料,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自然的过渡到我设计的第二个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顺畅地进行教学。又如我在讲解word时,就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卡片和一些制作比较好的板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确学完本知识点,就能具备怎样的技能,学生的学习就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式学习转入到主动式学习中来。

二、巧设半成品作品,体验成就感。

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可以巧设一些半成品作品给学生练习,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完成一幅幅作品,体验成就感。例如在学习word内容时,我设计一些未完成的卡片或板报,让学生通过插入文本框、或插入艺术字、或插入教师提供的图片,完成半成品作品。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观,插入合适的图片、或艺术字、或文本框,体验作品的美感及成就感。又如在页制作时,我也设计了一些未完成的网页作品,让学生设置合适的网页背景、或调整边框粗细、或设置超链接、或插入合适的图片、或输入合适的文字等,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就感。

三、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小作品。

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是承载着素质教育任务的一项实践活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让学生把计算机技术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将科学与人文、审美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创新,大胆展示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要给学生“指导”而切忌越俎代庖。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作品电子报刊,当我看到各个小组把收集到的素材一一罗列出来时,我提了个问题,假如你是读者,你看了作品之后能很快知道它讲了一些什么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整理的素材有些杂乱无章,之后进行了归类、划分单元。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有些方案难免无法实现,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

新技术学习总结

在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首想想,自己这一年来的收获的确不小,很庆幸自己进了这个系认识了很多同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只是自己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尚未跟上其他同学。也许我这些收获进步比起其他的同学是小巫见大巫,但这毕竟是我的收获与进步。

首先,自己从一个几乎完全不懂电脑甚至害怕电脑的小“文盲”变成了非“文盲”,也找到了一些学习技术的方法(可能只是针对我自己个人有用吧)。

其次,拓宽了知识面,接触到了很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新思想,让自己接受了思想洗礼,发生了好几场“大脑风暴”。只是还有好多知识还未理解接受,需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慢慢完善提高。头脑中某些观念也在慢慢转变中。

最后,很多能力得到了提高,比如,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学习能力等。

也许还有一些进步我自己没有意识到吧,记得柏拉图曾经说过:“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很难认识自己。”等我寒假回家与其他同学一对比可能就知道了吧。

在ict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学到的技术基本上都只是粗略知道它大概可以用来做什么,好多软件都还不会用。需要用时能用的起来的可能只有word,powerpoint,execel(不太熟练)。另外可能因为我加入的技术小组是flash小组,所以对flash也相对会熟悉一些,不过一旦涉及到action我也无能为力了。frontpage,dreamweaver,photoshop都大概会一点吧。

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东西比别人教你的在头脑里的印象要深得多。我总结了一句话为“在摸索中提高,在摸索中成长”。

我原本在国庆期间没有回家,呆在学校里,听宗师姐介绍过flash,所以在组建小组的前对flash已有一定的了解,也是因为感兴趣才加入这个小组的。

在组建小组前我已经向图书馆借了一本flash的书,之后我又去借了一本关于flash理论性强点的书(原先那本全部是实例),因此在初期我基本上是看书做实例的,可是有的时候做过之后不久没练又会忘了,学着学着反而越学越没信心了。后来我改变方针就是做之前看一下书,之后凭印象做,忘了也尽量不看书自己摸索试试,实在做不出来了才看书,这效果显然比先前好多了。

我觉得其实学习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知识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很多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方法在技术学习上只要你稍加变通也是适用的。比如要理解的记忆知识(这在技术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要及时反馈,当然学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的。不过技术的学习还有其特别要注意的,那就是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力争一次做对、力求速度快(前提注意力集中),不能认为只是练习,一边练一边上网,这样容易扰乱你的思路,降低正确率与速度。

完成练习后,想一下是否能用别的方法、途径做到,还有就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没这样做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经常这样想也许你学会一个操作的同时就自己摸索出另外几个操作,而且这样印象也会比较深。

最后一点,我一般会保存好我的练习,当然主要是一些对自己有一定意义的(包括做成功的与失败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体现自己的成长历程,另一方面在后期的学期过程中可以看一下以前的操作,说不定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可能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吧。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关于技术学习的感受与经验,可能有点幼稚,还望能给我提点意见。

我个人的技术学习特点是:如果有老师教的话,是边教边练。如果偏重于自学,就是希望老师能先给我们一个框架,领我们进门,让我们对自己将要学的技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自学。自学时我一般会借一本相关的书来做,先看懂了理解了再进行操作。练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一般会自己先想办法解决(比如自己摸索,查书,上网查资料等),毕竟不可能随时会有人在你身边教你,实在不行了再请教别人。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

这次参加“国培计划”――xx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收获颇大。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的选修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意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则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这次培训前,先做了网上设置的问卷,网站根据回答的情况建议你选择你学习的科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所需来学习,极大的调动了老师学习的自觉性。对我而言,提高了搜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学到了集成和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以及传输和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能力。这对我今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大有裨益。

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以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向新课改的目标不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知识的思想,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使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学到更系统、有价值的知识。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同时必须看到仍存在许多不足亟待改进,必须时时检视自己,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技术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在我们这些经济落后的地区是在20xx年以后逐步开起的,其普及之快和运用程度之广,令人惊叹。《信息技术》被广泛用于医学、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其知识更新体现得极为明显,近十年来,我们接受过好几次培训,通过大大小小的好几次考试,我每次参加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就参加是20xx年的英特尔网络培训,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国家外语政策;学生来源与素质;教材质量;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师素质)和一个公式:即“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为10分,而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教学质量就越好。从上面的公式可看出教师因素在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因此,国家不惜花大的资金来抓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被广泛用于教育教学,特别是对外语教学效果更佳,世界的飞速发展、新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都要求教师能尽快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因此,当今教师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的特点。

二、20xx年网络培训的主要内容。

1、培训教师:班主任:北大网络学院教授:李丽妮。

2、培训班次:第44期2班。

3、培训时间:20xx年11月。

4、培训内容:

模块序号。

主要内容。

备注。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意。

学习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多媒体的分类、环境。

自信化资源的获取。

素材分类、制作课件。

教学教程的组织。

评价的功能、种类。

三、“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

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课堂,但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课件设计要避免心中无学生;要避免多媒体教学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要避免不留思维的空间;要避免换起过多的无意注意。但是,“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

四、对这次英特尔网络培训的建议。

这次培训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有几点优势:一方面,时代的发展,更多的老师的认识程度不一样了,他们更清楚----要学好这门教育技术才不至于落伍;另一方面,每个模块,都要求教师的参与,而不是以往的那样,只是专家在讲;另外,每次学习后都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巩固,鞭策学员要去认真学习。但在张七模块中,笔者认为最好再加深点内容,比如:怎样计算标准差和z值,这样执著于研究的教师会学到更多的研究方法,而这些方法,我们很多老师平时学不到,特别是我们这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更是如此。

总之,据我与教师们的交流而了解,这次培训是比较成功的,教师们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