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展望未来的话 房地产未来生活文案精选

小编: 笔砚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房地产展望未来的话 房地产未来生活文案篇一

房地产业现在这个越发让人“纠结”的字眼,关于房地产业,从产业地位看,房地产业以其市场需求大、产业链条长和集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为一体等特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仅次于服务业和商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同时还是涉及土地重要资源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宏观经济政策会对它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认为金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需求有着决定性意义,货币金融政策是决定房地产市场冷热绝对的推动力。货币扩张将降低利率,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上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提高,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规模也上升,从而拉动总产出上升。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出现购销两旺的局面。

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同时随国家总体宏观经济的调控而出现波动。尤其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事业也会随着而发展上升。

(联合国统计人均gdp与地产业发展的关系)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出现过热趋势,商品房价格上涨速度已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在上海等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个别城市得市场需求中,投资性购房占到相当比例,需求中的泡沫成分凸现。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201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从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调控政策密度、严厉程度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明确提出“房价控制目标”,加上限购措施的大力度、大范围执行,将大大改变参与各方预期,特别是购房者(包括投资者)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将因此得到显著抑制。另一方面,二套房首付提高、营业税征收从严、加息等政策也将大大增加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和未来的交易成本,也将增加投资性购房的获利风险。这些宏观调节政策会使房地产适当降温。

整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而我们要做到到的是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抑制房地产业过热的趋势,使这个行业能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经济增长点,而不是靠投机炒出来的一堆泡沫。

地产展望未来软文 [篇2]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7年底,我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楼盘)、武汉(楼盘)、西安(楼盘)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地产展望未来软文》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